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565.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五讲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西方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那些对生产做出贡献的各部分要素所有者中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社会各部分要素所有者,在生产中做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的分配就决定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要素价格越高,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就越高,因此,收入分配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第一节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一是需求主体不一样,消费品的需求主体是广大的消费者(或居民户),而生产要素的需求主体是厂商;二是需求目的不一样,消费者需求通过对产品的消费来取得效用;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为了生产出产品,通过销售产品赚钱利润,由此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因此这种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三是需求的形式的不一样,消费者对多数产品的消费都可以是单一的,即消费一种产品就可以取得效用,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厂商只有将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和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才可能生产出产品。
厂商在决定购买多少生产要素时,所采取的要素使用原则依然是取得最大利润的原则,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这里的“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在经济学中这个“边际收益”被称为边际产品价值,一般用VMP表示;“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费用,一般用MFC表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表示为:VM P=MCF当VM P>MCF时,厂商可以通过增加要素的投入量来增加利润;当VM P<MCF时,厂商可以通过减少要素的投入量来增加利润。
如果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我们称这是完全竞争市场条件。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VMP=P·MP式中P是产品价格,MP是边际产量,而P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一个常数,VMP的变化决定于MP,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MP在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量边际产量会越来越越小,因此VMP在图5-1中的坐标系里,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以创造经济价值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而收入分配则是描述社会中如何将生产要素的报酬分配给不同参与者的过程。
一、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劳动力是指人们通过工作和努力所提供的力量和技能。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劳动力的报酬往往以工资的形式给予。
然而,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供给和劳动力的需求。
供给方面,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技能状况、就业机会等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需求方面,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劳动力的报酬直接关系到收入的分配。
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土地是指自然界的土壤、地面和地下资源。
在经济活动中,土地是无法再生的生产要素。
土地的质量和位置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特殊性,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会导致土地的价值差异。
土地的报酬主要以租金的形式给予。
土地的租金收入与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面积和土地的用途密切相关。
例如,一个地理位置独特且资源丰富的城市的土地价值往往高于偏远地区的土地价值。
然而,土地的所有权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中可能存在争议和不平等的情况。
土地所有权的分配不均可能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资本是指人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设备、工具和建筑物等实物和非实物资产。
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资本投资的回报往往以利润的形式给予。
资本的报酬主要取决于资本的投资效益和风险。
高风险投资往往伴随着高回报,而低风险投资则可能获得相对较低的回报。
因此,资本的报酬往往是不平等的,富人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本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