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常用的计量知识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6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研究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标准,是实验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从计量基本概念、计量的意义、计量方法和计量标准等角度,详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基本概念计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将物理量的数值与单位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活动。
在计量中,物理量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基本属性,单位是为了表达物理量数值和测量结果的标准的衡量规范。
二、计量的意义计量在科学、工程和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计量,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表达物理现象,可以为科学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可以为工程技术提供可行的设计方案,可以为贸易交流提供统一的计量标准。
三、计量方法计量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测量步骤,获得物理量的数值的过程。
常见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等。
其中,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读数的方式,获得物理量的数值;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物理原理和数学关系,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比较测量法是通过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与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确定其数值。
四、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指用于量化物理量数值的一套一致的规范和方法。
计量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多个层次。
国际标准由国际计量组织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计量的统一与一致;国家标准由各国计量机构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国内建立统一的计量体系;行业标准是根据具体的行业需求,由相关单位或组织制定和管理的标准。
五、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标准器、测量仪器和实验装置等。
标准器是一种已知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用于校准其他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是用于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记录的工具,如千分尺、量杯等;实验装置是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测试的设备,如天平、显微镜等。
六、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无法完全与真实值一致,会存在误差。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一、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利用某种标准单位来度量非定量的事物或现象,确定其数量大小的过程。
计量工作是指利用各种计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和检验的活动,也是科学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2. 计量的基本原理(1)准确性:所得结果应该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被检测物体的真实状态。
(2)重复性:即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可比性:即不同设备、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应该是相互可比的,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
(4)精确性:即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应该是符合规定标准的。
二、计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 计量仪器的分类计量仪器按照测量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长度计量、质量计量、时间计量、温度计量等。
2. 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1)熟悉仪器的结构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正确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避免因为选择不当导致误差。
(3)标定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重复性。
(4)检修、保养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三、常见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1. 常见计量单位(1)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
(2)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等。
(3)时间的计量单位:秒、分、时、日、周、年等。
(4)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2. 换算方法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计量单位的关系进行换算,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可以利用10mm=1cm,100cm=1m等关系进行换算。
常见的换算方法包括乘除法、移位法、十进位法等。
四、计量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1. 计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即每次测量都存在的误差,可以通过标定仪器、调整仪器、提高测量精度来进行控制。
(2)随机误差:即由于外部环境干扰、测量方法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均值处理、消除环境干扰等方法进行控制。
2. 计量误差的控制方法(1)选择准确度高的计量仪器进行测量。
计量科学基本知识点总结计量科学是一门研究测量和度量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计量科学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和度量方法,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计量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等内容。
1. 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是对物理量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
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属性,比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
物理量有两种基本属性,即量纲和数值。
量纲是物理量的基本单位,比如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
数值是用量纲单位来度量物理量的大小。
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要求测量结果应与被测量的物理量的真实值尽可能接近。
2. 测量方法测量有不同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通过仪器或设备对物理量进行直接的测量。
比如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测量质量。
间接测量是通过其他物理量的测量来得到所需的物理量的数值。
比如用速度和时间的测量来计算距离。
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物理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仪器的不精确性或测量方法的不当造成的误差,它会导致所有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
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因素、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影响造成的误差,它使得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受到影响。
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性质对于准确地评估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4.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的度量。
不确定度的概念是基于概率统计的,它描述了测量结果具有多大的范围可能包含真实值。
不确定度的大小与测量误差有关,它的计算需要考虑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
准确地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等应用至关重要。
5. 标准和标定在实际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标准物体或标准设备进行校准和标定。
1、量和量值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有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术语“量”可指一般意义的量或特定量。
一般由一个数和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称为量值。
例:5.34m或534cm,15kg,10s,-40℃。
2、测量与计量►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本身是一个实验过程,是利用一个已知的单位量与被测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的目的就是保证“测量统一”,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和一致。
►计量具备以下4个特点:►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序。
►一致性:一致性是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这的区间内一致。
►溯源性: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我国对量值溯源性的要求是确保量值溯源到SI国际单位制基准。
►法制性: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3、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包括计量装置、计量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称为计量器具。
►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经国家鉴定并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称为国家基准。
4、计量器具主要计量性能►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有时也称测量器具或计量仪器的测量性能,它是反映测量器具计量特性和功能的各种指标或参数。
►包括:标称值、准确度等级、量程、极限条件、灵敏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漂移、鉴别力[阀]、分辨力、超然性等等。
5、标准物质►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或鉴定其它物质的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的材料或物质称为标准物质。
计量设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计量设备的基本概念计量设备是指用来测量物理量的仪器、设备或装置。
它们通常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质量检验等领域。
计量设备的种类繁多,涉及到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压力、温度、湿度、流量等多个物理量。
二、计量设备的分类1. 按照测量原理分类(1) 机械式计量设备: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测力计等。
(2) 电子式计量设备:如数字万用表、电子天平、数字示波器等。
(3) 光学式计量设备:如显微镜、光谱仪、激光测距仪等。
2. 按照使用领域分类(1) 工业计量设备:如测压仪、温度计、流量计等,用于工程领域的生产制造、质量检验等。
(2) 实验室计量设备:如天平、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测试。
(3) 医疗计量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等,用于医疗领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3. 按照测量的物理量分类(1) 长度测量设备:如游标卡尺、卷尺、测距仪等。
(2) 质量测量设备:如天平、电子秤、弹簧测力计等。
(3) 时间测量设备:如钟表、计时器、振荡器等。
(4) 电流测量设备:如电流表、电流计、示波器等。
(5) 压力测量设备:如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压力计等。
(6) 温度测量设备:如温度计、红外测温仪、温度传感器等。
(7) 湿度测量设备:如湿度计、湿度传感器等。
(8) 流量测量设备:如流量计、流量传感器、流体秤等。
三、计量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1. 准确度:计量设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越高,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越小。
2. 精度:计量设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精度越高,重复测量结果的偏差越小。
四、计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 定期校准: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计量设备,保持其外观整洁,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测量结果。
3. 合理使用:遵守计量设备的使用说明,避免超出其测量范围或使用方式,以免损坏设备。
五、计量设备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1. 选购时要考虑测量范围、准确度、精度、稳定性等指标,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计量设备。
开展计量活动的术语:1、计量【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测量【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3、检定【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4、校准【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5、比对【比对】――指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
6、检测【检测】――对给定的产品,按照规定程序确定其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处理或服务所组成的技术操作。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术语1、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
2、量程【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
3、分辨力【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4、准确度等级【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5、误差【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6、偏差【偏差】――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
7、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8、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9、重复性【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10、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计量管理术语1、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特性,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文件。
2、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是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校准时依据的技术文件。
3、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计量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量知识点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统计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无论是研究经济现象、制定政策还是进行市场分析,计量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的计量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基本概念1. 变量:在计量分析中,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可以是数量型变量(如收入、价格等)也可以是分类型变量(如性别、地区等)。
2. 因变量和自变量:在计量分析中,因变量是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对象,自变量是用来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变量。
3. 样本和总体:在进行统计分析时,研究者需要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对总体进行推断。
4.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研究结论是否显著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得出对总体的推论。
二、统计描述1. 中心趋势测度:中心趋势测度是用来描述数据整体分布的一个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2. 离散程度测度:离散程度测度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包括标准差、方差、极差等。
3. 分布形状:数据的分布形状可以通过偏度和峰度等指标来描述,偏度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峰度描述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
三、回归分析1. 简单线性回归:简单线性回归是一种描述因变量和单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拟合直线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3. 回归诊断:回归诊断是用来检验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方差膨胀因子等。
四、时间序列分析1.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用来描述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期趋势和波动规律的方法,可以通过趋势线和季节性调整来分析数据。
3.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用来预测未来数据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等来预测未来数据。
计量知识点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掌握基本概念、统计描述、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和市场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计量基础知识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仪器计量基础知识简介1. 仪器计量的定义和作用仪器计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检测方法来确定和评估物理量的大小、比例和变化的过程。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医疗诊断等。
仪器计量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用于科学研究、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市场监测等方面。
2. 仪器计量的基本原理仪器计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一定的物理规律和测量方法,将待测物理量与已知的基准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物理量的大小和性质。
常用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原理、压力传感原理、光散射原理等。
3. 仪器计量的主要分类仪器计量可以根据其测量对象、测量原理和测量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仪器计量可以分为物理量计量、化学量计量、生物量计量等。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计量、光学计量、电化学计量等。
根据测量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量计量、大量计量、超高精度计量等。
4. 仪器计量的误差和精度在仪器计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和不确定性,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会存在差异,即误差。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或操作方法的问题导致的,而随机误差则是由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仪器计量的精度即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通常通过经验公式或先验知识进行评估和表达。
5. 仪器计量的常见仪器仪器计量中常见的仪器有很多种类,根据测量原理和测量对象的不同,具体的仪器种类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仪器包括温度计、光谱仪、振动加速计、质谱仪、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均具有特定的测量原理和适用范围,具备特定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6. 仪器计量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计量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仪器计量将更加注重高精度、低成本和便携性。
例如,随着新型材料和微纳技术的应用,仪器计量将变得更加精确和灵敏。
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得仪器计量更加智能、自动化和可远程操作。
检验基础知识培训提纲一、食品检验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1、表述与试剂有关的用语:如“取盐酸2.5mL”:表述涉及的使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浓度为原装的浓盐酸。
类推。
“乙醇”:除特别注明外,均指95%的乙醇。
“水”:除特别注明外,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表述溶液方面的用语:•除特别注明外,“溶液”均指水溶液。
•“滴”,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自然滴下的一滴的量,20℃时20滴相当于1mL.•“V/V”: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液态溶质的毫升数。
•“W/V”:重量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溶质的克数。
•“7:1:2或7+1+2”:溶液中各组分的体积比。
3、表述与仪器有关的用语•“仪器”:指主要仪器;所使用的仪器均需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正。
•“水浴”:除回收有机溶剂和特别注明温度外,均指沸水浴。
“烘箱”:除特别注明外,均指100~105℃烘箱。
4、表述与操作有关的用语。
•“称取”:指用一般天平(台称)进行的称量操作。
•“准确称取或精密称取”:指用分析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
•“恒量”: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干燥或灼烧至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量取”:指用量筒或量杯量取液体的操作。
•“吸取”:指用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吸取液体的操作。
•“空白试验”:指不加样品,而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及用量进行的操作,所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的本底值和计算检测限。
5、其它用语•计量单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计算”:指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知识1、法定计量单位1984.2.27国务院令: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91.1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单位SI(2)非国际单位制单位2、常用法定计量单位(1).长度:千米或公里(km),米(m),厘米(cm),毫米(cm),微米(um),纳米(nm)(2).体积:立方米(m3),升(L),毫升(mL),微升(uL)(3).质量:千克或公斤(kg),克(g),毫克(mg),微克(ug),纳克(ng),皮克(pg)习惯上:吨(t),原子质量单位u:1.66×10-27kg(4).物质的量:摩(尔)) mol,毫摩(尔)m mol,微摩(尔)u mol,纳摩(尔)n mol,皮摩(尔)p mol(5).摩尔质量:千克每摩尔kg/mol ,克每摩尔g/mol ,毫克每摩尔mg/mol等(6).物质量浓度:摩尔每升mol/L ,有时:g/L mg/L %(m/m)等(7).时间:秒s,分min ,小时h ,天(日)d(8).温度:开尔文(k),摄氏度(℃),273.15+℃=K美国华氏度F(F-32)×5/9=℃(9).压力:帕Pa,千帕KPa,兆帕MPa(10).能量、功、热:焦(耳)J ,千焦耳KJ,电子伏ev三、有效数字知识1、所谓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得的数字。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1.常用实验室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沉率、C-反应蛋白等。
2.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了解不同标本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如血液、尿液、粪便、口腔分泌物、脑脊液等。
3.基础生化检验项目:了解常见的生化指标,如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4.免疫学检验项目:了解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如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等。
5.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6.临床药物监测:了解常见药物的滴定法、吸收光度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药物测定方法,如抗凝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7.遗传学检验技术:了解遗传学检验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如核酸(DNA/RNA)提取、PCR扩增、基因测序等。
8.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了解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蛋白质电泳、核酸杂交、基因克隆等。
9.客观质量控制: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内质控和外质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临床诊断与疾病监测:了解各种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诊断标准,如白细胞计数在感染病、白血病等的诊断中的应用。
11.临床传染病检测: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播途径和检测方法,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
12.临床免疫学检测:了解免疫学检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肿瘤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抗体检测、T细胞检测等。
以上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必背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计量检定基本知识《一》发布于:2011-07-22 15:40:30电子汽车衡调试、检定按JJG 555-1996(eqvOIML-IR76-2)检定程序进行1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mepm ±0.5e m ±1.0e m ±1.5eⅠ0≤m≤50000e 50000e≤m≤200000e 200000e≤mⅡ0≤m≤5000e 5000e≤m≤20000e 20000e≤m≤100000eⅢ0≤m≤500e 500e≤m≤2000e 2000e≤m≤10000eⅢⅠ0≤m≤50e 50e≤m≤200e 200e≤m≤1000e2准确度等级检定分度值检定分度数n=Max/e 最小称量Min 最小最大特种准确度Ⅰ0.001g≤e 5000 --- 100e高准确度Ⅱ001g≤e≤0.050.1g≤e100500010000010000020e50e中准确度Ⅲ0.1g≤e≤2g5g≤e100500100001000020e20e普通准确度ⅢⅠ5g≤e 100 1000 10e3、2)对于承载器的支承点的个数N≤4的秤,在每个支承点上施加砝码约等于秤量与最大添加皮重量之和的1/3。
3)于承载器的支承点的个数N>4的秤,在每个支承点上施加砝码约等于最大秤量与最大添加皮重量之和的1/(N-1)。
4)对于承受偏载量较小的承载器(如料斗秤等)的秤,在每个支承点上施加砝码约等于最大秤量与最大添加皮重量之和的1/10。
5)对于称量滚动载荷的秤(例如:轨道衡、轨道悬挂式秤),应在承载器的不同位置上施加标准质量滚动载荷,其载荷约等于通常最重且最集中的滚动载荷,但应不大于最大秤量与最大添加皮重量之和的0.8。
6)偏载砝码摆放的位置(如图5.1-1):图5.1-14、误差计算公式E=I+d/2-△L-L,当I=L时化简为E= d/2-△L其中:I—仪表显示值(kg) d—分度值(kg)△L—加载感量砝码值(kg)L—加载砝码值(kg)计量检定基本知识《二》检定秤量企业内控新制造的修理后的使用中的备注0<m≤500d ±0.4d ±0.5d ±0.5d ±1.0d500d<m≤2000d ±0.9d ±1.0d ±1.0d ±2.0d2000d<m ±1.4d ±1.5d ±1.5d ±3.0d型号分度值最小秤量500e 2000e 最大秤量备注5t 2kg 100kg 1t 4t 5t10t 5kg 250kg 2.5t / 10t20t 5kg 500 kg 2.5t 10t 20t30t 10kg 1 t 5 t 20t 30t50t 20kg 1 t 10 t 40t 50t60t 20kg 1 t 10 t 40t 60t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1 2 3 4±0.25d ±0.50d ±0.75d 0<m≤5000050000<m≤200000200000<m0<m≤50005000<m≤2000020000<m≤1000000<m≤500500<m≤20002000<m≤100000<m≤5050<m≤200200<m≤1000称重传感器基础知识1.1称重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1.1.1定义:GB/T7551-1997《称重传感器》考虑到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g)和空气浮力(f)的影响后,通过把其中一种被测量(质量)转换成另外一种被测量(输出)来测量质量的力传感器。
计量基础知识一、 通用计量术语1.1 量和单位:掌握:1、(可测量的)量: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属性。
2、(量的)数值:在量值表示中用以与单位相乘的数字。
3、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4、(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5、(测量)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6、法定测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使用的测量单位。
熟悉:1、量制:按一般含义,各个量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2、基本量:在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独立的量。
3、导出量:量制中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
4、(测量)单位制:按规定对给定的量制所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5、国际单位制(SI 制):名称单位符号和量纲。
1.2 测量和测量结果的术语掌握:1、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3、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5、(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6、(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
7、偏差:某值与其参照值之差值。
8、(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此参数可以是标准偏差(或其倍数),也可以是说明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
9、(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用∑==n i i x n 11计算。
x 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21)(11∑=--=n i i x x n s10、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用s 表示,可按上式计算:1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1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检验员计量知识培训教材一.长度计量基础知识1.量值用数和适宜的计量单位表示的量称为量值,即量值是数值和计量单位的乘积。
例如长度1m,重量15kg,时间10min等。
2.计量单位用来标志量或数的大小的指标统称为单位,标志可测量大小的单位称为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一个有明确定义和名称,并命其数值为1的固定量。
3.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就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我国于1984年由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简称SI)单位为基础,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其他单位构成的。
包括:a.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下表)。
b.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词的导出单位。
d.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e.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f.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4.测量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5.测试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是为了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被测对象的特性,采用测量的手段,但又没有确切的途径和测量方法而需要进行的研究和试验。
6.计量计量是通过建立基准或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旨在实现量值统一、准确的测量。
7.检定为评估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8.校准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全部工作。
9.测量方法的分类a.按测量器具的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的原则,可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b.按被测量值的获得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c.按被测对象同时被测参数的多少及参数的特性,可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d.按读数是否为被测量的整个数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比较测量;e.按被测对象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f.按测量在工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10.计量器具的分类计量器具按用途、特点,可分为标准量具、极限量规、综合检具及计量仪器等四类。
检验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超可自查!检测基础学问扎实,才能高效进行日常检测工作,获得精确的试验数据,但在日常试验中,往往越是基础的,越是简单忽视。
本期我们一起回顾一波重要的检测基础学问,大家可以对比自查哦!|01.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0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留意事项|0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04.移液管的使用方法|05.刻度吸管的使用方法|06.容量仪器使用的留意事项|07.常用仪器的使用学问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1、表述与试剂有关的用语。
如"取盐酸2.5mL':表述涉及的使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浓度为原装的浓盐酸。
类推。
"乙醇':除特殊注明外,均指95%的乙醇。
"水':除特殊注明外,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表述溶液方面的用语。
除特殊注明外,"溶液'均指水溶液。
"滴',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自然滴下的一滴的量,20℃时20滴相当于1mL。
"V/V':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液态溶质的毫升数。
"W/V':重量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溶质的克数。
"7:1:2或7+1+2':溶液中各组分的体积比。
3、表述与仪器有关的用语。
"仪器':指主要仪器;所使用的仪器均需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正。
"水浴':除回收有机溶剂和特殊注明温度外,均指沸水浴。
"烘箱':除特殊注明外,均指100~105℃烘箱。
4、表述与操作有关的用语。
"称取':指用一般天平(台称)进行的称量操作。
"精确称取或精密称取':指用分析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
"恒重':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干燥或灼烧至最终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量取':指用量筒或量杯量取液体的操作。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计量基础是指在研究或实验中进行测量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基础知识点:1. 单位与量纲: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两个基本特征。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类型。
2. 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随机误差是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结果的变异。
3. 测量准确度与精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一致性。
4. 数值分析:在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5. 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指表示测量结果中具有意义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确定涉及到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7. 定量关系:很多物理现象可以通过数学关系来描述,可以使用函数关系、线性关系等来建立定量关系。
8. 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范围,了解仪器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对正确进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9. 测量方法:不同的物理量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10.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测量的目的、选择测量指标和确定实验步骤等。
这些是计量基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进行实验测量,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