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图像的阶调层次复制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6
图像复制原理图像复制原理是指利用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将实际存在的图像信息复制到另一个介质上的原理。
图像复制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印刷、复印、摄影、扫描、数字化等领域。
本文将从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三个方面,介绍图像复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光学原理。
在光学原理中,图像复制是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实现的。
光学成像系统由透镜、反射镜、光学滤波器等光学元件组成,利用光线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规律,将图像信息投射到感光介质上。
感光介质可以是胶片、感光纸、CCD等,在接受到光线的作用后,记录下图像的亮度和色彩信息。
光学原理在摄影、印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图像复制的重要基础。
电子学原理。
在电子学原理中,图像复制是通过电子成像系统实现的。
电子成像系统利用电子束、光电效应、电荷耦合器件等技术,将图像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并通过放大、转换、传输等过程,将图像信息记录到介质上。
电子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易于数字化处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扫描仪、数码相机、印刷设备等领域。
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中,图像复制是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的。
数字化处理技术利用模数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像处理软件等设备和软件,将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编码、压缩、存储、传输等过程,实现图像的复制和处理。
计算机技术在图像复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图像复制更加灵活、高效和精确。
应用领域。
图像复制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印刷领域,图像复制原理被应用于印刷设备,实现了大批量印刷品的生产。
在摄影领域,图像复制原理被应用于相机、相片冲洗等设备,实现了图像的捕捉和保存。
在数字化领域,图像复制原理被应用于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复制。
总结。
图像复制原理是利用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将实际存在的图像信息复制到另一个介质上的原理。
光学原理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实现图像复制,电子学原理通过电子成像系统实现图像复制,计算机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图像复制。
29第三章 图像阶调复制原理图像的阶调是图像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在复制图像时,应力求准确地再现原稿图像的阶调,但由于原稿图像的阶调往往变化非常丰富(实际是连续变化的),而实际印刷中无法直接再现连续阶调的图像层次,因此须采用特殊的复制技术,即加网技术来再现图像丰富的层次。
3.1 概述一幅连续调图像在视觉上从白到黑可以有无数个阶调。
人的视觉可以分辨至少64个阶调,一般可以分辨100个阶调,所以进行图像复制时,应该至少复制出100个阶调。
而在印刷中却因为印刷复制条件的限制,对图像阶调只存在两种表达形式,即图像处印油墨、空白处不印油墨,各种层次的再现只有通过加网才可以实现,即用许多网点来再现每一个色调层次。
由于人眼观察印刷品时,见到的是单位面积内网点的整体组合效果,所以看见的是一个细腻的图像。
3.1.1 连续调与网目半色调一幅照片或画稿图像的明暗变化即层次往往是连续的,具有这种性质的图像即层次连续变化的图像叫连续调图像。
如果用密度来表示,连续则表示从最低密度到最高密度之间有无数多个连续变化的密度值。
彩色图像也满足这个条件,用彩色密度仪测量时,就可以出现从白色到饱和色之间的所有密度值。
在对连续调图像进行复制时,理论上讲,应可以通过不同厚度的油墨层来再现图像连续变化的层次,但由于印刷墨层的厚度有限(一般胶印墨层厚3~5μm ,凸印墨厚5~20μm ,丝印墨厚20~100μm ,凹印墨厚10~30μm ),而且平版印版和凸印印版上只有着墨部分和非着墨部分,实际复制时无法通过改变油墨层的厚度来再现丰富的图像层次,因此,人们不得不将连续调图像分解,用不连续的图像再现其层次的变化,通常通过加网的方式实现图像分解,使图像分解成为大小不同或分布频率不同而黑度相同的网点,以此来模拟连续调的视觉效果,如图3-1所示,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像叫做半色调图像,亦可称为网目半色调图像,所以半色调图像中实际只有两个密度值——黑与白,但视觉上感觉图像是有层次变化的。
报纸印刷如何实现最佳的阶调复制与色彩再现要做好彩色图像复制,首先要实现最佳的阶调复制,它是图像复制质量的关键,也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印刷材料及工艺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彩色连续调原稿图像得不到忠实复制和再现,而只能使印刷图像尽可能逼近于原稿。
从检测图像参数、控制图像质量的角度出发,了解图像的最佳色彩与阶调再现、各复制和印刷工序与这种最佳再现等关系十分重要。
下面,我想从阶调复制的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阶调复制的概念、特点和要求1.阶调复制相关的概念①阶调即层次,在复制的不同阶段,阶调的概念和表现有所区别,一般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画面从最亮到最暗的亮度范围,或者说是密度反差范围;二是指在可复制范围内能辨别的亮度等级,或者说层次的多少。
②阶调复制泛指一组被复制的阶调值与原稿上相应一组阶调值的对应关系,它是指把原稿连续调密度阶调转变成印刷品半色调网点阶调的全过程,阶调复制的阶调值可用密度值或网点覆盖率值表达。
阶调复制是图像层次和颜色复制的前提,只有阶调范围设定和处理的正确合理,才能再现图像所需要的信息,才能保证图像阶调层次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否则就会损失图像信息。
在阶调、色彩和清晰度三个评价图像复制质量的指标中,阶调的复制最为重要。
③阶调压缩就是在压缩和减少原稿阶调的基础上,进行印刷复制,使之尽量保持印刷图像的外观和原稿基本一致。
阶调压缩是决定复制质量的重要步骤。
由于受纸张、油墨、印刷机等特性制约,不可能将原稿中各层次全部对应再现。
要在新闻纸上进行图像复制,必然要将原稿的阶调范围进行压缩和调整,把丰富的原稿阶调范围压缩到符合印刷图像能再现的阶调范围,从而损失部分层次。
因此,扫描分色和图像处理时应强调突出原稿主体部分的层次,压缩次要部分的层次。
④阶调校正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对原稿的阶调进行艺术加工,满足客户对阶调复制的主观要求,如对曝光不正确的摄影稿的阶调校正;二是补偿印刷工艺过程对阶调再现的影响。
连续调图像阶调复制的原理连续调图像的明暗层次(阶调),在印刷品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表现。
一种是利用墨层厚度的变化,如凹版印刷。
一种是利用网点覆盖率,如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孔版印刷等。
一、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图3-1中的(A),是一张用制版照相机拍摄的连续调阳图底片,用它晒制出PS版(平版),经过印刷,得到了如图3-1中的(B),底片上的明暗层次全部丢失了,只有黑白之别,这PS版的和度片中间调相对应的感光层,在晒版时,得不到足够的光量发生光化学反应,显影时被冲掉,形成图像的基础被破坏而造成的。
图3-1网点对阶调的传递为了把原稿上图像的明暗层次再现出来,必须制作出加网的阳图或阴图底片,将图像分割成许多不连续的点子,再转晒到印版上,而后用来印刷。
印张上单位内,点子的总面积大,则油墨覆盖率高,反射光线少,吸收光线多,使人感到阴暗;印张上单位面积内,点子的总面积小,油墨复盖率低,反射光线多,吸收光线少,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这样原稿图像的浓淡层次,在印张上便可得到再现。
原版上的眯,中网技术形成的,叫做网点。
在凸版、平版、孔版等印刷中,网点是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
通过图像处理,在印刷品上由这种图像单元与空白的对比,达到再现连续调的效果。
二、网点的特性在印刷图像处理中,按照加网的方法,分为AM网点和FM网点。
(一)ATM网点ATM网点是传统的最常用的网点,也叫调幅网点。
一般是在照相机上,利用网屏或在电子分色要上,通过网点发生器,用激光束进行电子加网形成的。
网屏有玻璃网屏和接触网屏,如图3-2所示。
由于网屏的网孔呈现有序的排列,因此,形成的网点在空间的分布不仅有规律,而且单位面积内网点的数量是衡定不变的,原稿上图像的明暗层次,依靠每个网点面积的变化,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
对应于原稿墨色深的部位印刷。
玻璃网屏接触网屏图3-2品上网点面积大,接受的油墨最多;对应于原稿墨色浅的部位,印刷品上网点面积小,接受的油墨量少,这样便通过网点的大小反映了图像的深浅。
图像复制原理
图像复制是一种将一个图像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它基于光学原理,利用光的透射、反射和折射来实现。
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线,而其他光线会被反射或透过物体。
在图像复制中,我们通常使用透明的平面材料,如玻璃或塑料,作为复制的介质。
首先,我们需要将原始图像放置在一个光源的后面,以使光线能够照射到图像上。
当光线通过原始图像时,它们会与图像上的不同部分相互作用。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颜色,光线的透射、反射和折射程度也会不同。
通过调整光的角度和强度,我们可以控制复制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在光线经过原始图像后,它会进入复制图像的介质中。
在介质中,光线会再次经历透射、反射和折射,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图像。
通过调整复制图像的位置和角度,我们可以改变复制图像的大小和形状。
要获得一个清晰的复制图像,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因素。
首先,光源的稳定性和强度对图像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复制图像的介质应该尽可能透明,以保持光线的传输效率。
最后,复制图像的位置和角度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图像能够完整地复制到目标位置。
总之,图像复制利用光的透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调整光
线的角度和强度来实现。
通过控制光源、复制介质和复制图像的位置和角度,我们可以获得清晰且准确的复制图像。
图象的层次复制廉洁【期刊名称】《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年(卷),期】1994(000)003【摘要】笔者已分别论述了《书刊印刷标准》中的阶调值的实地密度和最小网点来齐问题,讲了阶调的两端,即暗端和亮端.实际上彩色复制中的阶调值包括三个含义:图象密度范围或亮度范围的复制、层次的复制和颜色的复制.颜色复制以后介绍,本文专讲层次复制.一、层次的含义《印刷技术术语》将层次定义为:“图象上从最亮到最暗的密度等级”.层次复制涉及到彩色复制的全过程.原稿层次是制版层次的基础,制版的层次又是印刷品层次的基础.因此,印刷品的层次应该是以原稿为依据,复制过程中尽全力保持原稿的层次,在可复制的密度范围或亮度范围内,视觉可以辨别的密度等级或亮度等级.一般讲,印刷品上能够辨别的级数越多,表现原稿上的层次或实物的能力越好,印刷品的层次就越理想.层次也可以理解为原稿的密度范围或亮度范围与印刷品的密度范围或亮度范围的对应关系.如果印刷品能一一对应或主要部位对应反映原稿的密度等级,那么印刷品层次应该是好的,否则,印刷品层次就会产生并级,甚至丢失.目前,由于制版设备性能、原辅材料性能以及技术工艺和印刷适性的局限,允许在整个复制过程中有微小层次并级或丢失,但必须符合《书刊印刷标准》中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的要求.从原稿到印刷品,要经过颜色分解、拼合、拷贝、晒版、再到颜【总页数】3页(P7-9)【作者】廉洁【作者单位】中国印刷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801【相关文献】1.彩色图象复制中的阶调校正 [J], 王友贵2.利用VB5.0实现魔术棒式复制图象 [J], 唐宜欣;唐正欣3.大文本和图象的复制 [J], 田明全4.屏幕图象彩色硬复制的C语言编程方法 [J], 邓中明;刘光越5.艺术图象复制计划 [J], 郑士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