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68
汽车构造思考题1. 汽车技术焏待解决的三大重要课题是什么?汽车通常由哪三大部分组成?节约能源,环境保护,行车安全。
车身,底盘,发动机。
2. 画简图说明驱动力的产生(只画驱动轮部分)。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几个?Mt:转矩 Ft:驱动力 F0:车轮对地面的力行驶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3. 什么是驱动条件、附着条件?提高汽车驱动力的途径一般有哪些?驱动条件:Ft>=Ff+Fw+Fi 附着条件:F φ〈=Ft=G*φ途径:增大发动机转矩,提高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减小车轮半径。
4. 什么是工作循环?什么是发动机排量?什么是压缩比?工作循环:发动机每次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都必须吸入新鲜充量,压缩燃烧而膨胀作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汽缸的一系列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发动机排量:发动机全部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压缩比:压缩前汽缸内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气体的最小溶剂之比。
5. 四冲程发动机为什么要有压缩行程及排气行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相比,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原理上的不同点是什么?压缩行程:为使吸入汽缸的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发动机产生较大的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减小,温度升高。
排气行程:可燃混合气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必须从汽缸中排出,以便进行下一个行程。
不同点:混合气的形成不同(汽:汽缸外混合;柴:汽缸内混合),着火方式不同(汽:点燃,柴:压燃)。
6.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什么是有效转矩、有效功率、燃油消耗率主要性能指标: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运转性能指标有效转矩:发动机通过飞轮输出的平均转矩;有效功率:发动机通过飞轮输出的功率;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输出1KW 的有效功率,在一小时内消耗的燃油质量。
(以克为单位)7.什么是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发动机外特性代表了发动机所具有的什么性能?什么是负荷?发动机速度特性:当燃油供给调节机构位置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参数(有效转矩,有效功率,燃油消耗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发动机传统点火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一、点火系统的功用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二、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1、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电容器、断电器、配电器、火花塞、阻尼电阻和高压导线等组成。
(1)点火开关用来控制仪表电路、点火系统初级电路以及起动机继电器电路的开与闭。
(2)点火线圈相当于自耦变压器,用来将电源供给的12V、 24V或6V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直流电。
(3)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
它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接通与切断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并按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与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
(4)断电器主要由断电器凸轮、断电器触点、断电器活动触点臂等组成。
断电器凸轮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并以同样的转速旋转,即发动机曲轴每转两周,断电器凸轮转一周。
(5)配电器由分电器盖和分火头组成。
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的火花塞。
分电器盖上有一个中心电极和若干个旁电极,旁电极的数目与发动机的气缸数相等。
分火头安装在分电器的凸轮轴上,与分电器轴一起旋转。
发动机工作时,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中产生的高压电,经分电器盖上的中心电极、分火头、旁电极、高压导线分送到各缸火花塞。
电容器安装在分电器壳上,与断电器触点并联,用来减小断电器触点断开瞬间,在触点处所产生的电火花,以免触点烧蚀,可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
(6)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由离心和真空两套点火提前调整装置组成,分别安装在断电器底板的下方和分电器的外壳上,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整点火提前角。
(7)火花塞由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组成,安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燃烧室,点燃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
发动机点火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点火系的功用及类型。
2、掌握传统点火系和半导体点火系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3、掌握点火线圈和传统点火系分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理解点火提前角及其影响因素。
5、了解微机控制点火系的特点、结构、工作原理。
重点与难点1、传统点火系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2、点火提前角及其影响因素。
3、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基本概念功用: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混合气,使汽油发动机实现做功击穿电压:使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所需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分类:传统点火系、半导体点火系、微机控制点火系、磁电机点火系单线制连线方式(负极搭铁)目录§8.1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8.2 点火时刻§8.3 传统点火系主要元件的结构§8.4 半导体点火系§8.5 微机控制点火系§8.6 汽车电源§8.1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应掌握的知识点1.点火线圈实际上是一个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线粗匝数少)、次级绕组(线细匝数多)和铁芯。
2.断电器是一个由凸轮操纵的开关。
曲轴转两圈凸轮转一圈;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等于发动机气缸数。
3.断电器触点和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是串联的。
4.高压电是在触点分开时产生的。
5.一次电路(初级电路)和二次电路(次级电路)。
6.为什么要有电容和热敏电阻。
电容器:安装在分电器壳上,与断电器触点是并联关系,用于减小断电器触点断开时所产生的电火花,以免触点烧蚀,从而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
•附加电阻:附加电阻是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迅速变化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当发动机低速运行时,由于触点闭合时间长,一次电流大,附加电阻温度高,电阻值增大,使一次电路的电阻增大,一次电流适当减小,防止点火线圈过热;发动机高速运行时,一次电流减小,附加电阻的阻值也因温度降低而减小,使一次电流适当增大,二次电压适当升高,可以改善发动机高速性能。
在发动机的压缩冲程终了,活塞达到行程的顶点时,点火系统向火花塞提供高压火花以点燃气缸内的压缩混合气作功,这个时间就是点火正时。
为使点火能量最大化,点火正时一般要提前一定的量,所以是在活塞即将到达上止点的那一刻点火,而不是正好达到上止点时才点火,这个提前量叫点火提前角。
汽油发动机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
混合气从点燃、燃烧到烧完有一个时间过程,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就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做功下降行程。
这样效率最高,振动最小,温升最低。
影响点火提前量最大的因素是转速,随着转速的上升,转过同样角度的时间变短,只有更大的提前角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前时间。
理论上最小点火提前角为0度,但为了防止在做功行程才点燃混合气(这样会造成动力的损失),往往将点火提前角设为5度以上,这也是启动转速所需要的角度。
最大点火提前角也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过60度,否则振动和温升问题将凸显,效率也将下降。
点火过早,会造成爆震,活塞上行受阻,效率降低,热负荷、机械负荷、噪声和振动加剧,这是应该防止的。
点火过晚,气体做功困难,油耗大,效率低,排气声大。
不论点火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除了发动机转速外,最佳点火角还受很多其它因素影响:1、缸温缸压越高,混合气则燃烧越快,点火提前角就要越小。
影响缸温缸压的因素有发动机压缩比、气温、缸温、负荷等。
2、汽油辛烷值,也就是汽油标号,其标号越高表示汽油的抗爆震能力越强,相应允许更大的点火提前角。
3、燃气混合比,过浓过稀的混合气,燃烧速度都比较慢,需增加点火提前角,而燃气混合比主要看节气门开度、海拔高度等。
汽车的发动机上都加装了爆震传感器,当检测到发生爆震时,发动机电脑会控制点火系统减小点火提前角。
要完成相对复杂、精确的调制,靠传统的机械式点火器是难以胜任的。
只有微机点火器,才能高速、精确、稳定地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
简述(汽油机)点火提前角: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
第六章、发动机点火系统复习答案一、填空题:1、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点火系统,大致可分为传统点火系统、晶体管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与磁电机点火系统。
2、点火系的作用就是;将蓄电池或发电机的低压电变成高压电,再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顺序点燃气缸内混合气,使发动机运转。
3、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点火开关及辅助装置等组成。
4、断电器的作用是接通及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中的电流,以便在铁心中产生变化的磁场,供次级绕组升压。
5、配电器的作用是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点火顺序,配送至各缸的火花塞。
6、点火提前装置包括离心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真空点火提前调节装置与辛烷值选择器。
7、电容器的作用是减小触点断开时的电火花,延长其使用寿命与提高次级电压。
8、蓄电池点火系的低压电路电流走向为: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断电器活动触点→断电器固定触点→分电器壳体搭铁,流回蓄电池负极。
9、蓄电池点火系的高压电路电流走向为: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蓄电池正极→蓄电池→接地→火花塞侧电极→火花塞中心电极→高压导线→配电器侧电极→分火头→配电器中心电极→点火线圈次级绕组。
10、附加电阻是一个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它串联在低压电路中。
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初级电流减小,但同时附加电阻的电阻值却因温度降低而减小,故又使初级电流下降较少。
这样附加电阻就起了保持初级电流根本稳定的作用。
11、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四大局部组成。
12、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是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断电器凸轮及分电器轴的相对位置方法来实现点火提前自动调节的。
13、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的作用是随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是通过改变触点及凸轮的相位关系的方法来进展调节。
※14、点火提前角过大〔即点火过早〕,会使气缸内压力在压缩行程急剧升高时,给正在运动的活塞所造成的阻力增大,不仅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而且还会出现发动机运转不平稳现象。
点火系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8分)1、在汽油发动机中,气缸内压缩的混合气是靠()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燃烧室中装有()。
2、蓄电池点火系是借()和()将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的;半导体点火系则是由()和()将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的;微机控制点火系则是由()和()将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4分)1、作用于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电压一般为()。
A.220V B.380V C.1000~1800V D.10000~15000V2、为保证火花塞易于跳火,应使点火瞬间火花塞的中心电极为()。
A.正极B.负极C.正、负不一定D.正、负无所谓3、火花塞积炭后二次电压将显著( B )。
A、提高B、下降C、变化D、不变4、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的关系一般应为()。
A.1:1 B.1:2 C.1:6 D.不一定5、分电器轴的旋转速度与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
A.1:1B.1:2C.2:lD.1:66、分电器触点间隙的过大或过小,会使一次电压及二次电压( C )。
A、没有变化B、都要增大C、都要下降D、增加和下降的可能性都存在7、.点火过早会使发动机()。
A.过热B.功率下降C.燃油消耗率下降D.排气管冒黑烟8、.点火过迟会导致发动机()。
A.排气管放炮 B.耗油率下降 C.化油器回火 D.曲轴反转9、根据发动机转速变化而自动调节点火时间的机构是()。
A、真空提前机构B、辛烷值选择器C、配电器D、离心提前机构10、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点火时间的机构是()。
A、真空提前机构B、辛烷值选择器C、配电器D、离心提前机构11、传统点火系与电子点火系统最大的区别是()。
A.点火能量的提高;B.断电器触点被点火控制器取代;C.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应用; D.点火线圈的改进12、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由()直接驱动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A.ECU; B.点火控制器; C.分电器; D.转速信号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50计分)1、汽车高压电决定于点火线圈初次级的匝数比()2、点火线圈的附加电阻是并联在初级电路中的()3、分电器轴是发动机曲轴直接驱动的。
第一章蓄电池一、填空1.蓄电池单格电压为2伏,12伏蓄电池由6个单格组成2.通常蓄电池充电方法有定流充电、定压充电、快速脉冲充电三种。
3.铅蓄电池充电状态时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硫酸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硫酸铅,放电时转变为铅和二氧化铅。
4.蓄电池的工作特性包括充电特性和放电特性。
5.在一个单格蓄电池中负极板的片数比正极板多一片。
6.汽车上有两个电源:一个是蓄电池,一个是发电机。
7.铅蓄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连接条和级桩组成。
8.铅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过程。
9.充电条件必须有直流电源,充电终了时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已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铅和铅。
10.“一充即热,稍热便无”是极板硫化引起的;“充电良好,出车困难”是自放电引起的。
11.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容量越小,电解液温度越低,蓄电池容量越小。
二、判断并改错1.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硫酸逐渐转变为水,电解液密度逐渐下降。
错,把充电改为放电;2.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水将逐渐转变成硫酸,使电解液的密度增大。
错,把放电改为充电;3.铅蓄电池使用时出现“充电良好,出车困难”现象是由于极板硫化造成的。
错,把极板硫化改为自放电;4.铅蓄电池使用时出现“一充即热,稍热便无”现象是由于自放电造成的。
错,把自放电改为极板硫化;5.干荷电铅蓄电池不需要进行初充电即可使用。
错,把不需要改为需要。
三.简答1.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分析是如何影响的?答:构造因素:极板厚度、极板表面积;使用因素:电解液密度、温度、放电电流;极板越薄蓄电池输出容量越大;极板表面积越大,能够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就越多,输出容量也就越大;在一定条件下,蓄电池的容量随电解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电解液密度的某个阈值以上,蓄电池的容量随电解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电解液温度越高,蓄电池输出容量越大。
温度降低,活性物质内部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使容量降低。
…姓名:王健满分:75 得分:一、填空:概述:1.分类——分为传统点火系统、半导体点火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
2.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点火时间应适应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半导体点火系统:1.清楚点火系统的组成。
(1)需要火花——执行点火的装置是火花塞。
(2)高压保证火花能量——点火系统中产生高压的核心装置是点火线圈。
(3)点火基本原理——控制初级绕组通断的装置是点火控制器。
(4)触发——对点火控制器导通与截止起触发作用的是信号发生器。
—(5)配电——分电器中的配电器能把从点火线圈中引来的高压分配给各缸的火花塞。
2.重要概念。
(1)从火花塞跳火到气缸内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叫点火提前角。
(2)初级电路接通的时间内,凸轮轴转过的角度叫导通角。
3.点火线圈。
(1)开磁路点火线圈的铁心是条形闭磁路点火线圈的铁心是日或口形。
(2)相对于开磁路点火线圈,闭磁路点火线圈具有体积小、转换能量高特点。
(3)对于两接往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接在两接往之间。
—4.分电器——包括配电器、断电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5.火花塞——电极分为中央电极和侧电极。
6.信号发生器——作用是触发点火控制器,按结构原理可分磁感应式信号发生器、霍尔效应式信号发生器和光电效应式信号发生器三种。
7.点火控制器——作用是根据触发电压,接通或断开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这是点火控制器的两项最基本的功能。
另外,根据车型的实际情况也可选增一些功能,如限流功能、导通角控制功能等。
有分电器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1)接收各种传感器输入信号,处理、比校后给点火控制器输出指令,控制初级电路通断的装置叫ECU.(2) 传感器感受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将这些信息输送给ECU。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1.掌握高压配电类型和工作过程。
(1)单独点火方式是为每一缸的火花塞配一个点火线圈,点火控制器中的大功率晶体管控制每一个初级绕组的搭铁线。
发动机点火系统概述发动机点火方式有炽热点火、压缩着火和电火花点火三种,柴油机用压缩着火,汽油机一般采用电火花点火。
1、对点火系统的要求点火系统应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保证可靠而准确的点火。
为此,点火装置应满足下列三个基本要求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压电实践证明,汽车发动机在满负荷低速时需8~10kV的高压,启动时则常需9~17kV的高压,正常点火一般在15kV以上,为了保证点火可靠,考虑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点火高电压必须有一定的储量,所以点火装置产生的电压一般在15~20kV之间,而且高电压的升值要快。
2.火花塞应具有足够的能量要使混合气可靠点燃,火花塞产生的火花应具有一定的能量,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由于混合气压缩终了的温度已接近其自燃温度,因此所需的火花能量很小(1~5MJ)。
蓄电池点火系统能发出15~50町的火花能量,足以点燃混合气。
但在发动机启动、怠速运转以及节气门急剧打开时,则需较高的火花能量。
启动时,由于混合气雾化不良,废气稀释严重,电极温度低,故所需的点火能量最高。
另外,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当采用空燃比a=1.2~1.25的稀混合气时,由于稀混合气难于点燃,也需增加火花能量。
考虑上述情况,为了保证可靠点火,火花塞一般应保证有50~80MJ的点火能量,启动时应产生大于100MJ的火花能量。
3.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因为混合气在发动机的气缸内从开始点火到完全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千分之几秒),所以要使发动机产生最大的功率,就不能在压缩行程终了活塞行至上止点才点火,而是需要适当提前一些。
因为发动机气缸的多少,负荷的大小,转速的变化,燃油品质的不同,即是同一发动机由于工况和使用条件的不同等等,都直接影响气缸内混合气的点火时间,为了使发动机能发出最大工功率,点火装置必需适应上述情况的变化实现最佳点火。
2、点火系统的分类按照点火系统的组成和产生高压的方式不同,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分为:传统点火系统、半导体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以及磁电机点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