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描述统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48.33 KB
- 文档页数:59
第4章描述性统计分析(重点是频数分析、描述统计量、交叉列联表)4.1 频数分析(使用表3.2)---单击“analyze”---“frequencies”—出现对话框,并将数学、语文和英语选到“variable”中。
如图:---单击“statistics”----出现对话框,选中如图4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结果如表4.1-----如图,重新选择语文---单击“charts”---得到一个对话框,如图选中2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
结果如表4.24.2 基本描述统计量(使用表3.2)---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得到对话框,并将数据进行如图选入:-----单击“options”—得到对话框,并选中如图6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
结果如表4.34.3 探索性分析(使用表3.2)---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得到对话框,并将数据进行如图选入:----单击“Plots”—得到对话框,并选中如图4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
结果如表4.6(与书有不同)4.4交叉列联表分析(使用表化环0708)(1)T ransform(修改)----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选定身高------点击“向右箭头”------在“name”下写个名字:eg:T1-------change-------(此处T1和T2是已经做好的分组)点击-----old and new values对其分组---例:Range LOWEST through values :160 new values :1Rang :160 through :170 2Range HIGHEST through values :170 3 点击continue-----回到前一个对话框点击------OK同样的方法做好T2---------点击“analyze(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性统计)”------“Crosstabs(交叉列联表)”选中行列------点击“Exat….“则弹出“exct tests(精确检测)对话框”点“Statistics…”则弹出“Crosstabs:statistics(交叉表统计)对话框”-------点击“Chi—square(卡方检验)”----“continue”点“Cells…”则弹出“Crosstabs:Cells display(交叉表统计)对话框”-------选择“Counts”中的“Observed”和“Expected”为期望频数,-------选择“Percentages”中的“Row”“Column”“Total”选项,分别计算“频数”“列频数”“总频数”-------选择“Residuals”中的“Standardized”分别计算单元格的非标准化残差、标准化残差、调整后的残差----“continue”回到前一页点----“OK”4.5比率分析(课本71页)不需要掌握英语未写完作业:1-10,11-25,26-30。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题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一般过程。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能力,并能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分析方案、执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3. 培养学生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实际建议或决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性,认识到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据背后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数学和逻辑思维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
课程性质偏重于实践和应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分析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来提升数据分析技能,同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内容:介绍数据收集的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数据的分类和排序;数据清洗的基本概念。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内容: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介绍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计算。
3. 数据可视化-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据可视化- 内容:学习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图表的制作方法;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目录第四章统计描述 (2)4。
2 频数分析 (2)4.3描述性统计量 (2)4.4。
1(探索性数据分析)操作步骤 (4)第五章统计推断 (6)5.2单样本t检验 (6)5.3 两独立样本t检验 (7)5。
4 配对样本t检验 (8)第六章方差分析 (9)6.2.2 单因素单变量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操作步骤) (10)6。
3.3 多因素单变量方差分析操作步骤 (14)6.3。
5 不考虑交互效应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7)6。
3。
6 引入协变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8)第八章相关分析 (19)8.2 连续变量相关分析实例 (20)8.3 离散变量相关分析的实例(列联表) (22)第九章回归分析 (24)9.1.3 线性回归(操作步骤) (26)1.多重共线性检验 (26)2。
使用变量筛选的方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29)二、曲线估计(操作步骤) (32)9.2.5二项Logistic回归(操作步骤) (35)第十章聚类分析 (39)10。
3.1 K-均值操作步骤: (39)10。
4。
1 系统聚类法操作步骤 (43)第十一章判别分析 (47)11.3。
1 操作步骤 (48)第十二章因子分析 (53)12.2.2操作步骤 (56)第十三章主成分分析 (64)13。
2 操作步骤 (65)第十四章相应分析 (69)14。
2相应分析实例(操作步骤) (70)第十五章典型相关分析 (75)15。
2操作步骤: (75)第四章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指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提供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说明总体的情况和特征。
4.1 基本概念和原理4。
1.1 频数分布4。
1。
2 集中趋势指标算数平均值:适用于定比数据、定距数据中位数:适用于定比数据、定距数据和定序数据众数:适用于定比数据、定距数据、定序数据和定类数据4.1.3离散程度指标作用:(1)它可以表明现象的平衡程度和稳定程度;(2)离散性指标可以表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离散程度越大,则该分布的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