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16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86 MB
- 文档页数:10
黄冈市2016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曲解文意。
“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错,原文是“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
) 2.D(理解有误,“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是共有特点,刘勰与曹丕一脉相承,从本质上看基本一致。
) 3.A(扩大范围,以偏概全。
原文是“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而非“历朝历代的诗人的追求”。
) 4.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
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 5.A(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有误,只有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行“加冠之礼”。
) 6.C(理解有误。
原文是说苏易简借实验欹器这件事情劝诫皇上,告诫皇上要“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而非皇上劝诫苏易简。
) 7.(1)遇上郊祀典礼,易简担任礼仪使。
这之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
易简援引唐朝旧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
(“会、充、先是、故事”各1分,语意通顺1分。
) (2)(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守礼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禁中、令器、束、左右”各1分,语意通顺1分。
) 【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
太平兴国五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
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
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善,选拔为甲科之首。
授职将作监丞。
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
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
淳化元年,遭父丧。
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
湖北省黄石市2017届高三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9-08湖北省黄石市2017届高三9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报纸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
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
“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但那面招旗其实是一张构思独特、创意高超的酒旗广告,”三碗不过冈”的广告语更是巧妙地道出了酒的质量。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兴起,广告也随之产生。
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与商业经济都一同处于停滞状态。
到了中国历史五个时期中最鼎盛的唐宋时期,这种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唐朝国力强盛,相继出现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规模扩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为唐宋时期的广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的广告丰富多彩,竞争加剧,使得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在纷乱错杂的唐宋广告中,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宋的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招幌”。
这种东西又称望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志。
资料概述与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 1.C(C项答非所问,不是“改革”的含义。
) 2C(C项范围太大。
原文第三段说“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 3D(A项强加因果;B项“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不对,原文第五段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C项由原文第四段“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可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4A(奇:零数,零头) 5B 6.C(“盖诸将所统多乌合”指大多) 7新平的叛贼掠夺了石屏,安效良攻占了沾益,龙在田都大败敌人使他们逃走。
(剽破走各1分,句子大意2分) 第二年,沙定洲攻打龙在田久攻不下,转而攻打宁州,不久攻陷嶍峨,龙在田逃跑到大理。
(明年移寻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对比手法。
(1分)一、二句将鹤在九天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无拘无束尽情鸣叫的自由豪迈,(2分)与三、四句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进行对比。
(2分)9.托物言志或借鹤自喻。
(2分)表达自己现在被召回之后志向受损,处处受束缚的苦闷不平之情,(2分)以及对往日那种无拘无束,胸存壮志的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2分)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1D 3分,B 2分,A 1分 (A.描写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文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C.小说没有对左二老爷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E.“好人有好报”错,左二老爷欺行霸市,算不上好人) 并非闲笔,因为戏文表现了包拯乔装改扮微服私访和明察秋毫铁面无私,(2分)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长袍客即是县长,专为提醒左二爷而来;(2分)推动了下文左二老爷收山的情节。
(2分)①其貌不扬,却呼风唤雨,八面威风;他长得矮小精瘦,却在桥镇能摆平一切事务,人人对他尊敬畏惧;②为人仗义,扶危济困;他不仅帮少年要回了馍钱,还给他赔不是;③聪明敏锐,能识时务;他通过听戏文和长袍客的警示辨识出县长的身份,主动金盆洗手,保全自己。
黄石市2016届高三年级九月新起点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地 理 选择题 1~5 BCABC 6~11 CAABBD 36.(28分) 差异:甲地年均温高,气温年较差小;乙地年均温低,气温年较差大。
(2分) 原因:甲地海拔低,气温高;且位于里海沿岸,受里海调节作用强。
(2分)乙地海拔高,气温低。
(2分)①河自东向西流;外流河;流程短;支流少;流域小;流量小;有两次汛期。
(任答4点得4分)②河自西向东流;内流河;流程长;支流多;流域广;流量大;只有一次汛期。
(任答4点得4分)河海联运,水运便利;接近飞机场,航空便利;距离欧洲发达地区较近,市场广阔;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政策优惠;周边地区资源丰富等。
(任答4点得8分)问题: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2分)解决措施:开发煤、油发电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利用其他河流修建水库解决灌溉问题;向其他河流调水入湖;防治水污染。
(任答2点得4分) 37(18分) 有利条件: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萨尔温江大峡谷果敢段距离长,峡谷多,利于梯级开发;地处峡谷处,施工难度小,建成成本低;果敢段人口稀少,淹没土地少,移民成本低等。
(任答4点得4分) 不利条件: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发电不稳定;库区蓄水面积狭小,发电效益低;该地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地势起伏大,对外交通不便,增加建坝成本;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加上群山阻隔,输电成本高;该地生态坏境脆弱,地壳活动活跃,修建大坝易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任答4点得4分) 种植罂粟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处多国交界处,政局长期不稳,长期战乱,经济落后;山民贫困,种植罂粟产值高,效益好;国际上毒品走私猖獗,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种植经验丰富等。
(任答2点得4分) 发展茶叶产业的有利条件: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适宜茶叶生长;古茶树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靠近中国,便于引进中方先进种茶制茶技术;劳动力丰富廉价;国际政治扶持等(任答3点得6分) 42.(10分) 积雪时间长,存雪多;气温适宜;面积广阔;坡度适宜;交通便利,游客容易到达;距离城镇较近,接待能力强。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资料概述与简介 黄石市2016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共页满分150分考试时1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3.4.分第(阅读题)和第(表达题)两部分。
第阅读题 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B.自《后汉书》之后,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都可称之为改革,词义越来越宽泛了。
C.D.现在所说的改革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B.样化C.D.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改革看法不同,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未必可以为据。
所以,给改革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是不可能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因为平民大众只能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所以改革都是由君主发动或支持的。
B.改革必须用人得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
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C.古今中外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
D.、古代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斩首三千五百有奇奇:单;单数的 B.捐:C.忌口中阻忌口:忌恨之言,谗言。
D.寝不行寝:止息,被搁置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C.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D.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师老财殚/荡平何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田扫除叛军流寇,屡立功劳。
黄冈市2016届高三9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双向细目表1. B(“齐其不齐”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不是庄子观点;庄子承认“万物不齐”,主张“不齐而齐”。
“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是章太炎对《齐物论》的阐释,他对“齐其不齐”持否定态度,对庄子“不齐而齐”大加赞赏。
文中说章太炎的话“道出此意”,“此意”紧承上句加以理解。
见②段,关键是对“齐其不齐”的理解。
)2. C(因果关系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为了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3.C(片面强调消极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过于绝对。
见⑤段,“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建议:现代文小阅读的文本选择仍然是论述类文本,大多是社会科学小论文。
)4.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
”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5.C(“除”,任命官职。
建议: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
)6.D(“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错。
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7.(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
(他)读书过目不忘,对《易经》尤其精通。
(省略句1分,“鬻”1分,“资给”1分,“邃”1分,大意正确1分)(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省略句1分,“解印”1分,“揭”1分,“便”1分,大意正确1分)8.(1)作者首先交代了隐居的原因是仕途险恶,世道艰难(“荆棘满途”),因而在有如“蓬莱”仙境一样的风景优美之地隐居。
(2)再写隐居的住所(“茅庐”)、周围的环境(“松菊”)和起居生活(“莼鲈”)(3)接着写隐居的原则是“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4)最后写自己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隐居情怀。
(要点:隐居原因、生活条件、隐居原则、淡泊情怀。
黄石市2016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共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i-28 S-32 Fe-56Cu-64 Na-23 K-39 Ca-40 Ba-13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物质及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糖类都是由相应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细胞膜、核糖体膜、原生质层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都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D.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3.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 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②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③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④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⑤叶肉细胞内的[H ]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C 3的还原 A .①⑤B .①④C .③⑤D .①②4.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 —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黄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B . 民政部门及时安置灾民、疏通道路、抢修电力、重建家园以及恢复生产等无所不至的关怀让灾区人民很感动。
C . 春天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
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年轻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D . 几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出差到保定,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共同回忆起了当年高三一起学习奋斗的日子。
2. (2分) (2017高一下·曲靖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文明的发展①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
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②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③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
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④是历史的见证,⑤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⑥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A . AB . BC . CD . D3. (2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国家正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出行拥堵,更好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B .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C . 人们重提“不忘初心”,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们对自己曾经追求的一份提醒,不要迷茫,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湖北省优质高中2016届高三联考试题语文考试时间:2016年2月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0。
5mm 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巫术:人类文明无法摆脱的神秘影子巫术这个词在中国已经等同邪恶,在卡通片里巫婆是丑恶的象征。
其实,早从中古时代起,那些被指为女巫或巫师的人,会被人烧死或砸死,显示人们对毒咒等超自然力量的畏惧。
巫术是邪恶、欺诈的代名词,是与现代文明随行的,令人憎恶的影子。
但是,所有研究古文明史的人都无法否认,巫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国语》记载有观射父论“巫”之言。
大意说,古时候民和神不混杂,神明就降临到精神专注不二、恭敬中正且聪明的人身上,这便是巫觋,巫觋制订各种典章制度,选贤能任五官,各司其职,社会不相杂乱。
这为我们认识巫觋文化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关键的启示。
远古的观象授时与巫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则直接说明,观射父讲的“民神不杂”的有序社会状态,正是考定星历的结果;而历数失序,则民不堪命。
由此可见历法的兴废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这也证明了只有巫术,才能孕育出后代发达的天文历法,以及人类文明的雏形。
如果说巫术是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也一点不为过。
只有巫术中包含的科学成分,才能够切实解决远古国家、部落的民生问题;只有巫术的权威,才足以赢得信赖,才可以获得政治权威,亦即我们所说的公共权力。
而只有公共权力形成,国家才会出现,也代表文明时代的到来。
不但如此,巫术同时也是宗教、哲学思想产生的源泉。
中国本土的道教产生,无疑和中国远古的占卦术,是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的;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也是直接脱胎于远古的巫术。
语文参考答案
1.C(C项答非所问,不是“改革”的含义。
)
2.C(C项范围太大。
原文第三段说“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
3.D(A项强加因果;B项“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不对,原文第五段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C项由原文第四段“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可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4.A(奇:零数,零头)
5.B
6.C(“盖诸将所统多乌合”指大多,而不是全部。
)
7.⑴新平的叛贼掠夺了石屏,安效良攻占了沾益,龙在田都大败敌人使他们逃走。
(“剽”“破”“走”各1分,句子大意2分)
⑵第二年,沙定洲攻打龙在田久攻不下,转而攻打宁州,不久攻陷嶍峨,龙在田逃跑到大理。
(“明年”
“移”“寻”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对比手法。
(1分)一、二句将鹤在九天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无拘无束尽情鸣叫的自由豪迈,(2分)与三、四句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进行对比。
(2分)
9.托物言志或借鹤自喻。
(2分)表达自己现在被召回之后志向受损,处处受束缚的苦闷不平之情,(2分)以及对往日那种无拘无束,胸存壮志的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2分)
10.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⑵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⑶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1.⑴D 3分,B 2分,A 1分(A.描写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文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C.小说没有对左二老爷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E.“好人有好报”错,左二老爷欺行霸市,算不上好人)
⑵并非闲笔,因为戏文表现了包拯乔装改扮微服私访和明察秋毫铁面无私,(2分)暗示了人物的身份
和此行的目的,长袍客即是县长,专为提醒左二爷而来;(2分)推动了下文左二老爷收山的情节。
(2分)
⑶①其貌不扬,却呼风唤雨,八面威风;他长得矮小精瘦,却在桥镇能摆平一切事务,人人对他尊敬
畏惧;②为人仗义,扶危济困;他不仅帮少年要回了馍钱,还给他赔不是;③聪明敏锐,能识时务;
他通过听戏文和长袍客的警示辨识出县长的身份,主动金盆洗手,保全自己。
(答对一点给2分)
⑷①欲扬先抑,跌宕起伏;先写左二老爷其貌不扬,病秧秧的,为“抑”,再写他在桥镇叱咤风云,欺
行霸市,为“扬”。
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听戏时面对长袍客的失手伤害,左二老爷却隐忍不发,这异常的表现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③伏笔和照应,环环相扣;五年前左二老爷对少年的仗义相助为伏笔,五年后县长的放他一马是照应;县长铁腕惩治恶霸,桥镇却依然如故是伏笔,结尾的信笺是照应。
④意外与巧合,波澜起伏。
五年前软弱无依的卖馍少年,如今居然为一县之长,为意外;恰好管辖桥镇,专治左二老爷这样的恶霸,为巧合:正是这样安排,才使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动人。
12.⑴选D项3分,选E项2分,选B项1分,选A、C不给分。
(A项“他辞去军校教官的工作”不是因为他不能报效祖国,而是他深受袁焕仙的影响,对军校教官的工作没有兴趣了,专心致志地学佛学禅;B项《禅海蠡测》是南怀瑾来台湾完成并出版的第一本书,表述不严密;C项“上其他老师的课的学生特别少”与南怀瑾讲课特别受欢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造成了其他老师的不愉快”也不是既成事实,只是南怀瑾的担心。
)
⑵①深入研究佛法,编写佛学传世之作。
(1分)②在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传播传统文化。
(1
分)③创立以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东西精华协会”。
(1分)④成立了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东西学院”。
(1分)⑤大量的文化著作在大陆问世。
(1分)⑥号召吸引一大批同道在全球华人社会中推广儿童读经运动。
(1分)
⑶①“有形的路”是实指道路,而“心路”是指重整文化断层,推动儿童读经运动。
②修“有形的路”只是
物质层面、技术层面,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而重整文化断层,推动儿童读经运动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③这句话既表明了继承传统文化的艰难,也表明了南怀瑾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愿望与追求。
(每点2分,共6分)
⑷①对理想执着追求。
如文中写他对国学的不懈研究。
②超然物外(安贫乐道)。
如在环境恶劣之地,
也能充耳不闻,专心钻研学问。
③不慕名利,不附权势。
如他不喜欢任何行政职务的牵绊;婉言谢绝主持“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的工作。
④善为他人着想。
如上《易经》课太受欢迎,怕引起其他老师的不愉快,急流勇退。
⑤热心社会事业。
如不避艰险,挺身做了金温铁路的催生者。
启示:(略,围绕人物形象的任何一点和几点谈启示即可)
(人物形象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启示2分)
13.D(不可一世:不认可同时代的人,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
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
与下文的“狂妄自大”“虚怀若谷”相照应。
闭关自守: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与下文的“吹嘘”“坐井观天”“视野宽广”相照应。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与下文的“盲
动”“高瞻远瞩”相照应)
14.D(A.自相矛盾,“近千余股跌停”改为“近千股跌停”或“千余股跌停”;B. 成分残缺,“建立”缺少宾语,应在“代码”后面补充“制度”;C. 句式杂糅,“受……原因造成的”应改为“由……原因造成的”或“受……的影响”)
15.B(此题主要可以通过观察标点符号,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第一空后面是冒号,表示下文是解释说明,所以③应放在第一句;而且⑤中的“新批评派”用的是单引号,所以⑤必须放在双引号后面,不可能在第一空,据此可以排除C、D。
第二空后是句号,所以应先指出细读是一种文学主张,再具体解释,而且④与①衔接更紧密,所以排除A)
16.①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1分)②留守儿童数目庞大(2分)③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2分)
17.参考答案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元素,(2分)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4分)
18.从材料中“执念”“放弃”等关键词,以及最后的议论可以提炼出“及时放弃”“勇于放弃”“弃与得”
“及时调整人生的目标”等话题,也可以逆向立意,从“抱紧希望,永不放弃”“不轻言放弃”“执著”
等角度立意。
评分依据高考评分标准,45分起评。
龙在田,石屏州人。
天启二年,云南的叛贼安效良、张世臣等人作乱。
龙在田就与阿迷州土司普名声、武定土司吾必奎等人讨伐叛贼,屡次立下功劳,被封为土守备。
新平的叛贼掠夺了石屏,安效良攻占了沾益,龙在田都大败敌人使他们逃走。
巡抚闵洪学上奏了他的功劳,龙在田被提拔为坐营都司。
崇祯二年龙在田与吾必奎收复了乌撒。
八年,流寇进犯凤阳,朝廷下令征调云南的土兵。
龙在田率领自己统率的部下应诏,在湖广、河南等地击败敌人,多次建立功劳,被提拔为副总兵。
十年三月攻打并擒获大盗郭三海。
十一年九月在双沟大败贺一龙、李万庆,加封为都督同知。
第二年三月在固始大败敌人,斩首三千五百有余。
张献忠叛乱,熊文灿命令龙在田驻守谷城,遏制叛贼向东突进。
各位将领大多忌妒龙在田,关于他的谗言日渐兴起,龙在田被罢免回家,回到贵州。
天启十五年夏天,中原的叛乱更加频繁。
龙在田上奏说:“我因为流寇震惊朝廷,为国难慷慨奋起,捐献财产,募集九千五百名精良的士兵,四匹战象,两千匹战马,进入楚地、豫地大败叛贼。
敌人不敢窥伺江北皇权,云南土兵有实力啊。
我五年打了二十八场胜仗,因为谗言中道受阻,逼迫我告病归家。
我斗胆认为讨伐叛军必须云南土兵。
因为其他将领统率的大多是乌合之众,遇到叛军就逃跑,缺少粮饷就骚动。
滇兵万里跋涉,家人父子同心同德,不像其他军队容易溃散。
并且一年当中,秋冬季节天气凉爽,敌人驰骋作乱。
春夏两季就进入山林避暑,养精蓄锐以待出山,所以他们的气焰更盛。
其他军队既不能在平原作战中取胜,又不敢在山中险地作战,直到士兵年高军资用尽,扫平叛贼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而云南土兵行军轻快,善于搜山。
我愿意整顿一万兵马,力扫秦地、楚地、豫地、皖地的各处叛军,不消灭敌人我绝不停止。
希望朝廷快快拨给我行军粮草,沿途补给。
我誓将报国献身,如果我的誓言不见成效,我甘愿受砍头之刑。
”皇帝认为他很豪壮,把他的上书下到兵部商议,但最终被搁置没有实施。
过了两年,乙酉年八月,吾必奎叛乱。
黔国公沐天波下公文让龙在田与宁州土知州禄永命共同讨伐,打败并擒获了吾必奎。
不久,沙定洲叛乱,攻占了云南府,龙在田不敢贸然进攻。
第二年,沙定洲攻打龙在田久攻不下,转而攻打宁州,不久攻陷嶍峨,龙在田逃跑到大理。
第二年,孙可望等人到贵州,龙在田劝说让他们攻打沙定洲,沙定洲最终被消灭。
龙在田归家,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