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12能量之源
- 格式:doc
- 大小:913.50 KB
- 文档页数:10
课时作业1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色素,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4种B.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参与光合作用C.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D.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与植物的颜色也有关系解析: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从功能上可分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共4种(叶绿素a、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非光合色素如花青素,全部分布在液泡中的细胞液中。
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传递光能,只有极少数的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的颜色导致植物不同的器官呈现不同的颜色。
答案:D2.2009·江苏高考(多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解析:由图示曲线信息可知,实验条件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比甲、乙图示可知,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由于2~4天光合速率下降早于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实验条件下,随时间推移,植物缺水严重、叶片失水、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使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ABD3.(2012·山东潍坊一模,9)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12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优选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12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优选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12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优选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12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3.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017,全国卷Ⅲ,3T2017,北京卷,2T2017,全国卷Ⅱ,29T 2016,全国卷Ⅱ,2T2016,北京卷,5T,1T 2016,全国卷Ⅰ,30T2016,全国卷Ⅲ,29T 2016,浙江卷,30T2015,江苏卷,21T 2015,安徽卷,2T2015,北京卷,31T从近五年高考看,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考查乃重中之重,多集中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上,多以曲线图、坐标图或表格的形式结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基础知识综合考查分值:2~16分1.课本P99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或大棚在种植蔬菜时补充__白__光。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溶于__无水乙醇__,不溶于水,各种色素在__层析液__中的__溶解度__不同,__溶解度大__的随__层析液__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步骤:提取__色素__→制备__滤纸条__→画__滤液细线__→分离__色素__→观察结果。
(3)结果:从上至下色素带的颜色及色素名称依次是__胡萝卜素(橙)__、__叶黄素(黄)__、__叶绿素a(蓝绿)__、__叶绿素b(黄绿)__。
第四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及利用1.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条件:需酶的催化。
(3)意义: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目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尝试探究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2)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和无机催化剂Fe3+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3)实验过程:✓实验的变量与对照✓由上述实验可以说明:①1、4号试管对照⇒酶具有催化作用。
②1、3、4(或3、4)号试管对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实验结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而加快反应速率。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
4.酶的本质的探索过程:(1)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酵母。
(2)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3)争论:✓巴斯德(法国)1857年提出:只有活酵母细胞参与才能进行发酵。
✓李比希(德国)认为: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
(4)毕希纳(德国):获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他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但未能分离鉴定出酶。
(5)萨姆纳(美国):1926年用丙酮提取出了刀豆种子中的脲酶,并证明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6)切赫和奥特曼(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5.酶的概念理解:(1)来源:活细胞产生的。
(2)作用:具有催化作用。
(3)化学本质: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6.酶本质的实验验证:(1)实验设计思路:(2)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7.酶具有高效性(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设计理念和思路理念: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中说:“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因此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核心概念和概念相互联系的教学。
当然对核心概念不应该是静态的背诵和记忆,而应该在动态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重在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思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就是光合作用。
它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对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点,也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节内容充分体现了生物知识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实用性。
可见本节内容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另外,在历年高考中“光合作用”都是命题的焦点,分值很高。
三.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说明光合作用,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属于理解并达到应用层次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基本知识,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依据新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1)说出光合作用的产物、反应物、场所及条件。
(2)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换(3)阐述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联系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图像分析,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四.说重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和能量过程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关系依据:光合作用是一种分子层面的生命现象,不易观察、过程复杂、新的概念多,识记时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理解光暗反应的相互联系就更难了。
A组双基题组1.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用无水乙醇做溶剂滤纸过滤收集滤液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中的有机酸等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B项正确;提取叶绿素时应用乙醇做溶剂,用尼龙布过滤,不能用滤纸过滤,C项错误;研磨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D项正确。
【答案】 C2.(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期末质检)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A.水、二氧化碳、ATPB.氧气、水、ATPC.水、ADP、PiD.ADP、C3、水【解析】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有ATP的形成和水的光解。
【答案】 C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B.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C.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均有ATP的合成D.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了还原剂[H]【解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CO2,H2O光解产生的O2释放到了外界环境中;温度过高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ATP。
【答案】 D4.(2013·德州一模)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乙为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
请分析回答:图甲图乙(1)图甲中a、b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图中C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2)图甲中物质D为_______,D的生成量可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
除此外,下列哪些选项也能够代表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
A.O2的释放量B.C3化合物的量C.C5化合物的量D.CO2的吸收量(3)经研究发现,该植物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看作两个实验哦!(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3)实验结果及分析2.叶绿体的结构及其中的色素(1)光合作用的结构——叶绿体并非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蓝藻、光合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
(2)色素的吸收光谱由图可以看出:①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色素吸收光的范围:一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对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吸收。
参看必修1 教材P99“学科交叉”提醒①植物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少,绿光被反射出来。
②植物的液泡中含有的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
③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的细胞中也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
(教材P100拓展题)(1)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3)秋天叶片变黄,是叶黄素含量增多导致的(×)(4)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粒中(×)(5)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1.生产上,用何种颜色的塑料薄膜做顶棚产量高?如果阴天或夜间给大棚内的农作物补光呢?必修① P99“与社会的联系”拓展提示无色,因日光中各种颜色的光均能通过,作物光合效率高。
补红光和蓝紫光。
2.(实验改进)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也可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即在圆心处滴加适量滤液,待干燥后再滴加适量层析液进行层析,结果会出现不同颜色的4个同心圆,则①~④依次对应哪种色素及颜色?提示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1.色素提取分离三个常见异常现象原因分析(1)滤液颜色均过浅的原因若只是最下面两条色素带较浅呢?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的原因①滤液细线不直;②滤液细线过粗。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捕获光能的色素(判断正误)。
(1)色素提取液是无水乙醇,分离液是层析液。
( )(2)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
( )(3)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 )(4)分离结束后滤纸条上的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5)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填空)。
(1)结构示意图。
解惑:(1)叶绿体和液泡中都有色素,但只有叶绿体中的色素参与光能的捕获。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存在于光反应部位——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两个部位——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基质中。
◎想一想:叶绿体的结构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答案:一、1.(1)√ (2)√ (3(4)√ (5)√ 2.(2)暗反应 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光合作用 叶绿体想一想提示: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类囊体有巨大的膜面积,增大了受光面积。
在类囊体膜和基质中分布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保证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二、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连线)巧记:叶绿体:叶绿体膜两层,基质基粒来组成,类囊体来堆叠,上有色素酶附着,吸收光能来转化,光合作用好场所。
想一想:1.萨克斯实验是如何对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2.鲁宾、卡门和卡尔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得出实验结论?该技术手段有何用途?答案:二、①—b②—a③—e④—c⑤—d⑥—f想一想1.提示:萨克斯实验是空白对照,该实验研究的因素是光照,因此遮光组为对照组,曝光组为实验组。
2.提示: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转移去向。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填图)1.2.判断正误。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2)光合作用需要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 )(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级科目:生物授课人:课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了解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比较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实质。
4.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识图、分析、交流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比较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进一步学会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巩固及光合作用过程学习,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观。
2.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辩证观点。
重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中心发言人左婷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 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具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8 课时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提问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个人主页教学过程一、要点突破,明确考向:1、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必须在光下有光、无光都可以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物质转化①水光解:2H2O――→光4[H]+O2↑②ATP的合成:ADP+Pi――→酶能量ATP能量转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TP和Pi,如图:2、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分析元素去向(以生成C6H12O6为例),写在作业本上:3、环境因素骤变对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判断:教师利用下图引导学生分析,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 、C5 、[H]、ATP的含量变化,归纳总结、笔记:二、典例透析,强化巩固:1、学生透彻分析资料67页【典例1】,说思路,选答案。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人教版)(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2•蚌埠模拟)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暗环境中甲结构将停止其生理活动B.甲、乙两结构均能产生ATP并都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植物正常生长时,乙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甲结构吸收D.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增加温室中的CO2浓度,促进乙的生理活动2.(2012•安庆模拟)农技员为准确把握蔬菜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在大棚内安装了CO2测量器,预期一天内大棚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3.(2011•海南高考)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4.磷酸化是指在蛋白质或其他类型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在生物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
下列各项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叶绿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5.(2011•浙江高考)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6.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7.(2012·天水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B.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D.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8.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A.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C.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9.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植物体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10.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将西红柿植株置于密闭装置中进行了相关实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1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人教版)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捕获光能的色素(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纸层析法)①可以利用____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在研磨时还应加入少许________和碳酸钙,其中前者有助于________,后者可防止在研磨中________被破坏。
②分离的原理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2)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色素种类 颜色 吸收光谱 滤纸条上位置叶绿素 (约占3/4) 叶绿素a ____ 主要吸收________ 中下层 叶绿素b ____ ______类胡萝卜素 (约占1/4) 胡萝卜素 ____ 主要吸收______ ______ 叶黄素 ____ 中上层2.(1)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部有双层膜,内部的基粒是由________堆叠而成的。
(2)色素和酶的分布: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________,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
(3)功能:进行________的场所。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2.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①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上。
②条件:____、色素、酶、水等。
③物质变化:将水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将ADP 和Pi 合成________。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________。
(2)暗反应:①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条件:________、[H]、ATP 、CO 2等。
③物质变化CO 2的固定:C 5+CO 2――→酶________。
C 3的还原:2C 3+[H]――→酶ATP________。
④能量变化:A 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的数量。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包括空气中________的浓度、土壤中________和矿质元素的多少、光的________以及温度的高低等。
4.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________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________的合成作用。
(2)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__________氧化成__________和________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________。
探究点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区别光反应和暗反应1.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若光反应停止,暗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故晚上一般认为只进行呼吸作用,暗反应不进行。
2.相同时间内,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比一直光照有机物积累的多,因为[H]、ATP 基本不积累,利用充分;但一直光照会造成[H]、A TP 的积累,利用不充分。
3.光合作用只有植物的绿色细胞和光合细菌能进行,但细胞呼吸则是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
4.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A TP 只供暗反应利用,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可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的[H]来自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中C 3的还原以生成(CH 2O);有氧呼吸中产生的[H]来自第一、二阶段有机物的氧化,用于第三阶段与O 2结合生成H 2O ,并产生大量A TP 。
6.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或线粒体,但也有的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或有氧呼吸(如蓝藻、根瘤菌等)。
探究示例1 (2009·安徽理综,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听课记录:探究点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光照强度(1)曲线分析:①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__________,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________的强度。
②AB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CO2释放量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点所示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
此点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只有在B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④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
C点所示光照强度为________。
(2)应用:阴生植物的B点________,C点________,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________;适当________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1)曲线分析:①图1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________。
②图1和图2中的B和B′点都表示________。
(2)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____________。
3.温度(1)曲线分析: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应用:依据此曲线分析冬天温室栽培应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思维拓展在分析以上单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不仅要关注曲线的走势,还要注意几个关键点,尤其是补偿点和饱和点,以及饱和点前和饱和点后的主要限制因子。
一般来说,饱和点前的限制因子就是横坐标表示的因子,饱和点后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横坐标表示的因子以外的因子。
探究示例2(2011·南京模拟)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低B.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C.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②图中Y因素最有可能代表光照强度听课记录:实验探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1)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________:溶解度________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________,反之则________,所以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因________________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流程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思维拓展1.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关键(1)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2)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
(3)称取绿叶的质量和加入无水乙醇的体积要适当,以保证提取液的浓度。
2.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关键(1)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1~2次。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或没入)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使实验失败。
3.要提取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至少要破坏1层细胞膜、2层叶绿体膜,共3层生物膜(3层磷脂双分子层或6层磷脂分子)。
要将叶肉细胞中色素完全提取,还需加上1层液泡膜。
探究示例3 (2010·南通模拟)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听课记录:题组一光合作用的色素和过程1.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最宽的是第3条B.研磨液要用滤纸过滤,盛放滤液的小试管要及时用棉塞塞紧C.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D.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2.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叶片光照24 h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本实验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产生淀粉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3.(2011·苏州模拟)如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B.光反应的产物有O2、[H]、ATP等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上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4.(2010·汕尾调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中的碳和氧都来自于二氧化碳C.光反应产生的ATP可以用于暗反应,也可以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光反应只进行能量代谢,不进行物质代谢;暗反应则刚好相反题组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2011·西安安铁一中高三期中)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6.如图表示叶片光合速率与叶肉细胞间隙中CO2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BC段的斜率与叶绿体内固定CO2的酶活性呈正相关B.温室效应能提高植物光合速率C.当CO2浓度低于b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D.当CO2浓度高于s时,P m值主要受光反应速率的限制7.(2010·广州调研)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8.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