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
- 格式:dps
- 大小:707.00 KB
- 文档页数:14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这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词人以花写人,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精妙、妥帖,堪称妙笔。
“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译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译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翻译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2、张大复《别水仙花说》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大复《别水仙花说》原文及翻译别水仙花说(明)张大复①每冬初,必购一本着斋中,辄低回留之不忍去。
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花繁叶硕,特设一静几病榻上,同卧坐者几两月。
一夕,长风烈烈,雁声嘹嘹,两足如卧冰上,亟起视之,袅然相视而笑,心怜之,因移置帷中,让以茶筥①,旦起相视,更相怜也。
②顾虞美人叶不敌花,断肠草不耐秋冷,夫至于水仙花无上矣。
叶如剑,茎如兰,房如黄冠,根如夜合。
绿如芭蕉,然沉郁,白如轻罗,然芬泽;香如腊梅而温,如芙蓉而冽。
宜冉冉风,宜溶溶月,宜睡室,宜净榻,宜咏,宜觞,亭亭叶表,森森华外,其神浮昱②而不定,絪缊③而自如。
③童子弗戒,一枝流落他所,至今为恨。
距李子之相遗,今五十日矣,而色泽黯然,神情怆悴,予心悲焉,煮茶而送之。
夫水之于五行,最无滓矣,又加仙焉,不亦是乎!【注释】①筥(jǔ):盛器笼。
②浮昱:浮光溢彩。
③絪缊(yīnyūn):同“氤氲”。
形容香气四溢。
翻译:解析《别水仙花说》明显表现了生命意识,生活是生活的基础。
在《别水仙花说》里,作者张大复首先表现自己对水仙的真挚感情,真可谓是童心未泯、憨态可掬:每冬初,必购一本着斋中,辄低回留之不忍去。
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花繁叶硕,特设一静几病魔榻上,同卧坐者几两月。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鉴赏: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醉花阴的原文及翻译醉花阴的原文及翻译《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醉花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延伸阅读——醉花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知识导入)宋词单元,四位词人,两种风格。
婉约:柳永、李清照;豪放:苏轼、辛弃疾。
二、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
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
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
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词作,以其婉约浪漫的风格和深情绵绵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对《醉花阴》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醉花阴》原文如下:铅华洗尽,溶尽鹅黄。
凭欄悒寄,应苦惚中啼酸。
不管春风犹细雨,只疑烟柳晚妆悔,回眉应笑丹。
残花无语,中庭月色,到晓还醉,真个无人省问。
惟有长情未老,留得记取,偏有味于人微茫。
《醉花阴》以醉花阴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对阴暗中醉花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的纠葛中所感受到的情绪。
作品开篇就采用了铅华洗尽、溶尽鹅黄的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白、凄凉的感觉。
接着描述凭栏郁闷地寄情思,犹豫不决地苦苦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风细雨、烟柳晚妆等,这些景物不仅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丝恬静和温柔的氛围,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
在描写时光流转的同时,李清照也将其与情感的变迁相结合,通过残花无语、中庭月色等景物描写,将主人公在感情失落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这种失望和无助的心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词中也表达了主人公对长情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人微茫的沉思。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篇词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经过对《醉花阴》的原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以婉约浪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在爱情悲欢离合中的矛盾与纠结。
通过描绘醉花阴以及自然景物,她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首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醉花阴》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释①醉花阴:毛滂创调;②瑞脑:即龙脑;一种香料;③金兽:兽形铜香炉;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⑤东篱:指菊圃;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这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这首词从内容上说并不是很丰富,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艺术性;词人层层渲染,通过对秋景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委婉地表达出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和与丈夫分离的深切痛楚;夸张和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把一个因相思而憔悴的妇女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尾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重九佳节为怀念丈夫而写;上阕写半夜枕席上吹来冷气,感到自身孤独;重阳节也在孤独冷寂中度过;下阕写黄昏时在菊圃独饮;词人认为自身正如傍晚的黄菊,伶仃瘦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以菊花自喻别有创意;一个“瘦”字,使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少妇形象活脱脱浮现出来,且符合词自身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贴切传神;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写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秋凉情景,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与秋凉情景。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
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及解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全文如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时为思念丈夫而作,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独居的寂寞之感。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上阕描写了作者在薄雾浓云的天气中,独自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寂寞和哀愁。
下阙描述了作者在东篱把酒赏菊的情景,以及闻到菊花香气后的感受,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清新婉约:李清照的词以婉约风格著称,这首词也不例外。
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含蓄细腻,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用典巧妙: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借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对仗工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形象生动:词人通过“薄雾浓云”、“瑞脑”、“金兽”、“东篱”、“暗香”等具体形象的描写,使整首词更加生动、具体。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珍视。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上阕描写了作者在薄雾浓云的天气中,独自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寂寞和哀愁。
下阙描述了作者在东篱把酒赏菊的情景,以及闻到菊花香气后的感受,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珍视。
这首词的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李清照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
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
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建康(今南京)。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jié]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大事记: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
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
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
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
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
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
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
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南渡内容风格代表作
前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清丽婉转
(闲愁离愁)
《如梦令》
《醉花阴》
《一剪梅》
后思夫
思乡
思国
沉哀凄苦
(浓愁哀愁)
《声声慢》
《永遇乐》
《菩萨蛮》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
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写作背景
•《醉花阴》写于南渡前。
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漫长的白日里,李清照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袅袅烟雾,抒发了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一整天都掠起心中的烦愁,龙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中焚烧。
重阳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昨夜的凉气浸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卷起珠帘,闺中人儿比黄花更加消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表现词人怎样的心情?如何体现的?•“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词人孤寂的心情。
“永昼”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龙脑香在金兽香炉里慢慢燃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从而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半夜凉初透”词人是如何知道“半夜”的凉意透过纱橱的?这凉
意从何而来?
•1、因为词人由于思念丈夫而孤寂难眠,所以知晓。
•2、表面上,凉意由于重阳秋夜,玉
枕纱橱难御风寒。
深层中,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人陪伴,内心倍感孤独凄凉。
关于《醉花阴》有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
答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请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写一段赏析文字。
•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秋菊的
神态。
•2、描写词人因思念而面容消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3、以花喻人,花面相应,人如花,花
如人,营造了一种婉曲优美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