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60
谈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以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各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次性出血通常在半小时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
近年来ct动态观察发现:83%的脑出血在发病6h内仍有血肿增大,17%在6~24h内血肿增大,个别病人2天后仍有增大者。
另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52%,24h内61.54%。
并发现继续出血与血压、年龄无关,而血肿不规则或出血量多易发生继续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以往多采用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50%~60%。
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目前该病趋向于手术治疗。
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手术死亡率为3%~51%,外科治疗死亡率悬殊与病例选择等诸多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手术治疗及其指征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一、手术适应证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环。
由于各地对手术指征选择的不同,因此所获治疗效果不相同,目前尚无法比较。
根据我们的经验,综合以下几点考虑:(1)意识状态:据回顾性分析表明:无意识障碍者,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但脑疝不明显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用外科治疗暂不理想。
根据出血后意识状态,临床分为五级,以便记录比较。
(2)部位:浅部出血应考虑手术,如皮质下、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3)出血量:皮质下、壳核出血>25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即考虑手术。
(4)病情的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适宜手术。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提高生存率。
下面将就这一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
了解一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和病情特点。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导致脑动脉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陷的疾病。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昏迷、抽搐、瞳孔散大、肢体瘫痪等,病情危急,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中药辅助治疗。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是一种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手术主要针对出血灶进行除血肿和脑减压手术,促使病灶得到及时清除,阻止出血蔓延和减小颅内压,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而增液承气汤加减方则是一种中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扩张颅内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水肿等作用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该方剂以承气汤为主要药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加减,以达到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平肝祛风的功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特点,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治疗方案可以及时对脑出血灶进行处理,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
手术的及时进行可以有效控制出血蔓延,减小血肿体积,缓解脑组织的挤压情况,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和坏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增液承气汤加减方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这种中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清热的作用,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减少脑组织水肿,缓解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陷减轻,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10月*贵州省平坝三0三医院(561100)2012年8月23日收稿摘要:作者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的适合条件、选择恰当地手术时机以及选择良好的手术方式,最后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11-02浅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蒋勇*作为能够严重危险生命安全疾病之一的高血压脑出血,通常情况下又可以将其称为脑出血,这类疾病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一般来说,这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发病率比较高,在实际发病时,经常表现出较高的血压,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密切相关的是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一直以来,医学界争论的焦点是其治疗效果。
由于不断进步的医学以及不断完善的治疗方式,在进行脑出血患者治疗时,越来越多的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经进行手术治疗后,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生存质量[1]。
1适合采用手术治疗的条件针对脑出血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条件:①患者思想意识保持清醒,且中等或者大量的出血量;②患者出现脑干压迫,同时,小脑血肿大于11ml ,血肿直径大于4cm ;③患者脑叶出血量是中等或者是大量,虽然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但随后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挽救生命,必须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④患者的年龄较为年轻[2]。
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①患者思想意识保持清醒,且存在较少的血肿量,不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也可以治疗患者;②患者出现较少的出血量;③患者出现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等现象,严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必须按照患者的实际具体情况,没有一个固定的手术治疗模式,当然,还需要对患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进行进一步的考察,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进展【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进展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83-02进展高血压脑出血(hich)为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疾病发病比较迅速,疾病严重,且患者的预后情况不良,有很高的死亡几率。
有相关报道此疾病治疗后的病残率为50%-85%左右,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为40%-50%左右[1]。
笔者对此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如下。
1传统治疗方式此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cushing在1903年开始实施对此疾病的手术治疗,但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
到了70年代ct技术的研究发展,手术治疗的效果有所增加,通过ct可分析患者治疗的术式及治疗情况。
80年代对此疾病的手术治疗有了一定的突破,出现了多种治疗措施,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上升[2],治疗包括神经内窥镜直视微创清除脑内血肿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排空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ct导向血肿腔抽吸及尿激酶溶解术等治疗方式。
2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情况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应仔细考虑,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出血量的大小、出血的部位、意识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式的选择。
现今,此疾病患者的手术适应症还没有进行统一,相关研究认为最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意识状况ⅲ级,i级不用进行手术治疗。
ⅱ、ⅳ级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但应注意选择术式。
王忠诚研究分析认为当患者的出血量大于130ml应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情况不应成为手术的指标[3]。
最近几年微创技术发展迅猛,这也让对患者进行手术的适应症也随之有所扩大。
3进行手术时机的选择情况对患者进行手术时机的选择现今还没有进行统一,但有统一的认识是早期给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一般认为患者发生疾病之后6-7h中为手术的最佳时机,此时机患者的脑部组织还没有出现坏死,给予患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迅速清除患者的血肿部位降低疾病的影响,降低出血对组织的损伤。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男性,68岁,原因:高血压脑出血。
入院时神志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
经CT头颅扫描,发现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意识水平的改善。
但是,第7天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意识状态下降和右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再次行CT头颅扫描发现,左侧基底节区已经再次出血。
为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生们决定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时,取下颅骨板,利用高速电钻切除部分颅骨,暴露出出血部位。
经过多次尝试,成功控制出血。
手术后,患者情况逐渐好转,经过康复治疗,步态和语言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本例患者再次出血的原因可能与既往治疗不当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出血部位过于深入,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一般脑出血患者并不明显。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再次出现患者突然意识下降或其他症状,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总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医生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合理应用手术技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治疗,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2020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一种疾病,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颅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血管壁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血管壁弹性削弱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情绪激动、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时,就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HICH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欧美国家发病率占脑卒中的9%-28%,中国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9-48%。
HICH常见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脑室、丘脑、小脑、脑干以及脑叶和皮质下,其中脑叶和皮质下多为血管淀粉样变所致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HIC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极高,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2019年XXX报道了1999~2017年期间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25类疾病,脑卒中以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首。
因此,加强HICH一级、二级预防以及提高HICH的临床救治能力和水平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目前,XXX已被列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年)》四类重点防治的重大慢性疾病范畴。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扫描已经成为脑出血诊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CT具备无创、快速、简便等特征,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HICH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方式较为单一,而手术治疗方式则有多种选择,包括大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钻孔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
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成功治疗HICH的关键。
神经内镜手术结合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等技术,充分发挥了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
在神经内镜手术过程中,内镜可置入血肿腔内,全景化显露术野,避免血肿残留。
高清图像有助于辨识活动性出血点,有利于止血,减少二次出血的风险。
随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普及,有必要对神经内镜治疗HICH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流程达成共识,以便规范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适应证、手术策略和技术特点等细节,推广内镜技术在HICH中的应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