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的“真”语文课 (2)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观摩贾志敏真语文教学之感悟观摩贾志敏真语文教学之感悟为时三天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天津站中学专场圆满结束。
这场盛会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另外还有名家大讲堂,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形式。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全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内容,而且传达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让所有人受益多多,收获满满。
有幸参加这次活动,感受颇多,现就尤为突出的几点谈谈我的想法。
一.专家名声显赫,教学手段高超,指导思想求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宏主讲《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些建议》、真语文大师余映潮主讲《着力更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真语文大师黄厚江主讲《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这些讲堂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语文,为什么提出真语文,以及真语文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法。
大师们示范讲了精品课《迢迢牵牛星》《乡愁》确实让大家耳目一新,感悟颇多。
另外,全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同样告示我们:真语文就是说真话、写真文、诉真情、做真人。
二.教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基本功大赛上。
话题作文《环境,是人的环境》一公布,45分钟的时间,教师们笔走龙蛇,个个都是锦绣文章。
粉笔字赛场,令人仿佛置身于书法世界。
教师们有的写字遒劲有力,有的写字柔中带刚,个个出众,难分胜负。
朗诵比赛,是一种美的享受。
口齿清晰,节奏明快,声情并茂的每位选手的朗诵简直是专业,体现了优秀语文工作者的基本功和素养。
印象最深的要数3分钟自由表达了。
这一环节设置得相当好,将真语文的概念体现到极致。
许多老师在表达时声泪俱下,哽噎不能语。
他们或提到晚来的孝顺;或提到养儿的快乐与烦恼;或提到自己生命弥留,依然奋斗一线,等等。
那几个晚上,比赛的气氛虽紧张,但我们欢欣鼓舞,觉得做教师真好;做语文教师,最好!三.培训内容有效,方向明确,将真语文思想贯彻人心。
历经两天的培训,我的感受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和不足就是违反语文教育规律教语文,没能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文、抒真情。
外出培训汇报材料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外出培训学习汇报材料第二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汇报材料第三篇:外出培训、学习汇报第四篇:外出学习汇报材料第五篇:外出学习汇报材料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外出培训学习汇报材料外出培训学习汇报材料——汝州市三中教师:崔杰各位老师:大家好!2020年3月14日——16日,河南省高校课堂教学观摩交流培训暨第16界语文年会在濮阳市范县举行。
我很有幸参加了本次交流会,通过学习收获很多,下面我谈几个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勉:一、关于“三主”教学“三主”教学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钱梦龙在1982年提出的。
钱梦龙专家现已82岁高龄了。
钱老师说:现在老师们都知道“三主”,也都在尝试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遗憾的是很多老师没有正真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没有真正实施“三主”教学。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许多教师认为让学生自学,教师少讲或不讲这样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不是引导,而是从学生口中掏答案。
如:有个老师讲课时用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题:文章中这段话体现了革命先烈的一种什么精神?答案是:革命到底。
结果教师无论如何启发学生就是回答不出标准答案。
最接近答案是:革命到头。
老师觉得很不合适。
没办法这位教师用鼠标点出了标准答案。
评课时钱老师讲遇到这种 1情况你可以让学生讨论,然后你随便指一下说:中间那个同学说对了,答案就是:革命到底。
那个老师说:钱老师你这方法真好!是啥方法?钱老师说这就是浑水摸鱼法。
这就是说设计的答案本身就有问题,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要设计一个死答案硬从学生口中掏。
还有的老师讲优质课课前设计太幼稚,如:请同学们猜一猜我姓什么?请同学们说我长得怎么样?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说你长得好吧?你长得确实不算好,说你长得丑吧?你长得确实也不够丑,实际上大部分人长得都是那么样。
向贾老师学教语文——《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读后感作者:钱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9期钱娟读了《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不得不感叹,贾老师不仅是“最会教孩子作文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最善教孩子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
每每读到新意迭起的设计,竟忍不住拍案叫绝,由衷佩服这位“设计的高手”“善教的老师”。
读着书中的一篇篇实录,好似又走进了贾老师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感受着他的教学艺术、教学思想。
每一篇实录看似简单,却是精彩无比。
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循循善诱的导学艺术,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令人陶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困扰的是,一篇课文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如何选取正确的教学内容,如何发现精准的语言训练点,如何设计对应的教学习题……这一本书里,都有清晰的展现与细致的解读。
每一篇教学实录都有编写者的学习笔记和研读感悟,从“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么教”几个方面,挖掘教学精彩之处的根源,辨析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深究教学内容选择的用意,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将老一辈的教育精髓清楚明白地呈现给我们年轻一代。
掩卷沉思,新时代,我们该向贾老师这样的小学语文先行者学些什么呢?一、“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贾老师一直主张“真语文”,课堂的核心在于“真”字,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贾老师也常教导我们,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机会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实录中,我们常见贾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故意“装傻”,把表现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让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摒弃“问答式”呆板的教学,而是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思、议、品、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
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如若碰到学生难以理解或生成其他问题时,贾老师总会顺应学生学情,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根本,“淡化教师,突出学生”,对课堂进行微调,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贾志敏《两个名字》课堂实录课前准备:贾老师准备了小蝌蚪,黑板的上题目的名字,还有板书在黑板上。
写着13 两个名字,擅长用板书来解决问题。
外界对他的课评价很高。
师:上课生:起立师:小朋友早生:老师早师:请坐!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把课题已经写在黑板上啦!谁会念的请举手?大声点啊,请你念。
生:13.两个名字师:嗯,念得不错。
你念念看。
生:13.两个名字师:不对了,不是13(平舌音),是13(翘舌音)。
生:13.两个名字(翘舌音)师:对啦!进步多啦。
你读读看呐!生:13.两个名字师:你念得真好!你念念看生:13.两个名字师:对啦,我们一块儿来念念看啊!13 预备起生:13.两个名字师:不是两个,名字,是两个名字。
再来,读生:13.两个名字师:不读两个名字(两个往上翘了),是两个名字,预备读生:13.两个名字师:对啦,老师不点在这儿啦(指不点在两个后面),点在这儿(指点在名字后面)预备读生:13.两个名字(贾老师的特点不管是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都会反复读课题。
课题读完了,读题目有什么目的?记住语流的概念,语言是流动的,语流不好的人学语言是很累的,注重语流和语气,语气的轻重缓急,有轻有重,有长有短,提高了学生对语流的敏感度,对语音的敏感度,对内容的理解。
一般人对这个方面的不重视是因为不明白怎么培养学生的语流。
贾老师很重视语感的培养。
)师:好,这个字读 míng生:míng师:míng生:míng教了一个生字,重视什么,重视它的后鼻音。
导入这堂课,前面叫出示课题,一般是读一遍读两遍,把课题读好读对读准,这个生字的教学方法就是随文识字,随的是音和意。
师:对啦。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大家看看他叫什么名字呢?(出示江泽民照片)哦,你说说看。
生:他叫江泽民。
师:对了,江泽民是干什么的呢?你说呢?生:保护我们的。
师:呵呵,是保护我们的。
生:不对师:当然啦,他是保护我们的。
语文要“真”,语文正拐弯--聚龙小镇听课回来6点15分起床,匆匆赶往车站,终于爬上往“聚龙小镇”的公交车。
得知该班次只到黄塘镇政府,不免有些失望。
巧遇彭老师,目的地是一样的。
俩人同挤一辆摩的,多花了十元钱,伴着丝丝寒意到了聚龙小镇的门口。
摩的师傅说如果要到外国语学校,要多加5元钱。
我们拒绝了。
因为时间还早着。
我们便一路欣赏着聚龙小镇的美景,在路边标志的引导下,步行到外国语学校。
进入校园,我的眼球再一次被吸引到魏书生的题词上:“教育的世外桃源”。
同行的彭老师点了点头说:“确实美。
”我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了几张,虽然我昨天已经在这里一天了。
才发现,校门的造型是一本书加上一枝笔,很有创意。
又拍了一张“凿壁偷光”的雕塑。
校园的设计以“学园”为宗旨,处处引导孩子向往读书。
运动场上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师生体质。
把“人民”改为“师生”是更加符合实际,还是谦虚呢。
且不论其妥否。
整个操场见不到一寸“黄土”,全部用“假”的塑料地毯草包装着,很是漂亮。
但是在这里的一天半时间里,我却知道了什么是实实在在的“真”。
几个学生很有礼貌地跟我们打了招呼。
不禁让我想到这所学校的标准:“绅士”与“淑女”。
昨天,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黄国才老师在评课时说他的观点是:“阳光、微笑”比“绅士、淑女”更好。
他说了真话!不会忘记,每堂课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请坐”“谢坐”。
每堂课末:“下课”“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思!不会忘记,每一个班级的课前展示:《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三节课都是文言文教学《伯牙绝弦》,同课异构,不一样的老师上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第一节课的执教者是山东省特级教师郑勇,他在课末的仿古朗诵,令我折服。
第二节课的执教者是济南市阳光100小学教导主任梁丽,她以“知音”为中心,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子期由“音乐”结缘,感悟知音相知之喜,感悟知音离世之悲,让我觉得她引得好;接着,她进行了努力的拓展,引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让我不禁有点疲倦之感。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案例分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但同时还有很多评价误区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
案例1: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
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试问:他读得好吗?到底好在哪里?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可能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
”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可能会游泳就是聪明吧。
反思:“高帽子”可以随意戴吗?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段看出,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头上都行。
像第一个学生,他结巴很长时间才读完“春”这一段,教师还表扬他读得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
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过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
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语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其实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告诉了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了更明白了。
”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都来学习这种说话方式。
可上述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次“样长避短”的机会。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极不负责的。
案例2:一位老师执教口语交际课。
教师问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一个孩子脱口而出:“我喜欢爱吃苹果。
”奇怪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语病充耳不闻,微笑着鼓励:“你说的真好!”又如,教师请学生说说这是一束怎么样的鲜花。
孩子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还有的孩子说“五花八门”。
12 轻轻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读准“轻轻地”的“轻”是后鼻音,后面要接表示动作的词,鼓励孩子们大胆“轻轻地”说短语,口头造句子。
2.再次巩固二类字和一类字,为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打好基础。
3.带领学生营造“轻轻的”课堂气氛,用“轻轻的”语气朗读全文,读出恬静、幸福的家庭气氛,读出“我”和妈妈对爸爸的无比热爱和关心。
4.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以后,我将怎样关心、关爱父母?学习目标:1.学会“轻轻地”的“轻”是后鼻音,后面要接表示动作的词,会用“轻轻地”说短语,口头说句子。
2.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二类字和一类字,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3.会用“轻轻的”语气朗读全文,读出恬静、幸福的家庭气氛,读出“我”和妈妈对爸爸的无比热爱和关心。
4.能大胆表达:以后,我将怎样关心、关爱亲人?教学重点、难点:1.用“轻轻地”说短语,口头说句子。
2.用“轻轻地”的语气朗读全文,读出恬静、幸福的家庭气氛,读出我和妈妈对爸爸的无比热爱和关心。
3.理解:“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教学过程一、生字引题。
1.教师板书“轻”,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解说:左边写个“车”字旁,右上写“又”字一捺不出头,右下写“工”,谁认识这个字?2.对,这个字是后鼻音,读:qīng,请轻轻地跟老师读课题:12 《轻轻地》。
3.教师用形象的动作,让学生理解“轻轻地”是什么意思:欧老师轻轻地干什么呢?(演示各种动作)学生边看边口头表达:S1:欧老师轻轻地擦黑板。
S2:欧老师轻轻地拿起书。
S3:欧老师轻轻地关门。
S4:欧老师轻轻地开门。
......4.谁还能用“谁在轻轻地干什么”说一句话呢?S1:我轻轻地打开笔盒。
S2:我轻轻地走出课室。
S3:我们轻轻地读课文。
S4:我轻轻地把书本合起来。
......(设计理念: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一支粉笔,一块黑便,老师认真板书,学生认真观察,争先恐后地回答,落实“真语文”的“四个转变”之一:从理解,到运用。
12 轻轻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读准“轻轻地”的“轻”是后鼻音,后面要接表示动作的词,鼓励孩子们大胆“轻轻地”说短语,口头造句子。
2.再次巩固二类字和一类字,为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打好基础。
3.带领学生营造“轻轻的”课堂气氛,用“轻轻的”语气朗读全文,读出恬静、幸福的家庭气氛,读出“我”和妈妈对爸爸的无比热爱和关心。
4.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以后,我将怎样关心、关爱父母?学习目标:1.学会“轻轻地”的“轻”是后鼻音,后面要接表示动作的词,会用“轻轻地”说短语,口头说句子。
2.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二类字和一类字,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3.会用“轻轻的”语气朗读全文,读出恬静、幸福的家庭气氛,读出“我”和妈妈对爸爸的无比热爱和关心。
4.能大胆表达:以后,我将怎样关心、关爱亲人?教学重点、难点:1.用“轻轻地”说短语,口头说句子。
2.用“轻轻地”的语气朗读全文,读出恬静、幸福的家庭气氛,读出我和妈妈对爸爸的无比热爱和关心。
3.理解:“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教学过程一、生字引题。
1.教师板书“轻”,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解说:左边写个“车”字旁,右上写“又”字一捺不出头,右下写“工”,谁认识这个字?2.对,这个字是后鼻音,读:qīng,请轻轻地跟老师读课题:12 《轻轻地》。
3.教师用形象的动作,让学生理解“轻轻地”是什么意思:欧老师轻轻地干什么呢?(演示各种动作)学生边看边口头表达:S1:欧老师轻轻地擦黑板。
S2:欧老师轻轻地拿起书。
S3:欧老师轻轻地关门。
S4:欧老师轻轻地开门。
......4.谁还能用“谁在轻轻地干什么”说一句话呢?S1:我轻轻地打开笔盒。
S2:我轻轻地走出课室。
S3:我们轻轻地读课文。
S4:我轻轻地把书本合起来。
......(设计理念: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一支粉笔,一块黑便,老师认真板书,学生认真观察,争先恐后地回答,落实“真语文”的“四个转变”之一:从理解,到运用。
贾志敏:教真语文,真教语文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老师的功能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
《卖鱼的人》全文482个字,9个小节。
这篇课文怎么教呢?要记住,我们不是教课文,而是教语文;用什么来教,用教材来教,用课文来教;不是解读课文,不是分析课文,更不是肢解课文,而是用教材来教语文。
什么叫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
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以课本里面的一篇篇课文为例来教会孩子说话,教会孩子写话。
一、课,为学生而上。
老师始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发言的学生,或者说话有困难的学生、智力有障碍的学生,要对他们给予厚爱,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说,鼓励他们说。
培养出很好的学生固然好,更好的就是把不好的学生也培养好——这是最难的,也是我们最需要的。
教育就是转变人,就是雕塑人,就是影响人。
教育就是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
二、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陈钟梁先生说过四句话: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就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目光要准,眼睛要毒,心地要善,嘴巴要甜。
语文老师目光要准,要看清这个学生有没有前途,这个学生为什么读得那么好,那个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缺点,这个学生哪里有问题,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眼睛要毒,意思就是能看到文章背后的东西。
语文教师心地要善良,要爱学生,用现在的话就是说要爱生。
这个爱生是出自内心的,不是放在嘴上说的。
骗孩子、捉弄孩子、忽悠孩子,那不是爱。
发自内心的爱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儿孙,打心底喜欢他。
批评学生能够,是为了他好,不能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爱。
嘴巴要甜,会表扬孩子。
表扬得他心花怒放,让他欲罢不能,让他有动力,让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今天一个小孩一开始打哈欠,后来我表扬了他几次,他一直举手。
三、语文老师要自己会说、会读。
我做老师57年,不会写论文,但是教学反思、评课我都会写,自己教学当中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写。
我接触过许很多多老师,走了许很多多课堂,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的原因是老师不会读,老师不懂怎样读、怎么示范、怎么规范、怎么要求。
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为语文作者:董欣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3期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看“台下十年功”,后者,看“台上一分钟”;前者,表现学生学习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结果。
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学生则是镜子里的老师。
老师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会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
所以,观摩课上,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
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朴实无华,没有多媒体的花里胡哨,只有粉笔和黑板加上贾老师的嘴。
一次,贾老师上小学五年的语文,目标是阅读与写作。
上课前,老师工整的在黑板上写下此节课要讲述内容,是一篇古文,但是没加标点: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这仅仅38个字,在贾老师的口中,简直就成为一部交响曲,真实、和谐、动听而引人回味。
他首先讲授古字,释意。
然后说明白古文的三大特点无标题、无标点、语言简练,然后让学生练标点并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刚开始集体诵读都是拿腔拿调。
贾老师立刻制止:不要拿腔拿调,就要按照正常人说话那样读。
”随后单独点名诵读,有学生不知道是不熟悉还是读古文的习惯还是拉着长音“家~贫~”,他说,“不是家~贫~,就是家贫!”在他的讲授课堂上,学生们都是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真声升,感觉非常好!在开始对文章的分析教学中,贾老师首先紧扣文本讲解字词,既不添枝加叶,也不过分扩展,真真切切说文,实实在在讲课。
比如在讲解贫字时,让学生用成语表达,学生们总结出不少: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贫困潦倒等等,忽然一学生说了一句话:他家里穷极了。
其他人哄堂大笑,叫老师马上说:嗯,意思是对的,但不是成语哦!贾老师对文章的分析,由浅到深,先是重点字、词,后是抓重点字、词在篇章中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也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
在指導学生练习写作上,贾老师什么都不用借助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贾志敏:练扎实基本功上真实公开课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真”人。
他对语文教育现状说真话,认为教师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却认认真真地在做,导致与语文的本真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语文教师应该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上真实的公开课。
他还认认真真教语文,不用华丽的语言,没有精美的课件,只有真实的课堂与积极的师生互动。
在他的课堂,师生的思想不断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学生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升华,闪耀出夺目的语文本色。
贾老师用真课堂感动了在场的老师,用真性情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和尊敬,润物无声、不着痕迹地带领我们踏上一次语文归真之旅。
真语文这个理念,就是针对假语文来说的。
语文课是什么?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
语文课上需要做什么?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
语文课要上真实的课,上朴实的课,上扎实的课。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老师教风之所在,扎实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实。
老师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地教语文,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现在很多老师是在教教材,不是教语文。
烦琐的分析、无效的提问,让学生整天在烦恼中过日子,当然不会喜欢上语文。
我们拿公开课来举例子。
现在年轻的老师都要上公开课,他们问我,公开课怎样讲才能有好效果?我觉得公开课就和平常的课一样,不过就是搬到了大庭广众之下,让大家来看,来学习评价。
因此,上公开课最重要的就是像平常的课一样,千万别做假。
教师要记住八个字:目中有人,目中无人。
“目中有人”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听课的学生,“目中无人”就是说教师要忘记台下听课的老师,但也不能不重视。
借班上公开课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猜猜我是谁:“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
”“有一个小朋友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大屏幕上写的。
”“真聪明,还会观察”……都是废话。
小学作文名师教学课堂实录【篇一:张赛琴老师作文教学实录】钱的价值——全国特级教师张赛琴六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片断)(上课前,张老师微笑着与同学们握手致意,与他们简单地交谈,打量他们的小脸和小手。
学生们感到很新奇,很放松)一、导入:(张老师神秘兮兮地从自己的包中拿东西,一边拿一边笑着问底下的学生,自己在找什么。
学生有些兴奋,争着猜。
最后张老师从包中取出一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给学生看,学生看到是一百元时,都笑了)点评:作文二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枯燥,张老师的别具匠心让孩子们觉得耳目一新,不知道眼前这位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打起了十足的精神。
一张百元的人民币看似简单,但是包含着构思者的深意:语文从生活中来。
孩子喜欢活生生的事物,而钱这东西恰恰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
这节作文课的主题,着眼于孩子的生活,以钱为切入点,用孩子的认知方式展开教学,试问,这样的课会有谁不被吸引呢?二、看钱:师:(微笑着向大家展示一百元纸币)知道是什么吧?生:(有点兴奋,齐说)知道,一百块。
师:怎么知道的?生:看出来的。
(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毛主席像!”)张老师走向这位坐着的学生,把钱摊到他面前。
师:你起来说。
生:一百元。
师:上面还是反面?生:正面。
师:正面有一个……生:正面有一个一百元。
师:还有……生:毛主席像。
师:不是全身像,是毛主席半身像。
还有毛泽东主席的半身像。
(老师示意学生坐下,仍向大家展示着手中的纸币,向后退了几步,目光注意全体同学)师: 好,(指着学生)他说这是一百元,因为这张纸币的正面有一百,一百旁边有个毛主席的半身像,对吧?(眼睛朝向刚才发言的学生)反面呢?(微笑着把手中的人民币反过来)生:(迫不及待举手)反面有一个人民大会堂。
师:(转身将纸币的反面给孩子们看)对,反面有一个人民大会堂,它是主体建筑,对吧?(老师走向讲台,面带微笑高举着人民币,反面对着大家)点评:上课时的张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学生发言时她的眼睛会紧盯着那个学生,让胆小的有了信心,让自信的声音更加响亮,可以说,单单微笑这一种表情就足以吸引下面的学生紧紧跟随她的步伐了。
语文课就是要有语文味---贾志敏老师《卖鱼的人》教学赏析语文课就是要有语文味南苑小学沈玉芬教学片段:面对这四个词语,老师和学生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基于阅读的话题——“小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让他感到疑惑的是什么事呢?” 于是,可爱的学生“带着”老师,再回到他们已经读得很有味儿的课文里,回到聚集他们全部疑问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着,一边提出并解决了一个个带着情感和思考温度的问题。
【赏析】:一来二去,学生读得兴味盎然,读得入情入境。
读着读着心中的问题就清晰了,就渐渐到了“愤悱”的状态。
老师稍一点拨,学生顿时释然。
)师:我们读了这一段话后,至少有20 个想不通,20个奇怪。
你们看这句话:“令人奇怪的是我们平常买鱼是到市场上,而他却是把鱼挨家挨户地送过来。
”是不是奇怪啊?对吧?!谁来说说你的疑问?你说话时,一定要先用上这几个词。
(指着板书)“令人想不通的是:我们是怎么样的,而他是怎么样的。
” 【赏析】:前面的“读”是感受,是理解,是言语的录入;这里的“说”就是文本言语内化后再外化的过程。
一来一去,是言语习得和文本体验的必经之路。
)生:让我感到疑惑的是,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如果说有一户人家是这样子,没有去称,就这样子把钱给他,这不奇怪;而大家,所有的人,都信任他,这就让我感到疑惑了。
师:真好,说得真好。
谁再来说?至少有20 个问题,20 句话!生:平时我们买了一条鱼,就会把钱付给那个卖鱼的人。
让我想不通的是,他是先把鱼挂在每户人家的屋檐下,挂完了再从头开始向他们收钱。
生:让我想不通的是,那个卖鱼的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把鱼挂在屋檐下?为什么他不每天早上起来,把鱼整理好,放在大街上卖呢?生:让我感到不明白的是,他为什么每天清晨三四点钟起来,给大家挂鱼去?为什么不等他们醒来后直接给他们?这多好呀,多方便呀!生: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卖鱼的人都没有到那些人的家里问一下他们每天要吃多少条鱼呢?师:这个小朋友已经是第二次发言了,真好!(指着一个小朋友)可是还有的小朋友一次也没发言呢。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于 4 月21 日发布,下面由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我汇报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课程标准的传承与发展第二部分结合教材,结合实践,如何对目标进行落实,就是落实的目标方法与策略第三部分就是交流几节名师的识字写字的教学片段,来进行理念的引领与示范。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传承与发展我将从课程总目标、学段具体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等方面来看一看有关识字写字的一些表述。
一、程总目标首先看第一部分关于识字写字的总目标。
识字写字的总目标在第四条中这样表述: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这一条在2011版课标中是第六条,而且第六条的第一句话是学会汉语拼音。
这种调整和改变有什么体会呢?这是将识、写放在了第一位,突出了识字写字的注重要性。
汉语拼音只是立足于用,是工具,不是目的。
二、段具体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识字写字第二学段的目标:第一条,第一条是原课标第一二三条的一个合并,其中有一处做了调整,就是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来的课标中是会是运用。
这里有什么变化呢?有什么不同呢?能用和会运用是有差别的。
能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指熟练的运用,要求要高,会运用定足于定位于会,这是我的理解。
第二条,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那么2011版是第五条和第四条的一个合并,2011版中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而在这里调整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一词,强调了关注方法的指导,教师的不断地纠正、坚持。
三四年级也是培养习惯的最关键的时期。
其实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发现了现在写字姿势书写习惯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写字时坐姿不端正,普遍存在着头歪、肩斜、腰弯等现象。
而在执笔写字时,常见手腕过于用力,鼻尖太低,拇指包笔、勾腕执笔等错误。
贾志敏老师的“真”语文课
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贾志敏老师的课是真语文课。
一次,贾老师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阅读与写作。
课前他用工整的板书在黑板上(没有加标点)写下当天要讲述的古文,内容如下: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38字的小文在贾老师的讲授里简直幻化成短文、学生和老师的三重交响曲,真实、和谐、动听而引人回味。
贾老师首先由古字说起,明句逗、释意。
他说到古文的三大特点无标题、无标点、语言简练,然后让学生练标点并指导学生诵读。
特别值得说的是学生一听要求诵读就开始集体诵和拿腔拿调。
贾老师立刻止住,说“不要拿腔拿调,就要按照正常人说话那样读。
”他又点了几个学生读,学生还是习惯的拉着长音“家~贫~”,他说,“不是家~贫~,就是家贫!”纠正后,让全班跟着他一起学“家贫”。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不是假声,而是真声,是活生生真人真生活中的样子,真好!
在分析短文教学时,贾老师紧紧扣住文本内容讲解,既不添枝加叶,也不虚张声势,真真切切说文,实实在在讲课。
比如讲贫字的理解,让学生用成语表达,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贫困潦倒---,学生用了一串,忽一生说,他家里穷极了,老师马上说意思对,但不是成语。
又
如恐字,学生分别答恐怕、可能、也许--,有生说恐惧,贾老师马上纠正你再看原文,这里是害怕吗?贾老师的分析抓重点字、词,抓重点字、词在篇章中的理解和运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也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
在指导学生练习上,贾老师简直达到调度有余、出神入化之境地。
他先要求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将古文扩展成五百字的文字,然后让学生当堂练习,有的念开头,有的念中间,有的念结尾。
贾老师的评价不仅真,而且实。
有学生说,他好不容易爬到山顶,贾老师说,你这是废话,思维不清楚,该写的不写。
有学生说,他穷得像乞丐一样,贾老师马上止住,别瞎夸张,这位画家是穷,但不是穷得像乞丐一样.有学生又说,他的家贫穷得布满了蜘蛛网,贾老师马上说,蜘蛛网不是穷,是脏,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但却得到了真实的语言感受。
他夸学生也同样真实。
有学生说,这位画家画了一天卖了一年也没有卖出去,而画了一年的那幅栩栩如生、人见人爱,贾老师特别表扬这个孩子“人见人爱”用得好---。
贾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真实的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提升与锻造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贾老师的语感特别好,这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也是传家宝,但现在像要失传似的。
有学生说到年轻人和青年人,他和学生说,可以说年轻人,但你是“青年”后面就不用加人了。
还有最后让学生给这段小古文加题目,诸如一个画家的故事、一幅画的故事、果然如此、倒过
来试试、成功的秘诀、慢工出细活----,学生们一个个题目蹦出,老师都点头称是,不去逼学生说主题、提升思想,让感受语言之美,尽情尽意。
贾老师在课堂上体现出对学生的真实真诚的爱。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见某些老师在上课前说“老师爱你们,老师喜欢你们,你们喜不喜欢老师啊”之类的问答,矫情做作又让人想笑。
贾老师没有这些废话,直接讲课、直接入题。
伴以在学生中间走动,不时抚摸下孩子头,纠正坐姿。
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会走过来倾听,“嗯,不对,这里应该是……”“好,很好,这句特别妙……”学生每念一句,贾老师都及时指出其字句中的优点和不足,一字、一词、一句地指导修改。
在听学生回答时,他经常用手按男学生的肩膀,嗔怪着,”你刚才没听啊,你要听啊。
”遇到好句子,他不吝赞词,抬高声调的夸。
正是在这表扬与批评、宽与严之间渗透出一种真挚的爱。
我认为,赏识教育不是对学生一味说言不由衷的好话,甜得发腻的夸奖,真正的爱应该是严格加赏识,表扬与批评,而贾老的课堂上充满了这种严格教学和慈悲关爱相结合的真爱之氛围。
贾老师的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眼花缭乱的画面,没有煸情的话语,每一句话都真实自然,每一个指导都恰到好处,每一句点拔都能让孩子有所进步!在贾老师的引导和教授下,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能够得到真提高。
正是“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为
语文”。
贾志敏老师的课,只用粉笔、板擦、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老师讲学生听和练。
朴素的表达真诚的教学和逻辑严谨的环环相扣以及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引导,都令人耳目一新。
语文课要练语练文,少来花里虎哨。
语文教师也要学语文,优秀语文老师更该学语文!学会语文和说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贾老要求我们:1、老师上课,就是借教材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写话训练。
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
2、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
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
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
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
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
3、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则是一门科学。
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
古人教语文比现代人强得多、效率高得多、魅力大得多,虽然教学手段简单得多。
以PPT为例,那本是国外传过来的舶来品,本来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对于很复杂的事物进行形象展示的过程。
现在我们随意的一个会议都用PPT,甚至到了语文教学中来,看不出难点重点,只是把稿子搬上去了,滑天下之大稽还自觉挺美。
如果是数学为了展示复杂的公式推理或展示物理实验过程等,尚可。
但是,现在则是过度和不恰当使用。
更可怕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还要随意的一个会议都用PPT,甚至到了语文教学中来,看不出难点重点,只是把稿子搬上去了,滑天下之大稽还自觉挺美。
如果是数学为了展示复杂的公式推理或展示物理实验过放出音乐、鸟声和画面,讲啥展示啥,让孩子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没有任何文字感受力。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要姓语更要姓文,少用PPT和其他音像设备。
这些东西破坏了学生对于语文感受,使本来完整而美妙的语文变成了支离破碎,由大脑感觉和发生器官感觉的东西变成了视觉和听觉的东西。
孩子们学习语文不是提高视觉和听觉而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贾志敏老师的课是真语文课,贾志敏老师是真语文人,贾志敏老师是真学语文,贾志敏老师是真爱语文!愿“贾老师”越来越多!愿真语文课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