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动植物
- 格式:docx
- 大小:279.14 KB
- 文档页数:3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日记
摘要:
一、引言:介绍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
二、
正文: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日记
我们都知道,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它对动植物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在这篇日记中,我将探讨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各种天气条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就是光照,充足的阳光能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降雨量也对植物生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适量的降雨能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促进其生长。
天气对动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温度对动物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动物无法适应而死亡。
食物供应也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天气的变化会影响到食物的获取。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动物迁徙,以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
动植物在面对天气变化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
有些植物具备耐旱、耐寒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生存。
动物也有各自的保温或散热机制,以应对寒冷或炎热的天气。
鸟类和昆虫等生物还会通过迁徙来适应气候变化。
然而,人类活动也对天气与动植物关系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风险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动植物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等。
总之,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动植物也在不断适应各种天气条件。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努力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学科学第9课天气与动植物(教案)引言:本篇教案将介绍小学科学第9课的内容,即有关天气与动植物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气象变化对动植物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加深对天气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2. 学习识别和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3. 掌握动植物根据气候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生存方式。
4.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2.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3. 动植物的适应性生存方式。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画板。
2. 天气相关图片或物品。
3. 天气记录表格。
4. 相关实验材料,如水、冰、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生态系统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展示一些天气相关图片或物品,引发学生对天气的讨论。
提问,不同天气条件下人、动物和植物是如何感觉的。
步骤二:学习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0分钟)1. 展示天气变化的幻灯片或通过实物向学生解释天气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生活的。
例如,高温天气会让植物的叶子消耗更多水分,动物会找阴凉的地方来避暑等。
2. 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行为和状态有何不同。
3.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并鼓励思考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何影响。
步骤三:学习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画板,向学生介绍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例如,春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等。
2. 借助季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观。
步骤四: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生存方式(3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是如何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
例如,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来保暖,仙人掌长刺来防止水分蒸发等。
2. 提供与气候相关的实验材料,例如水、冰、温度计等,让学生开展小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和冰的融化速度,让他们发现动植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天气与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动植物与天气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进修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干系,可以增进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关联,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设计目标1.了解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和动植物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设计内容1.观察天气:让学生观察每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方面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2.观察动植物:让学生选择一个动物和一个植物,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表现,比如在晴天、雨天、阴天等情况下的行为和状态。
3.分析数据: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分析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写出观察报告并进行展示。
四、设计步骤1.每天观察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中;2.选择一个动物和一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3.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撰写观察报告;4.展示观察报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五、评判方式1.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2.观察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3.展示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形式。
六、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每天的观察记录;2.认真观察动植物的行为和状态;3.撰写观察报告时要清晰明了,逻辑周密;4.展示时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七、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天气预报员的角色扮演,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天气预计;2.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天气下的动植物生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干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珍爱自然环境。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实践中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天气与动植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一、导入引导
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的内容,复习天气和动植物的相关知识。
2. 出示一幅描绘不同天气下的动植物发展状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
1. 介绍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阳光充足的天气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增进植物发展;雨水充足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气温适宜有利于动物的发展繁殖等。
2. 探讨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环境。
三、实践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发展状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总结。
四、反馈评判
1. 小组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实地考察的总结,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2. 点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稳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
1. 作业安置:安置一些与天气和动植物相关的作业,如观察家中的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发展情况。
2.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主进修与天气和动植物相关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干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天气与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动植物与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 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适应能力;3. 动植物与环境的互相干系。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天气预报视频资料;3. 动植物适应不同天气条件的图片资料;4. 实验器械: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及其适应能力,介绍动植物与环境的互相干系。
3. 实验环节(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动植物的反应,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适应策略,并展示讨论效果。
5. 拓展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观察周围动植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并撰写观察报告。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进修任务。
五、作业设计:1. 安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关于动植物适应不同天气条件的报告;2. 拓展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植物,钻研其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并制作展示海报。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2. 拓展作业展示评分;3. 教室表现评分。
七、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对天气与动植物的干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培养了观察和分析能力;3. 通过作业设计,学生对环境珍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关注。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干系,培养对环境的珍爱认识,增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科学9天气与动植物(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科学-天气与动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及常见天气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状况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和兴趣。
4.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刮风等。
2. 动物:猫、狗、鱼、蝴蝶、鸟等。
3. 植物:树木、花朵、草地等。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天气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 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动物的分类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Step 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
教师给出相关的词汇,如晴天、阴天、下雨等,并与学生一起复习这些词汇的拼写和发音。
Step 3: 天气现象活动(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天气观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天气条件,绘制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出示在黑板上。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状况,如"今天是晴天,阳光明媚"。
然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天气状况来进行书写练习,如填写天气日记或写下关于这个天气的一段话。
Step 4: 动植物生活习性讨论(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些动物在下雨天找避雨的地方,哪些动物只在夜晚活动等。
教师可以呈现一些图片供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动植物对不同天气的适应能力。
Step 5: 动植物特征绘画(30分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进行绘画。
他们可以观察他们选择的动植物,并努力在纸上描绘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还可以编写一个小故事,描述他们选择的动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生活情况。
Step 6: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各种动植物和器具对天气变化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反应非常灵敏。
当天气将转阴雨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它们会表现出异常反应。
这些反应,均可作为预测天气的参考。
蚂蚁挡道,大雨即到。
蚂蚁搬家,大雨要下"。
雨前,空气中水气加多,蚁穴变潮,致使蚂蚁不能安居而离巢穴。
蜻蜓低飞,不风即雨"。
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的空中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
蜘蛛结网晴,收网阴"。
雨后气压上升,湿度减少,蜘蛛张网以捕食昆虫,有风雨的天气蜘蛛是不结网的。
故可以蜘蛛结网收网来预测天气的晴阴。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蚯蚓性喜穴居于低湿疏松的泥土里,如出土活动,表明空气中水汽多,气压低,这是有暴雨的征兆。
喽蛄(又叫拉蛄蛄)也穴居于泥土里,多鸣于夏天的黄昏。
蝼蛄鸣,表示空气中水汽不多,为晴天的一种征兆。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蛇俗称长虫。
蛇过道表明空气中湿度增大,气压低,洞内水汽不易扩散蒸发,因而闷热,蛇呼吸困难,故出洞透气,不天将下雨之兆。
蛤蟆为两栖动物。
雨前气压低,水汽多,蛙类感觉呼吸不畅就哇哇大叫。
雷雨来临前,蛤蟆叫有这种表现:叫的很不响亮,叫声时断时续,忽大忽小,声音嘶哑。
**"乌鸦唱晚,风雨不远。
"乌鸦头总是顶着风。
傍晚,乌鸦满天回旋飞翔,且哇哇叫,表明天空风向不定,而风向不定是天将有风雨的一种征象。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眼前"。
当天气即将下雨,空气中水汽增大,气压低,牲畜身体向外散热困难,有时会出现张嘴朝天以散热的现象。
南瓜藤的顶端通常都是向下面缓缓趋前生长的,但是,倘若在夏季的早晨,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上,则预示着天气将由晴转雨。
反之,若在阴雨天气里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下,则预示着天气将要转晴。
桃竹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植物,它每年都要长笋子。
《天气与动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
2、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1、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体会天气对我们动植物的影响。
2、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气类型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并且了解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对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描述不同的气候以及影响。
2、能够叙述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那同学们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吗?新课讲解:一、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雨雪大风,干旱洪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是巨大的,根据PPT上的图片,说明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不同气候季节动植物生活的生活状态。
二、动物气象员雨前,空气中水汽多,高空风大、空气激烈流动。
这造成了燕子不能高飞,一些虫也集中在近地面的区域活动,所以,燕子在低空飞行捕食。
蜘蛛靠织网捕食小虫为食。
雨前,小虫活动少,而且网遇到雨水后,粘性变小,粘不住飞虫,这时蜘蛛都会躲到比较安全的地方。
三、小知识有一天,天空上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了,却迟迟不下。
我以为不会下雨,就跑出去玩了。
我出去看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
首先我去了池塘看小鱼,看到鱼儿们纷纷冒出头来。
我不禁产生疑问:鱼儿们不都生活在水里吗?他们这样应该会呼吸困难吧。
我急忙跑回家问妈妈。
“孩子,这样的现象说明快下雨了,鱼儿冒出头来是因为鱼儿在水里难以呼吸,所以才出来的”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
我高兴极了,急忙跑出去观察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我一出去就看到一群蚂蚁好像正在搬家。
我想它们可能是在为搬家做准备。
于是我为它们去除路上的障碍,为它们铺了一条宽阔的路。
就在这时天上的乌云又增多了。
我看见一只燕子正在低飞捕食,我觉得很奇怪。
我就跑了过去向那只燕子打了个招呼,它对我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小朋友,快要下雨了,赶快回家吧。
动植物预报天气变化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动植物预报天气变化的例子:
1. 燕子:燕子低飞通常被认为是即将下雨的征兆。
这是因为燕子在飞行中会捕食昆虫,而在下雨前,空气中的水汽增加,昆虫会飞得更低,因此燕子也会跟着降低飞行高度。
2. 松果:松果在干燥的天气中会紧闭鳞片,而在潮湿的天气中会张开鳞片。
这是因为松果的鳞片可以调节松果内部的湿度,以保护种子。
3. 青蛙:青蛙的叫声通常在雨天后更加响亮。
这是因为在雨天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青蛙的皮肤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从而使它们更容易发出叫声。
4. 蚂蚁:蚂蚁在天气变化前会更加忙碌地筑巢和储存食物。
这是因为蚂蚁可以感知气压的变化,从而预测天气的变化。
5. 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会在天气变化前合拢。
这是因为含羞草的叶子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以感知气压和湿度的变化。
《天气与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天气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主题。
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的天气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2. 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变化。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2. 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生长状况3.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介绍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2.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2.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动植物生长情况。
3.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总结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提交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2.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于天气与动植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通过口头展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科学素养。
七、教学资源:1. 天气与动植物相关书籍和资料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室外观察场地八、教学反思:1. 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激发学生对天气与动植物关系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天气与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将对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将培养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实验探究能力,为其科学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天气与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标题:《天气与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精通动植物因天气变化而做出相应的适应策略;3.培育同砚对天气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卫认识。
二、教学内容:1.不同天气对植物发展和动物生活的影响;2.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天气条件;3.人类如何通过保卫环境来改善动植物的生存条件。
三、教学活动设计:1.以教室讲解的形式介绍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引导同砚沉思和谈论;2.组织野外考察活动,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发展和生活状态;3.设计小组谈论活动,让同砚探讨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天气条件,并提出解决方案;4.开展环保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试验和谈论,引导同砚了解人类如何通过保卫环境来改善动植物的生存条件。
四、评判方式:1.参与教室谈论和小组谈论活动,乐观提出问题和观点;2.完成野外考察报告和环保实践报告,表达同砚对动植物与天气干系的熟识和观点;3.参与班级展示和分享活动,展示同砚对动植物与天气干系的理解和效果。
五、教学资源筹办:1.教材《地球与生命》中有关天气和生态环境的知识内容;2.野外考察工具和必要的安全设备;3.小组谈论和展示活动所需的教学用具和材料;4.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试验器械。
六、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活。
了解天气对于我们预防疾病、种植作物、观察动植物行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同砚通过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培育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设计目标1. 援助同砚了解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 培育同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3. 激发同砚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设计内容1. 分组观察试验:老师将同砚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卖力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动植物变化。
例如,一组观察晴天下的树木发展状况,一组观察雨天下的昆虫活动等。
蜘蛛结网
俗话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食昆虫,预示天气将转晴。
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要下雨。
青蛙大叫
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
蜜蜂不出巢
下雨前,蜜蜂翅膀容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体重增加,飞行困难,所以只好呆在蜂巢里不出来。
蚂蚁搬家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燕子低飞
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因沾有水汽变得沉重而无法高飞,燕子为捕食它们,要低飞。
含羞草“羞涩度”
含羞草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预示风雨将来;被触动后很快合拢,但长时间才能恢复,预示未来艳阳高照。
西双版纳风雨花
在暴风雨之前,外界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会开出大量花朵。
南瓜藤逆生
南瓜藤的顶端通常向下趋前生长,但若夏季早晨南瓜藤顶端普遍朝上,预示天气将由晴转雨。
反之,阴雨天里南瓜藤顶端朝下,预示要转晴。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日记
摘要:
一、前言
二、天气对动物的影响
1.蚂蚁搬家
2.动物繁殖
3.鸟类迁徙
三、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1.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天气对动植物共同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天气对动植物共生关系的影响
五、结论
正文:
今天我观察到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早上,我发现蚂蚁正在搬家,它们一队接着一队,忙碌地在路上来回穿梭。
我了解到,这是因为大雨之前,空气中的湿度增大,泥土吸收的水分大量增加,导致蚂蚁巢穴变得潮湿,蚂蚁为了避免遭受水淹,所以在大雨之前搬家。
在动物方面,我还观察到,天气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繁殖和迁徙。
例如,
一些鸟类会在特定的季节进行迁徙,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而在植物方面,光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今天阳光明媚,植物充分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而当天气阴雨连绵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我还注意到,天气对动植物共同的影响也很明显。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而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如一些植物需要依赖特定的动物来传播种子。
天气与动植物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十课天气与动植物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说出根据天气变化来保护动植物的简单方法。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气变化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也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难点: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一、导入师:打开书,观察图片,观察炎热时庄稼、狗的表现,大家想一想还有天气对动植物油哪些影响?
二、探究与发现天气对动物的影响
1、观察:图中小动物和平时表现有哪些不同?动物的这些行为与天气变化有关吗?
2、交流学情预设生:树叶会变蔫儿,狗夏天会经常吐舌头。
应对策略补充与修改生:鱼儿跳出引导这些行水面,燕子、蜻蜓、为和天气的关系,小鸟飞的很低。
说明要下雨了。
利用这些问题,天气变化时,还发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天气对植物生:天气炎热的影响时玉米叶变蔫儿
1、观察:图了,下过雨后叶子引出其他植片中植物和平时变得挺起来了物变化与天气有有什么不同?这关的情况。
些变化和天气有关吗?
2、交流生:为植物搭
三、总结防晒网,为大象洗天气变化可降温澡,为树木安表扬大家认以影响动物的行装防风支架。
真思考,有爱心为,也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四、应用与应用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着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有哪些好的方面,哪些不好的方面?应对天气变化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植物?
板书天气与动植物天气变化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也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