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本科生论文题目墨竹图郑燮学院系别年级专业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职称年月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3)前言 (3)正文绘画背景 (5)绘图风格和绘图功能认知 (5)创作立意和创作手法 (5)绘画过程 (5)作者思想 (5)提拔诗文 (6)书法形式 (6)文人画 (6)结束语 (7)致谢 (7)参考文献 (7)《墨竹图》郑燮摘要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中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无比灿烂辉煌的光芒。
作为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板桥的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
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文人画前言通过这学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我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些许了解与思考。
历史长河浩瀚无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即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明清时期的美术成就颇丰,扬州画派创作了美术史上的辉煌。
中国古代画家及作品赏析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画家及其作品进行赏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杰作。
一、齐白石(1864-1957)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巨匠,他以写意花鸟画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以墨色浓淡相宜、笔墨独特、构图疏朗而著称。
他的花鸟画以独特的笔墨表现出生动的形态和灵动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作品《白石庭前花鸟图》堪称他的代表之作,画面中的花鸟栩栩如生,树木枝叶繁茂,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二、顾恺之(321-379)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他以人物画和山水画而闻名。
他的人物画以刻画人物神态和情感为主,笔法细腻而富有表现力。
他的山水画则以自然山水的描绘为主,画面中的山川流水、云雾山石都栩栩如生,给人以宏伟壮丽之感。
他的作品《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的女子身姿婀娜多姿,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三、李唐(937-978)李唐是五代时期的画家,他以山水画而著称。
他的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以墨色的浓淡和笔墨的疏密来表现山川的壮丽和奇特。
他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墨色的运用而闻名,画面中的山川起伏、水流奔腾,给人以壮丽和奇特之感。
四、徐悲鸿(1895-1953)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巨匠,他以写实人物画和牛画而著名。
他的人物画以笔墨的精细和形象的逼真为主,他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他的牛画则以牛的形象为主题,他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出牛的力量和力量。
他的作品《奔牛图》是他的代表之作,画中的牛奔跑的姿态生动逼真,给人以力量和活力的感觉。
五、郑板桥(1693-1765)郑板桥是清代的画家,他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而著名。
他的山水画以墨色的浓淡和笔墨的疏密为主,他能够准确地表现山川的壮丽和奇特。
他的花鸟画则以花鸟的形象为主题,他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生动和灵动。
中国传统绘画精品赏析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传统绘画的精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清明上河图》、《山水画》、《花鸟画》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由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描绘了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画中描绘了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宋朝社会的繁荣景象,充分展示了宋朝社会的文化氛围。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花鸟的美丽和生机。
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花鸟的美丽和生机,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品有很多,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而且还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画赏析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讲究写实写意,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
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
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传统中国画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博大精深的丰厚内涵。
它源自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经过青铜器的铸就,发展到战国的壁画、帛画时已趋成熟。
受过秦砖汉瓦的熏陶,与中国特有的书法同源,有盛唐的青绿丹青,有着篆、隶、楷、草、行的线条之美,有五代、北宋的工笔花鸟之妙,有宋、元的山水之神韵,有明、清文人之笔墨胸襟,有中国与域外交流碰撞的艺术火花,有民间艺术的装饰风情,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更有着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陶冶之魂,现在,又在经历着新时代文明的洗礼。
所以,传统的中国文化既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着的长河,又是一条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与时俱进的东方之龙。
它的生命之树长青。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只要中国的笔墨纸砚还存在,只要中国的炎黄子孙还存在,只要中国人的审美情节还存在,中国画就会永远存在、发展下去。
传统的中国绘画,在新的世纪中仍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画狭义地说是用毛笔、墨、颜料画在宣纸或绢(帛、壁)上的,广义地说包括漆画、木刻版画、民间年画等不同绘画形式。
题材一般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
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各有蹊径,自有特色。
人物画从晚周至两汉、魏晋、唐、五代、两宋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始独立形成画种。
五代、两宋期间,中国画流派繁多,成为高度发展的阶段。
元代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兴盛。
明、清和近代,重视笔墨,大体承袭前规。
在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不少革新创造的画家。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名作赏析1. 引言古代中国绘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幅古代中国绘画名作,通过对这些杰出艺术品的赏析,让您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卷轴式绘画作品。
该作品以描绘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华景象为主题,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和生活场景。
通过独特的构图和精巧的人物塑造技法,这幅画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还具备很高的历史、社会学价值。
3.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眼前的景物和远处的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所倡导的“意境”和“虚实结合”的审美特点。
作品中的山、水、松树等元素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4. 明·唐寅《醉酒图》《醉酒图》是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唐寅的作品之一。
唐寅擅长以文而著称,在绘画上也有独到之处。
作品中描绘了一个酒杯端庄优雅地斜靠在桌上,周围摆放着一些菜肴和乐器。
整个画面透露着闲适自在、陶醉于艺术和生活的心境,很好地展示了唐寅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气质。
5. 清·郎世宁《白雪堂十二景图》《白雪堂十二景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郎世宁精心创作的一组绘画作品。
每幅画都以冬季的景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构图和绘画技法,展现了白雪皑皑、山水苍茫的美感。
这些作品凭借准确的写实技巧和独特的意境,将观者带入一个纯净、宁静的美好世界。
6. 结语古代中国绘画名作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艺术品之一。
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同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悟与心得
在中华民族蔓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大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
中国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完整的画学体系,是华夏文化与创造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闪光。
美术史家把中国的绘画与希腊的雕刻、德国的音乐称为世界文化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艺术,又因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称之为国粹。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倾注了古今大师们的心血,中国绘画发展于今,也委实经历了一番不平常的历程。
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体现着热爱自然、忍耐细致、中庸的民族性格,诠释了儒、道、释的哲学思想。
对于原始的绘画艺术,这些绘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号意义,反映了先民社会生活的信息及相关的图腾崇拜。
进入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青铜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铜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
及至秦汉时期,在继承了前代绘画的基础上,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
绘画的种类也增多,包括壁画、帛画、秦汉画像石及画像砖、器物上的装饰绘画等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形式上,以相对写实的艺术风貌冲破装饰风格的羁绊,扫除西周时代的陈旧格式,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思想上,要求绘画“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
这一时期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家的艺术观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观。
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社会政治服务的外在功利,注重其“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效果,这种艺术观始终是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确定主题内容的准则。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动荡时期,痛苦动荡的社会促进了精神领域的全速发展,并给这个时代的艺术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内容上以生活为主,注重人的因素,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
在题材上,继承汉代的神话和历史故事题材,同时,新的绘画题材如肖像画、文学题材绘画、风俗画、花鸟画兴起,山水画也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风格上,从汉代的雄浑、粗朴、古拙、转为严谨精密、体韵飘然的风尚。
隋唐时期统治者提倡绘画,许多著名画家云集宫廷,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各题材竞立并存,中国古代绘画进入绚丽多彩的时期。
此时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画家不断吸收西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
人物画越来越注意反应现实生活和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产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的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两宋绘画经历三百多年,题材、风格、技法都有大发展。
艺术水平和表现力达到新境界。
绘画内容,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
表现
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在技巧上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元朝绘画书法意趣全方位融入,提高了绘画的审美情趣和品位。
即体现在塑造形象的笔墨上,又体现在款题上。
款题成为揭示绘画内涵的重要外延。
元代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绘画格局确立,成为元画基本的审美要求。
明代的绘画艺术,最主要的特点是画派纷呈,名家辈出,可归结为以两宋画院风格为代表的院体画和以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以及倪瓒为代表的文人画两大传统的发展变异。
明初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追求雍容华丽和雄劲阳刚的“院体”与“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
而直接承继元画的文人画传统,一直到明代中叶,才随着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逐步取代了“院体”的主流地位。
明末,传教士的来华,带进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版画及其他工艺美术品,促使了中国艺术家对中西美术进行比较和对西画方法的斟酌去取。
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
到中后期正统派绘画的风格化和模式化日益衰落,扬州、江浙等经济文化名城中涌现出一批敢于突破传统、强调师法自然的画家群体,使绘画摆脱了正统派的桎梏而向多方面探索。
中国绘画相对于西方绘画又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来看,中国绘画历来是以线为主来作为造型元素的,就其主要特点来看,可以说中国绘画是线的艺术。
中国绘画的线条,具有表现物象的轮廓、形神、质量、运动等功能,同时画上的线条又是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思想,以至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个性和美学的创造性因素。
处理时空的灵活性,是中国绘画的又一特征。
所谓处理时空的灵活性,是指中国绘画中能够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灵活地处理空间或时间的关系,突破自然的限制。
在山水画里,处理空间远近的关系,有著名的“三远”说以及以动观景的透视法,这是中国绘画特有的处理方法。
许多中国绘画作品,尤其是长卷等横幅形式的远近关系,采取的是动的方式,使看画者好像在景物的里面或前面慢慢地一面走一面看过去似的。
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北宋东京汴梁繁盛的风貌从郊外到城里,从船只的往来到茶坊酒肆、行人车马,把当时整个社会城市生活的原貌,表现在一幅画面上,这是焦点透视所难办到的。
画卷是从右向左展开,作者的视点也是从右向左移动的,从郊外到城里,使观者跟随着作者的行踪,一路走一路看,与作者的视点完全一致地移动着,观者就好像是身入其境一样既看又游。
意象造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又一特征。
使造型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绘画语言的精髓。
中国绘画讲究神韵与情境,以正确的审美和道德标准来领导观者使其思想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
中国绘画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当数其中的意境之法,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绘者与观者的感情交流,有了这种精神的交流就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为了给艺术感染力有所依据,就要为其提供艺术的意境,艺术的意境和形象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没有形象就无从谈其意境,而没有意境的形象就是空乏无力。
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绘画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
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的灿烂历史都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
不了解中国绘画,就不可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的悠久与辉煌”。
所以提高对中国绘画的欣赏力对于学习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要提高对中国绘画的欣赏力,首先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有所把握和认识,对中国绘画的样式面目、源流、流派、艺术传统等, 有整体的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艺术精神、哲学精神、文化理念有所领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