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91.84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灰空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灰空间经常运用在建筑中,为原本平淡、乏味的建筑艺术形象增添了视觉效果。
灰空间在建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灰空间的特点出发,介绍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并对灰空间实例进行深入解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灰空间;特点;应用Abstract:The spaceis oftenused in building,add visual effect as theoriginal plain,boringarchitectural image. Gray spaces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building.Starting from thecharacteristicsof gray space,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grey spacein architecturedesignandin-depth analysison thegray spaceexample.Key words:building engineering;grey space; 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灰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建筑师提出。
它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比如建筑入口处的连廊、屋檐下的空间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寻找有效的方式来建造坚固的空间来庇佑自己,但是又总在寻找方法摆脱这种有限空间的束缚,渴望回到大自然之中,寻求自由,而“灰空间”就是人们解决这种矛盾思想的归宿。
1 灰空间的特点“灰空间”作为一种柔性而非刚性的建筑空间边界拥有了特殊的暧昧的性质和多义的属性,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特点。
1)半开放性的“灰空间”可以为使用者的日常活动行为提供一种半公共属性的领域范围,即采用一种半开放的建筑构成形式, 让使用者可以在这种较为私密的氛围中进行行为的开展,如休憩和交谈。
“灰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空间具有三种空间形态,分别是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灰空间通常是过渡空间的一种说法,代表折在不同空间形式边缘存在的,从此到彼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空间存在狼,这种形式是典型的灰空间。
灰空间特性概括可以称之为跨界理论化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它的研究极大地会影响着现在的建筑发展和未来的设计发展。
标签:灰空间;空间;建筑空间一、前言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在经历了全盘西化,帝冠式,和风样式的传统复兴等多种风格后,最终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深究,与建筑的对话与环境的对话,寻找和现代环境的契合点。
日本建筑中的室内空间,尤其是建筑的公共部分会显得非常的和谐连贯,灰空间就是日本建筑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空间,它淡化了內外空间的一个界限,使两者之间连贯性更强,这种特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中,内外空间中的一个界限,使其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灰空间的独特风格。
二、灰空间层次简单来说,灰空间也算是。
黑的和白的一个融合颜色,灰空间就处于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中的一个临界点,它的存在能够更好的突破空间的禁锢,使其与外界产生更多的接触,其实在很多中国的江南水乡中,这种建筑形式就非常的常见,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以灰空间来为称这种建筑形式,最初的目的是使商家贸易往来行人能够免于日晒雨淋之苦,使人们带来了行动上的方便,还使其封闭空间与外部空间进行了一个联系沟通的作用。
灰空间最早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
如进出入口的柱廊,檐下的阵容,黑与白之间的灰色过渡灰空间在开放与封闭功能与功能之间形成了过渡的桥梁,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在我们的设计中注重灰空间的营造,才能使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会常常用到这一建筑形式,黑川纪章曾提到过,这种空间已经被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史城市空间分离。
私立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如果把灰空间看作是一种室外空间的过渡,那会失去其中的内在含义,他在园林空间中以及城市的大空间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灰空间的设计手法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第44卷第19期• 30 •2 0 1 8 年 7 月山 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 44 No . 19Jul . 2018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19-0030-03谈现代建筑中灰空间的运用朱哲莹(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0070)摘要:通过分析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介绍了灰空间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各种实例,针对现代建筑创作设计的发展方 向,重点提出了在现代建筑中如何运用灰空间的空间形式及表现形式。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TU -024 文献标识码:A1外部空间的理念空间是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扩及街道、广场、公园等。
但凡 是人为限定或围合的生存区域都属于空间。
一座完整的建筑物, 除了内部空间(包括顶板、地面和四面墙六部分),还有外部空间, 以及过渡于内外的灰空间。
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是从限定自 然开始,由人为创造的、有目的性的外部环境,在划定的用地范围 内可无限延伸。
比起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少了顶部的遮盖,通俗 的说就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比如在田野里种上一棵树,树的周 围无形中创造了外部空间。
同样当我们盖起一面墙,墙的两端就 出现了左右、表里关系的外部空间。
而加上屋顶,外部空间立刻变 成了内部空间。
可见外部和内部是相对的,会互相转化(见图1。
2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一词最早由黑川纪章提出,他由颜色引申到了建 筑。
灰色是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色,在明度和色相上呈现变化。
因此灰空间,就是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过渡。
外部空间向周围 进行延伸,灰空间有特定的位置。
内部空间具备完整的屋顶、地 面和墙。
而灰空间要么缺少屋顶,要么缺少墙,给人感觉既不在 室内也不在室外。
生活中最常见的灰空间样式有屋檐式和围墙式(见图2)。
围墙式灰空间不一定是密闭的实墙,可以有空洞和柱子,只 要有“包围”的感觉就可以。
建筑与建筑之间如果挨得很近,也会 形成围墙式效果(见图3)。
“灰空间”在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灰空间有效地将建筑内外的空间联系起来,其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的沟通、交流作用,与“绝对空间”相比较,灰空间更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本文就“灰空间”在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研究,从而分析其在整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所发挥的重要性。
关键词:灰空间,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从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来看,封闭化的特点是其建筑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
在被单元制相隔的实际情况,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实际上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空间。
这时候,“灰空间”的作用及其价值便显现出来了。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空间。
1.“灰空间”概述1.1“灰空间”定义从起源来看,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可以说是“灰空间”概念的鼻祖。
从“灰空间”的概念上说,它实际上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色彩维度的,另一个是处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从前者来看,该涵义所突出的是日本茶道刨诗人敢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突出红、蓝、黄、绿、白等多种颜色的交融性,在整体上交织成纷繁复杂的灰色装饰特点;从后者而言,该涵义所关注的又是庭院、走廊等多种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凸显出其重要性地位。
一般而言,灰空间实际上就有鲜明的“半性质化”,即既属于半室内,又属于半室外,既是半封闭化的,同时又是半开敞化的,既是半私密化的,又具有半公共的性质。
因此,灰空间实际上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建筑物分界线特点,从而将建筑物的内外空间视作一个互融的媒介。
因此,灰空间凸显出鲜明的有机整体性,从而具有了自然、生机的特征。
就其使用的范围来看,灰空间越来越受到在当代的设计体系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
从概念上了,“灰空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暖昧性与多义性的特点。
其优点在于有效地达到减轻一定心理压力的目的。
由于现代的建筑本身的特点,所造成了城市空间上分离的现状,即主要是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2个维度,进而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感情疏远。
灰空间——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与实践一、引言现代建筑与设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精致而粗粝并存,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每一栋建筑都是建筑师、设计者与建筑物所处环境三者共同创造的艺术品。
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既包括形式、材料、空间等建筑基本元素,也包括文化、人性、环保等综合因素。
而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元素便是灰空间。
本文将从设计元素、思想意义、实践案例等方面,对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二、灰空间的设计元素灰空间,即未定义的或者不规则的空间,可以理解为“混沌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是建筑中未定义和半定义的空间,不同于严格定义的空间,如起居室、厨房、卧室等,因此允许建筑师自由发挥,并塑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打破了传统建筑规则的束缚和禁锢,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在设计上,灰空间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设计元素:1、边界不明显:灰空间与其他空间之间的边界通常是模糊的,或者根本没有明显的分界。
这种不明显的边界提供了更宽松的空间定义,让设计师自由发挥。
2、理想状态:灰空间可以是一种自由的状态,通常不会受到传统空间、地形、形式等传统因素的限制。
设计师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理想融入灰空间之中。
3、将人本性考虑在内:传统的设计往往忽视了人的需求与人性的元素。
而现代建筑则尝试将人的需求与人性元素融入建筑空间之中,使人们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四、灰空间的实践案例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进。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灰空间实践案例。
1、前途科技大厦:这是一座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域的大厦,建筑面积高达10万平方米,垂直高度达到了338米,是中国第三高楼。
这栋大楼极富特色,其中一个突出的设计元素便是其灰空间。
在前途科技大厦中,建筑师将灰空间设置在大楼底下,有趣的是,在这里大家不但可以乘电梯上楼,还能选择更为有趣的方式——直接在灰空间中攀爬,仿佛攀登一座人工岩壁。
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乘坐电梯传输的疲劳感,也是为了让办公人员在下班后能在空间中进行休闲运动。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带领着我国各大领域共同走向经济繁荣,建筑行业在这之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国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关注于眼前的物质生活,更追求与生活中美的体现。
在建筑行业中有一种设计手法称之为“灰空间”,这种设计手法主要应用于我国公建建筑物中,能够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提高公建建筑物的整体形象。
本文通过对灰空间设计手法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灰空间在我国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艺术设计;应用引言目前,应用于我国建筑领域中的灰空间大都是一种过渡空间。
实际上,灰空间是连接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一种过渡空间。
“灰空间”发展到现在内容上有所扩充,已经超越了连接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这一界定。
我国建筑领域应用灰空间设计手法已经有了一定时长,这就为我国建筑领域应用灰空间奠定了大量实践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民慢慢对周围建筑物设计有着更为美化的追求,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追求美观。
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领域怎样充分应用灰空间进行建筑设计,还需要我国建筑领域进一步去熟练掌握灰空间设计手法。
1.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概念来自于黑川纪章,这是日本有名的建筑学家。
这种灰色设计手法主要是在各种基础颜色之上偏于灰色建筑的构造。
我们可以将灰空间认为灰色的空间。
有一个形象的理解方式,处于封闭状态的空间称为黑空间,处于开放的空间称为白空间,而灰空间就是中间的过渡空间,处于一种半开半闭状态。
将灰空间设计手法应用于我国建筑物中,其实就是一种承接体的存在,将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充分融合,从而打造出我们所谓的灰空间。
灰空间的主要特点是既具有外部空间的开放又具有内部空间的封闭,无法实际区分其是黑空间和白空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灰空间的独特之处,让建筑物内部与大自然充分融合,进而打造出一种特殊空间的存在感。
基于灰空间,将能够为我国建筑领域的设计美观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应用于我国建筑物建设将会为我国建筑带来全新的面貌。
1 “灰空间”概述的特点“灰空间”是一种既区别于室外空间,又不属于室内空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空间。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曾将不同倾向的灰色大量运用于走廊和庭院中,从而模糊了内外空间的界限,将建筑的内外部自然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和居住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灰空间”因其具有的丰富的空间形式与绿色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重视。
作为一种半私密,半开放的建筑空间,“灰空间”具有更多的功能性与包容性,在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渴望的同时,提供了一个供人交往、休闲的场所,提升了现代城市的人文活力,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柔性的建筑空间边界,“灰空间”具有特殊的暧昧性和多义性,其主要特点包括:(1)半开放性:“灰空间”是一种半开放的建筑形式,可以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一种半公共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一较为私密的环境中休憩和交谈,在这样的交往中,既可以弥补现代人情感上的疏远,也能避免人们完全暴露在公共场所中所感到的不安。
(2)过渡性:“灰空间”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过渡,人们在进入其中后能够感受到空间的转变和建筑功能的转变。
(3)节点性:“灰空间”作为节点,同样连接着城市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优秀的“灰空间”设计,可以使城市巧妙地融合为一个舒适、自然的整体。
“灰空间”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容积率与空间效率,还为现代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居住、休息、互动等基本生存活动的场所,在人们对建筑生态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接触更多绿色与自然空气的可能性,而其在一定设计条件下具有的构建遮阳、气候缓冲、低碳节能等生态型功能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此外,“灰空间”还在形式和色彩上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层次,是提高现代城市整体结构与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现代建筑中“灰空间”生态性创作的几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就已经意识到了建筑中的“灰空间”可以为居住者带来舒适的心理感受,以江南水乡常见的“廊棚”结构为例,这一形式不但具有为往来行人遮阳挡雨的实用功能,还巧妙地实现了居室内外部的连接,使居民与外界的沟通流畅而自然。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摘要:阐述“灰空间”这一概念 ,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廊等“灰空间”,探讨“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对现代建筑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利用“灰空间”。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设计亭廊1、“灰空间”概念的阐述“灰空间”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一方面指的是一种色彩 ,另一方面指的是介于室内外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 ,可以达到室内外空间融合的目的。
这种空间在周围有很多体现,比如柱廊、檐下、阳台等等。
对于灰空间的第一种理解,黑川纪章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
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下面将着重论述对第二种灰空间的理解——作为过渡空间。
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房间,如果皆诸四壁,只围而不透,势必会使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相反,若四面临空,只透而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明快,但处在这样的空间中犹如置身室外,这也违反了建筑的初衷。
由于灰空间的这种无法明确地界定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特点,使得它创造了一种建筑空间“围”与“透”的矛盾的完美结合。
它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灰空间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有顶而四面没有实体的围合,这在最初接触到建筑设计时理解为柱廊、雨篷或是底层架空。
2、“灰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早在黑川纪章提出“灰空间”这个概念之前,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和江南水乡中就出现了亭、台、榭、廊、舫、轩等体现灰空间特色的形式。
这说明在中国古代,能人巧匠就已经意识到灰空间给人们带来宜人的心理感受。
从传统建筑中大量使用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中也可以看到那时候人们对于它的青睐。
例如 ,中国的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什么叫“灰空间”呢?我们一般称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敞开、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为“灰空间”。
“灰空间”广泛应用于中外建筑之中,那么“灰空间”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一、利用“灰空间”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休息、交流、集会的场所。
比如:北京四合院的回廊、天井、庭院;福建客家土楼的内廊;南方的骑楼建筑等。
再比如:深圳百仕达小区,住宅在底层全部架空,作为居民休息与交流的场所。
绿化由庭院延伸到架空层里面,形成流动的“灰空间”。
通透的景致使人身心俱畅。
另外,进入小区后,沿路都有轻巧的风雨通廊,直至住宅架空的底层,处处体现着对居住者的关怀和体贴。
二、利用“灰空间”界定、改变空间的比例。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学主楼前人口广场周围设环形柱廊来改善原有用地的长宽比例,有效地消除了进深较浅的不足,同时环形柱廊与广场空间将新旧建筑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富有时代和文化气质的校园环境。
三、利用“灰空间”来增加空间的层次。
济南联合大学实验综合楼前柱廊是作为整个建筑的活跃单元出现的,它首先呼应了圆形的中心广场,其次与建筑顶部轻巧的构架取得了协调,同时增加了建筑空间的层次,丰富了建筑的造型。
四、利用“灰空间”协调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使其完美统一。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整体大于个性之和”。
上海延安中学的设计者不过分追求单幢建筑的新奇与个性,而采用统一和谐的造型元素及母题,利用韵律感极强的弧形柱廊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教师办公楼、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联成一个富有个性的整体。
五、利用“灰空间”改变局部小气候。
荒漠地区的古老聚居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住宅一个紧靠一个。
迷宫般的小巷穿梭其间。
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密集的场所产生的“灰空间”——狭窄的街道和高深的内院,可使交通或公共活动空间经常处于阴影之中,同时避免或减轻风沙的侵害。
以上仅列举了“灰空间”众多作用中的五种,其它不再——一赘述。
实际上“灰空间”的各种作用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于一幢建筑之中。
浅析“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设计与运用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进行,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艺术创作中灰空间理念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使得原本平淡、乏味的建筑艺术形象具有了更多的视觉效果。
在本文中对灰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之上对灰空间在城市住宅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
如果留心观察,在现代很多建筑设计中都可以发现灰空间的应用,灰空间在建筑艺术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设计理念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建筑中平淡、乏味的艺术形象和视觉效果,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本文只以城市住宅建筑中灰空间的艺术设计为例,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设计;应用一、灰空间的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多种因素使得建筑存在一定的尖锐性以及绝对性,使得建筑内外部存在一定的矛盾,让建筑设计过于单一、固化。
但是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有着中性因素的存在,这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效调建筑存在的尖锐性以及矛盾性,能够使得建筑内外部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
这种因素并不属于建筑外部、也不属于建筑内部,它是存在于这两者之间,起着空间过渡、空间媒介以及连接空间的作用,能够将建筑物的内外空间产生一定的连续性,使得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产生连续、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外部空间产生连续以及建筑与自然产生连续,这个中性因素就称之为灰空间。
二、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设计方向1.增加建筑实用性灰空间的应用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建筑机能缺陷。
比如在住宅建筑内,通常阳台跟卧室之间是相连的,这种阳台为生活阳台,主要功能为晾晒衣物。
当生活阳台的面积比较大时,还具备储藏功能和装饰功能,人们可以将储物柜放置在合适得位置上,或者在阳台上摆放盆栽植物等;还有一种阳台为服务阳台,主要和厨房连接,这样既可以用于厨房采光,还能使厨房的空间增加。
2.增加建筑的艺术意境建筑物中应用灰空间有助于增加人们的视觉层次感。
通常,人们对建筑物的视觉感受取决于对建筑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