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三)
- 格式:doc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13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三)物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静止的电梯里放一个木块A,A的右边被一个伸长的弹簧拉着而保持静止,以下电梯的运动中,A可能被拉动的情况是()A.电梯向上匀速运动时B.电梯向上启动时C.电梯向上制动时D.电梯向下制动时2.现代物理学推测,电场力和万有引力同源,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
氢原子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着质子转动,其中一条轨道为椭圆,由此可知()A.质子处在椭圆的几何中心B.相同时间内电子、质子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C.电子距离质子越远,电势能越小D.电子绕质子运动的动量不变3.如图所示,把一矩形均匀薄玻璃板ABCD压在另一个矩形平行玻璃板上,一端用薄片垫起,将红单色光从上方射入,这时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关于这些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条纹方向与AB边平行B.条纹间距不是均匀的,越靠近BC边条纹间距越大C.减小薄片的厚度,条纹间距变小D.将红单色光换为蓝单色光照射,则条纹间距变小4.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实验室中的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
然后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T 2-L图像。
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三模)物理核心考点试题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直流电阻为零的自感线圈,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S刚闭合瞬间,A灯和B灯同时亮B.S闭合后电路稳定前,A灯逐渐变暗C.S闭合电路稳定后,A灯和B灯亮度相同D.S闭合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时,A灯闪亮一下后熄灭第(2)题如图所示的电路,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通过理想交流电流表接在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定值电阻R、电动机M和理想交流电压表。
初始状态时开关断开,现将开关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灯泡变暗D.灯泡变暗第(3)题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它叫感生电场B.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判断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安培定则C.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4)题现代科技的许多领域都需要研究新型材料。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具有独特属性的新型合金能够将内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具体而言,只要略微提高温度,这种合金就会变成强磁性合金,从而使环绕它的线圈中产生电流,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
A为圆柱形合金材料,B为金属线圈,套在圆柱形合金材料上,线圈的半径大于合金材料的半径。
现对A进行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减小B.线圈B一定有收缩的趋势C.线圈B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止了B线圈内磁通量的增加D.若从右向左看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则A右端是强磁性合金的N极第(5)题如图所示,一水晶球支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支架由水平底托和三根金属支杆构成。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河北卷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它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A.()3kg m /A s ⋅⋅B.3kg m A /s ⋅⋅C.()242A s /kg m ⋅⋅ D.N/C 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电场线模拟实验时,将电场线演示板中的两电极柱分别连接到感应起电机两放电杆上,摇动起电机,过一会发现蓖麻油中头发屑有规则地排列起来,闪光拍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左侧电极接起电机的正极。
通过照片可推知( )A.电场线是真实存在的B.图中B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C.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D.把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放在A 、B 两点,A 点电势能较大3.如图甲所示,“复兴号”高速列车正沿直线由静止驶出火车站,水平方向的动力F 随运动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400s t =后,列车以288km /h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列车所受阻力大小恒定。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400s ,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列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为63.010N ⨯C.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列车的质量为71.010kg ⨯D.在400s t =时,列车牵引力的功率为48.010kW ⨯4.如图为某粒子分析器的简化结构。
金属板P 、Q 相互平行,两板通过直流电源、开关相连,其中Q 板接地。
现有一束带电粒子从a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平行于金属板P 、Q 射入两板之间的真空区域,经偏转后打在Q 板上图示的位置。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三模)物理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B.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D.荷兰物理学家惠根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为两秒的单摆叫秒摆第(2)题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内A(0,10)、B(10,0)、C(10,10)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内的各点电势分别为、φA=12V、φB=16 V。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势沿直线OC均匀变化B.C点的电势为28 V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4 eVD.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12 eV第(3)题如图所示是一种脉冲激光展宽器的截面图,其构造为四个相同的顶角为θ的直角三棱镜,对称放置在空气中。
一细束脉冲激光垂直第一个棱镜左侧面入射,经过前两个棱镜后分为平行的光束,再经过后两个棱镜重新合成为一束,此时不同频率的光前后分开,完成脉冲展宽。
已知相邻两棱镜斜面间的距离d=100.0mm,脉冲激光中包含频率不同的光1和2,它们在棱镜中的折射率分别为和。
取,,,则()A.光1和2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后1对应条纹间距更大B.为使光1和2都能从左侧第一个棱镜斜面射出,需θ>45°C.减小d后光1和2通过整个展宽器过程中在空气中的路程差不变D.若θ=37°则光1和2通过整个展宽器过程中在空气中的路程差约为14.4mm第(4)题如图,三个相同金属圆环a、b、c紧套在绝缘圆柱体上,圆环中通有相同大小的电流,其中a、b电流方向相反,a、c电流方向相同。
模块综合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3·德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原子核反应中,反应前后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都是守恒的B.玻尔根据氢原子光谱分立的特性提出电子轨道和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C.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D.光电效应和α粒子散射实验都证明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析】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核反应过程质量数和电荷总数不变,但反应前后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可能会发生变化,A 项不正确;玻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即电子轨道的量子化和原子能量的量子化,B项正确;核力是原子核内的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核力是短程力,在原子核内比库仑力大得多,C项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而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D项不正确.【答案】BC2.图1所示的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图1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解析】图(甲)为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为了解释这一实验规律,提出能量子概念,A选项正确;图(乙)为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B选项是正确的;图(丙)是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项不正确;图(丁)是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了电子的波动性,D项不正确.【答案】AB图23.如图2所示,竖直墙壁两侧固定着两轻质弹簧,水平面光滑,一弹性小球在两弹簧间往复运动,把小球和弹簧视为一个系统,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A.系统的动量守恒,动能守恒B.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系统的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解析】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小球与弹簧作用的时间内受到了墙的作用力,故系统动量不守恒.系统只发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故机械能守恒,选项C正确.【答案】 C4.(2013·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解析】根据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放射线的性质、玻尔理论和光电效应规律解决问题.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而非质量守恒,选项A错误;α、β、γ射线的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电子流和光子,选项B错误;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满足hν=E m-E1,选项C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m=hν—W知,光电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选项D错误.【答案】 C5.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普通电子的电荷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解析】氢原子是中性的,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其反氢原子也是中性的,应是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的,B正确.【答案】 B6.光子的能量是hν,动量的大小为hν/c.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A.仍然静止B.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D.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解析】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除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外还需满足动量守恒,因此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出一个γ光子后,衰变后的原子核必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C正确.【答案】 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频率越低,其粒子性越显著B.光波不同于宏观概念中的那种连续的波,它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C.物质波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运动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解析】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A错.光波不同于宏观概念中的波,它是一种概率波,B正确;任何运动的微观粒子都对应一定的波长,都具有波粒二象性,C正确;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位置不确定量变小,由Δx·Δp≥h4π,则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D正确.【答案】BCD8.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过程中()图3A.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B.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C.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 eV,最小能量是0.66 eVD.放出的光能够使逸出功为13.0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解析】氢原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辐射光子,由n=4能级回到n =1的过程中会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选项A错,B正确;而光子的能量等于跃迁的两能级间的能量的差值,最小为n=4跃迁到n=3时,为0.66 eV;最大为n=4跃迁到n=1时,为12.75 eV,选项C正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所以选项D错误.【答案】BC9.甲的质量为50 kg,乙的质量为25 kg,两人在溜冰场的水平冰面上,开始时都是静止的.两人互推后,甲、乙反向直线运动,甲的速率为0.1 m/s,乙的速率为0.2 m/s.假设互推的时间为0.01 s,忽略摩擦力及空气阻力,则下列叙述哪一项正确()A.甲、乙所受的平均堆力均为500 N,方向相反B.甲、乙所受的平均堆力均为250 N,方向相反C.甲受的平均推力500 N,乙受的平均推力250 N,方向相反D.甲受的平均堆力250 N,乙受的平均堆力500 N,方向相反【解析】对甲应用动量定理得:F甲·Δt=m甲v甲-0,解得:F甲=5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乙对甲的推力也为500 N,方向与F甲相反,故A正确.【答案】 A10.一个人在地面上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x,假设他站立在船头要跳上距离在L远的平台上,水对船的阻力不计,如图4,则()图4A.只要L<x,他一定能跳上平台B.只要L<x,他有可能跳上平台C.只要L=x,他一定能跳上平台D.只要L=x,他有可能跳上平台【解析】若立定跳远时,人离地时速度为v,如题图从船上起跳时,人离船时速度为v′,船的速度为v船′,由能量守恒E=12m v2知,E=12m v′2+12m v′2船,所以v′<v,人跳出的距离变小,所以B正确.【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8分)如图5所示,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实验要证明的是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即m1v1=m1v1′+m2v2′.图5(1)按这一公式的要求,需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和它们碰撞后的水平速度,但实验中我们只需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和飞行的水平距离.这是由于小球碰撞后做________运动,各球下落高度相同,因而它们的________也是相同的,可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来代表小球的水平速度.(2)实验时,质量分别为m1、m2的球半径大小均为r,且都已知,要完成这个实验,必须补充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3)由于偶然因素的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落点不完全重合是正常的,落点(如P点)的确定办法是________.(4)用图中的符号来表示A、B两小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球质量应满足m1________m2.【解析】 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位置是不相同的,入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在斜槽的末端,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位置在支柱上,两者相距2r . 两小球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相同,在动量守恒式子m 1v 0=m 1v 1′+m 2v 2′两边同乘以飞行时间,即有m 1x 0=m 1x 1′+m 2x 2′.式中x 0=OP ,x 1′=OM ,x 2′=ON -2r ,所以有m 1·OP =m 1·OM +m 2(ON -2r ).为了防止入射小球碰撞后反弹造成误差,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答案】 (1)平抛 飞行时间 (2)毫米刻度尺(3)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多次落点圈住,这个圆的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4)m 1·OP =m 1·OM +m 2(ON -2r ) (5)大于12.(8分)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着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h p ,式中p 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 ,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0-4倍,求:(1)电子的动量的大小;(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 ,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解析】 (1)λ=h p ,电子的动量p =h λ=6.63×10-344.4×10-11kg·m/s =1.5×10-23kg·m/s.(2)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有eU =12m v 2 U =m v 22e =h 22meλ2=8×102V .【答案】 (1)1.5×10-23kg·m/s (2)8×102V13.(8分)天然放射性铀(238 92U)发生衰变后产生钍(234 90 Th)和另一种原子核.(1)请写出衰变方程;(2)若衰变前铀(238 92U)的速度为v ,衰变产生的钍(234 90 Th)速度为v 2,且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求产生的另一种新核的速度.【解析】 (1) 238 92U →234 90 Th +42He.(2)设另一新核的速度为v ′,原子单位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38m v =234m v 2+4m v ′解得v ′=1214v .【答案】 (1) 238 92U →234 90 Th +42He (2)1214v14.(8分)氢原子的能级如图6所示,有一群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由n =2向n =1跃迁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发生光电效应,则:(1)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谱中共有几条谱线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从能级n =4向n =1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图6【解析】 (1)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6种频率的光,其中能量大于等于10.2 eV 的光有3种,所以有3种频率的光能够使该金属发光电效应.(2)从n =4跃迁到n =1发出光子的能量ΔE =E 4-E 1=12.75 eV ,该金属的逸出功W =E 2-E 1=10.2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ΔE =E km +W 可知,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m =ΔE -W =2.55 eV .【答案】 (1)3条 (2)2.55 eV15.(8分)静止的锂核(63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6m/s 的中子,发生核反应后若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42He),它的速度大小是8.0×106m/s ,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同.(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2)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及方向;(3)此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质量亏损?并说明依据.【解析】 (1)63Li +10n →42He +31H.(2)用m1、m2和m3分别表示中子(10n)、氦核(42He)和氚核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3v3代入数值,得v3=-8.1×106m/s即反应后生成的氚核的速度大小为8.1×106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3)反应前的总动能E1=12m1v21=12×1×1.66×10-27×(7.7×106)2J=4.92×10-14J反应后的总动能E2=12m2v22+12m3v23=12(4×1.66×10-27×8.02×1012+3×1.66×10-27×8.12×1012)J=3.76×10-13J因为E2>E1,故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亏损.【答案】(1)63Li+10n→42He+31H(2)8.1×106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3)因为反应后粒子的总动能大于反应前粒子的总动能,故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亏损.16.(10分)如图7所示,质量M为4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左端放一质量为1 kg的木块,车的右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现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10 N·s的瞬间冲量,木块便沿车向右滑行,在与弹簧相碰后又沿原路返回,并恰好能达到小车的左端,求:图7(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平板车的速度v;(2)木块返回小车左端时的动能E k;(3)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解析】(1)设木块的初速度为v0,由动量定理有:I=m v0,得v0=10 m/s(方向向右).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块和小车速度相等.对于木块和小车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有:m v0=(M+m)v,解得v=2 m/s(向右).(2)木块与弹簧碰后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当木块相对小车静止时,木块相对小车到达左边最远点.因此木块恰能到小车的左端时,两者同速.由动量守恒可知此时v 块=v 车=2 m/s.木块的动能E k =12m v 2块=2 J.(3)木块往返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m v 20-12(M +m )v 2=40 J.考虑木块开始运动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损失的机械能为12ΔE =20 J .对这个过程由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有:12m v 20=12(M +m )v 2+12ΔE +E pm ,解得弹簧压缩到最短时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20 J.【答案】 (1)2 m/s ,方向向右 (2)2 J (3)20 J。
2024 届高三 一 轮复习联考(三) 全国卷理综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4 . D 【解析实线所表示的过程初始电流较小 , 故接入的电阻应该为大的电阻 , 即 R ,此时充电时间较长 , 即电容 器充电越慢 , A 、B 错误 ;根据公式 q It 知 I t 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电荷量 , 充电结束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 CE 两次相等 , 所以实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虚线与横轴所围面积 , C 错误 , D 正确 。
15 . B t 解析在星球表面 , 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有 GR 2 G · G R 22G2 又 V3rR · V23rR 2oM 地 · o2M 火 · 联立解得P G, R 2 · B 正确 16 . B 【解析】负点电荷在电势越低的地方 , 电势能越大 , 电子在 z i 处的电势能最大 , A 错误 ; p x 图像斜率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大小 , 由图可知电子在 z , 处受到的电场力为 0 ,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电子在 z 处的加速度为 0 , B正确 ; z 3 处的斜率不为 0 , 所以 z 3 处的电场强度不为 0 , C 错误 ; 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 , 动能和电势能总和保持不变 , 电子在 z 2 处的电势能大于在 z 3 处的电势能 , 所以在 z 2 处的动能小于在 z 3 处的动能 , D 错误 。
17 . C 【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 l , 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 I , 则 A 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k , A ' 点的磁感ll) l ) 2 l 218 . C 【解析】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 应为 Q P , A 错误 ; 由左手定则知 , 电子向 M 表面偏转 , M 表面电势低于N 表面电势 B 错误 ; 稳定时 · 洛仑兹力与电场力平衡 , 有 euB = e UH · 解得 UH Bl. v · C 正确 ; 电1流i -us -m d · 联立解得 r · D 错误19 . BC 【解析】滑片 P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 , 电路中总电阻减小 , 干路电流增大 ,即电流表 A1 示数增大 , 路端电压减小 , 电压表 V1 示数减小 , 电阻 R i 分压增大 , 并联支路电压减小 , 即电压表 V2 示数减小 , 通过电阻 R 2 的电流减小 , 即电流表 A2 示数减小 , 总电流等于通过电流表 A2 、A3 的电流之和 , 所以电 流表 A3 示数增大 , A 错误 , B 正确 ; 由于电流表 A 示数增大 , A2 示数减小 , A3 示数增大 , 有 △I 1 = △I 3 △I 2 , Cui △U2 △U1 U2正确 ;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 r , = r +R 1 , 则有 < , D 错误△I i △I 1 I i △I20 . BC 解析设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2d , 极板长度为 l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 偏转位移相同 , 有 d2at 2 ,· 由于电场强度和电荷量都相同 , 所以 t CC· 则粒子 H · 2 H · 3 H 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之比为i ::· A 错误 , B 正确 ; 由 lvt · 知 v CCm· 粒子 H 2 H 3 H 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根据p = mv 可知 , 三种粒子入射时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1 ::, C 正确 , D 错误 。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三模)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玻璃三棱镜后,变为三束单色光。
如果b光是蓝光,则以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可能是紫光B.c光可能是红光C.a光的频率小于c光的频率D.c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第(2)题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则( )A.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第(3)题研究小球落体运动规律时相摄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根据照片基本可以判断( )A.小球速度不变B.小球速度越来越小C.小球加速度不变D.小球加速度越来越大第(4)题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耕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第(5)题单色光经一狭缝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图样。
观察到的图样是( )A.B.C.D.第(6)题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将其中一块倒置,使其斜面互相平行,且使平行斜面的区域填入某种均匀介质,如图所示,一道激光光束由左方垂直边界射入,若不考虑所有的反射光线,则右方哪些线条可能是折射光线()A.1,2,3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B.4,5,6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C.7,8,9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D.1~9中的所有光线都有可能第(7)题如图,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带电的洁净的锌板,验电器箔片张开。
模块综合检测(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3·黄冈质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B.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则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交替变化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纵波D.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增大,但波源自身的频率不变【解析】由狭义相对论原理可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同的,选项A正确;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则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相互隔开,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选项B错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选项C错误;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增大,但波源自身的频率不变,选项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D。
【答案】AD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B.用光导纤维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C.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D.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是由于不同色光在介质中折射率不同产生的色散现象,A错;用光导纤维传送图象信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B错;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C错;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滤去了水面的反射光,使景像清晰,D对.【答案】D3.下列关于电场、磁场及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B.只要空间某处的电场或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C.振荡电路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也是向外辐射能量的过程D.电磁波的传播并不依赖介质的存在【解析】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故A错;产生电磁波必须是周期性(振荡)变化的电场或磁场,故B错;电磁波也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并不需要任何介质,故C、D正确.【答案】CD4。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三模)物理核心考点试题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是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R是光敏电阻,R0是保护定值电阻,日光充足时,电磁继电器把衔铁吸下,GH接入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光线不足时,衔铁被弹簧拉起,与EF接入电路,蓄电池给LED路灯供电,路灯亮起,下列关于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A.该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B.增加电源电动势可以增加路灯照明时间C.增大保护电阻R0阻值可延长每天路灯照明时间D.并联更多的LED路灯可延长每天路灯照明时间第(2)题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进行了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完成既定任务。
为了保证出舱宇航员的安全,通常会采用多重保障,其中之一就是出舱宇航员要背上可产生推力的便携式设备,装备中有一个能喷出气体的高压气源。
假设一个连同装备共有的航天员,脱离空间站后,在离空间站的位置与空间站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航天员为了返回空间站,先以相对空间站的速度向后喷出的气体距离空间站时,再次以同样速度喷出同等质量的气体,则宇航员返回空间站的时间约为( )A.200s B.300s C.400s D.600s第(3)题四个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 如图所示,从O 点静止释放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仍能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的是( )A.B.C.D.第(4)题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科研人员也在测试汽车的无线充电。
将受电线圈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连接电源的供电线圈安装在地面上,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模块综合检测(三)选修3-5(90分钟 100分)1.(4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2.(4分)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C.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 处3.(4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小车,车上固定一汽缸,汽缸用可控阀门隔成两部分,阀门左端封闭着高压气体,气体质量为m ,阀门右端是真空,现将阀门打开,若汽缸与外界绝热,则阀门打开后( )A.小车一直朝左端匀速移动B.小车最终静止,但位置左移了C.缸内气体内能不变D.缸内气体内能减少4.(4分)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估计重一吨).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于码头自由停泊,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停下,而后轻轻下船.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为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已知他自身的质量为m ,渔船的质量为( )A.()m L d d + B. ()m L d d - C. m Ld D.()m L d L + 5.(2011·天津高考)(4分)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6.(4分)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 等于(h 为普朗克常量,c 、λ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 )A. c h λB. h c λC.h λD. hλ7.(4分)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A.曝光时间不长时,出现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8.(2012·丹东模拟)(4分)“朝核危机”引起全球关注,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94239Pu ,这种钚239可由铀()23992239U 经过n 次β衰变而产生,则n 为( )A.2B.239C.145D.929.(4分)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11.4天B.7.6天C.5.7天D.3.8天10.(2011·上海高考)(4分)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11.(4分)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12.(2011·上海高考)(4分)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 )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13.(8分)(1)光滑水平面上两小球a、b用不可伸长的松弛细绳相连.开始时a球静止,b球以一定速度运动直至绳被拉紧,然后两球一起运动,在此过程中两球的总动量______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机械能______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2)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3)下列关于放射性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B.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C.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多1D.单质的铀238与化合物中的铀238的半衰期是相同的14.(2012·南昌模拟)(8分)(1)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态时,发出蓝色光,则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态时,可能发出的是( )A.红外线B.红光C.紫光D.γ射线(2)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 A =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 B =1 kg 的光滑小球,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6 J ,小球B 与小车右壁的距离L=1.2 m ,小球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的油灰阻挡层碰撞并被粘住,求:①小球脱离弹簧时小球和小车各自的速度;②整个过程中,小车移动的距离.15.(2012·沈阳模拟)(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2)如图所示,已知水平面上的P 点右侧光滑,左侧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滑块在水平面上P点的右侧分别以速度v1、v2向右运动,由于v1>v2而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滑块的速度均在一条直线上).二者碰后m1继续向右运动,m2被右侧的墙以原速率弹回,再次与m1相碰,碰后m2恰好停止,而m1最终停在Q点.测得PQ间的距离为L.求第一次碰后滑块m1的速率.16.(2011·山东高考)(8分)(1)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8天.①碘131核的衰变方程:131I _______________(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53②经过___________天 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2)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17.(2012·琼海模拟)(8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开发利用原子能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选择其中的两位,指出他们的主要成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21H 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126C 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18.(2011·海南高考)(12分)(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 和137Cs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 和137Cs 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 和137Cs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A. 13711560XBa n →+ B. 13102541X X e e -→+ C. 13703561X Ba e -→+ D. 13114541X X e p →+ (2)一质量为2m 的物体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以大小为v 0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 (i)木块在ab 段受到的摩擦力f ;(ii)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答案解析1.【解析】选B.以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弹簧的固定端墙壁对弹簧有外力作用,因此动量不守恒.而在子弹射入木块时,存在剧烈摩擦作用,有一部分能量将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也不守恒.2.【解析】选C.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小球与槽质量相等,分离后小球和槽的速度大小相等,小球与弹簧接触后,由能量守恒可知,它将以原速率被反向弹回,故C 项正确.3.【解析】选B 、C.由于右侧是真空,当将挡板抽出后,虽然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但气体并没有对外做功,故其内能不变,C 正确、D 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小车在气体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向左移动,最终会停止,A 错误,B 正确.4.【解析】选B.如图所示,设该同学在t 时间内从船尾走到船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人、船在该时间内的平均动量大小相等,即s dm M t t =人,又s 人=L-d,得()m L d M d -=.5.【解析】选C .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的粒子性,与原子结构无关,选项A 错误;伦琴射线的发现以及氢原子光谱的发现都与原子的能级结构有关,都是原子能级跃迁的结论,选项B 、D 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 正确.6.【解析】选A.光子的能量c Eh =νν=λ,,所以光子的能量cE h =λ.A 正确,B 、C 、D 错误.7.【解析】选B 、C.由于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故B 、C 正确.A 中的现象说明了光的粒子性,个别光子的行为通常表现出粒子性,故A 、D 错误.8.【解析】选A. 23994P u 核比23992U 核多两个正电荷,由于每经过1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所以要经过2次β衰变,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9.【解析】选D.半衰期是指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根据t 11t ()328τ==τ,,因为t=11.4天,所以11.43.83τ== (天). 10.【解析】选D.原子的中心是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当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时候,就会发生大角度散射,甚至被弹回.所以D 选项正确.11.【解析】选C.重核的裂变与轻核的聚变都能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但是,就建成的核电站来说,都是利用重核的裂变,目前轻核的聚变只能用于制造核武器,人类还不能和平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出的能量.12.【解析】选D.改变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都不会改变元素的原子核,所以,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题目中叙述的几种因素无关.D 选项正确.13.【解析】(1)b 球以一定速度运动直至绳被拉紧,两球间绳子的拉力就是相互作用的内力,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所以两小球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两球一起运动,具有共同速度,符合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征,动能损失很大,机械能不守恒. (2分)(2)选D.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频率无关,A 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B 错;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 错;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图象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D 对. (3分)(3)选D.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A 错误;生成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B 错误;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的质量数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相同,C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单质的铀238与化合物中的铀238的半衰期是相同的,D 正确. (3分) 答案:(1)守恒 不守恒 (2)D (3)D14.【解析】(1)选C.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态时发出蓝光,则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态时,辐射的光子应是能量比蓝光高的可见光,则由E=h ν知,紫光的光子能量比蓝光的光子能量高,C 正确,A 、B 错误.γ射线是核反应过程中向外辐射的不可见光,不是由原子的跃迁产生的,故D 错误. (2分)(2)小车与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M A v A =M B v B (1分)小车、小球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22A A B B p 11M v M v E 22+= (1分)解得v A =1 m/s v B =3 m/s (1分)由题意可知,x A +x B =L (1分)又x A =v A t x B =v B t (1分) 解得A A A B v L x 0.3 m v v ==+ (1分)答案:(1)C (2)①3 m/s 1 m/s ②0.3 m15.【解析】(1)选A 、B.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A 正确.由玻尔理论可知,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B 正确.元素的半衰期不会因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而改变,C 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D 错误. (2分)(2)设第一次碰后m 1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 1′,滑块m 2的速度大小为v 2′,设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2分) 第二次碰撞m 1v 1′-m 2v 2′=-m 1v 3(1分)m 1过P 点向左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1131m gL 0m v 2-μ=-(2分)解得:11v 2m '=(1分)答案:(1)A 、B (2)12m16.【解析】(1)①131131053541I X e -→+(2分)②由放射性元素经历一个半衰期衰变总数的一半可知,共经历了两个半衰期即16天. (2分) (2)设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为v x ,则对乙船有12mv 0=11mv-mv x , (1分) 对甲船20mv 0-mv x =11mv , (1分) 其中v 为后来两船同向运动的速度.由以上两式可得v x =4v 0 (2分) 答案:(1)①1310541X e-+②16 (2) 4v 017.【解析】(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或其他成就) 玻尔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模型,并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或其他成就)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或其他成就).(任选其二)(每空1分) (2)设中子质量为M n ,靶核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n v 0=M n v 1+Mv 2(1分)由能量守恒定律:222n 0n 12111M v M v M v 222=+(1分) 解得:n 10n M M v v M M-=+(1分)在重水中靶核质量:M H =2M nn H 1H 00n HM M 1v v v M M 3-==-+(1分)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 C =12M nn C 1C 00n CM M 11v v v M M 13-==-+(1分)与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 (1分) 答案:见解析18.【解析】(1)根据衰变过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X 1是13856B a,X 2是13153I ,X 3是13755C s,X 4是13255C s,所以能分别反映13153I 、13755C s衰变过程的分别是B 、C.13153I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131-53=78,13755C 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137-55=82.(每空1分)(2)(i)木块向左滑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v , 由动量守恒:mv 0=(m+2m)v ①(1分)22011m v (m 2m )v fL m gh 22-+=+②(2分)联立①②两式解得:20m (v 3gh )f 3L-=③(1分)(ii)整个过程,由功能关系得:22011m v (m 2m )v fx22-+= (2分)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2L-x (1分) 联立解得:2020v L s 2L v 3gh=-- (1分)答案:(1)B C 78 82 (2)(i)20m (v 3gh )3L- (ii) 2020v L 2L v 3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