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保护原理(南瑞)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0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距离保护技术在能源、电力、工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保护人员、设备和环境提供了有效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介绍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电气量测量和信号传输原理,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以保护设备的速度切除故障点。
其基本原理如下:•使用传感器实时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
•通过信号传输线路将测量得到的信号送到距离保护装置。
•采集和处理这些信号,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当检测到故障时,距离保护装置将发送信号给断路器,切除故障点。
距离保护的核心是电气量的测量和信号传输。
测量电能的电流和电压信号的准确性对距离保护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3. 距离保护的应用距离保护在能源、电力、工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电力系统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中,距离保护可以帮助检测和切除故障,保护关键设备,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它可以应用于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系统中,保护设备免受电力系统故障的影响。
3.2 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距离保护可以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和其他关键设备。
它可以监测能源传输和转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在必要时切断故障点,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3 工厂安全保护距离保护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工厂的安全保护。
在工厂中,距离保护可以监测工艺装置、机械设备和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切除,以保护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3.4 交通监控系统距离保护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交通监控系统中,包括道路、铁路和隧道等交通设施。
它可以检测并切除交通设施中的电力故障,保护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总结距离保护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电能的电流和电压信号,并及时进行故障切除,距离保护可以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应用于各种设备的原理,旨在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一个特定的阈值,当外部电磁场超过这个阈值时,设备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对设备的损害。
为了实现距离保护,设备通常会使用传感器来检测外界电磁场的强度。
一旦检测到超过设定的阈值,设备会触发保护机制。
具体的保护机制因设备而异,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断电、自动关机、自动重启等。
这些措施旨在避免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依赖于外界电磁场与设备的相对距离。
当设备远离电磁场源时,电磁场的强度逐渐减小,不会触发保护机制。
而当设备靠近电磁场源时,电磁场的强度增加,容易超过阈值,触发保护机制。
总之,距离保护是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并利用传感器检测外界电磁场的强度,从而触发相应的保护机制,以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和损坏。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基于距离与电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当设备靠近电磁场源时,电磁场强度增加,超过阈值时触发保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简述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其实可以说是电力系统里的一位“保护神”。
想象一下,电力系统就像一个大家庭,远亲近邻都得相处融洽。
可一旦发生故障,像短路这种“黑心亲戚”出现,家庭的和谐就得打折扣。
这个时候,距离保护就像是那个懂事的小孩,迅速冲上前,帮忙解决问题。
说到距离保护,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
它就像个侦探,时刻在观察周围的一切。
当电流流经变压器、输电线路的时候,距离保护设备会监测这些数据。
如果某个地方出现异常,比如电流大得吓人,那就说明出了问题。
想象一下,电流就像是家庭聚会的气氛,正常时候欢声笑语,突然间就变得紧张起来,那肯定是出事了。
这时候,距离保护就得开始行动了。
它会计算出一个“距离”,告诉我们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像是给我们发了个定位导航,轻松找到“罪魁祸首”。
通过对比正常值和异常值,设备能迅速决定是断开故障线路,还是继续供电。
这种聪明的判断,真是让人拍手称快,简直是电力系统里的“智多星”。
距离保护还拥有一项绝佳的“自我修复”能力。
故障被排除后,它会自动恢复工作状态,继续保护整个电力系统。
真的是一名默默无闻但又不可或缺的英雄,就像是那种永远不会缺席的朋友,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再说说它的“多面手”能力吧。
距离保护不仅能用于高压线路,还能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
这就像一个万能的工具,无论你是在山顶、沙漠,还是在海底,它都能发挥作用。
即使环境再恶劣,它也能保持冷静,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
使用距离保护设备还需要一些注意事项。
虽然它聪明,但也不是说百分之百没问题。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需要时不时关心一下。
这样才能确保在关键时刻,它能够正常工作,不会掉链子。
距离保护还可以和其他保护装置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保护网络。
就像家庭成员间的默契配合,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互相补充,共同抵御外来的“威胁”。
这就好比,一个人再聪明,也得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什么是距离保护,距离保护原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取?BR>在前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等于故障点电压加上线路压降,即UKM=UK+△U;其中线路压降△U并不单纯是线路阻抗乘以相电流,它等于正、负、零序电流在各序阻抗上的压降之和,即△U=IK1*X1+ IK2*X2+ IK0*X0 。
接下来我们先以A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重新推导一下。
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3IO等于故障相电流IKA;同时考虑线路X1=X2 则有:UKAM=UKA+IKA1* X LM1+ IKA2* X LM2+ IKA0* X LM0=UKA+IKA1*X LM1+ IKA2*X LM1+ IKA0*X LM0+ (IKA0* X LM1-IKA0* X LM1)=UKA+ X LM1(IKA1+ IKA2+ IKA0)+ IKA0(X LM0-X LM1)=UKA+X LM1*IKA+ 3IKA0(X LM0-X LM1)*X LM1/3X LM1=UKA+X LM1*IKA[1+(X LM0-X LM1)/3X LM1]令K=(X LM0-X LM1)/3X LM1则有UKAM=UKA+IKA*X LM1(1+K)或UKAM=UKA+IKA*X LM1(1+K)=UKA+X LM1(IKA+KIKA)=UKA+X LM1(IKA+K3I KA0)同理可得UKBM=UKB+ X LM1(IKB+K3I KB0)UKCM=UKC+ X LM1(IKC+K3I KC0)这样我们就可得到母线电压计算得一般公式:UKΦM=UKΦ+ X LM1(IKΦ+K3I0)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母线电压的计算,对于相间电压,只不过因两相相减将同相位的零序分量K3I KC0减去了而已。
距离保护原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
在前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等于故障点电压加上线路压降,即UKM=UK+△U;其中线路压降△U并不单纯是线路阻抗乘以相电流,它等于正、负、零序电流在各序阻抗上的压降之和,即△U=IK1*X1+IK2*X2+IK0*X0。
接下来我们先以A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重新推导一下。
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3IO等于故障相电流IKA;同时考虑线路X1=X2则有:UKAM=UKA+IKA1*XLM1+IKA2*XLM2+IKA0*XLM0=UKA+IKA1*XLM1+IKA2*XLM1+IKA0*XLM0+(IKA0*XLM1-IKA0*XLM1) =UKA+XLM1(IKA1+IKA2+IKA0)+IKA0(XLM0-XLM1)=UKA+XLM1*IKA+3IKA0(XLM0-XLM1)*XLM1/3XLM1=UKA+XLM1*IKA1+(XLM0-XLM1)/3XLM1]令K=(XLM0-XLM1)/3XLM1则有UKAM=UKA+IKA*XLM1(1+K)或UKAM=UKA+IKA*XLM1(1+K)=UKA+XLM1(IKA+KIKA)=UKA+XLM1(IKA+K3IKA0)同理可得UKBM=UKB+XLM1(IKB+K3IKB0)UKCM=UKC+XLM1(IKC+K3IKC0)这样我们就可得到母线电压计算得一般公式:UK&PhiM=UK&Phi+XLM1(IK&Phi+K3I0)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母线电压的计算,对于相间电压,只不过因两相相减将同相位的零序分量K3IKC0减去了而已。
距离保护原理概述距离保护是反映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
故障点距保护安装处越近,保护的动作时间就越短,反之就越长,从而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实际上就是用阻抗继电器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
因此,距离保护也叫阻抗保护。
1、距离保护的原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线路电流之比称为测量阻抗。
故障时,反映了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阻抗。
将此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Zset进行比较,当ZmZ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内,保护动作;当Zm>Z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保护不动作。
测量阻抗只与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成正比,基本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
所以距离保护的范围基本不随运行方式变化而变化。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三段式阶梯型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I、II、III段的整定计算与上一期的零序保护类似。
为保证选择性,距离I段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全场的80%~85%,瞬时动作。
距离II段的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及下一段线路的30%~40%,动作时限要与下一线路的距离I段动作时限配合,大一个时限级差0.5s。
距离三段为后备保护,其保护范围较长,一般包括本线路及下一线路全长,动作时限比下一线路距离II段相配合。
如图所示,当K点发生短路故障时,从保护2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2,保护2将以t2I的时限动作;从保护1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1,保护1将以t1II的时间动作,t1II>t2I,保护2将动作跳闸,切除故障。
所以离故障点近的保护总是先动作,因此在复杂网络中保证了动作的选择性。
2、保护安装处电压计算公式线路上K点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某相的相电压应该是该相故障点电压与该相线路压降之和。
如果假设线路的正序阻抗Z1等于负序阻抗Z2,则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计算公式为:这里的k为零序补偿系数,k3I0的物理意义是三相零序电流在输电线路的相间互感阻抗上的压降。
第一节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大多电流电压保护,其保护范围要随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对长距离、重负荷线路,由于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可能与线路末端短路时的短路电流相差甚微,采用电流电压保护,其灵敏性也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距离保护是广泛运用在110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中的一种保护装置。
一、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4.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前面介绍的各种电流电压保护,其保护范围要随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对长距离、重负荷线路,由于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可能与线路末端短路时的短路电流相差甚微,采用电流电压保护,其灵敏性也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距离保护是广泛运用在110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中的一种保护装置。
一、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输电线路的长度是一定的,其阻抗也基本一定。
在其范围内任何一点故障,故障点电流保护很简单可靠,经济,但是对于35KV及以上的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变化较大的高原电网,特别是线路的阻抗值较大,短路电流较小而负荷电流较大的情况下,电流保护很困难满足要求,因此必须设计更为完善的保护方式距离保护是目前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的重要方式,并作为线路的主要保护广泛运用于35KV 及以上的高压电网中,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110KV,220KV电源进线及27.5KV馈线都是一句力保护座位短路故障的主保护。
距离保护是反映测量阻抗下降而动作的保护,是欠值保护,测量阻抗值Z K为测量电压U K 与测量电流I K之比。
故保护装置需要测量电流和电压两个电气量。
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急剧增大、而电压降低,不难看出,ZK降低的程度相对于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的程度更加显著,因此距离保护比电流保护或电压保护的灵敏度更高,其他性能也更完善。
距离保护的核心元件是阻抗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是通过输入电压值和电流值来获取阻抗的大小及相位角。
故障时阻抗继电器测量的阻抗ZK 与故障点到保护装置安装处的这段链路的阻抗值成正比,而此阻抗值又与这段路线的距离l 成正比,因此阻抗保护又称为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距离保护主要由距离保护装置和电流互感器组成。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电流互感器将故障电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传送给距离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装置会通过测量故障发生点与保护位置之间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距离保护装置会根据设定的保护范围来判断电流的流动是否正常。
当电流流过设定的距离保护范围时,保护装置会正常工作,不会触发保护动作。
但当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会导致故障点周围的电路阻抗发生变化。
根据距离保护装置预设的阻抗-时间特性曲线,装置会根据测
量得到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并计算出故障点与保护位置之间的距离。
如果故障点距离保护位置的距离超过了设定值,距离保护装置会触发保护动作,切断电流源,以保护设备免受故障影响。
总之,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互感器测量故障电流信号,并根据测量得到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及线路的保护。
距离保护原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行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爱护的爱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爱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爱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爱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爱护。
距离爱护的详细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爱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
距离爱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的爱护装置,其动作和选择性取决于本地测量参数(阻抗、电抗、方向)与设定的被爱护区段参数的比较结果,而阻抗、电抗又与输电线的长度成正比,故名距离爱护。
距离爱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的爱护装置,其动作和选择性取决于本地测量参数(阻抗、电抗、方向)与设定的被爱护区段参数的比较结果,而阻抗、电抗又与输电线的长度成正比,故名距离爱护。
距离爱护主要用于输电线的爱护,一般是三段或四段式。
期一、二段带方向性,作为本线段的主爱护,第一段爱护线路的80%-90%。
其次段爱护余下的10%-10%并相邻母线的后备爱护。
第三段带方向或不带方向,有的还设有不带方向的第四段,作本线及相邻线段的后备爱护。
整套距离爱护包括故障启动、故障距离测量、相应的时间规律回路与电压回路断线闭锁,有的还配有振荡闭锁等基本环节以及对整套爱护的连续监视等装置。
有的接地距离爱护还配备单独的选相元件。
距离爱护主要用于输电线的爱护,一般是三段或四段式。
期一、二段带方向性,作为本线段的主爱护,第一段爱护线路的80%-90%。
其次段爱护余下的10%-10%并相邻母线的后备爱护。
第三段带方向或不带方向,有的还设有不带方向的第四段,作本线及相邻线段的后备爱护。
距离爱护包括故障启动、故障距离测量、相应的时间规律回路与电压回路断线闭锁,有的还配有振荡闭锁等基本环节以及对整套爱护的连续监视等装置。
有的接地距离爱护还配备单独的选相元件。
所以距离爱护,也叫阻抗爱护。
距离爱护依据这个阻抗的大小确定爱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距离,并依据这个距离的远近而确定爱护动作时间级别的一种爱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