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课时作业32物质的检修分离和提纯
- 格式:pdf
- 大小:319.00 KB
- 文档页数:9
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
2.正确选用检验、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实验装置。
3.根据化学实验目的,设计、评价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泥沙质碘产物的氯化钠分离A.过滤B.蒸发C.萃取D.蒸馏E.升华F.分液G.重结晶H.盐析[答案]①B ②C(F) ③A ④E ⑤D ⑥H ⑦F ⑧G2.(1)从含少量KNO3杂质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KNO3晶体的操作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2)从CuSO4溶液中结晶析出CuSO4·5H2O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3)硫酸铝和硫酸铵的混合液经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晶体时即停止加热,然后冷却结晶,得到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
溶液不能蒸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很难滴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蒸发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3)防止晶体失水,也防止其他杂质(4)没有打开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命题点1物质一般分离提纯的方法与装置选择1.(20xx·郑州模拟)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项合理,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HCl和H2O;D选项合理,在加热条件下,O2可与丙装置中的铜网反应而被除去。
] 3.(20xx·黄冈中学三模)工业上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蒸馏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从植物组织中获取挥发性成分。
这些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统称精油,大都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萃取甲苯水溶液中的甲苯可选用分液漏斗,静置分液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进行检漏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解析:酒精易溶于水,与水互溶不能分层,不符合萃取剂的条件,不能达到萃取的目的,A项错误;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只能从下口放出,若从上口倒出,则下层液体与上层液体相混而不纯,同样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时也会使上层液体与残留在漏斗内壁的下层液体相混而不纯,B项正确;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故使用前首先检查活塞处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畅通,由于萃取时,还要将分液漏斗倒转振荡,所以还应检验塞好塞子的分液漏斗口部是否漏水,C项正确;放出下层液体时,将分液漏斗上面的塞子拿掉使分液漏斗内外气压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出,D项正确。
答案:A2.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上述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乙酸钠易溶于水,可采取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开;乙醇和丁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可用蒸馏法分离;NaBr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可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其中的Br2,与NaBr分离,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3.已知氯仿(CHCl3)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约为水的1.5倍,沸点为61.2 ℃。
要从水与氯仿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仿,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A.蒸馏B.分液C.重结晶D.蒸发解析:因为氯仿和水互不相溶,所以采取分液的方法是最简单的。
答案:B4.用括号内的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中的乙醇(H2O) B.苯中的甲苯(Br2水)C.乙醇中的水(新制生石灰) D.乙醇中的乙二醇(H2O)解析:A不正确,溴乙烷和乙醇相互溶解,水与乙醇又相互溶解,所以无法除杂质;B 不正确,Br2在苯中和甲苯中均溶解;D不正确,乙醇和乙二醇与水均相互溶解。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其中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①⑤⑦答案: B2.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法分离;碘易溶于CCl4,故用蒸馏法分离;用酒精浸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利用萃取原理。
答案: C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溶液中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 C4.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A选项应该用坩埚灼烧;B选项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选项,苯在上层应该从上口倒出。
答案: D5.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异常情况可能原因分析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B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D 检验Fe2+: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Fe2+已部分被氧化成Fe3+解析:液体静置不分层一定是萃取剂选的不对,不是萃取剂量多量少的问题,C项错误。
答案: C6.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C .Na2CO3D.MgCO3答案: D7.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均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 淀粉(NaCl) 水过滤B BaCO3(BaSO4) 饱和Na2CO3溶液搅拌、过滤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蒸馏D 氯化氢(Cl2) 饱和食盐水洗气解析:A选项淀粉和NaCl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若用过滤的方法,二者均能通过滤纸,应用渗析的方法除去其中的NaCl;C选项NaOH溶液也能够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D选项用饱和食盐水只能吸收氯化氢而不能吸收氯气。
课时作业32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4和3都不溶于水,通过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杂质,A选项错误;2会和饱和23溶液反应生成3,B选项错误;乙酸乙酯会在溶液中水解,C选项错误;蛋白质在浓(4)24溶液中发生盐析反应而析出,经过过滤除去葡萄糖,再将析出的蛋白质重新溶于水,D选项正确。
2.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答案]D[解析]A是蒸馏操作装置,B是渗析操作装置,C是过滤操作装置,都是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
D选项是溶液配制的操作,不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3.能鉴别2、3、23、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 A.3B.C.2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3氧化I-生成棕色的碘,与23产生无色的2气体,与2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均不同。
4.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3+、2+、2+、、、-、,取该溶液做如下实验,则对该溶液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B .一定含有3+,可能含有2+C .一定含有、,可能含有D .一定不含2+、2+和[答案]D[解析]由实验步骤(1)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由实验步骤(2)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则一定不含2+;由实验步骤(3)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由实验步骤(4)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3+,则一定不含;溶液无色透明,则一定不含2+。
故答案选D 。
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与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①②③④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第①组,加入氯化铁会引入杂质-,故不正确;第②组,加入铁粉置换出铜,通过过滤而除去铜与过量的铁粉,故正确;第③组,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正确;第④组,利用碳酸钙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即可,故选C。
6.(双选)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2+、2+、、,现取三份100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3)第三份加足量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中学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到下列实验装置,其中不可用于物质分离的装置是()解析:选C A项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固液分离,D项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只有C 项用于滴定,不用于物质分离。
2.现有一固体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为了检测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混合物可能的组成为()A.FeCl3、MgSO4B.Na2CO3、Na2SO4C.CaCl2、K2SO4D.K2CO3、Na2SO3解析:选B FeCl3溶液为黄色,而实验①得到无色溶液,A错误;实验②中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固体可为Na2CO3、Na2SO4,B正确;若为CaCl2、K2SO4,溶于水有CaSO4沉淀生成,C错误;若为K2CO3、Na2SO3,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D错误。
3.(2018·福建宁德质检)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解析:选B A项,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灼烧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D项,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NH+4、Cu2+、SO2-4、SO2-3、CO2-3、Cl-、Br-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课时作业34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0·江苏卷)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32Fe3+可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C项,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会有BaCO3生成,但并不能说明K sp(BaCO3)<K sp(BaSO4);D项,制得的乙烯中可能含有SO2杂质气体,该气体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B2.(2010·天津卷)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42-和CO32-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解析:A项,氨水与Al3+、Mg2+均生成白色沉淀,氨水过量沉淀不溶解,Ag+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氨水过量沉淀会溶解;B项,Ba(NO3)2与SO42-、CO32-均生成白色沉淀;C项,1-溴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峰,2-溴丙烷有2个峰;D项,两种有机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C3.(2010·浙江卷)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2-、CO32-、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A.①②④⑤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③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有Cl-无I-;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可证明有NO2-。
课时作业(三十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对应学生用书P277)一、选择题(木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下列实验不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是()A.用食醋、石灰水验证蛋壳的成分是碳酸盐B.用溟水鉴别甲烷和乙烯C.用乙醇、乙酸和10%的硫酸溶液共热制取乙酸乙酯D.川酸性高铤酸钾溶液验证苯环上是否存在碳碳双键解析:制取乙酸乙酯应该川浓硫酸。
答案:C2.(2011海南高考)“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牛产中产生的C0?分离出来并利用。
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 C0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耒标出)O■ I . . I ■ ■■CQ含肚高蜩T反丿也分离I齐温反应炉LCO?的代体t_caO—co2iV 低的气休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屮正确的是()A.能耗人是该方法的一人缺点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解析:该技术在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氫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钠与溼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氫氧化钠。
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生成的碳酸钙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可以再生成氫氧化钙循环利用,整个过程中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E错论因为碳酸钙高溫分解,所以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A正确;反应分离环节中只需过滤即可,C项错误;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战,捕捉到的CO: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D项正确。
答真:AD3.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解析:A项中溶液中不能排除Ag+干扰;B项中不能排除FJ+T•扰,KSCN和氯水不能同时加入;C中不能排除HCOT、SO仁HSOF等离子干扰。
答案:D4.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合理的是()A.Fe2+(Fe3+),加过量铁粉,过滤B.Mg(Al),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C.CO2(HC1),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D.食盐(碘),加热,升华解析:除杂的原则是将杂质去掉后不引入新杂质,A项中发生反应2Fe^-+Fe=3F^, 正确;B项中发生反应只有2A:+2NaOH+2H;O=2Na.A:O:+3H: t , 不反应,正确;CO:Na:C0、反应,C0:+Na:C0:+H:0=2NaHC0;, C 项錯误;I】受热易升华,NaCl受热稳定无变化,D项正确。
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化学实验基础课时作业3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年浙江十二校高三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的原理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过滤、分子筛筛分气体B.渗析、盐析C.分馏、蒸馏D.层析、萃取解析:渗析是利用溶质微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操作,而盐析是加入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的操作。
答案:B2.(2012年北京东城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解析:A23222Na2CO3溶液吸收;C项,铁粉可以把FeCl3还原为FeCl2;D项,NaHCO3和Na2CO3都能与Ca(OH)2反应。
答案:C3.下列各组物质,用一种试剂无法区别的是( )A.FeCl2、AgNO3、Na2CO3、Na2SO3B.NaNO3、AlCl3、NaCl、MgCl2C.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D.(NH4)2SO4、NH4Cl、Na2SO4、NaCl解析:A项,可用盐酸鉴别;C项,可用溴水鉴别;D项,可用Ba(OH)2溶液鉴别。
答案:B4.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含有的少量杂质),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解析:A项:应用过滤的方法;B项:NaOH可与NH4Cl反应;D项:生成的三溴苯酚与苯互溶。
答案:C5.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故A是正确的;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应该用棕色细口瓶盛放,但不能用橡胶塞,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于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而不能用镊子,C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D项正确。
答案:C6.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3B.KOH C.BaCl2D.NaClO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
课时作业(三十二)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德州质检)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2.对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只有① B.③④C.②③ D.②④3.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通入适量氧气后点燃B.除去氧气中少量氮气:使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C.除去石英中少量碳酸钙: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纯碱:加入足量氯化钙,过滤、蒸发、结晶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下列根据实验现象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B.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氯化氢C.溶于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D.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的气体一定是乙烯6.(太原模拟)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试液→+KSCN溶液→颜色无变化→(+氯水)→溶液变红色,证明试液中含有Fe2+B.试液→(+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证明试液中含有I-C.试液→(+石蕊)→溶液呈蓝色,证明试液一定是碱溶液D.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7.欲鉴别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的KCl、(NH4)2SO4、NH3·H2O和H2SO4四瓶无色溶液,下列实验方案最佳的是( )A.用pH试纸鉴别B.分别用闻气味和pH试纸鉴别C.分别用BaCl2和NaOH溶液鉴别D.用Ba(OH)2溶液鉴别8.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酸性品红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A.混合气→a→e→b→a→d→cB.混合气→c→d→e→e→aC.混合气→a→e→e→b→d→cD.混合气→b→e→a→d→c9.现有①K 2SO 4 ②Ba(NO 3)2 ③Al 2(SO 4)3 ④KOH ⑤CuCl 2五种物质的溶液。
第三节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一、单项选择题1.(2012·安徽高考)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的现象不一致的是()略去)正确的是()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正确的是()7.(2012·东北师大附中月考)为了检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NH+4、SO2-4、Fe2+和结晶水,设计了下列操作步骤:①取少量晶体加热,发现试管口处有液体,且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②另取少量晶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有红色出现;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没有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同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②中的现象说明可能含有Fe2+B.为了检验SO2-4,可以将③中的试剂换为HNO3酸化的Ba(NO3)2C.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D.④中的沉淀长时间放置会变成红褐色8.(2013·东北三校联考)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BaCl2NaOH NaHCO3B.Na2CO3MgCl2H2SO4C.AlCl3NH3·H2O NaOHD.Ba(OH)2CaCl2HCl三、非选择题9.(2012·北京东城区二模)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装置Ⅰ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b.稀硫酸c.小苏打d.石灰石(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________(填“K1”或“K2),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