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ppt课件(含教案)
- 格式:pptx
- 大小:889.53 KB
- 文档页数:1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制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
但他们对蚕宝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和蚕丝的制作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
2.难点: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饲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成长等。
3.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4.讲授法:教师讲解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和蚕丝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蚕宝宝、图片、视频、PPT等。
2.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蚕宝宝吗?它们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宝宝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提问:“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成长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用观察记录本记录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蚕宝宝的特点和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