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1.25 KB
- 文档页数: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法氏囊炎症、萎缩和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为特征。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一般3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表现明显的症状。
易感雏鸡群中快速暴发,病程短,本病可以使用注射疫苗和加强管理,进行有效防控法氏囊病的发生。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的接触性传染病,不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该病是一种以法氏囊炎症、萎缩为主要特征,以及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的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仅会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还有引发患病鸡只的免疫抑制和缺陷,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和生产经济效益。
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感染试验等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确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和注射疫苗等生产方法,可有效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概述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概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是一种高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往往引起幼鸡的急性发病。
该病发病率极高且病程较短,一旦发病容易会造成鸡群中大鸡的死亡,且具有较强的潜在危害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首次在美国发现,鸡群在患病初期会出现间歇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入侵的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对鸡的免疫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被其他病菌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自发现以来被分离出多个变异株,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特点,因此在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染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高接触性传染病,病毒的传染源为发病鸡以及携带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鸡圈的环境条件中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当鸡舍出现发病鸡时,鸡舍就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鸡舍内的昆虫、鸟类等生物都可以检测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病鸡可以直接污染鸡舍内的饮水、饲料、器具,并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病毒。
鸡在3-6周龄处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期,3周以下的鸡,被感染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对鸡的免疫造成影响。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养鸡技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近几年来,经过科研部门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1、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鸡是法氏囊病毒的易感群体,并且所有的品种和日龄均可感染,其中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
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环境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眼结膜等感染。
养殖人员以及昆虫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该病还可以通过种蛋传播。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多发生在4-10月份,尤其是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夏季和秋季。
该病的发病率高,有的可高达90%以上,传播速度快,可呈暴发性发病,一般在感染此病3天后即可发生死亡,死亡率的差异因饲养管理、鸡群的体况以及病毒的致病力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5%-20%,严重时高达60%以上。
该病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易感染其他病菌,因此常与大肠杆菌病、鸡支原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会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
2、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病程一般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死亡多集中发生在发病后的2-3天,有的病鸡会发生突然的死亡。
病鸡常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鸡的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畏冷集堆,多呈昏睡状态,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常蹲伏于一角,有时会卧地不起。
有些病鸡行走不便,走路摇晃、步态不稳,或者驱赶不动,体温升高。
病鸡有脱水的表现,出现眼窝凹陷,爪与皮肤干枯。
病鸡还表现出腹泻的症状,会排出白色水样的稀便,粪便中常有白色尿酸盐,肛门会受到粪便的污染。
病鸡在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脱水,最后衰竭而死亡。
3、病理变化在发病初期突然发生死亡的病鸡病理变化不明显,仅在肾脏发生病变,表现为轻度的肿大与花斑。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
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近年来,各地虽然对该病加强了防控力度,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之一。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诊断;防治措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总称ibd)是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发的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1957年深秋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洲的甘布罗镇而得名甘布罗病(gunboro disease)[1]。
一、病原及流行特征1.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birnavirdae)禽双rna病毒(avibirnavirus)。
它的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的双股rna 构成,故命名为双rna病毒[4]。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极为稳定,能够在鸡舍内长期存活。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的季节明显集中,高峰期为每年的5-7月,其他月份,特别是9月-翌年2月发病率明显降低。
但近几年来,这种情况已变得不十分突出,尤其是近3-5年来,5-7月的发病率并不高,而其他月份的发病率则相应地升高,使发病季节呈全年化趋势[5]。
3.易感动物增多,侵袭对象扩大发病的对象已从以往的外来品种扩大到草鸡[6],甚至是特种禽类。
但这些禽类多呈隐性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
二、临床症状目前法氏囊的发生病程长,但死亡率低。
而以往ibd的发生,病程多在3-5d,一般不超过7d,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死亡多集中在发病后的2-3d[7]。
本病潜伏期很短,2-3d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在鸡群中首先出现数只死亡,其后更多的鸡出现减食、萎顿、打堆、昏睡、羽毛蓬松。
19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免疫防治朱大昌(武平县十方镇畜牧兽医站364301)摘要:在进行家禽养殖过程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危害最为严重。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幼鸡身上,能够通过破坏幼鸡免疫抑制性进行传染的疫病。
这种病症主要表现出,幼鸡的法氏囊出现“发炎”、“坏死”等情况,给养鸡业造成一定危害。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防治1概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病鸡群年龄段一般都是在2~15周这个阶段,在这个区间内最容易发病的鸡群是3~6周左右的小鸡。
当幼鸡出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症之后,会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经过。
2010年4月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养鸡专业户肖某饲养的本地商品鸡出现断断续续发病死亡,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结合本病例现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免疫防治综述如下:2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2.1发病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威胁我镇养鸡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据有关资料记载2006年以前有零星散发,其发病率在10%、死亡率占存栏数的15%左右;2007-2008年间呈暴发态势,有些养殖小区全面发病,有些养户养殖的每批鸡都发病,最高的发病率能够达到50%、死亡率高达40%;直至2008年之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才逐渐出现下降趋势,目前我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情发展逐渐趋于平稳态势,虽然目前仍旧会偶尔出现发病情况,但是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低于10%。
2.2流行特点法氏囊发病日龄现在明显增宽,从7日龄到45日龄均可发病。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毒性比较强的疫苗,对于该疾病刚出现时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发病率不断升高,很多地方采用提前免疫的方法,造成病毒出现免疫抑制现象严重,进而导致免疫失败几率增加。
因为法氏囊器官是可以帮助雏鸡在早期进行免疫的重要部分,当其受到伤害时,就会直接导致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进而会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等疾病趁虚而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症,就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鸡法氏囊病的症状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方法鸡传染性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
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除造成发病鸡死亡外,可引起雏鸡免疫抑制。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法氏囊病的症状,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方法。
1、鸡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
病鸡刚开始发病时仅表现为食欲减少或不食,精神不振,1天后病鸡则羽毛松乱,双翅下垂,呆立不动,排白绿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物黏连。
2、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方法
将病鸡进行隔离,对鸡舍内外的粪便彻底清扫,将污染物与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整个鸡舍、用具每天上下午用百毒杀各进行1次带鸡喷雾消毒。
对全群鸡紧急注射高免卵黄,每只鸡1. 5mL,并配合头孢进行肌肉注射,预防继发感染。
在全群鸡的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连用3天,以增强抵抗力并减少应激。
全群鸡治愈以后,重新补做新城疫疫苗。
采取以上措施,6h后全群精神状态就明显好转,第二天和第三天仍有几只鸡死亡,第四天,全群恢复到正常状态。
此次发病,全群约有1/3的鸡出现症状,因治疗及时,共死亡71只。
3、鸡法氏囊病的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鸡群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选择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鸡舍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消除各种应激条件,增强鸡只体质,提高鸡体抗病能力。
定期驱虫,消灭舍内的昆虫、鼠害。
4、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等污物,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鸡舍执行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制度,切断所有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进鸡前,对整个鸡舍、用具及周边环境使用几种消毒剂交替消毒,在饲养期间,定期带鸡消毒。
鸡法氏囊病的症状、用什么药治疗、如何预防鸡法氏囊病又称甘波罗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鸡法氏囊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以及用什么药治疗、如何预防等相关话题。
一、鸡法氏囊病的症状表现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
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
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二、鸡法氏囊病用什么药治疗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
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盐酸吗琳胍8片(每片0.1克),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
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
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
四、鸡法氏囊病如何预防1、环境消毒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
鸡法氏囊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入春时节温差较大,温度忽高忽低,而且过完年后育雏蛋鸡苗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必须要小心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生。
鸡法氏囊的症状有哪些?发病鸡群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拉水样、奶油状或者蛋清样粪便,脱水明显。
减食,渴欲增加。
鸡法氏囊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那么鸡法氏囊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入春时节温差较大,温度忽高忽低,而且过完年后育雏蛋鸡苗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必须要小心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生。
鸡法氏囊的症状有哪些?发病鸡群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拉水样、奶油状或者蛋清样粪便,脱水明显。
减食,渴欲增加。
鸡法氏囊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那么鸡法氏囊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法氏囊的生理特点法氏囊是家禽所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主导体液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此部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导致早期的免疫接种失败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强。
随着鸡日龄的增加,法氏囊在不断的增大,在28-30日龄时,法氏囊,到性成熟(120日龄左右)时,基本萎缩。
鸡得了法氏囊是什么症状?1、发病突然,精神不振,采食下降,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怕冷,在热源处扎堆。
2、发病期排泄米汤样、水样白色粪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
恢复期常排绿色粪便。
病初可见有病鸡啄自己的泄殖腔。
发病后期易继发鸡新城疫或者大肠杆菌病,使死亡率增高。
3、脱水严重,趾爪干瘪,眼窝凹陷,衰竭死亡。
发病一周后,病死鸡数明显减少,鸡群迅速康复。
当前法氏囊的新特点:(1)没有尖峰式死亡曲线,而是零星死亡,大多病例在法氏囊疫苗免疫后2-3天出现;(2)一般都会出现体温升高现象;(3)死亡控制后容易反复发病。
当前法氏囊病剖检变化的新特点1、法氏囊成紫葡萄状的非常少,而是外观有胶冻状物包裹、内有针尖状出血点或迅速萎缩;2、肾脏肿大,花斑肾;3、腺肌胃交界处基本很少有溃疡带出现鸡法氏囊的防治措施有哪些?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一旦发生可使用新法康混饮:每250ml用于治疗500kg体重(或按成鸡500羽、雏鸡1000羽)的用量计算,集中饮水,2小时之内饮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简介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也叫鸡传染性鸟败衰病、鸡传染性法氏疾病等,是由IBD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IBD主要感染家禽的法
氏囊(Bursa of Fabricius),导致法氏囊萎缩、免疫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抵抗力下降,易于罹患其他疾病。
IBD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IBD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
临床症状
IBD的症状五花八门,常见的临床症状有:
•羽毛萎葱
•嗜睡不饮
•脱水、体重下降
•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和腹泻
•死亡率较高
实验室检查
若存在上述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常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随着病毒抗体的产生,鸡血清中可以测出病毒抗体。
•病毒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也是IBD的诊断方法之一,此方法通过对影响法氏囊的病理改变进
行诊断。
具体方法为:
•将影响法氏囊的组织切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中的组织结构,检测是否存在病理改变
治疗
疫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目前市面上商用的疫苗有IBDV-H120、IBDV-H52、IBDV-VAX等。
接种疫苗可以帮助鸡群建立免疫保护屏障,降低病毒感染率,并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另一种方法,可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例如环磷酰胺、伊菲沙星、1-丙硫氧嘧啶等。
药物治疗可帮助鸡增强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鸡只能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
预防
清洁卫生
清洁卫生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重要措施。
养殖场应保持清洁,尽可能减少异物和污物对鸡的影响,并且应按时更换清洁的饮水设备,保持鸡舍空气新鲜。
隔离
新购买的鸡只应进行隔离,预防潜伏期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若出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
隔离区域应与其它鸡舍相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合理饲养
合理饲养也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关键。
应加强抗老化、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投入;避免过度密度养鸡,饲喂健康饮食以及定期检查、消毒。
结论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众多,其中最为有效的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如若发病,需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预防措施相对重要,清洁卫生、隔离和合理饲养等都应被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