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40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2020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行车组织基础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统筹内部各专业部门,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
其中,共线、跨线运行线路的行车计划应共同制定。
运营单位应做好土建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各设施设备系统兼容协调,能够按照最大设计能力稳定运行,保障行车组织需要,充分满足客流需求。
运营单位应建立行车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对行车计划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以满足客流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规律及线网衔接等因素,有效发挥线路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车辆和安排施工维修时间,确定线路运营时间及各时段的行车间隔、停站时间、行车交路等。
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
列车运行图应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常态化延长运营服务时间或缩小行车间隔的,运营单位应充分论证运用车数量、线路条件等设施设备能力及施工维修时间、人员配备需要等情况,确保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组织实施。
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2年。
第六条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
线网监控级负责监控线网运行状态、统筹线网运营生产、指挥应急情况下线网列车运行调整,以及对外联络协调。
线路控制级负责本线路的运营状态监控、运行调整和应急指挥。
地铁安全行车操作规程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工具,因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青睐。
然而,由于地铁的构造复杂、运行速度高,安全问题也成为了需要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每一位地铁驾驶员都需要严格遵守地铁安全行车操作规程。
首先,地铁驾驶员在行车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列车的外观、车内设施的正常运行情况以及司机操作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
同时,还要确认地铁车辆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正常工作。
只有确保列车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驾驶员才能开始行车。
在地铁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车速,保持合适的行车速度。
一般来说,地铁车速的控制应尽量稳定,合理分配能量,确保乘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当遇到特殊情况,如天气突变、设备故障等,驾驶员需要及时调整车速并向指挥中心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地铁驾驶员需要特别注意乘客上下车的安全。
驾驶员应严格按照信号标志和站台标线的指引,确保列车与站台之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乘客在乘车和下车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同时,在站内停车时,驾驶员要确保车门关好,避免乘客随意开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地铁驾驶员还需要随时密切关注信号系统的变化。
地铁信号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员需要根据信号灯的指示,准确判断当前行驶状态,做到及时、正确地进行牵引或制动操作。
同时,驾驶员还需要注意信号的变化情况,做好预防措施,以防止运行中的事故发生。
最后,地铁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地铁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如乘客突发疾病、设备故障等。
驾驶员需要冷静应对,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乘客和列车的安全。
同时,驾驶员还要与指挥中心和相关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地铁安全行车操作规程是确保地铁运行安全的基本要求。
驾驶员作为地铁运营的重要一环,需始终牢记乘客安全至上的原则,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全力以赴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