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溪小学李坤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2021年5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y.2021第 3 期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No.3谨于细行,润物无声—几个“小动作”为小学数学课堂营造师生交往情感氛围王希琴(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双向、高频的人际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施教于学生。
教师 要着意于诸如站端身姿、躬身弯腰、持好教具、写好板书、用好眼神、打好对勾等日常习焉不察的“小动作”,在教育细节中 表现修养、展示功力、营造氛围于无声处彰显力M”。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交往;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细节[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丨008-8539-(2021)02-0丨11-02一个好教师,大家赋予他太多特征,深刻、热 情、宽容、幽默、善于管理情绪、能缓和学生的焦虑、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等等。
《礼记.学记》云:“记问之 学,不足以为人师。
”但倘若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 能给学生知识。
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 才能培育素养。
老子《道德经》云:“天下难事,必作 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成长为一个好教师的 路是漫长的,除了学科知识的精深和广博,还需要 着意于日常教学细节中对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敬 畏以及深刻的理解,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尊重与欣 赏。
课堂教学是特定教育情境下的师生交往,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唤醒也来自教师的每 一节课,来自教师的每一句话,甚至来自教师每一 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建构。
任何 高端先进的传播媒介都无法取代教师,其中原因之 一即教师能通过许多“易”而“细”的“小动作”来“创 造富有情感的氛围,而富有情意的氛围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共生关系,即富有情感的氛围 既是交往的条件,也是交往的产物”。
北碚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成绩揭晓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按照重庆市教科院的统一部署,北碚区于12月5日至12月13日开展了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习作课三种课型竞赛。
本次竞赛有以下特点:领导重视,教师参与面广,团队作用发挥好,第一次实现了课堂教学竞赛全程在线直播,辐射面广。
本次竞赛充分展示了北碚语文教师的风采,语文教学教研的成果。
按照竞赛原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共评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9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0名。
现将竞赛结果具体公布如下:
北碚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习作课型)
地点:朝阳小学时间:2007.12.5—7.
北碚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识字课型)
地点:西南大学附小时间:2007.12.10—11.
北碚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阅读课型)。
发现最美的教育故事 ——携手共进好习惯早养成发布时间:2021-12-07T07:25:26.68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4期作者:陈嘉翠[导读]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都越来越关注对于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各种各陈嘉翠龙岗区清林小学广东省深圳市 518100【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都越来越关注对于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也极为便利,学生们年龄较小是非观念还没有建立完善,特别容易被不良信息侵害。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一举一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及其家长为孩子纠正。
本文通过对“小娇女”朵朵案例的叙述和转化,阐述习惯养成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习惯养成一、案例呈现学生朵朵是一个典型的“小娇女”,直到四年级了还要家长接送上学,而且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挑食”,导致她的一日三餐都需要家长照顾。
朵朵的生活习惯如此糟糕,可想她的学习习惯。
朵朵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没有自主思考的好习惯,课桌和抽屉乱了没有及时清理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朵朵性格骄纵蛮横,她从不主动帮助同学,也不合群,不管是一起大扫除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朵朵都是特立独行的那一个,她不善于倾听也不会尊重她人,这也是朵朵学习成绩不好、朋友不多的原因。
在一次课余活动的过程中,朵朵在与其他学生进行堆积木游戏,需要红色的积木来做房子的屋顶,然后红色的积木已经被其他同学拿完了,朵朵做出了直接上去抢夺的举动,把别的同学刚刚搭好的“小房子”弄倒了,然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红色积木。
同学很生气,情急之下向老师打了报告,老师来询问朵朵推到其它学生积木的原因。
朵朵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她对老师说:“因为我想要红色积木。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浅探
黄喜雪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上半月)》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为了使学生能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有效地提高语文
自学能力,且供日后终身受用,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黄喜雪
【作者单位】中山市石岐镇太平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浅探初一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J], 李诚
2.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浅探 [J], 白孝伟
3.“学本式”教育与语文学法指导——“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践浅探 [J], 林惠
生
4.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浅探 [J], 黄喜雪
5.语文学法指导的方法浅探 [J], 郭彦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20期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助于实现新课改对于小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而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促进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引入德育教育教学思想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一)满足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这就要求小学教学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
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体制改革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能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传输知识与培养道德品质相融合,实现小学生知识与素质全面发展。
(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水平都在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局限于具有专业知识就足够,还要求人才要有良好的素质以及较高的情商。
但目前我国的情况是一部分人才虽然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品质方面存在一部分缺陷。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人才培养的最初阶段就应该加强对德育素质的培养,而德育培养在语文学科中最容易体现和实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与古诗词都是德育精神的体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极其必要的[1]。
(三)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无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社会,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因此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也是学生个体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外界因素容易影响他们的道德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帮助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一)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课程并发挥应用的办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发表时间:2021-01-05T09:44:37.75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6期作者:石素芳[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现代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方向发展,石素芳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湖镇中心小学,广西梧州543000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现代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方向发展,核心教育的建议确认了教学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汉语核心素质的培养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培养核心素质的重要性出发,作者阐述了核心素质,分析了核心素质教学的现状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合理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是广泛的,深刻的和悠久的。
语文学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作用。
教育部对教学的要求明确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掘汉语的思想和内涵[1]。
汉语,从各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审美欣赏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语言交流方式作为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语言受到书面语言的影响,正在丰富语言的内涵,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手段。
因此,中文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语言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得到他人的理解,从而增强交流的有效性[2]。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使学生合理使用语言文字,掌握相应的单词和句子。
例如,在“坐着看天空”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让学生掌握其中包含的新单词,例如关,华,京等。
尽管这些是生活中常用的单词,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将这些单词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可能会更加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未遇到生词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有效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