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3
《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翻译的文化比较一、引言作为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史影响非同凡响。
它突出的文学成就以及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翻译家把它翻译成各种语言。
自19世纪以来,已经有多种英译本陆续问世,这些译本为跨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一个是英国出版的David Hawkes 译本 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个是1978年在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两个英译本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译者都显露了自己深厚的文学造诣。
同时,他们在文学翻译都有各自的得失。
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作为源语语言文学和译语语言文学的中间人,译者在完成翻译任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在对源语读者语言、风格、文化信息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译者会考虑如何把他们所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
他们应该跟源语的想法一样:比如,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把正确的意思翻译出来,如何把场景描述生动,如何让人物形象更有魅力,如何体现写作风格,以及如何传达原文化等等。
这本身就是一个重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就算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译者的译文也不尽相同。
为了说明这点,笔者将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引用一些例子,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解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否则翻译将是空中楼阁。
大多数翻译错误都是由译者的误解造成的。
没有正确的理解,译者传达的就不是原文的意思。
其实任何对原意的改动都是对原著的不忠诚。
抛弃了原有观点的翻译,已经不是那个翻译了。
对汉语的理解包括对词意和句子的理解以及背景知识的理解。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个社会的一切特点诸如等级制度,伦理道德等都渗透在字里行间。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差距很大的语言,很多习惯说法不好懂,这也增加了翻译的困难。
委婉语翻译探究姓名:杨帆学号:2009200728班级:2 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的场合或者是比较尴尬的情况时,我们直接说出一些话来则会触碰他人的禁忌,这时我们就会使用一些委婉语。
比如在某个人去世时,平常人会说“……走了”,“……作古了”,道家人则会说“……羽化了”,佛教和尚死亡则会说“……圆寂了”,类似的委婉语还有很多。
一、委婉语概述那么委婉语是什么?对委婉语的定义现在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一种是由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的定义:“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另一种则是由法文版《语言学词典》中所定义的“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
”在对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者是听到的委婉语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定义比较符合实际,因为我们在使用委婉语时,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是为了“减轻粗俗的程度”,比如在批评某人将事情搞砸了,我们会正话反说,“看你干的好事”,显然这并不是为了减少其粗俗程度,而是为了加强责备的语气并表达讥讽的情感。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古汉语中,委婉语则称为“曲语”,指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但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委婉语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的语言单位和语言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
许多文化都存在着共同的禁忌,如死亡、生理行为、生理缺陷、职业、疾病、外交辞令等,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相同的领域可能又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或程度的深浅。
不言而喻,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
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或崇尚心理。
Y:Yang Xianyi H:David Hawkes 37、世事洞明皆学问,⼈情练达即⽂章. Y: A grasp of mundane affairs is genuine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of worldly wisdom is true learning. H: True learning implies a clear insight into human activities; Genuine culture involves the skilful manipulation of human relations. 38、嫩寒锁梦因春冷,芳⽓笼⼈是酒⾹。
Y: Coolness wraps her dream, for spring is chill; A fragrance assails men, the aroma of wine. H: The coldness of spring has imprisoned the soft buds in a wintry dream; The fragrance of wine has intoxicated the beholder with imagined flower-scents. 39、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流;寄⾔众⼉⼥,何必觅闲愁。
Y: Gone with clouds spring's dream, Flowers drift away on the stream. Young lovers all, be warned by me, Cease courting needless misery. H: Spring's dream-time will like drifting clouds disperse, Its flowers snatched by a flood none can reverse. Then tell each nymph and swain, 'Tis folly to invite love's pain! 40、厚地⾼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可怜风⽉债难偿。
从委婉语翻译看译者的风格——以杨宪益英译《红楼梦》为例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
本文通过探讨委婉语翻译与译者风格这二者的关系,进而导出死亡、丧事和疾病等这三类委婉语中所透视出的以直译为主的译者风格。
关键词:《红楼梦》;委婉语;译者风格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常担负着“润滑剂”的角色。
张宇平等人曾在《委婉语》一书中提到:“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出于种种考虑,有些话语不变或不能直说,需要用含蓄曲折而又能传达本意的词语替代,这种具有曲达特点的词语就是委婉语。
”美国语言学家Bolinger曾在Aspects of Language -书中探讨了构成委婉语的语法手段,如否定、时态、语态、语气等,而另一美国语言学家Mencken也在The American Language中结合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讨论了几百个英语委婉语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英国语言学家Hugh Rawson编纂出版的A Dictionary of Euphenusms and other Doubletalk一书中则对委婉语的特点、定义、分类以及涉及范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
国内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始于陈望道先生,他主要是从修辞的角度来研究委婉语,而陈原先生则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从历史背景、构成特点和使用特点这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
尽管国内外对委婉语的研究甚广,但就委婉语翻译来看译者的风格,还鲜有涉及。
本文将通过分析杨宪益英译本中一些典型委婉语翻译来透视出译者的翻译风格。
一委婉语翻译与译者风格翻译活动是基于原作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译者风格就是译者在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这一创作个性无疑受到再创作的主体—译者的思想气质、文化修养、价值观念、语言功底和语言习惯等基本素质的制约。
其中,译者风格在语言运用方面表现尤为显著,因为译者遣词造句的特点能够突出的表现出他特有的个人风格。
《红楼梦》三个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作者:柯锌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1期摘要:《红楼梦》中委婉语处处可见,不过由于中英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翻译起来难度很大。
本文就《红楼梦》三个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进行讨论,以期能对今后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红楼梦》英译本委婉语翻译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死亡”都是人们非常忌讳的字眼。
不管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出于对死者的尊敬,还是出于对死者家属哀伤心情的体恤,在语言交际时,人们都很少直接用“死”字来表达这一不幸的事件,而是常常用委婉的说法替代。
在《红楼梦》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数目众多为研究死亡委婉语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本文将以王际真(Chi-chen Wang)1929年和1958年译本(下文简称王(1929)和王(1958)),黄新渠汉英双语精简本(下文简称黄)为基础进行讨论。
例一: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人文本2010:17)王(1929):He took on the appearance of one approaching the end of his life. (王际真1929:16)王(1958):He took on the appearance of a man approaching the end of his days. (王际真1958:13)黄:He began to look like he was about to die. (黄新渠2008:167)此例中,“下世”是关于死亡的委婉用法。
王际真两个译本的翻译大同小异。
他的翻译不仅实现了中英文意义上的对等,将士隐“人之将死”的困境准确表达出来,同时也保留了原文的委婉特色。
黄新渠译本的中文部分将原文改写为“眼看风烛残年,行将就木”(黄新渠2008:4)来代替原文“竟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名著《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比较名著《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比较习语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汉语和英语的习语,都具有生动形象、用词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
而《红楼梦》从头到尾俯拾皆是成语、俗语、歇后语、粗俗语等,为整部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
本文将对《红楼梦》影响最为广泛的两个译本: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一些习语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帮助读者对习语翻译有所启发。
一、成语例1、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霍译:“Everyone else around here seems to go about with bated breath”, thought Dai-yu. “Who can this new arrival be who is so brash and unmannerly?”杨译:Daiyu thought with surprise, “The people h ere are so respectful and solemn, they all seem to be holding their breath. Who can this be, so boisterous and pert?”解析:“敛声屏气”原意是抑制呼吸和声音,文中指贾府的人在贾母面前谨慎小心的样子。
霍译用“with bated breath”,杨译用“hold one’s peace”,虽然二者使用了不同的英语习语,但其意义和用法与“敛声屏气”十分吻合。
例2、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
霍译:The scriptures tell us that the revelation of the Buddha - truth comes “like ghee poured upon the head”. Bao-yu must have had some such feeling as he listened to.杨译: Baoyu felt as if Buddha had suddenly shown him the light.解析:“醍醐灌顶”是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成语,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2162019年45期总第485期ENGLISH ON CAMPUS委婉语英汉对比——以《红楼梦》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为例文/王宝莹现理想交际目的的语言风格。
委婉语能够将人类的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现实中的委婉语多种多样,无穷无尽。
二、《红楼梦》中关于“死亡”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人们普遍承认《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所达到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方面。
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文化负载词。
它是国家或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并且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许多学者认为文化负载词可以用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死亡”在许多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是禁忌之一。
古人对死亡一无所知,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惧,所以他们会在使用语言时尽量避免提及“死亡”这个词。
这一现象与语言拜物教息息相关,在古代,当时的人们对语言和语言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单词也就等同于它所代表的概念。
所以,他们相信这些话有一定的魔力,一旦一句话被说出来就可能会成为现实。
因此,“死亡”是一个禁忌。
但是死亡是人类全都不可改变的结局,“死亡”这个词在现实中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它需要被其他表达代替,于是人们就创造了用来代替死亡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中全都存在着大量用来代替死亡的委婉语。
据统计,英语中代替死亡的委婉语的数量大概为400个,而汉语中则有近500个。
自古以来,无论在东西方,“死亡”这个词总是被人们回避着的。
英国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在《死亡》一书中说过:“男人害怕死亡,就像孩子害怕在黑暗中行走一样;并且正如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恐惧会随着听到的恐怖故事而增加,另一个也是如此。
”在追求好运和避免灾难的心理的驱使下,人们通常不习惯也不情愿直接的使用“死亡”这个词,他们通常选择用委婉的方式来代替。
目的论视角下委婉语的翻译作者:黄莉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12期摘要: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操着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时,委婉语便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委婉语是指为了避免引起潜在冲突和紧张气氛而使用的词语。
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者们是一个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目的论的指导,探讨目的论视角下委婉语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委婉语;目的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2-02一、目的论“skopos”这个词最初源自希腊语,代表的是“目的”的意思。
目的论(Skopos Theory)则是70年代末在德国兴起的一个理论方法。
它是功能学派的最重要的理论分支。
目的论致力于通过研究翻译活动的目的而提出所要采取的相应的策略。
它的优势在于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是一个提倡以目的为基础的理论。
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功能学派学者们分别提出了目的论视角下翻译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既定目标(如:为了交际目的、为了吸引读者等)进行翻译,不受对等原则的限制,即目的决定手段;连贯原则也被称为语内连贯。
翻译学家Christiane Nord认为,翻译者所得出的翻译结果应符合接收者所处的实际情况。
翻译结果不应偏离原文作者的意图,而是要使读者尽可能地理解原文意思;忠实原则,顾名思义则是指原文要与目标文本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地反映原文。
因此,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者可根据其目的选择相应原则完成翻译任务。
二、委婉语最初,委婉语是与宗教有关的。
在公共场合中,委婉语被用来替代被禁用的宗教言论。
发展到今日,委婉表达法是指使用令人愉悦且不带冒犯之意话来替代可能引起紧张氛围和潜在冲突的词语。
因此,委婉语被看作是一些令人尴尬和不悦的词语的替代语。
根据不同的标准,委婉语主要分为三类:1. 传统委婉语。
传统委婉语的使用主要与死亡、葬礼、性和裸露等禁忌语有关,因为这些禁忌语常常给人带来粗俗、无理和生硬地感觉。
目的论关照下委婉语的翻译
汪佳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0(000)041
【摘要】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忌讳现象,委婉语的产生是出于回避禁忌语的需要.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探讨其"目的准则","篇内一致"和"篇际一致"即"忠信"在委婉语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指出英汉互译的三种方法以期促进中西跨文化交流.
【总页数】2页(P74,70)
【作者】汪佳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目的论视角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以杨译本中委婉语为例 [J], 薛小红
2.功能目的论关照下杨氏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翻译--以原著的因果句为例 [J], 臧国宝;张小波;万金香
3.目的论观照下的教学翻译--关于翻译教学的再探讨 [J], 齐建涛
4.基于翻译目的论的医学委婉语翻译 [J], 陈艳君
5.目的论关照下的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以文登外宣文本翻译为例 [J], 胡晓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杨,戴夫妇译本)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美国人霍斯译本)个人认为后者比较恰当。
Mansion是大厦,楼房的意思;而chamber指女子闺房,更能体现红楼意境。
地名:大荒山 Great Waste Mountain无稽崖Baseless Cliff 即无根据的,无稽的悬崖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 若从意思上看倒没什么问题,只是失去了“情根”的谐音,甚是可惜。
这也是翻译中最难顾全的方面之一。
仁清巷(甑士隐住处) the 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 即人道与纯净的小巷葫芦庙 Gourd Temple 这个易解,只是字面直译。
灵河岸(绛珠草所在) the bank of Sacred River 神圣之河,勉强。
三生石畔 beside the Stone of Three Incarnations 这里有些晦涩。
直接看就是“三次赋予人身的石头边”,好怪。
不过因为轮回是中国独特的说法,所以此处确实难以处理得当。
赤瑕宫 Palace of Red Jade 将“瑕”理解为“玉”?似乎有些联系。
太虚幻境 the Land of Illusion 因“太虚”原有“虚幻”的意思,因而此处只取“幻境”而略去“太虚”,个人认为极当。
智通寺 Temple of Perspicacity敕造宁国府 Ningguo Mansion Built at Imperial Command 奉皇旨建造的宁国府邸荣国府 Rong Mansion 这里只翻译了“荣”字,而之前宁国府却翻了“宁国”二字,不知什么原因。
荣禧堂 Hall of Glorious Felicity 荣耀,幸福之殿碧纱橱(黛玉初入荣国府住处) Green Gauze Lodge 绿色薄纱小屋。
其实意思上并无问题,只是总觉得一经翻译便少了那份优雅的美感。
品读【红楼梦】《红楼梦》中的暗示语作者胡联浩暗示语是人们在交往中临时使用,未在事前先约定含义,要靠对方自我领会的隐语。
暗示语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古代或近当代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
在语言或文字交流中,许多情形下我们不能仅仅听懂或读懂语言本身的表面意义,还要明白话语背后的暗示,领会对方的真实意图。
这种交流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在语用学上有人称之为话语内蕴,或称作会话隐涵,是说话人实际要传达却无法传达、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意义。
《红楼梦》中的暗示语多种多样,有的巧妙别致,有的柔和婉转,有的情意绵绵,有的笑里藏刀。
那么,红楼梦中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暗示语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赏《红楼梦》暗示语的精妙。
试探式暗示语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试探式暗示语。
在人们的交往中,意图了解对方的意见或态度,又不好明说,往往采取含蓄的话进行试探。
尤其在男女之间,不论是为情还是为性,暗示更是必不可少的。
《红楼梦》第九回和第十二回,贾瑞意图勾引凤姐,采用很多性暗示语进行挑逗,凤姐也故意以性暗示语回应。
如“合该我与嫂子有缘”,这是贾瑞向凤姐暗示有情人相遇才有缘,让聪明的凤姐“猜透八九分”他的企图。
凤姐说:“男人见一个爱一个也是有的。
”既是说贾琏的,也是说贾瑞的,同时暗示贾瑞有“爱”的机会。
难怪脂批说:“这是钩。
”这句虚假的性暗示语让贾瑞“喜的抓耳挠腮”,很快就上了钩,“一上钩来,欲去亦不可得”(脂批)。
宝黛爱情在萌生到发展阶段,互相试探、求证,直到互相认同。
特别是在试探阶段,语言大多不是直接表白,而是隐语暗示,曲折隐晦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情感,试图了解对方的情意和反应。
像第三十二回那样,直白地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宝玉只有在痴呆症发作时才敢说出来,否则就不会在袭人面前表错了情。
在他们互相猜疑试探中,常有暗示语。
贾宝玉第一次表露爱意的暗示语是第二十三回与黛玉共读《西厢》后引用其中的唱词“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将他们比作张生与崔莺莺,来暗示欲与黛玉也有那样的爱情关系。
浅议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
余胜映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24
【摘要】委婉语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语言形式.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和翻译.
【总页数】2页(P208,211)
【作者】余胜映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议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J], 黄晓杏
2.委婉语的翻译原则——以《红楼梦》部分原句的委婉语翻译为例 [J], 朱建;孟建国
3.浅议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J], 农秀华
4.关联理论视域下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J], 唐建福
5.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转喻机制及语用功能探究——以特朗普演说为例 [J], 孟贞;卢卫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8卷第3期2008年9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DONGH U A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V ol.8,N o.3Sept.20085红楼梦6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文化视角*沈炜艳(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0083)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
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5红楼梦6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采用直译、音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关键词:翻译;文化;5红楼梦6委婉语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034(2008)03-0181-05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繁、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
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
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差异正是翻译的难点。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两种语言中文化的差异。
一方面要准确地译出意义,使读者充分理解原作的含义;另一方面要把原作中的原语文化尽量完整地展现给译语读者,使译语读者所接受的信息无异于原语读者。
5红楼梦6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委婉语丰富多彩,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场合、感情色彩和人物身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斑斓色彩。
故本文拟从文化视角透视5红楼梦6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将原语文化传递给译语读者的策略。
一、文化、语言与翻译/文化0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0、/人造自然0。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5语言论6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
一、避讳死亡
死亡,可以说是所有文化中的禁地。
对于死亡的表述,不同语言都有多种委婉的表述方式。
汉语中有“长眠”、“逝世、去世”、“归西”、“了解尘缘”、“如土、归寂”、“崩、薨”等词,而英语也有多种表述方式“go to sleep”、“return to dust”、“pass away”、“demise”、“pay the debt of nature”等。
例1、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人都会归了西。
译文: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 Everyone will have ascended to the Western Paradise.
解析:“归西”便是死亡的委婉语,译为“ascended to the Western Paradise”相较于“go west”,更形象表现出“归西”的因果内涵,更利于西方读者了解有关的宗教文化。
例2、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什么趣儿!”
译文:Xi- feng’ s eyes became moist. She said at last, “ but she’s only a child still. 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her as a result of this illne ss, I think all the fun would go out of life!”
解析:凤姐与秦氏关系要好,面对好友重病,凤姐自然对“死”讳莫如深,文中的“怎么样了”,便是死亡的委婉语。
译者采用“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这样模糊的表达,再现了原文的意图,也突显了凤姐对秦氏的不忍和怜惜之情。
例3、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
译1:Once I’ve closed my eyes and breathed my last.
译2:I’ ll be glad when I’ ve drawn my last breath and closed my old eyes for the last time.
解析:原文“闭了眼”、“断了气”都是死亡的委婉语。
两种译文分别使用“closed my eyes and breathed my last”和“ drawn my last breath and closed my old eyes for the last time”都很好得再现了原文的含义。
二、避讳排泄物
大多数文化都认为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不雅和肮脏的,对其大多采用委婉语表达。
例3、想毕,也装作出小恭,走至外面,悄悄滴把跟宝玉的书童茗烟换到身边,如此这般,挑拨他几句。
译文:He left the room on the customary excuse and quietly got hold of Mingyan, one of Baoyu’ s pages, to work on his feelings with his account of the matter.
解析:“出小恭”是古代排泄的委婉表达,译文将其翻译为“on th e customary excuse”表达人类共同生理现象。
三、避讳两性关系
相对开放的西方在两性关系上也较为含蓄,而中国文化更加保守,两性关系的描述更具微妙。
例4、妹妹的名声很不好听,连老太太、太太们都知道了,妹妹在家做女孩子儿就不干净,又和姐夫有些首尾。
译: There is a nasty little story going around, my dear, that you weren’t all you should have been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They say you were much too thick with Cousin Zhen.
解析:这是王熙凤对尤二姐说的话,译者使用“weren’t all you should have been ”,说法虽然看似委婉,但充分展现了凤姐花言巧语,充满心机的性格。
即使恶事做绝,也要做得滴水不漏,好名尽得。
例5、(贾宝玉)......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
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得袭人掩面俯身而笑。
译文:“It’s a long story, ”answered Ba oyu, the told her his dream in full, concluding with his initiation by Disenchantment into the “sports of cloud and rain”. Xiren, hearing this, covered her face and doubled up in a fit of giggles.
解析:汉语常用生动的名词来说明两性之事,比如花草、杨柳、风月等高雅词语,但译者将“云雨之情”译为“sports of cloud and rain”,不免让西方读者一头雾水。
可以翻译为“every act of love”或“the inevitable climax”等较为委婉却又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出的短语。
常言入乡随俗,说的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要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语言禁忌等。
在翻译中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委婉语的使用往往含有说话者或作者独特的用意。
因此,委婉语的翻译不能是停留在语言层面的直译,必须将具体文化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