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故国者 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5.55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十)学生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
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
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应侯曰:“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攘地千里。
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行义不图毁誉,不辞祸凶。
大夫种事越王,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绝,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
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
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
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
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
”于是应侯称善。
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君之为主,正乱、披患、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应侯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辨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B.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C.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D.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时,多义词,可指春、夏、秋、冬四季,也可指一天中的朝、夕、昼、夜,文中指前者。
古之英雄,多以武略扬名。
祖逖,字士稚,吴郡人也,汉末群雄之一,曾为东晋名将。
其人勇猛善战,智略过人,尤以铸兵之技闻名于世。
今试以文言文译之,以飨读者。
祖逖北伐,志在恢复中原,光复汉室。
时值乱世,兵器乃战争之利器,故祖逖甚重铸兵之事。
传闻祖逖铸兵,选用精铁,炼制之术独步江湖,其兵锋利无比,乃一时之绝品。
昔者,祖逖铸兵,必择良时。
于月黑风高之夜,于山高水长之处,选取最佳之地,以避人耳目。
祖逖自幼习武,深知兵刃之重要性,故对铸兵之事,尤为用心。
铸兵之初,祖逖先选精铁。
此铁非同小可,乃深山老林之中,千年古树之根,经风雨洗礼,岁月磨砺,铁质坚硬,色泽乌黑,其名为“乌金铁”。
祖逖深知此铁之珍贵,故不惜重金,以求得之。
得铁之后,祖逖便开始炼制。
炼制之术,非同凡响,乃祖逖自创。
其法,先以烈火焚烧,使铁化为熔液;再以慢火煅烧,使铁质纯净;最后以冷水激之,使铁硬如石。
此法炼制出的兵器,锋利无比,且耐久耐用。
炼制完成后,祖逖便开始铸兵。
铸兵之炉,乃祖逖亲手打造,其炉火熊熊,热力逼人。
祖逖将炼制好的铁液倒入炉中,用锤敲打,使铁液均匀分布。
铸兵之时,祖逖亲自操刀,精心雕刻,使兵器形状美观,且威力巨大。
铸兵之术,非一日之功。
祖逖铸兵,历经数十载,终于炼就了一身铸兵之技。
其铸兵之作,乃一时之绝品,传世至今。
世人皆称,祖逖铸兵,如神匠之手,鬼斧神工,无人能及。
祖逖铸兵,不仅为了战争,更为了保家卫国。
其兵刃锋利,乃是因为祖逖对兵器的热爱和执着。
在祖逖看来,铸兵之术,既是技艺,亦是信仰。
他以此技艺,报效国家,守护家园。
如今,祖逖已逝,但其铸兵之术,却流传千古。
后人得以继承祖逖之遗志,发扬铸兵之技,为我国兵器制造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祖逖铸兵,虽已远去,但其精神永存,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翻译如下:古之英雄,多以武力扬名。
祖逖,字士稚,吴郡人也,汉末群雄之一,曾为东晋名将。
其人勇猛善战,智略过人,尤以铸兵之技闻名于世。
今试以文言文译之,以飨读者。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词语注释: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吴士谈兵文言文翻译吴士谈兵文言文翻译吴士选自《逊志斋集》,明方孝孺撰。
文中的吴士十分自大,自以为是,最后落得一个惨死。
作者想要告诫喜欢吹嘘的人:骄傲自大终会一败涂地。
下面是关于吴士谈兵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文言文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
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今大夫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
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蒐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之书以为世戒。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本》翻译吴地有个读书人喜欢夸夸其谈,自以为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言必称孙武、吴起。
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
那读书人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形势没有比姑苏更便利的了,物产没有比姑苏更富庶的了,武器士兵也没有比姑苏更精锐的了。
但是之所以不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将领太无能了。
现在大王的'将领都任命那些浅陋的人担任,指挥作战而不知道兵法,这简直是鼠类相斗罢了!您大王若真能拜我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
”张士诚以为也说得对,便拜他为将军,听任他自行招募兵士,并告诫管理钱粮军需的官员不要计较他支取的多少。
那读书人曾游历过钱塘,与钱塘的一些无才能而又怯懦的人有交往,于是就到钱塘去招募兵士,那些浪荡市井的人都去投靠他,他选拔了几十个人给予官职,每月花费的军饷以万石来计数。
11论民本课时操练·促提高 (A)一、基础稳固1.以下词语中A. 桀纣 (ji é).庠序 (xi ánɡ) .B.邪侈 (ch ǐ).社稷.(sù) C.数罟 (ɡǔ).,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粢盛..(zīch én ɡ)曳兵 (yè).饿莩 (pi ǎo).鸡豚 (t ún).孝悌 (t ì).鹯( zh ān) 走圹 (ku ànɡ)..D.丧死 (sānɡ) 洿池 (wū)..仓廪 (l ǐn) 狗彘 (zh ì)..分析 :B 项 ,“稷”应读“jì”。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兽之走圹也B.为丛驱爵者C.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分析 :B 项 ,“爵”通“雀”;C 项 ,“无”同“毋”,不要 ;D 项 ,“颁”通“斑”。
答案 :A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变置 :改立。
..B.或五十步尔后止或 :有时。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频频陈说。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翻开粮仓 ,赈济百姓。
分析 :B 项 ,“或”,有的人。
答案 :B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但是不王者A.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祭祀以时B.执简过去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为渊驱鱼者D.马倒为晋兵所杀分析 :A 项 ,“者”字构造 ,译为“ 的人”。
B 项,介词 ,依据 /连词 ,表修饰 ,相当于“而”。
C 项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撤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助词 ,的。
D 项 ,介词 ,替 /介词 ,被。
答案 :A二、阅读鉴赏(一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5~8 题。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原文与翻译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原文与翻译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文言文阅读能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的心理。
为此,小编为你整理了岳飞文言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帮到你!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为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九年级上《陈涉世家》原文和译文人教版九年级上《陈涉世家》原文和译文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齐宣王好射》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齐泰,溧水人。
初名德。
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
历礼、兵二部主事。
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
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
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
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
皇太孙素重泰。
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
寻进尚书。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
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
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
指泰、子澄为奸臣。
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
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
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
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
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
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
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
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
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
燕王不听。
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
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
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
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
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
时购泰急。
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
或曰:此齐尚书马也。
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
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克: 战胜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窜:逃窜C.时购泰急购:重金收买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坐:定罪、连坐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店铺下面为你整理了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通“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g),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shuò,屡次)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chàng,通“倡”,倡导),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bǔ)。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yǐ,通“已”)怪之矣。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fèn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所謂故國者
原文繁體字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王無新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
故曰國人殺之也。
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
所谓故国者
原文简体字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新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
2 译文
孟子见到齐宣王说:“之所以叫‘故国’,不是有树木就是,而是指有世臣,大王有没有可以信任的大臣。
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逃跑到那里去了。
”
齐宣王说:“我要怎么才能识别人才而不至于放弃这些人才呢?”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臣,如果是迫不得已(而选用新臣),将会使卑贱者超过尊贵者,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贤能,还不成;大夫们也都说贤能,还不成;全国的人都说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贤能,然后再任用他。
(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不行,不必听信;大夫们也都说不行,也不必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他不行,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不行,然后才罢免他。
(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某人)该杀,不必理睬;大夫们都说该杀,也不必理睬;全国的人都说该杀,然后去考察他,证明他的确该杀,然后才处死他。
所以说,这是全国人判他死刑。
——做到这些,才称得起是百姓的父母。
”
【中心】:
主要是说孟子的选拔人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