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中小学网上结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20150225
- 格式:xls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促城乡教育公平发展作者:余汇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年第10期摘要:扬州市着力打造三年一轮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活动,利用“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着力推动城乡结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同步实施、互学互长和共建共享,构建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从而有效缩短与城市学校间的距离。
关键词:网上结对;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0-0065-03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均衡化,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
近年来,扬州市着力打造三年一轮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活动,并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采用网上视频会话、优质课程视频资源网上共享、共建共享网上电子平台、网上视屏一体化教研和教师培训等方式,辅以必要的教学物质帮扶、教师定期交流授课、学生异校课堂实践等措施,着力推动城乡结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同步实施、互学互长和共建共享,构建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鼓励城乡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筹共享各类教育资源,促使农村中小学校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师资素质、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要有明显提升,从而有效地缩短与城市学校间的距离。
一、务实措施,做到“五个一体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近年来,扬州市为保证网上结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创新共建、培养特色为目标,打造出具有扬州特色“五个一体化”的创新共建模式。
扬州市网上结对三年工作计划范文为贯彻市政府召开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会议精神,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11年到2013年,卸甲镇伯勤小学、卸甲镇龙奔小学、龙虬镇张轩小学、汤庄镇汤庄小学将成为网上结对学校。
结对期间,四校应不断增强彼此间的交流互动,依托网络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沟通交流,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教师舒心、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轻负优质品牌特色学校。
总体目标:(1)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有利于师生发展、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这一目标出发,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人际关系,构建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的精致校园、特色校园、幸福校园,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做到轻负优质。
(2)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关注全体,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成功体验,为学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夯实基础。
具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从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师资素质、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等几方面确定具体工作目标。
(1)学校创建:创建“扬州市数字化校园”、“扬州市轻负优质先进学校”、“扬州市和谐校园”、“扬州市群众满意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扬州市网上结对先进校”。
(2)队伍建设:积极锤炼一支“团结进取、勤于学习、乐于奉献、肯于研究、善于反思”的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培养扬州市级骨干教师1-2名,高邮市级骨干教师3-5名。
(3)学生培养: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诚实负责、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兴趣广泛、习惯良好”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明优雅好少年”。
(4)学校发展: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学校文化发展,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教师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线上结对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1. 建立教师之间的线上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
2. 通过线上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 探索线上教研的新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 - 2022年3月四、活动内容1. 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分享2. 教学经验交流3. 教学案例分析4. 教学资源推荐5. 线上教学策略探讨6. 教育教学政策解读五、活动形式1. 线上视频会议2. 线上论坛讨论3. 线上作业布置与批改4. 线上答疑解惑六、活动过程(一)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分享活动初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人成长规划。
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教师们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目标、学习计划以及实施策略。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为后续的线上教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经验交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通过线上论坛讨论,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针对课堂管理问题,教师们分享了如何运用激励策略、建立班级规则等经验。
(三)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中,教师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大家共同探讨案例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例如,针对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案例,教师们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何设计问题情境等。
(四)教学资源推荐为了丰富教师们的教学资源,活动期间,教师们互相推荐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这些资源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线上教学策略探讨面对疫情带来的线上教学挑战,教师们在活动中探讨了多种线上教学策略。
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网上结对学校活动工作情况汇报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市教育局始终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救困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局于3月份发起了网上结对学校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网上结对学校,加强城乡教育互帮互助,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具体目的包括:1.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探索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3.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学校脱贫致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三、活动方案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局组织了相关人员制定了以下方案:1.网上结对学校的选择标准:优先选取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作为结对学校。
2.活动时间:活动从3月份开始,至6月份结束。
3.活动形式:通过网络平台,结对学校进行线上交流,进行教育资源共享,推广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为困难地区的学生提供帮助。
4.活动内容:包括线上交流、经验分享、资源互助等。
四、活动成效自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1.充分发挥了结对学校的优势,促进城乡教育互帮互助,加强了校际协作。
2.通过线上交流,结对学校之间相互交流了优质教学资源,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3.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学校脱贫致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五、活动总结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网上结对学校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虽然活动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已经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同时,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基于此,我局拟在下一学期继续开展网上结对学校活动,并加强活动组织、宣传和推广。
六、结语本次网上结对学校活动是一次探索,我们相信,这将会是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教育资源越来越优化,学生的教育质量也能越来越高,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跑出“最后一公里”。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事业统计报表(2015—2016学年度)校长(签章):填报人(签章):学校(公章):南通市通州区学校2015年9月28日南通市通州区学校2015—2016学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部门联审会签表2015年9月26日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2015/2016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基础基212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单位:个基础基213中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单位:个基础基311幼儿园、幼儿班分年龄幼儿数单位:人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单位:人基础基314普通高中学生数单位:人15 / 27基础基333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基础基341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单位:人基础基411幼儿园教职工单位:人17 / 27基础基4211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分学历、分专业技术职务单位:人基础基4212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分年龄单位:人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单位:人18 / 27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单位:人19 / 2720 / 27基础基431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单位:人21 / 2722 / 27基础基442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单位:人次23 / 27基础基511幼儿园校舍情况单位:平方米(保留两位小学)24 / 2725 / 27基础基521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26 / 27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基础基531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单位:基础基53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单位:课时/周27 / 27。
扬州市网上结对三年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为贯彻市召开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会议精神,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11年到2013年,卸甲镇伯勤小学、卸甲镇龙奔小学、龙虬镇张轩小学、汤庄镇汤庄小学将成为网上结对学校。
结对期间,四校应不断增强彼此间的交流互动,依托网络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沟通交流,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教师舒心、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轻负优质品牌特色学校。
总体目标:(1)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有利于师生发展、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这一目标出发,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人际关系,构建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的精致校园、特色校园、幸福校园,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做到轻负优质。
(2)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关注全体,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成功体验,为学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夯实基础。
具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从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师资素质、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等几方面确定具体工作目标。
(1)学校创建:创建“扬州市数字化校园”、“扬州市轻负优质先进学校”、“扬州市和谐校园”、“扬州市群众满意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扬州市网上结对先进校”。
(2)队伍建设:积极锤炼一支“团结进取、勤于学习、乐于奉献、肯于研究、善于反思”的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培养扬州市级骨干教师1-2名,高邮市级骨干教师3-5名。
(3)学生培养: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诚实负责、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兴趣广泛、习惯良好”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明优雅好少年”。
(4)学校发展: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学校文化发展,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
红桥小学与美琪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中期汇报红桥小学与美琪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中期汇报红桥小学与美琪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中期汇报20xx.11经市教育局牵手,我校与美琪学校于今年五月份成为网上结对学校。
结对以来,我们学习借鉴美琪学校的优势特色之处,双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服务各方面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沟通,实现动态实时共享,共同研究对策,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现将结对工作小结如下:一、建立结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建立了一把手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分块把关的领导小组,确保结对了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组长:周继发副组长:陈志国徐立俊严登亮组员:王怀耘李明贵夏俊鞠福俊王美珍孔雅蒋勇学校专门召开了网上结对工作领导小组座谈会,认真学习了《扬州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实施意见》、《扬州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考评细则》,对学校结对工作进行具体分工,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结对活动的意义、要求和责任,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各部门负责人交流了学期结对工作思路、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结对工作方案,为学期结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不断组织教师学习,提高对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意义的认识。
首先实施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可以促进城乡学校开展合作交流、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城乡学校共同建共享的发展局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实施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可以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学校交流时空限制,突破城乡学校在传统交流模式上的不足,实现城乡学校结对交流经常化、常态化,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实施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扩大教育装备使用利益,有利于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学校各部门把结对工作列入了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保证结对了效果。
三、确保交流沟通的经常性为保证结对学校能统一行动,使结对成效最大化,,学校领导定期碰头,讨论、协调网上结对工作思路,确保了交流沟通的经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