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5 0 0.015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3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6 0.001 0.016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4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001 0.001 0.001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7 0.001 0.017

XF02 0 0 0 0

XF03 0 0.013 0.001 0.013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5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002 0.001 0.002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001 0.001 0.001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 0 0

XF02 0 0.018 0.001 0.018

XF03 0 0 0 0

XF04 0 0.014 0.001 0.014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6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7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8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9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20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21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2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23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GB02 0

GB03 0

GB04 0

GB05 0

GB06 0

GB07 0

GB08 0

GB09 0

GB10 0

GB11 0

GB12 0

XF01 0

XF02 0

XF03 0

XF04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坑变形 监测报告 工程名称:

建设项目 一期基坑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报告现场监测人员: jjjjjj 二OO九年三月十八日 j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监测依据 (4)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4) 5 5 5 6 8 9 17 25 26 5、测斜曲线图 (52) 6、侧向变形累计最大位移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61) 7、地下水水位测试结果汇总表 (62) 8、总部经济区水位随时间变化图 (73)

9、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74) 一、工程概况 位于开创大道西南侧、揽月路以西一带,地处科学城中心区东部,西面毗邻初具规模的综合研发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设置如下监测项目: 5、科学城总部经济区工程基坑支护监测点布置图。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31个监测点,编号为W1~W31,详见观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27个监测点,编号为K1~K27,其中K2、K10、K15和K22为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19个监测点,编号为SW1~SW19,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测得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即可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将到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五、允许值及报警值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警戒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深基坑水平位移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 投点法、 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本节简要叙述常用的小角度法、极坐标法及前方交汇法。 监测控制值: 项目预警值报警控制值 水平位移>3mm/d 或24mm 30mm 项目变化 量>3mm/d 开挖前开挖后报警后及突发 状况 监测频率(1-2)次/d 1 次/3d 1次/d 加大监测频率监测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设立强制对中观测墩,且尽量通视 各测点,观测墩使用混凝土浇筑地下1.4M地面1.2M,顶面长宽20CM*20CM, 顶部嵌入焊接中心螺旋的钢板,螺旋与钢板垂直且均做防腐处理。监测基准点观测按三级平面控制要求 施测,且每个月与高等级控制网联测一次。为防止观测墩被破坏,顶部应加钢保护盖。埋 设示意图如下: 图B.0.1 水平位移观测墩〔单位:mm) 岩层点观测墩;(b) 土层点现测墩 350 地面 主筋9! 2 箍筋07

点。 在混凝土支撑、连续墙顶等混凝土结构上安装水平位移桩,可直接在结构上用冲击钻成孔插入水平位移桩,垂直放置,缝隙使用锚固剂填充,容易受施工破坏的地方应加保护装置。在土体等松软结构埋设水平位移测点应采用混凝土桩顶插入水平位移桩的形式,混凝土桩采用直径10CM地下50C M地面10CM,中心用钢筋加固。如有需要应加保护装置,并设置醒目标志。实物图如下: 仪器架设: 到达测量现场后打开仪器箱一段时间,使仪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适应,消除由环境 温度带来的误差。检查设备是否完整,配件是否齐全,电源电力是否充足等。仪器架设时应 注意仪器安全,在光滑的地面上架设全站仪时须在脚架上套绳索,防止脚架滑落损坏仪器。 全站仪脚架高度与观测者肩高齐平,拧紧脚架螺旋,将脚架均匀架设在基准点上。取出仪器 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一手拧紧中心螺旋,将全站仪平稳架设在脚架上。 对中整平: 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上架设全站仪时,应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另一只手旋转基座使仪器牢固地固定在观测墩上。调节基座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旋转仪器使管水准平行于两脚螺旋的连线,调节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再将仪器旋转90°调节脚螺旋使管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一、精度选择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 (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

(2)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 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 高精度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 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二、作业流程 1.选点选取两个监测点P1,P2、一个测站点(工作基点)A、一个后视点B。 2.观测按照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水平夹角。在A点安置全站仪,在B点和P1,P2点设置瞄准标志,按下列步骤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 (1)在全站仪盘左位置瞄准目标B,将度盘置零,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2)瞄准目标P1,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盘左位置测得半测回水平角。(3)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瞄准目标B,将度盘置零,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 (4)瞄准目标P1,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盘右位置测得半测回水平角。(5)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取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水平角观测的结果。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一、精度选择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1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

(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2)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差可以忽 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高精度仪 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前 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实训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一、 目的与要求 1、学会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了解方向观测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测原则。 二、 仪器设备 1、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 2、自备:计算器、铅笔、记录表格、草稿纸 三、 方法与步骤 1、观测程序: (1) 在O 点安置经纬仪,选A 方向作为起始零点方向。 (2) 盘左位置照准A 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 方向的水平度盘配置在0°1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3)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 、C 、D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4) 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 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归零差是否合格。 (5) 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 数,记入记录表中。 (6)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 、C 、B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7) 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 方向,读取零方向A 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归零差2c 互差。 2、起始方向度盘读数位置的变换规则 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读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位置应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尺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的测量等级和使用的仪器,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 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即每测回起始方向盘左的水平度盘读数应设置为(n n 60 180+?)的整倍数。 3

4、计算与检验 (1)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瞄准目标后要进行两次测微,两次读数,且两次读数之差不超限。 (2)半测回归零差:即上下半测回中零方向两次读数之差。 ①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②当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3)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上下半测回中,同一方向盘左、盘右水平度盘读数差,即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当“盘右读数”>180°时取“—”,否则取“+”),反应了2倍视准轴误差。 ①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则重测整个测回。 ②其他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则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当一测回重测方向超 过1/3总方向数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4)平均方向值:指各测回同一方向盘左和盘右读数的平均值,平均方向值=1/2[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5)归零方向值:为将各测回的方向值进行比较和最后取平均值,在各个测回中将起始方向值化为0°,并把其他方向值与之相减即得各方向归零方向值,两方向之差即为相应水平角。 四、注意事项 1、仪器高度适宜,三脚架要踩实,中心连接螺旋固紧,操作时勿手扶三脚架,旋动各螺旋要 有手感,用力适度。 2、尽量使仪器不受烈日暴晒或选择有利时间观测。 3、精确对中和瞄准,尤其对短边测角。 4、观测目标间高差较大时,注意仪器整平。 5、记录计算要及时、清楚,发现问题立即重测。 6、一测回内不得重新调整水准管,若气泡偏离中央较大,应重新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7、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竖角较小的目标方向做零方向。 8、每半测回观测前应先旋转照准部1~2周。 9、使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隙动误差。 10、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应尽量照准目标下部。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概述 土体和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通常采用钻孔测斜仪测定,当被测土体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的变化量,从而获取土体内部各点的水平位移。 一、实验目的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连续地、逐段测出产生位移后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或水平线的夹角,再分段求出水平位移(测斜管垂直埋设)或垂 直位移(测斜管水平埋设时),累计得出总的位移量及沿管轴线整个孔位 的变化情况,可以在总体上检测测斜管埋设处的岩体或土体的位移情况, 为工程提供可靠地参数。 二、实验地点 试验场地位于防灾科技学院北校区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 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三、实验设备 NJX2型系列数字式活动测斜仪(南京南瑞集团)、NDA151俊送器信号指示仪(南京南瑞集团)、NCXG-A测斜管。 四、实验步骤 1、测量前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测斜仪的导轮是否转动灵活、扭簧是否有力、密封圈是否完好。将测杆上航空插座与电缆航空插头插好,并用扳手拧紧连接螺 母,确保测杆和电缆连接头的连接密封性。将电缆从电缆绕线盘上放出 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盘上放出 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线盘的插

座上。打开指示仪,进入主菜单界面按“测 量”键,打开指示仪,选用-2.500~2.500V档进行测量。NJX2-V型 活动测斜仪探头专用于垂直测空的测量。 2、将测斜仪测头大致保持垂直,检查指示仪指示是否 稳定,示值应“ +”向增大。当测斜仪后导轮相对前导轮右偏时, 示值应“一一”向增大 3、在墩台上设置有测绘标的测斜管口处作为基点开始 进行测量。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将测头导轮卡在侧斜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管内,慢慢放松电缆,使测头下到孔底。快到孔底时, 为避免与测头造成大的冲击,应减慢放电缆的速度。使测头在 孔底停止5分钟以上,以便传感器及电缆温度稳定。 (2)将测头拉起至设定的测量深度为测读起点,每 0.5米测量一个数据。一直测读到测量管顶位置。测读时注意 对好电缆标记,以防测头定位不准确。 (3)将测头调转180度,重新放入测斜管中,重复上述步骤。 4、NDA151变送器信号指示仪的使用步骤 (1)按下电源开关之后,显示开机界面,约2秒钟后,自动进入测斜指示仪表的主菜单操作界面。 (2)参数设置:首次使用测斜仪时,根据测斜仪标定检验数据记录表设置传感器转换系数a0,a1,a2,a3 以后可以 忽略本步骤; (3)选择“管孔设置”功能进入管孔设置。包括新建、删除、编辑管孔。可以对管孔名称,测量深度,测量间距 依次进行设置。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点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5 0 0.015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3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点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6 0.001 0.016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 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 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不足: 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准困难。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精度低,不易实现自动观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变形值(位移标点的位移量)不能超出该系统的最大偏距值,否则无法进行观测。 测小角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

(完整word版)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doc

实训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会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了解方向观测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测原则。 二、仪器设备 1、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 1 台,记录板 1 块。 2、自备:计算器、铅笔、记录表格、草稿纸 三、方法与步骤 1、观测程序: (1)在 O 点安置经纬仪,选 A 方向作为起始零点方向。 (2)盘左位置照准 A 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 A 方向的水平度盘配置在0° 1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 1~2 周,重新照准 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 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3)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4)继续旋转照准部至 A 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归零差是否合格。 (5)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 周后,再照准 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6)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C、B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7)逆时针继续旋转至 A 方向,读取零方向 A 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归零差2c 互差。 2、起始方向度盘读数位置的变换规则 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读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位置应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尺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的测量等级和使用的仪器,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即每测回起始方向盘左的水平度盘读数应设置为( 180 60 )的整倍数。 n n 3、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的要求(如下表) 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 半测回归零差 半测回同方向各测回同方向重合读数之差2c 值互差归零方向值互差 DJ2 3 8 13 9 DJ6 18 24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 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 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日期: _____ 年 ___ 月 ___ 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日期: _____ 年 ___ 月 ___ 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日期:仪器型号:观测者:时间:天气:记录者: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日期:仪器型号:观测者:时间:天气:记录者: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日期:仪器型号:观测者:时间:天气:记录者:

点号转折角 °′″ 改正数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 点 号 ?x/m?y/m?x/m?y/m x/m y/m 1234=2+35678910111213 A B 1 2 3 4 C D 辅 助 计 算

点号转折角 °′″ 改正数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 点 号 ?x/m?y/m?x/m?y/m x/m y/m 1234=2+35678910111213 A B 1 2 3 4 C D

辅 助 计 算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任务5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任务5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程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3、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40″。 二、计划与仪器工具 1.实训课时2学时,实训小组由4人组成。 2.实训设备为DJ6光学经纬仪1台。 3.在实训场地每小组打一木桩,设置测站点,周围布置A、B两个目标,供测角用。 4.在熟悉经纬仪使用后,每人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结束时,每人交一份实训报告。 三、方法和步骤 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上,对中整平。 2.度盘设置: 若共测n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如测两个测回,根据公式计算,第一测回起始读数稍大于0°,第二测回起始读数稍大于90°。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将第i测回的度盘置于相应的位置。 若只测一个测回则可不配置度盘。 3.一测回观测 盘左:瞄准左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a 1 ,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 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b 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 左 =b 1 -a 1 。 盘右: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 2 ,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 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 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 右 =b 2 -a 2 。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若在±40″范围内,计算一测回角值β=1/2(β左-β右)。

4.测站观测完毕后,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24″,计算各测回的平均角值。 四、注意事项 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 2、一测回观测时,注意盖上度盘变换手轮护罩,切勿误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手轮。 五、报告书 1.实训报告:上交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 表2.6 测回法测水平角记录 日期班组姓名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检测报告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检测报告 xx-20xx-00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二〇一三年x月

声明

第页共页深层水平位移试验检测报告 iii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第2章检测目的 (1) 第3章检测依据 (1) 第4章检测设备 (2) 4.1主要仪器设备 (2) 4.2主要仪器设备 (2) 第5章检测等级 (2) 第6章仪器工作原理及方法 (3) 6.1仪器工作原理 (3) 6.2仪器使用方法 (4) 第7章检测数据处理 (5) 第8章检测结论及建议 (11)

第1章工程概况 受xxxxxxxxxxxxxxx的委托,xxxxxxxxxx承担了深层水平位移参数的检测任务。由于深层水平位移属于长期观测项目,在征得xxxx的情况下,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进行。2013年9月5日选择公司xxxx旁一处空地来模拟滑坡体的深层水平位移,该滑坡体命名为A 滑坡体,在A滑坡进行深层水平位移检测。 第2章检测目的 1、使试验检测人员了解地表沉降的测试过程。 2、通过地表沉降观测参数检测,评定公司检测人员是否具备检测深层水平位移的数的检测能力。 第3章检测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大坝观测仪器测斜仪》(SL 362-2006)。

第4章检测设备 4.1主要仪器设备 本次观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见表4.1, 表4.1 检测主要仪器、设备表 4.2主要仪器设备 桥梁检测时气温:xxxxxxxxxx,天气:晴。在整个外业工作期间,检测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运行正常。 第5章检测等级 由于本次模拟的A滑坡体模拟为普通滑坡体,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10.1.3之规定,本项目为四等变形监测等级进行观测。四等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指标和其适用范围见表5.1。 表5.1 四级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实验报告

第三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方向法观测法测水平角 年级专业:__12交通工程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5______________ 组员:彭杏华学号:12308028 林加贤 12308021 潘兴龙 123080 钱粮 123080 龙礼 12308024 郑艺宜 123080 报告日期:_2014_年___10_月__28_日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2.掌握方向观测水平角内业计算中各项限差的意义和规定; 3.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4.本次实验要求的限差为: 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2)半测回归零差不超过±18″; 3)各测回方向值互差不超过±24″。 二、仪器准备 主要设备:DT-02电子经纬仪(编号T45290)1台 三角架 1副 花杆 2根 记录表 1张 三、方法与步骤 1.在开阔地面上选定某点O为测站点,用记号笔桩定O点位置。然 后在场地四周任选5个目标点A、B、C、D和E(距离O点各约15~30m),分别用明显标志点或记号笔桩定各目标点; 2.在测站点O上安置仪器,对中: 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电子经纬仪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根据 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4.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5.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 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6.经纬仪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7.盘左:瞄准起始方向A,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 0°00′00″的读数,作为起始读数记入表格中。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方向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格中。最后转回观测起始方向A,再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称为“归零”。 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 8.盘右:逆时针依次瞄准A、E、D、C、B、A各方向,依次读取各目 标的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入表格中,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此为一测回观测; 9.计算同一方向两倍照准差2C; 10.重复1~9步骤进行第二测回观测。但此时盘左起始读数应调整为 90°00′00″。 四、注意事项: 1.应选择远近适中,易于瞄准的清晰目标作为起始方向; 2.水平角观测时,同一个测回内,照准部水准管偏移不得超过一格。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修订稿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一、精度选择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1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 (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 =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2)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差可以 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高精度 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 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二、作业流程 1.选点选取两个监测点P1,P2、一个测站点(工作基点)A、一个后视点B。 2.观测按照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水平夹角。在A点安置全站仪,在B点和P1,P2点设置瞄准标志,按下列步骤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 (1)在全站仪盘左位置瞄准目标B,将度盘置零,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 (2)瞄准目标P1,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盘左位置测得半测回水平角。 (3)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瞄准目标B,将度盘置零,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4)瞄准目标P1,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盘右位置测得半测回水平角。 (5)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取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水平角观测的结果。每天观测监测点-测站点-后视点,获取观测数据,连续观测5天。(P2点同理进行观测)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实验报告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实 验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实验报告一、测区概况: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地点是D楼前的区域,当天天气阴,多云。 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掌握用DJ6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 2、掌握竖直角测量的方法,进行竖直角测量计算 水平角观测相关精度要求:DJ6光学经纬仪,半测回归零差不得超过18″,同一测回2C互差不得超过24″。 (3)仪器和工具 所需仪器DJ6光学经纬仪一台、花杆、记录板、铅笔 三、实验步骤: 水平角测量原理:安置经纬仪于地面O点,转动望远镜分别照准不同的目标(例如A、B二点),就可以在水平度盘上得到方向线OA、O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读数a、b,由此即得OA、OB之间的水平角β为β=b-a。 水平角的观测 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β右=b右-a右。 对于DJ6经纬仪,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的水平角之差不应超过±36″。如需要观测多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的置数应按180°/n递增。但应注意,不论观测多少个测回,第一测回的置数均应当为0°。各测回观测角值互差不应超过±24″。 观测记录:由于组内观测数据已上交,就以下面观测记录为例 注意事项: 1、在记录前应清楚记录表格的填写次序和方法。 2、每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如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应待本测回观测完毕后,下一测回开始前再重新整平仪器。 3、照准目标时,要用十字丝竖丝照准目标的下部,上下半测回应一致。 4、根据目标的明显程度应采用单丝切取或双丝夹中目标。 5、在选择目标时,最好选择不同高度的目标进行观测。 竖直角测量的原理: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目标方向高于水平方向的竖直角称为仰角,a为正值,取值范围为0o~+90o;目标方向低于水平方向的竖直角称为俯角,a为负值,取值范围为0o~-90o。经纬仪在测量竖直角时,只要照准目标,读取竖盘读数,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目标的竖直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