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_王梦芝
- 格式:pdf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李爱国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年(卷),期】2005(003)002
【摘要】@@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而高血压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也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去年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发表了第七次报告,欧洲公布了"高血压治疗指南2003",对今后高血压防治提出新的指导意见.现结合以上报告的精神和目前的临床研究成果,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行进一步探讨.
【总页数】4页(P50-52,54)
【作者】李爱国
【作者单位】总政黄寺第二干休所门诊部,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J], 张海英
2.老年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J], 丁大鹏
3.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J], 侯鹏高
4.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J], 张元宏
5.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J], 王蕴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治疗的回顾与展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林金秀2007年最新颁布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高血压防治指南总结了高血压临床和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高血压治疗策略、血压目标值及药物选择等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高度总结了100多年来高血压治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参照该指南,对高血压治疗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并提出一些展望,以飨读者。
危险因子→ 亚临床病变→ 靶器官损害→ 临床病变年龄血管内皮功能↓ 左室肥厚脑卒中高血压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冠心病糖尿病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颈动脉斑块心梗、心衰血脂异常脉压↑ 蛋白尿糖尿病肾病肥胖左心室松弛延缓血清肌酐轻度↑ 肾功能不全缺乏运动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出血,渗出吸烟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闭塞上游中上游中下游下游高血压治疗的辉煌成绩1. 高血压从不应治疗到积极治疗19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高血压是机体的代偿反应,是器官老化的必然结果,血压升高有助于脏器的血液灌注,不应进行积极降压治疗。
此观点曾困惑了临床工作者数十年。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不仅使抗高血压治疗得到重视,且使治疗的起始血压从200/120 mmHg发展至收缩期高血压亦需治疗。
1990年以来,许多流行病学资料及大规模临床干预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从115/75 mmHg开始,每升高20/10 mmHg,心血管病危险增加1倍;收缩压(SBP)每降低10~12 mmHg和(或)舒张压(DBP)每降低5~6 mmHg,脑卒中风险降低38%,冠心病风险降低16%,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20%。
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及死亡危险。
老年人接受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危险。
多项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积极控制血压的基础。
2. 降压治疗得益于血压下降本身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获益多少与血压降低程度密切相关,并强调降压是治疗的关键。
基于系统综述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评价基于系统综述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评价摘要:松龄血脉康胶囊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松龄血脉康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血压和血脂水平,并减少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然而,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和研究数量的不足,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松龄血脉康胶囊、有效性评价、系统综述引言: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松龄血脉康胶囊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治疗。
然而,尽管有许多研究在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无系统综述来全面评估其疗效。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结果,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方法:本文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了相关数据库,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
研究结果以定量和定性的形式进行分析,用于评估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结果:经过检索和筛选,共有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篇研究涉及高血压治疗,5篇研究涉及高脂血症治疗。
这些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结果显示,在接受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的患者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组的血浆肾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肾上腺素水平降低,从而减少血压维持的所需药物剂量。
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结果显示,在接受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的患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刘桂剑;程宽;朱文青;葛均波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年(卷),期】2022(27)4
【摘要】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国际高血压
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等相继发布,对于
指导高血压临床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6类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
药物。
高血压药物控制的目标、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时机、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以
及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用药,这些问题均是临床医生需
要掌握的问题。
【总页数】4页(P446-449)
【作者】刘桂剑;程宽;朱文青;葛均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高海拔地区世居居民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3.基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和进展
4.高血压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5.高血压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老年群体中是一种高发病,近些年来该疾病在我国呈现出的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降压药物有很多,不同药物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情缓解和治疗的效果存在差异性,安全性也各有不同。
本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药物;治疗前言: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疾病,这两种疾病并存时,患者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加快。
患者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需要终身对血糖和血压进行控制,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对降糖治疗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患者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因为该药物能够有效发挥出降压作用的同时,增强了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患有糖尿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方式的患者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脂代谢不会形成负面影响,有时还能够对糖和脂肪代谢起到改善作用,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减轻、逆转左心室肥厚的问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在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体现了该药物的保肾功能优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诸多个品种,例如赖诺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药物不同,药物服用之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例如干咳等症状,停止服用药物后,干咳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和肾素形成作用,起到降压的效果,使用该药物能够对肾小球内的压力起到控制效果,减少尿白蛋白的过滤率,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1]。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当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无法达到控制血压的理想目标时,可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实现治疗目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醛固酮系统活动进行控制,达到降压目标,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币相比,疗效是基本相当的,但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更具有优势,能够防止患者出现干咳等症状,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不会促进患者心率的提升。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进展作者:马丽华谢冰昕戴雁彦吴宝王恒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21年第06期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伴随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西医治疗以口服降压药、抗焦虑抑郁药物为主,疗效欠佳且有一定毒副作用。
本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用药及非药物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辨证用药、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高血压;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7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6-0066-04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life and increase of life pressur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b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also increas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mainly based on or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ti-anxiety and depression drugs, which are not effective and have certain drug side effects. This article retriev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and reviewed the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nd non-drug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edica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 TCM; hypertension; anxiety; depression;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我國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而控制率低,其中焦虑、抑郁情绪是一项主要的危险因素[1]。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5)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6)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7)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7)3.2 Ca2+通道阻滞剂 (7)3.3 利尿药 (8)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8)3.5 血管扩张药 (9)3.5.1 直接扩血管药 (9)3.5.2 钾通道开放药 (9)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10)5 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文献综述45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年 4 月第 8 卷 第 11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April 2010, Vol.8, No.11
[14] 胡海燕,彭劲甫,黄世亮,等.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20-322.[15] 庞贺,杨明,胡丽萍,等.聚酰胺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广藿香叶总黄酮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02-603.[16] 孟青,梁汉明,陈耕夫,等.毛细管GC法测定藿香精油中百秋李醇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245-246.
[17] 黄月纯,魏刚.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03-504.[18] 赵书策 ,贾强,廖富林,等.广藿香提取物的止咳、化痰、平喘药理研究[J].中成药,2008,30(3):449-450.[19] 赵书策 ,贾强,廖富林. 广藿香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J]. 中成药,2007,29(2):285-287.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min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及肾功能衰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3亿,且每年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在此,我们通过收集国际同行的最新进展,以及结合我们自身的部分研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的进展状态作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1 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确切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大致来说,有以下一些学说可供参考:精神、神经学说精神源学说(psychogenic theory)认为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时,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1]。遗传学说(genetic theory)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动物实验早已从大鼠中选出SHR品系,高度提示遗传的作用[2]。钠摄学说(excessivedietarysodium theory)认为,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在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的人群,如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而食盐摄量低的地区的人群,如在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中,则几乎不发生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可以改善高血压情况,服用利尿剂增加钠的排泄也可降低增高的血压[3]。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2.1 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药剂科(523845)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王梦芝【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人类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及肾功能衰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本文就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1-0045-03管总危险。大量研究说明,经降压治疗后,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血压水平降低,危险降低得越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至少应低于140/90mmHg,即血压控制目标值。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糖尿病及高危、极高危患者(如伴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应低于130/80mmHg。为使血压更易于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之前开始[4]。
2.2 高血压病的选药原则当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许多种类。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其治疗目的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新指南强调,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做出决定:①治疗对象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②治疗对象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表现;③治疗对象是否合并有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④与治疗合并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之间有无可能发生相互作用;⑤选用的药物是否已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证据及其力度;⑥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能力[5]。
2.3 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下面就其药理药效等一一展开说明:2.3.1 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其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降压起效迅速、强力,持续时间各有差异。主要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80次/分)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并可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禁用于急文献综述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年 4 月第 8 卷 第 11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April 2010, Vol.8, No.11
性心力衰竭、哮喘、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周围血管病患者[6]。2.3.2 噻嗪类利尿剂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双氢克尿噻,俗称“双克”。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平稳、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服药2~3周后达最大作用。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稳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在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在使用大剂量时,会出现低钾血症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例如双氢克尿噻,每天剂量不要超过25mg。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2.3.3 非噻嗪类利尿剂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吲达帕胺,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内流,于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从而舒张血管,降
低外周阻力,血压下降。该药降压安全、有效,抑制左心肥厚,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脂。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对重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更好。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应注意电解质失调,应定期查血钾、血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要注意的是,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7]。
2.3.4 钙离子拮抗剂(CCB)钙离子拮抗剂在国外最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者,具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强大的扩冠作用,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可有效地降低各年龄段的血压。此类药物,主要可分为3种,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中国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与欧洲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得出相似的结果,在患者服用了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硝苯地平是我国长期以来,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年来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最近研究显示,不正当使用短效硝苯地平急诊控制严重高血压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是心率加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避免使用短效制剂。氨氯地平为第2代CC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比对心肌的钙通道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作用时间更长,24h平稳降压,且对收缩压的作用更大一些,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尤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者[8]。2.3.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的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降压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达最大作用。该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与ACEI相同。其最大优点在于该药物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很少,不引起干咳,是ACEI不良反应的替换药[9]。2.3.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达最大作用。ACEI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10]。3 高血压病的治疗误区一些高血压病的常见治疗误区。这些错误不仅仅是患者常犯的,往往也被临床医护人员所忽视,如:①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如老年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年轻的、轻度的患者可将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及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②不分病因,盲目用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混同起来,认为只要发现血压升高就是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都需要用降压药。实际上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而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由于病因病理不同,两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③药物配伍不当。一般来说,同一类或作用类同的两种降压药不宜合用,例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和尼群地平同属于钙拮抗剂,联合使用会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心慌欲呕的低血压症状。④忽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事实上,降压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优降宁的不良反应更多,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定向障碍等,恶性高血压及肾衰晚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患者应忌用;卡托普利可出现咳嗽、皮疹等,孕期及哺乳妇女不宜服用。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11]。4 小 结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原发性高血压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性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临床上常用的各种降压药的药理各有特点,因此,对于每个患者的治疗要区别对待,即用药的“个体化”。选用抗高血压药时应根据患者年龄,高血压程度分级和危险度分层(合并的各种有关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用药后的反应等全面权衡选择药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