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4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教材版本:由福建省高校计算机教材委员会编写,厦门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学科的入门介绍。
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材(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教育理论确定了本课程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会创建图文混排的文档;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Access XP的简单操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2)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程度,我认为本课程的重点是WindowsXP的基本操作、OFFICE XP的基本处理和使用、互联网的日常应用;难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理解和使用。
(3)教学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Windows XP的某些操作;EXCEL电子表格的处理。
二、教法分析1.教法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次课程是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说课稿,我们将讨论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软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
- 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组成,各个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能够正确操作计算机,并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基本的操作。
- 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能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计算机应用的欲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 计算机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内存和硬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其他辅助设备(扫描仪、摄像头等)3. 计算机软件组成-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开发软件4. 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与示范(25分钟)-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个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办公软件、多媒体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员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办公软件、多媒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计算机软件: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同时,介绍软件的分类、安装与卸载、软件许可等知识。
3.计算机网络: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拓扑结构,以及网络通信协议、IP地质、域名系统等。
讲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配置,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4.办公软件:以MicrosoftOffice为例,详细介绍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文档编辑、表格制作、演示文稿设计等。
5.多媒体技术:讲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文件格式、处理软件等。
介绍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素材的采集、编辑与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
2.实践法:安排上机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互动法: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一、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本说课稿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全面介绍该课程。
二、课程背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人们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因此,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成为非常必要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解和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组成。
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 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课程学习和日常办公。
4. 具备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常识。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原理- 计算机硬件组成: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 计算机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 计算机的运行原理:输入、处理、输出等步骤。
2. 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 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Windows、macOS、Linux等。
-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
3. 办公软件应用- Microsoft Office套件简介。
- Word的基本操作:文字编辑、格式设置等。
- 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公式计算等。
-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幻灯片设计、演示等。
4.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常用网络服务的介绍:电子邮件、浏览器等。
-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密码安全、防止网络诈骗等。
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计算机应用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在实际生活和职业中的应用场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本文档旨在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通过本文档的参考,教师能够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并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软件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安全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二章: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第三章:办公软件应用●MS Office套件的常用软件介绍●Word文档处理技巧●Excel电子表格处理技巧●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技巧第四章:网络应用基础●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互联网的使用和安全问题●常见网络应用的使用方法第五章:计算机安全与信息素养●计算机与防范●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电子邮件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授课●示范操作●实践操作●讨论与交流●课堂作业和实验三、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教科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PPT课件:针对每个章节准备相应的PPT课件,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3-2 教学工具●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供学生实践操作●视频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和示范操作过程●音频设备:用于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和示范操作视频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评估●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所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考核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件集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指计算机软件的原创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一、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技巧和常用应用软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并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等相关知识。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2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4 计算机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2-计算机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2 常见操作系统介绍:Windows、Linux、Mac OS等2-3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巧3-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Word、WPS等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Excel、WPS等3-3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PowerPoint、WPS等4-图像处理软件4-1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4-2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Photoshop、GIMP等5-计算机网络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5-2 网络传输协议:TCP/IP、HTTP等5-3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6-计算机安全6-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6-3 防止计算机和恶意软件的攻击6-4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提高其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和考试。
其中,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课堂作业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和问题解答,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附件:1-英语术语表2-相关示例文件3-实践操作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的著作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讲稿传媒技术系本课程说课分为五大部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课程特色。
一、课程目标1.1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职业素质课,总学时为64学时。
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用互联网进行搜集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将来运用计算机从事文字、表格处理和常规的信息检索、办公信息处理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三个选取原则)根据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融合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Word文字处理项目,共分为4个学型工作任务:撰写通知、制作个人简历、制作电子报刊、论文排版,最后还安排了Word的综合实训,练习计算机文管二级真题。
2.2教学内容模块的分配根据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我们将这门课分为8个项目,18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如撰写通知这个任务,它的工作过程跟正常的工作任务一样,如通知的样式,但在具体的格式化操作上,我们给这个任务加入了各种常见的字符、段落、边框、底纹等格式化操作,让学生充分掌握Word的基本编辑操作。
本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模块分配如下:2.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点就是常用的三个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的操作。
其中Word的难点在于表格操作、图文混排、分栏操作;Excel的难点在于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的筛选、分类汇总操作;Powerpoint的难点为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和放映设置。
我们解决这些重难点的方法是:(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同课程老师共同讨论设计任务案例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2)实施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