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30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西安高新一中李育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权2、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4、公民行使监督权应该注意的问题5、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民主监督的方式,订制监督的方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贯彻新课程理念,遵循中学生认知的规律,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整合课程资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体验过程,共同参与,在共享中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是非观念,强化公民意识,勇于、敢于、善于维权,坚持公平正义。
教材分析:民主监督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框题秉承本教材的生活逻辑思路,情景引入(谁监督,监督谁)―――情景分析(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情景回归(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坚持让生活事实说话的原则,不强加学生被动地接受某一观点,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讨的体验过程中发现知识,升华观点,并不断创设新的情境来验证自己所得到的结论,从而自觉地养成一种科学地,法制化的民主理念。
学情、教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完《思想政治》必修Ⅰ,对于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方式已经比较熟悉,并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采取一些新课程教学理念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能够与教师合作,实现教学目标。
但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不完全能说出民主参与的有关方式及其经典案例,需要教师引导拓展。
此外,学生对有关案例的判断不是很准确,掌握的素材也比较零碎片面,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做到课堂“形散而神不散”,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对于每位教师而言,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表现在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这样全新的事物,教师适应是有个渐进的过程的;机遇表现在:教师可根据自身特长,结合学情,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个性魅力,实现创新设计目标,渗透地方元素,创设生活化课堂,展示思想政治“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色。
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学科组高二年级政治组主备人黄毓执教人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作用2、理解公民的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3、学会分析如何行使监督权(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民主监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设想重点: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作用、重要性难点: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教法学法指导: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多媒体导入】(一)引入新课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表现在公民可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进行民主监督,为守望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7页“探究材料”,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发言。
【多媒体展示】教师点评:对于派出所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刘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究竟什么是公民的监督权?有哪些途径来行使?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7-28页内容,了解这方面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多媒体展示】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1)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当我们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没有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时,有权对其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
【多媒体展示】(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
(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内容: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
3.年级:高中一年级。
二、教学设计思路1.由学生参与集体备课。
采用当前年轻人非常流行的自制vcr的方式拍摄短剧,把课本知识巧妙地贯穿其中。
拍摄制作的过程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展示,这样可以使课堂既高效又生动。
2.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从“三公消费”改革切入,创设情境,步步推进,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民主监督知识的同时,激发起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家园的热情。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识记: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等概念及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
(2)理解:民主监督的重大意义。
(3)运用:联系实例,学会分析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
(1)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反映情况,通过媒体进行曝光等。
(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监督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2)关心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热爱祖国的责任感。
4.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
2.民主监督的意义。
3.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难点: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5.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探究、讨论。
6.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教师导入新课,然后请出两位学生为同学们播报新闻。
学生女主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有网民问: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国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学生男主播:温总理回答,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
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自学提纲】一、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监督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我们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的权利。
2.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1)我们可以给国家机关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通过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这是通过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3)我们可以依法在上公开发表意见。
这是通过制度行使监督权。
(4)此外,等活动,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
另一方面,必须。
【探究思考】1.信访举报制度是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意见外,还可以采用哪些形式?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优势?3.舆论监督制度在实行民主监督方面为什么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4.课本P29-30镜头一和镜头二中“俊杰”和“刘霜”是通过什么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的?5.课本P27《探究与共享》第1、2、3个问题。
【知识测评】1.国务院某参事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不能遵守制度,在网上“种菜”“偷菜”,工作态度不端正,于是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
该参事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B.舆论监督制度 C.民主评议会 D.监督听证会2.中国有近3亿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形成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
网民通过这个平台发表意见建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
表明网络监督①成为有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进步的平台②成为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切实消除腐败现象的关键③成为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为有效的渠道和方式④成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防止权利受过多约束的途径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3.公民行使监督权有许多合法渠道,下列方式中不可取的是A.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提出批评建议B.给国家机关写举报信,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单元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学科政治年级高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2.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民主监督渠道,提高对民主监督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精神:分析现实生活中行使监督权的各种态度、方式的根底上,理性选择合理的监督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增强其法治意识,知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公共参与: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宪法对公民监督权的规定和要求;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利。
难点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表现在公民可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还表达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进行民主监督,为守望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民主监督方面的内容。
思考这样导入新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能理解前一课与本课的关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并自然过渡到本课。
讲授新课一、监督权〔以知识回忆的形式〕监督权中监督的对象是谁?又包含哪几项具体权利?展示材料,判断具体权利。
思考:公民监督权与民主监督一样吗?为什么?二、选择民主监督的选择方式活动:思考: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程建设、脱贫攻坚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稳定就业、公共卫生平安体系建设、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把你的意见反映上去?打、写信、新闻媒体、联系人大代表等等。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说课稿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是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到公民享有监督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承接了教材第一课“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部分内容,又为后面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学习埋下伏笔。
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政治常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框题的核心概念是“监督”。
即要求学生了解公民监督的对象、范围;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以及明确要负责任地行使公民监督的权利,合法地使用监督权。
所以确定本框题的重难点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以及公民如何实行民主监督。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是公民的其中一项政治权利,它包括有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在这里学生知道了监督权的问题,而《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题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在不同情况下,公民应该行使监督权里的哪个权利,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行使的问题,让学生对公民的监督权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生活发生的不同情况,学生要正确判断并选择正确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监督权的内容;2、理解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意义以及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已经学过的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和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2、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本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同时引导学生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体会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