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53 KB
- 文档页数:17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希望这份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篇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7、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写字指导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红(书上)(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
(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3)掌握本课的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和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两篇课文,《草原》、《匆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抽象词语,学习修辞手法。
3. 第三课时: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写作练习。
4. 第四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知识点。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文本:复印或打印课文,方便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第一章:导入活动1.1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活动内容:a) 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b) 激发学生对第六单元的学习兴趣。
1.3 活动步骤: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b) 教师简要介绍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学习课文《草原》2.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课文《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2 活动内容:a) 学习课文《草原》。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3 活动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草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互动3.1 活动目的: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活动内容: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
3.3 活动步骤:a)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反馈4.1 活动目的: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巩固学生对课文《草原》的理解和掌握。
4.2 活动内容: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如写作、阅读等。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3 活动步骤: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活动目的: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课文《草原》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期待。
5.2 活动内容: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可以丰富词汇量。
2.熟悉“雨”的产生、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如何防雨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让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激发其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雨”的产生、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如何防雨的方法。
2.了解词汇,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好奇和兴趣。
2.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活动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播放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带来的雨水对自然界的影响。
2.导入“雨”的概念。
2. 学习过程1.输入知识要点。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下雨?–下雨的时候,院子里、街道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预防雨水的侵害?2.学生活动。
–构思活动形式,进行实践探究。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活动进行观察、思考,并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3.再次输入知识要点并总结。
–雨水的产生和对自然界的影响。
–如何预防雨水的侵害。
–导出知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堂作业1.课后请学生完成作业:–找两个家庭用于收集雨水的方法并做一篇小报告。
2.下节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小报告,并导出一些新的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1. 生字词汇部分•雨•天空•地面•线条•防水•雨伞2. 课文要点部分•雨的产生•雨对自然的影响•防雨的方法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需要更加具体、形象化。
2.安排活动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保证学生学习进步。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优秀5篇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颗小桃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学会和同学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自读、赛读、表演读等,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 识字与写字: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 课文学习:学习本课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 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 口语交际:学会用普通话交流,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5.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学会和同学交流。
2.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多种形式,如卡片、游戏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1《匆匆》教案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课文训练,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3.能够初步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4.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XXX》。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掌握生字词,通过训练提高识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性应用。
五、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课堂教具。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师准备课堂讲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
2.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3.听课文,学习并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生字词。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课时1.分组进行课文朗读。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第四课时1.学生进行课文背诵。
2.综合训练,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3.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在文字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于一些生字词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八、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
九、教学延伸1.师生共同探讨本单元课文的更多可能性。
2.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性写作。
以上就是本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
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
形容人地生疏。
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
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六班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为同学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正确途径,是老师作为同学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学问的预设。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六班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六班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军犬黑子教学目标:1、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黑子的聪慧、忠诚和对训导员的信任。
3、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达人与动物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达人与动物间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板书:军犬,知道军犬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观赏一组军犬在训练和执行任务时的照片。
今日,我们要走进其中的一条军犬,它叫——黑子(补充完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反响词语把握状况课件出示描写黑子前后变化的两组词语,自由读1、指名读,读准字音。
2、提高要求:读出画面。
老师范读“威猛凛凛〞,同学照样子读其他词语。
3、男女生对读。
4、这两组词语在课文里都是形容谁的,你脑子里产生了什么疑问是呀,都是写黑子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5、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个同学都再练说一遍。
像这样抓住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好方法。
黑子为什么会接受训导员那一次又一次的哄骗呢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答复。
三、感受信任黑子对训导员信任到什么程度出示句子:对训导员又布满了一贯的确定信任……它信任训导员当然要超过信任自己。
1、从哪里读出信任2、平常你对谁才有这般的信任看来,黑子已经把训导员看作了最亲最亲的人了。
可就是这个最最信任的人,在这次找小偷中,一次又一次地哄骗了它。
在训导员的哄骗下,黑子一共几次找小偷呢四、细读文本,深化争辩(一)研读4—9小节,体会黑子的聪慧、忠诚。
1、默读课文,用“﹏〞划出黑子找小偷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你读懂了怎样的黑子请在相关词句旁边做简洁的批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黄山奇石》《田家四季歌》2. 语文园地:第六单元3. 写字练习:本单元生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生字词、重点词语、课文结构、作者思想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