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材分析】本课以价格为核心考点,既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所在。
本课从价值与供求两个方面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从价格变动分析其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难点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价格等计算、不同商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曲线的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回顾——重难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理念,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诱思探究的学习方法,每一考点设置五个环节,其中通过典型真题例析、考点演练、分层作业,做到“精致导练”、“精练精析”,让学生加深对重难考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价格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考向定位:(1)归纳影响价格的因素,学会运用此原理分析商品出现价格变动的理论依据;(2)弄清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和关系,学会做商品价值量、价格等相关计算题;(3)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学会运用此原理分析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会分析曲线图。
【教学重难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准确分析材料)2、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价值规律的理解;(各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各种坐标曲线图的理解与分析)【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流程】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环节:自主复习——知识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________,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________,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江苏省常州市高一政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二、基础盘点(考点解读与误区提醒)考点一: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求时,价格上涨。
当商品供求时,价格下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的。
〖注意点〗供小于求表现为卖方市场,对卖方有利;供大于求表现为买方市场,对买方有利。
考点二: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由价值决定:①价值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注意点〗企业自主定价时,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
也可说价格由市场形成,由市场决定。
考点三: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是指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考点四: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会降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会增加,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考点五: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问题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上下波动。
考点六: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1)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它的购买,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商品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的影响较大。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高收入家庭影响较小,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大。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二、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 以下内容为完整课时的教案,对试讲10分钟起启发作用,所以同学在试讲中遇到类似材料,还必须仔细看清楚试讲要求。
仔细看材料进行着重了解。
做到熟悉能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基础知识】使学生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对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以及价格对生产的影响。
【能力过程】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有更清醒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使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决定和调整产量、开发新产品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二、价格变动的影响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价值,也知道价格会受到供求的影响,那价格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2002年11月,广州的百佳和万佳两个超市发起价格战,消费者用8毛钱就可以买到一只烧鸡,低价引来抢购狂潮。
同年12月,诺马特购物中心在羊城开业,标出:生菜1角钱一斤、鸡蛋1角钱一只、玉米1角钱一斤,……超低的生鲜市场再次引来抢购狂潮。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板书)价格的变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
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消费的权力,他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购买,买什么商品。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比如,当超市的烧鸡、生鲜回升到原来的价格的时候,人们就不怎么购买了,而在当时,人们可是要排长队购买的啊。
就好像是书本上第一个思考题,有些商品在旺季购买,有些在淡季购买就是由于价格的因素。
市场上也是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我们想想在什么时候就会有呢?(学生思考)在供过于求的时候,还有就是当个别生产者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时候。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主备人:刘海伟高考考点: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记忆教材相关内容。
1、气候、时间、地域等因素是如何影响价格的?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2、决定价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有何意义?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何意义?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表现形式?如何理解等价交换原则?6、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能进行相关的计算)(重点突破2)7、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教材改变)①调节产量---产品价格下降,减少产量;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产量。
供给法则(价格与供给量成同方向运动)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那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使用量,反之就会减少使用量如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裁汰冗员,适当降低工资,减少用人成本;使用替代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厂房面积或寻租更便宜的厂房【重点突破】1、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步步高P6 考点一核心突破3 )决定因素-------★买方市场供求关系(最主要)★卖方市场(1)价格变动的因素币值变化影响因素纸币发行量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基本概念: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2)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原理①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与无关。
必修1 第2课多变的价格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供求影响价格(1)当商品①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②卖方市场,它是由③卖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2)当商品④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⑤买方市场,它是由⑥买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2.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⑦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⑧基础,价格是价值的⑨货币表现,价格一般与价值成正比。
(2)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个别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⑫个别劳动时间,提高⑬劳动生产率。
(4)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⑭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⑯价值量为基础,实行⑰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⑱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⑲价值上下波动。
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价值规律?提示:(1)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
商品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2)商品价格的跌涨波动,始终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的。
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价格不能无限上涨或下跌,价格与价值大致相符。
商品价格不会背离价值太远,是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原则决定的。
(3)等价交换原则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得以贯彻。
从单个的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跌,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①上升时,人们会②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③下降时,人们会④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⑤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⑥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①互为代替品:功用⑦相同或⑧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⑨同一需求的两种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⑩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⑪增加;反之亦然。
②互补商品:必须⑫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两种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⑬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⑭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⑮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⑯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问题探究2:供求关系能否决定价格?提示: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对应学生用书P7)要点一全面认识影响(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1)供求影响价格示意图(2)供求与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内容表现结果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价格下跌需求增加,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影响供求关系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会导致供过于求2.价值决定价格(1)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涨跌的根本原因是价值变化。
价格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地说,商品价格与其价值成正比。
(2)“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决定价格”并不矛盾。
因此,“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价值决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决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市场形成的,而不是由计划形成的。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因此,市场形成价格离不开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关于商品价格要切记: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在市场中形成。
3.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影响。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纸币发行政策、房地产政策、物价政策等。
正确认识质量与价格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优质优价并不意味着商品质量决定价格。
从根本上说,优质优价是因为优质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比普通的同类商品多,所以其价格也较高。
(2)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并不矛盾。
①前者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两者都是对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的反映,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②就同类商品而言,优质优价主要是因为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③就优质商品的生产而言,质优价廉主要有以下原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供过于求,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的降价竞争,薄利多销的促销方法等。
例1 (2011·四川卷)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
”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为价值规律。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故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有可能等于价值,但绝大多数会偏离价值,故A、C、D说法错误;B 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点拨] 本题易错选C。
对价值规律的内容不能做到正确理解是错选C的原因所在。
(2012·北京市朝阳区)右图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某商品需求曲线,S是某商品供给曲线。
根据下图可以推断( )①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商品过剩,需求者可以压低价格②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供给者应该减少供给③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0时,商品短缺,需求者只能接受涨价④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1时,供不应求,供给者可以提高价格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商品过剩,即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此时商品需求者可以压低价格,供给者应该减少供给,①②符合题意;供不应求时,供给者可以提高价格,④符合题意,因此,B当选。
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点拨] 易错选A。
其原因是未认识到③不符合题意。
要点二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个别劳动时间即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各自耗费的劳动时间。
由于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其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于个别劳动时间而言,指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区别。
价值量通常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它等于商品的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乘积。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区别。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的生产效率和能力,也就是个别劳动者或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或称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要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含在某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也就越大;反之,则愈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愈少,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反之,则愈大。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意味着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它不能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直接关系。
(3)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也就愈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愈小。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个别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就愈多;又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并不引起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所以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他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
以上关系用下图表示:3.正确认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
商品的价值量尽管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但如果没有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就不可能推动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正确认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相对应的劳动时间分别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及个别劳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首先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其次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不会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商品的数量会因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会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例2 (2011·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解析] 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①2011年该企业总产量为10×(1+10%)=11(万件);②2011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元);③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0×11=1210(万元)。
故选C。
[答案] C[点拨] 本题易错选A。
学生容易认为2011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仍为132元,因此在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情况下,其总产量变为10×(1+10%)=11(万件),故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11=14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