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台牵手打造文创产业——2011杭台文创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在杭隆重举办
- 格式:pdf
- 大小:671.85 KB
- 文档页数:2
49台声TAISHENG创意共生 两岸共赢——两岸文创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综述金秋九月,钱江潮起。
杭州白马湖畔,处处燃动着文化的魅力与创意的激情。
9月21日上午,作为第十三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头戏,第二十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开幕。
本届论坛以“创意共生·两岸共赢”为主题,来自两岸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创企业的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两岸文创合作的路径与未来。
本届论坛全国台联、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指导,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承办。
联盟论坛助力两岸文创产业发展回顾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自2012年落户杭州以来,成为两岸推■台晟50IANGANJIAOLIU L两岸交流进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两岸及港澳地区专家学者带来的宝贵经验和精彩观点为两岸搭建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也为杭州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好是联盟成立10周年,经过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广泛征求意见,评选出“联盟品牌活动服务奖”“推动联盟学术成长奖”“推动联盟文化交流奖”和“联盟创建功勋奖”四个奖项。
刘延平致辞武晓峰致辞两岸文创交流重在深化合作创新机制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延平:作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的发起单位、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
本次论坛,我们提出“创意共生”,就是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不同门类、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文化活力。
杭州,下一站“东方戛纳”作者:韩一丹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2期文/ 韩一丹著名导演冯小刚曾这样评价杭州:“杭州的城市感觉,一点都不会输北海道。
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风景和人居融在一起,不可思议。
走在杨公堤上,会突然想起温哥华,也是这样的调调。
”近年来,在中国影视界,杭州已成为热门词和关键词。
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影视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又一次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杭州通过影视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正一步步完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应有的整体格局。
自然与人文,独特优势与生俱来杭州是中国电影艺术奠基人夏衍的诞生地,一条充满上世纪30年代风情的影视文化街区将在江干区夏衍故居附近建成,旧式电影院、小剧场、杂志社、舞厅、茶馆、特色卖场等比肩林立。
杭州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条星光大道,位于钱江南岸,2006 年由中宣部审批,被中国电影家协会和杭州市政府联合命名为中国(杭州)文化艺术星光大道。
商业与影视文化相结合,明星手印触手可及,文艺演出、主题展览、影迷见面会等活动让其成为了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和香港“星光大道”的杭州版。
杭州是全国影视名人来的最多的地方之一。
著名电影人谢晋、吴贻弓、冯小刚、田华、陆川、宁浩、陈可辛、曾志伟、吴思远等知名人士,在杭州参加影视活动担任评委时,无一不对杭州产生浓厚的兴趣。
更有许多影视企业家看中杭州的投资环境,国际巨星周星驰在运河边开出了比高电影城,香港电影大亨吴思远在西城广场开出了UME 电影城,他们都不止一次地表露对江浙一带,特别是杭州周边人文题材的兴趣。
西湖、西溪、运河、千岛湖、大明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使得杭州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影视拍摄基地。
从老牌经典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梅花三弄》开始,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黄百鸣的《家有喜事》、曾志伟的《老虎棒子鸡》,再到《唐山大地震》、《听风者》,近几年,许多市场火爆的影视大片均把外景地放在了杭州。
杭台两岸携手共同播种文创产业合作发展新希望/ 时间: 2010年10月18日08:17:30两岸“三通”后,杭州直达台北的航线航程仅需1小时20分钟,而每年3000万人次的境内外客人,更为杭台两地投资合作建立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正因为如此,杭州正成为越来越多台湾文创业界人士心目中的“风水宝地”。
10月15日,杭台文创产业合作发展交流会在中南卡通举行。
百名台湾文创业界人士来杭汲取幸福能量,用于无限的创意中。
会上,7家台湾文创企业就与杭州文创企业达成了7项合作协议,并当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
这也意味着,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两地文创业界的又一次喜相逢杭台文创产业合作发展交流会由市政府主办,市台办、市动漫(节展)办承办。
这是继今年7月杭台文创·动漫产业交流会在台北举行后,两地文创业界的又一次喜相逢。
今年7月,市委副书记叶明率杭州市文化交流访问团赴台参访,走访拜会了20余家台湾文创企业,并举办了两岸两人艺术展、《新暗恋桃花源》台北首演、杭台文创·动漫产业交流会、第二届杭州美食文化节、两湖书画艺术雅集、杭州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等十余项文化交流和文创合作项目。
其中,在成功举办的杭台文创·动漫产业交流会上,之江文化创意园、中南卡通、华策影视、玄机科技、夏天岛、翻翻动漫等6家单位、企业与台北书展基金会、曼迪传播、霹雳国际多媒体、尖端出版集团、狂龙出版社等台湾20多家相关企业签署了30多项文创产业合作协议,涉及乐园建设、版权合作、衍生产品开发、电影合作等领域,总金额近33亿元人民币。
而在15日的交流会上,上海昂轩智创文化有限公司、易展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台中市创意市集协会、拾美设计公司、社团法人台北市西门徒步区街区发展促进会和鹿谷大水崛商圈发展协会7家台湾文创企业或协会与杭州有关方面签约,两地交流合作又迈进新的一步。
这回,杭州邀请了近百位宝岛台湾的文创业界人士来杭,除了参加交流会外,还重点考察西溪文化创意园、之江文化创意园·凤凰国际、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南宋御街等杭州独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园区。
台州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政治(文科)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法国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据此回答1—2题1.大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A. 文化应该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B. 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 文化无处不在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2.中西方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说明A. 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B. 文化具有差异性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④十届人大三次会议⑤受保护的千年古树⑥园林雕塑A. ①③④⑤B.②③⑥C. ①②③⑥D. ①②③④⑤⑥4.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
“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
这表明A.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着决定作用C.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比劳动更重要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推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对策建议作者:过灵芝黄群来源:《杭州·党政B》2016年第03期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世界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化、产业文化创意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作为南宋古都,历来文人墨客云集,传统文脉悠长,是拥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名城,同时也是活力迸发、创意荟萃,融国际时尚与杭派生活于一体的时尚之城。
近年来,杭州依托独特的政策空间、产业结构、创业精神和创新氛围,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在产业集聚、人才吸引、会展平台、融资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一带一路”“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部署,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发展需求日益强烈,这对于传播杭州文化、扩大文化贸易和提升杭州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G20峰会和亚运会正式落地杭州,杭州的国际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杭州应该抢抓机遇,结合自身禀赋优势,让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政策为引导,完善保障体系完善文创产业出口政策。
继续贯彻《关于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4〕120号),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基地;搭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国际文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加强组织领导,简化审批手续,为文化出口的商务活动提供便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出口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数据研究分析,加快国际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加强对创意作品及形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等工作,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建立创意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制度,研究制定鼓励版权输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2011首届“两岸阳明山”旅游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总体策划方案纲要长沙永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活动背景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据估算,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20%—2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另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加勒比海地区的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有半数以上是生态旅游者。
1998年,德国施普雷森林自然保护区共接待度假旅游者360万人,旅游总收达到了3.08亿马克。
此外,欧美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台湾、新西兰的生态旅游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海峡两岸阳明山同名同姓,两岸人民同根、同祖,血肉相连。
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旅游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合作机会。
2010年8月,双方签订了《两岸阳明山合作构想协议书》。
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两岸阳明山”的生态旅游资源,实施优势互补,特策划了“2011首届‘海峡两岸阳明山’生态旅游高峰论坛”活动,旨在借助海峡两岸同名同姓阳明山,弘扬“和”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倡导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和平意识,把脉“海峡两岸阳明山”生态旅游,汇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发展“两岸阳明山”生态旅游的意见和建议,研讨和探索“海峡两岸阳明山”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办法,推动“海峡两岸阳明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海峡两岸阳明山”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将阳明山打造成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圣地;同时以此为载体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和”文化品牌,提升永州形象,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活动原则隆重、节俭、安全、实效三、活动亮点1、开幕式文艺演出汇集音乐、文学、表情秀、舞蹈、乐器艺术于一体,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特质,又凸显了“湖湘文化”丰富的内涵,从而向全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阳明山”。
杭州:文创人创业的天堂韩慧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摘要:杭州近几年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利用展会优势,壮大人才队伍,不断打造文创人创业的“天堂”。
关键词:杭州;文创产业;创业环境杭州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在历史上就以风景秀美、物产丰富而被誉为“人间天堂”,元朝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评价杭州是“世界上最华贵美丽的天城。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浙江省委关于推进文化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注重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打造文创人创业的“天堂”。
发挥文化优势,创造宜居、宜创环境文创产业的创业主体是文创人才,而文创人才的主要特点是熟悉文化,并热衷把文化转变为产业。
杭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2006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的文化发展观,既提升经济硬实力、又提升文化软实力,既修复自然生态、又修复人文生态,既打造投资者天堂、又打造“文化人天堂”;并出台了文化名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三有一平衡”政策。
杭州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等六大发展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对文创人才的充分尊重。
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体制环境着力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房办事、有章理事”“四个有”问题。
一是市本级及各区、县(市)设立文创产业专项资金,解决“有钱办事”问题。
通过资助、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自2008年以来,市本级财政资金共对全市3100多个文创项目进行了扶持,带动社会投资约630亿元。
西湖区全力打造“全国文创产业示范区”作者:梁上柱来源:《杭州(上半月)》 2014年第4期文梁上柱近年来,西湖区依托独特的区位、生态、人文等优势,加大文创企业招引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创产业,全力打造“ 全国文创产业示范区” 。
目前,该区已拥有四大国家省市重点文创园区、四大市级文创特色楼宇和六大区级园区,形成“南北呼应崛起、东西纵深提升” 的发展大格局,成功培育“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等4 家上市文创企业,集聚各类文创企业8000 余家、超20 万文化创意类人才。
2013 年,西湖区文创产业完成增加值221.57 亿元,占GDP 比重达31.79%,连续五年总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并多年保持20% 以上增长。
影视企业出产的影视剧分别占杭州市、浙江省和全国的72%、55%、10%。
培育了“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长城影视等4 家上市文创企业,集聚各类文创企业8000 余家、超20 万文创类人才。
文创产业已成为西湖区的首位经济和“文化名区”建设的强劲动力。
统筹规划打造民间资本投资文创企业的最佳环境重引领破壁垒。
先后制定《西湖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西湖区打造全国文创产业示范区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拥有杭州市文创产业发展规划“环西湖、环西溪”两大创意产业圈和“沿钱塘江”创意产业带“两圈、一带”的绝对优势,全力构建“一带三圈五核七示范”的文创格局,即:发挥之江沿钱塘江文创带的领航作用,打造影视、广告、设计三大产业辐射圈,促进数字娱乐、电子商务等五大新兴核心产业快速发展,在文化事业与文创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等七个方面打造全国示范性品牌,形成“南北呼应崛起、东西纵深提升”的发展大格局。
在全市最早成立专门的文创机构,建立审批、招引、服务等联动推进机制,破除民间资本进入文创产业的“玻璃门”、“弹簧门”。
造环境彰魅力。
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大力推进西溪谷、之江新城、杭州生态科技城“一谷两城”等平台建设,先后投入260 多亿元,实施2250 多个建设整治和环境改善项目,全力打造“绿树成荫、移步换景”的首善环境。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杭州市委•【公布日期】2011.10.08•【字号】市委办发[2011]109号•【施行日期】2011.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1〕109号)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
为加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竞争优势,全力推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工作进程,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市委〔2010〕16号)等精神,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谐创业”理念,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创业环境、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观念,遵循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四个尊重”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三力合一”,坚持统筹协调,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和“软实力提升”战略,着力抓好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五个环节,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用实用、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为我市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二、主要任务到2015年,引进行业领军人物100名左右,培养本土优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1000名左右,实训大学生数量超过10000名,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提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结构,把杭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人的天堂。
具体如下:(一)信息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1、发展目标:到2015年,通过实施网商培训和信息化人才实训工程,每年培训能应用电子商务的各类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从业人员等1000人次以上;每年组织3场信息服务业人才专场招聘会,选派10-2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培训交流;每年评选10家优秀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训中心。
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西进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7•【字号】市委办[2012]16号•【施行日期】201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西进的实施意见(市委办〔2012〕16号2012年12月1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推动我市西部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以下简称五县(市)〕文化创意产业与杭州市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互动,根据《中共杭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号)、《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8号)和《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市委办发〔2011〕157号)等精神,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城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为主抓手,加快提升五县(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渗透力、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新增点、新支撑、新动力,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浙江作出应有贡献。
二、发展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把五县(市)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
具体目标如下:--五县(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以高于杭州市区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极。
--五县(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文化创意企业力争超过20家;特色优势文化创意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