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复习:文学史常识-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8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
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较为有名。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
白居易诗歌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也很多样,语言又比较通俗,被后人称为“诗魔”、“诗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的诗词有很多,他出生在唐朝最繁华的时候。
从小聪慧过人的他,从五岁的时候的就已经开始写诗练字。
十五岁的他在文学界就已经小有名气。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他的文采。
白居易被人称作诗仙,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写诗的题材都是从生活中选取的。
就来看看白居易简介吧。
白居易的年轻时的性格和我们一样都是年少轻狂。
但是他一直依照‘君子居易以俟命’的思想为中心。
白居易不仅写得一手好诗,在朝政上也一直都是衷心耿耿,任劳任怨的他一直在为民排忧解难。
之后因为白居易直言不讳的在朝堂之上指证皇帝的错误,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他的心中一直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他写的大部分诗词都是以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安危,只顾自己吃喝玩乐,这些令百姓不满也让白居易不满,所以白居易的大部分诗词都在讽刺当时的昏君。
白居易的诗句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描写当时的百姓的习俗还有文化。
这就是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享年79岁,他的一生都淡泊名利爱好写诗,他不喜欢争强好胜,从来不参与党内战争。
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著名的诗歌名句,是著名的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也是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所有诗集保留在现在以供我们后人学习研究。
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是著名的唐朝诗人,他的身上有很多故事,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老家在太原。
白居易小时候就很聪慧,当别的小孩还是在母亲跟前撒娇的时候,白居易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了。
而且白居易的父亲过世的早,一直跟随祖父生活。
祖父一直很喜欢白居易,时常将他带在身边学习教导。
白居易也没辜负他祖父的希望,还是在十岁的时候就已经颇具才名。
真正算起来,白居易的故事要追溯到他四处游学的时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世间。
他在唐代以“诗仙”之名闻名于世,是唐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
以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作品。
一、生平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官场生涯和隐居生涯。
1. 官场生涯白居易是唐代时期的一名官员,于公元80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为陕西凤翔。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考中进士。
进入官场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如秘书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
后来,他进入皇家内阁,成为了尚书右丞。
但是,因为他的一篇诗歌引起了中官的不满,被贬到了陕西洛阳做知州。
2. 隐居生涯白居易在洛阳做了知州后,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自那时起,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晚年返回咸阳,与家人一道生活到逝世。
二、诗歌作品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是豪放、自然和浪漫的。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描绘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大部分涉及爱情、人生哲学等主题,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这首诗歌以草地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2.《长恨歌》这是白居易的又一代表作,以杨贵妃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的风格庄严、雄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歌中,白居易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形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3.《琵琶行》这首诗歌以唐朝著名的女琵琶手韩翃为主人公,描绘了她在忧愁的悲伤中演奏琵琶。
这首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悲壮,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情感的表达力。
他的诗歌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主题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取向。
诗人白居易——个人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白居易——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字乐天,号醉吟先生。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涉及多个领域,成为了唐代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被后人誉为“白氏风华”和“乐天派”。
一、家族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家族——白氏的后代。
其祖先白墀为汉朝太尉,白万为唐朝太务卿。
白居易的祖父白嘉祐是万年(今江西省贵溪市)知县,曾两次代理江西巡抚。
父亲白重大为卫尉少卿,官至翰林学士。
二、政治生涯白居易年轻时曾任唐朝的礼部郎中、太子洗马、太子左庶子等职,为唐德宗时期的重臣。
其后曾入仕于太和、开成、弘道、大中等时期的朝廷,并担任过刑部、吏部、礼部等职。
但因为与宦官李诵没法相处,出任过江南东道、福建东道巡抚时不得不自请辞职。
三、文学成就白居易擅长诗、文、词、赋多种文体,曾被誉为“同夜月华人”,成为唐代文坛的一朵亮丽的奇葩。
他的诗风慷慨豪放,自由不羁,嬉笑怒骂,切中时弊,赢得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追捧。
《长恨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唐代五大长恨题材诗之一。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诗歌上,他的散文亦是无可挑剔的。
他善于写散文随笔,以嬉笑怒骂的手法,表现出社会现实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生境遇,较多地从中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塑造了很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散文中常常带有通俗易懂的意味,又富有哲理、艺术性、情感和生活气息,因此被称为“白体文”。
白居易还被誉为唐代的“声色犬马派”代表人物,他的词歌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容貌和风情,以及男女的表白和爱情纠葛。
其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白乐天之美”。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白居易放弃了官场生涯,南迁洛阳,并与好友杜牧、元稹等人聚居一处,过着诗酒消闲的生活。
晚年的白居易颇为困顿,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仍然潇洒自如,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和散文作品。
五、遗产价值白居易被尊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文化名流,他的文学成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欢迎阅读。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白居易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代表作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
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
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
然而钱钟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人物典故自酿美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白居易卷》)。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30]素口蛮腰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
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
白居易生平个人简历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想必你也一定读过他的诗句。
那么你了解过他的详细经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白居易生平个人简历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
早年家境贫困,相传十五、六岁便只身赴京闯天下。
凭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震惊了当时的著作郎顾况。
这位顾老前辈一向恃才傲物,极少推许后进。
原先他还调侃前来投诗的白居易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直到看了这首诗后,才赞叹说:“有诗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担任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
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是唐朝中期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之一,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佼佼者之一。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许多人奉为传世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歌以骈文、律诗、绝句为主,代表作品多达数百首,其中既有关于政治社会的杂感,也有关于人生哲理的深思,还有饱含情感的爱情诗歌。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河南汝南县。
他出生于大唐盛世,祖父白君嗣和父亲白敏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
白居易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超群的才华和文学天赋,被人们誉为“童年奇才”。
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多次中进士、及第。
他曾经担任过很多的官职,如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太子少傅等,一生中历任过35个官职,也多次担任过辅佐皇帝的要职,深得当时的唐宪宗和唐文宗的信任和赏识。
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广泛的文学创作。
他的诗文,风格灵活多变,描写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概括了人生之道,体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智者的人格和风貌。
他的作品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后来更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代表作品1.《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律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声音婉转、沉浸在痴情和思念中的女子,她象征着爱情的力量和人类情感的深度。
这首诗歌像一首旋律优美的中国古乐,表现了人类性情的美好和多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联言体的律诗,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人生的离别,生命的转移和人生的哀愁,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流露出对老友离去的遗憾和痛心,是一首情感深刻,艺术造诣高深的诗篇。
3.《长恨歌》《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具有宏大的史诗气魄和细腻的人物描写。
⽩居易⽣平简介 ⽩居易,字乐天,号⾹⼭居⼠,⼜号醉吟先⽣,是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唐代三⼤诗⼈之⼀。
以下是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居易⽣平简介,欢迎⼤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居易⽣平简介 出⽣乱世 唐代宗⼤历七年(772年)正⽉,⽩居易出⽣于河南新郑的⼀个“世敦儒业”的中⼩官僚家庭。
⽩居易出⽣之后不久,家乡便发⽣了战争。
藩镇李正⼰割据河南⼗余州,战⽕烧得⺠不聊⽣。
⽩居易⼆岁时,任巩县令的祖⽗卒于⻓安,紧接他的祖⺟⼜病故。
⽩居易的⽗亲⽩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年后因⽩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居易聪颖过⼈,读书⼗分刻苦,读得⼝都⽣出了疮,⼿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了。
仕官⽣活 806年,⽩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科,及第,授盩庢县(今⻄安周⾄县)尉。
807年,任进⼠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亲陈⽒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安,授太⼦左赞善⼤夫。
任左拾遗时,⽩居易认为⾃⼰受到喜好⽂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事,并写⼤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于当⾯指出皇帝的错误。
⽩居易上书⾔事多获接纳,然⽽他⾔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向李绛抱怨:“⽩居易⼩⼦,是朕拔擢致名位,⽽⽆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居易的⼀⽚忠⼼,⽽劝谏宪宗⼲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亡,⽩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被认为是越职⾔事。
其后⽩居易⼜被诽谤:⺟亲看花⽽坠井去世,⽩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九江)司⻢。
818年,⽩居易的弟弟⽩⾏简⾄江州与⽩居易相聚。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中唐大诗人。
他出身于寒素的小官僚家庭,早年南北飘流,了解到民间疾苦,后为官,历德宗、宪宗到武宗六朝。
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与元稹、刘禹锡友善。
他一生仕宦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二十九岁至四十四岁)。
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二岁中拔萃科,授校书郎,三十五岁又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改周至尉,入为翰林学士,擢左拾遗。
这时他的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要为朝廷兴利除弊。
他有《策林》七十五篇,指出朝政弊端,发为歌咏则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七首,但后来感到仕途险恶,考虑个人出处利害,已有消极退避的思想。
二、后期(四十四岁至七十五岁)先是四十三岁时,他授官太子左赞善大夫。
这时,割据淄青镇的李师道派刺客杀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被劾“先谏官言事”,贬江州司马。
而致罪的实际原因则是由于其长期批评朝政而触怒了皇帝。
从此他逐步走向消极,虽然后来官职屡升,作过主客郎中,知制诰;召为秘书监,迁型部侍郎,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直到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由于宦官专权,后来又有牛李党争,他见朝事难为,曾请求外放,历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或在朝中担任闲散职务。
这时儒家独善思想占上风,而且夹杂着佛家出世的思想。
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进步的理论,并倡导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
他总结了从《诗经》到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出应该为时代、为现实而创作的主张,认为文学的作用应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指导创作的口号。
为了实现这一主张,诗人必须有自己的倾向、态度,诗歌中应有美刺比兴。
他还谈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说诗歌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情看成根本,通过语言、声音使人受到教育感化,才算是结果,才达到了文学的目的。
他严厉批评了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给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崇高评价。
这些,都集中反映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问》、《策林》和一些诗歌中。
白居易的诗共三千多首,《全唐诗》编为三十九卷,在唐代诗人中是保存诗歌最多的。
他把这些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而自己尤重视讽谕诗,这种推重,主要在政治意义方面,并不在艺术性。
这类诗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多批评朝政弊端和他所见所闻的黑暗现实。
闲适诗内容情调比较消极,表现独善其身的自慰心情,如《养掘》、《赠王山人》、《游悟真寺》等可做代表。
感伤诗多反映自己不幸遭遇,格调不免低沉、感伤。
但有些诗如《长恨歌》、《琵琶行》则接近叙事诗,又含怨讽之意,感情浓郁,艺术性很高。
白居易杂律诗包括杂体和律体,或流连光景,或与人酬唱,争一日之长,内容没有太多可取的地方,不过为类诗数量最多,其中有些抒情写景的小诗艺术水平较高。
另外,他的诗还有内容广泛、事实具体、主题鲜明,语言浅易调畅的特点,而且还吸取了民族的语言形式,所以世号“元和体”。
他创作新乐府可能晚于张籍、王建和李绅,但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成离、影响却大大超过他们,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核心和代表人物。
卖炭翁【题解】《见白氏长庆集》。
为《新乐府》组诗第三十二首。
诗以一位卖炭翁的具体遭遇为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作了有力的鞭挞。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暮江吟【题解】见《白氏长庆集》,为长庆元年(821)秋在长安游曲江时所作。
诗中写出了秋夜曲江的瑰丽景象。
【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长恨歌【题解】见《白氏长庆集》。
元和元年(806),作者任盩厔县尉,与陈鸿、王质夫游仙游寺,言及玄宗时事,相与感叹。
应王质夫之请,而作此诗,并于完篇后请陈鸿作《长恨歌传》。
【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鬃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颻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细。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瑟琶行并序【题解】见《白氏长庆集》。
诗前有序,谓元和十一年(816),谪为江州司马时作。
诗先写浔阳江头,秋夜送客,听水上琵琶声作。
寻声邀至,知为原长安乐伎。
试奏一曲,惊其艺技精绝。
次述该女子自叙身世。
少时红遍长安,老大下嫁商人。
作者闻之感触甚深,一曲重奏,满座泣下。
诗歌借长安故伎的盛衰变化,抒写自己沦落天涯的幽愁暗恨。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西,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予出宫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难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牌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有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绝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臣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哎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引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赋得古原草送别【题解】见《白氏长庆集》。
唐时命题作诗,眼前“赋得”二字。
诗由送别景物着笔,写出别情依依。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题解】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十九日,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内,与友游庐山大林寺,并作此诗。
大林寺在庐山牯岭的西边,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钱塘湖春行【题解】七言律诗,唐白居易作,见《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杭州西湖旧名。
此诗系长庆年间任杭州刺史时作。
诗写漫游西湖堤岸,领略初春风物后产生的欢愉之情。
【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啼。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题解】白居易曾先后作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在任上他兴修水利,革除弊政,对江南怡人的美景和纯朴的民风有着深厚的感情。
晚年,他在河南洛阳写了三首“忆江南”词,追忆江南的风光民情,本词是其中之一。
《忆江南》为词牌名,又称《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长相思【题解】长相思,系词牌名,用《古诗·孟冬寒气至》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以为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此词见于《花庵词选》,后收入《全唐诗》附词中。
【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