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西湖十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美术《西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西湖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西湖的特色景观和传说故事。
3. 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氛围,以及绘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西湖的美景图片或视频。
2.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参考资料:关于西湖的书籍或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西湖的兴趣。
2. 讲解: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了解西湖的特色景观和传说故事。
3. 示范:教师展示如何绘画西湖的景色,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4. 实践:学生动手绘画西湖的景色,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绘画西湖的景色,加深对西湖的印象。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其他景点,如断桥、苏堤、雷峰塔等,并进行绘画创作。
2. 引导学生探索家乡的美丽景色,进行绘画表达,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意表现。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观察、思考、交流等。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 鼓励学生在绘画时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西湖十景 | 浙美版一、教学背景“西湖十景”是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些名景每一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
美术教育是人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通过绘画能够对周遭环境的人、事、物情有独到的认知。
接下来,我们要让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西湖十景”,以此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西湖十景的由来及典故。
2.学生能够简单地读懂与传达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1.对西湖十景的理解与解读。
2.学生通过线条、色彩、形状表达情感。
3.学生对作品进行美学鉴赏和自我评价。
四、教学内容1.西湖十景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与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齐名,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西湖由南屏、南屏晚钟、断桥、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宝石流金、苏堤十个景点组成,合称为“西湖十景”。
2.艺术创作让学生在课前最好自行到西湖游玩,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西湖的美。
老师可在教室幻灯片中展示西湖的照片,使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然后提供油画、素描、水彩等不同媒介的选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创作。
,并告诉学生创作过程一定要有所研究和准备,不能片面追求美,也要讲究艺术性。
五、教学方法1.,让学生先了解西湖十景的历史。
2.,加深对其的感知。
3.、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对西湖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
4.(油画、素描、水彩、粘土等)进行创作,并及时进行美学鉴赏和自我评价。
六、教学参考1.《浙江美术教育出版社美术五年级(上)册》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3.杭州市西湖文化保护研究所4.浙江省非遗传承人彭钦华的非遗讲座七、教学练习1.美术创作练习请同学们用素描画一幅自己对“三潭印月”的理解及创作。
可以自行到三潭印月沿岸游玩,亲身感受其独特景象。
完成画作后,展示给全班同学参观,进行美学鉴赏和自我评价。
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西湖十景-浙美版秋一、教学目标本次美术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西湖十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秋季景色的变化。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认识西湖十景,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熟悉秋季的景色特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西湖十景介绍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湖十景的名称、历史和文化背景。
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如幻灯片展示、视频等,来呈现丰富的图像和声音。
2. 秋季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秋季的景色,了解秋季的气候、景色等基本特点。
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寻找秋季的景色,在观察中搜寻美的秘密,积极感知。
3. 使用画笔表现秋季景色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使用画笔表现秋季的景色。
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题材,如落叶、秋千、树木等,或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观察的场景去表现。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进行指导和点评,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了解西湖十景、秋季的景色特点,以及绘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 课堂教学本节美术课可以分为三大环节:西湖十景介绍、秋季景色的观察、使用画笔表现秋季景色。
以下是具体教学过程:(1)西湖十景介绍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西湖十景的图片、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秋季景色的观察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秋季的景色。
让学生不断思考,发现秋季景色中的美。
(3)使用画笔表现秋季景色在完成以上环节后,学生可以用画笔来表现秋季景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题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看到完成得特别好的作品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3. 课后作业为了深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目或者绘画作业。
13《西湖十景》教材分析:本课是浙美第9册第13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西湖,不仅有水天一色的秀丽风光,西湖山水优雅生动,柔和又含蓄,更有浓厚的人文内涵。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美术的眼光理解西湖的山水之美,通过观察,感受西湖十景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让学生学会运用墨色的浓淡渲染来表现意境西湖的水墨韵味。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美。
3、感受和表现西湖的美,培养喜爱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
教学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学具:小水桶、毛笔、宣卡、宣纸、报纸、墨汁盒、墨汁1瓶、大水桶2个(装清水)教具:课题卷轴、范画3张、吸铁石、明信片、多媒体课件、手提、话筒、课件笔教学设计:一、导入1、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八百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感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城”。
2、杭州美,最美在哪里?在西湖(看地图),去过吗?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处处有胜景,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
这十景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二、展开1、略览西湖十景美景导语:今天谢老师充当导游,带大家“神游”西湖。
游客们,请用眼睛欣赏,用心灵感受哦。
出示:西湖十景解说: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桃源。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采。
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3《西湖十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西湖十景》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本课通过对西湖十景的欣赏、了解和创作,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于世。
西湖十景,是指杭州市西湖及其周边的十个著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
教材中的图片展示了西湖十景的美丽景色,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西湖十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西湖十景的名称、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如构图、笔墨、色彩等。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表现西湖十景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十景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展示和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了解西湖十景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西湖十景的美术作品。
如何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对西湖十景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西湖十景的图片、视频、音乐等。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若干。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等。
收集有关西湖十景的图片、资料等。
六、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西湖十景的视频、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
1悠悠老街一、教学目标: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
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六、教学过程: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2、传统门饰一、教学目标: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五、教学设计: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西湖十景浙美版
课时内容西湖十景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观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的形式,个性、童趣的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观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进展专门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课时重难点重点:在观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专门视角,加以个性、意趣的水墨表现。
教学预备光碟:《江南民居》
师生活动个性修改二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观看教课书第28页最上面的图片,说说:江南民居
有什么特点?如一样沿河而建,黑瓦白墙出现出古朴、雅致的寂
静。
2、利用图片或依照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江南民居。
3、引出课题《江南民居》
二、展开。
11、尝试用泼墨山水的方式,画画“江南民居”中的一座桥、一
座房等自己最喜爱的景致。
2、尝试作业评判:我们印象中的江南民居没在哪里?找找自己画中泼墨变现成效最好的地点?
3、观看教材第28——29页吴冠中、杨明义两位画家笔下的江南民居美在哪里?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等关系的。
3、结合示范,教师讲解“概括表现手法”。
5、引导学生练习教科书第29页画面图片,体会如何将一座桥、一叶小舟等这些细小景致表现好,引导学生比较写意和半工半写的不同。
三、作业。
1、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巡视指导,重在学生画面的处理(黑白灰)
四、展评。
五、拓展。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
2、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1)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入课题《西湖
十景》
(2)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
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韵味。
说说:
这样的山、水、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2)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夕照实景照片对比,感
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欣赏童中焘《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
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
和水色交融的意境。
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5)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
的西湖山水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
(1)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
法
(2)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
创作过程中可以再显示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