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
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哪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的意义是什么?(1)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确立和规范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本法的颁行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3)本法的颁行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地区,民族间的交流; 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技; 有利于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4)本法的颁行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四、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作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处理有如下规定: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拒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作出处理。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五、什么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基本功培训资料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一)问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哪位国家领导人签发公布?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哪年哪月哪日起施行?3.请说出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的全称。
4.国家普通话水平分几级几等?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几级几等以上?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不能低于多少分?7.教育部、国家语委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几级几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几级几等?语音教师不低于几级几等?8.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哪年哪月哪日成立的?9.现任国家语委主任是谁?10.现任自治区语委主任是谁?1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什么语言文字?下班铃响了,商量工作的会议可以用方言了对吗?1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做到哪三个有利于?13.我国多部法律都规定推广普通话,请说出其中3部法律。
14.1992年以后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12字方针是什么?15.推广普通话的4个重点领域是什么?16.我国哪一部法律写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7.我国哪部法律写明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18.中共中央印发的什么重要文件(注:什么纲要)中写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19.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由哪一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颁发?20.国务院规定每年9月第三周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今年的全国推普周是第几届?2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有4种情形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请说出其中两种情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考试试题单位:姓名:分数: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9.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B.地名和中文文献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附: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一)
(综合管理60分)
注:1、综合管理得分应不低于45分;
2、凡倒扣分项目,所扣总分均以该项分值为限。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二)
(党政机关共60分)
注:1、党政机关得分应不低于42分;2.不规范字是指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3.凡倒扣分项目,所扣总分均以该项分值为限。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三)
(学校共70分)
注:1、学校得分应不低于49分;
2、不规范字是指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
3、凡倒扣分项目,所扣总分均以该项分值为限。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四)
(新闻媒体共40分)
注:1、新闻媒体得分应不低于28分;2、不规范字是指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3、凡倒扣分项目,所扣总分均以该项分值为限。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五)
位人员是指公共服务行业的广播员、解说员、导游、话务员、咨询员等;4、不规范字是指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5、凡倒扣分项目,所扣总分均以该项分值为限。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知识检验题目集(含解答)一、选择题1.1 单选题题目1:下列哪个字是常用汉字?A. 龘B. 耑C. 乚D.解答:正确答案是 A. 龘。
题目2: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的词性是动词?A. 美丽B. 跑C. 书D. 快乐解答:正确答案是 B. 跑。
1.2 多选题题目3:下列哪些字属于会意字?A. 休B. 酒C. 森D. 旦解答:正确答案是 A. 休和 C. 森。
二、填空题题目4:在汉字的构造中,_____ 字是基本的构字单位。
解答:答案是“笔画”。
题目5:汉字的六书中的“转注”是指_____。
解答:答案是“字义的转移”。
三、判断题题目6:汉字的简化使得汉字的数量大大减少。
解答:答案是“正确”。
题目7:所有的汉字都起源于象形。
解答:答案是“错误”。
四、简答题题目8:请简述汉字的六书。
解答:汉字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 象形:通过图形来表示事物。
2. 指事:通过指示符号来表示事物。
3. 会意:通过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新的意义。
4.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
5. 转注:字义的转移。
6. 假借:借用一个字的读音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题目9:请解释“偏旁”的概念。
解答:偏旁是汉字中用来分类和指示读音的部分,通常位于汉字的上方或下方,有时也位于左侧。
偏旁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字,也可以是字的某一部分。
在汉字中,大部分字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偏旁组成的。
五、应用题题目10:请用汉字的六书解释以下汉字:A. 心B. 水C. 森D. 休解答:A. 心 - 象形B. 水 - 象形C. 森 - 会意D. 休 - 会意以上就是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知识检验题目集的题目及解答。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品 文档国家三类城市(静宁)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试卷2012年11月5日单位: 职务: 得分:一、判断正误(10分)1.“乘”的笔画是9画。
( )2.按音序排列,“把”应排列在“笔”的后面。
( )3.按笔画排列,“天”应排列在“王”的后面。
( )4.“尖”字的第一笔是“横”。
( )5.“允”字的部首是儿。
( )二、汉字识别(20分)(一)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10分)档案 dǎng àn ( ) 校对 jiào duì ( ) 质量 zǐ liàng ( )复杂 fǔ zá ( ) 庆祝 qìn zhù ( ) 开会 gāi wuì ( )北京 běi jīng ( ) 酝酿 yùn liàng ( ) 广场 guǎng chǎng( ) 办公室 bàn gōng shì( )(二)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10分)连系 ( ) 精僻( ) 再接再厉 ( ) 左右逢元( ) 幅射( ) 一股作气 ( ) 严俊 ( ) 防碍( ) 委屈求全 ( ) 脉博 ( )三、常识选择(50分)1.下面三个字中,倒数第二笔不是撇的字是 。
( )A.北B.伏C.找2.下列三句中顿号用错的一句是 。
( )A. 你知道年、月、日的知识吗?B. 学校里文娱活动真丰富:低年级学生在唱歌、中年级学生在朗诵、高年级学生在演戏。
C. 冬天,燕子、杜鹃、大雁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
3.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实施。
( )A. 2000年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4.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
(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5.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1.什么是“三类城市”?答:“三类城市”指县及县级市城区(“一类城市”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城区;“二类城市”指地级市城区、州政府所在城区的城市和一类城市所辖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城区)。
2.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的是什么?答: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在本世纪初“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以城市为重点,带动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达到较高的规范化水平。
3.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在哪些领域?答: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即四大领域。
评估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学校的基础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和主要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4.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综合管理,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构、管理措施、法制建设、宣传工作等。
二是普及普通话,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和公务、教育教学、媒体宣传、服务用语情况以及公务员、教师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相关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三是社会用字管理,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影视、公共服务行业用字规范化的制度、措施,以及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用字。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哪一年颁布并施行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从200l年l月1日起施行。
6.《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哪一年颁布并实施的?答:《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由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1月24日通过,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语言文字常识问答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有哪三要素?答: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的三个要素是:词汇、语音和语法。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答: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国家通用文字是规范汉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九届人民大常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什么时候实施的?答:《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由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8月25日通过,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5.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指的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6.什么是二简字?答: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简称二简字。
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7.什么是异体字?答: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异体字是相对于正体字而言的。
8.什么是繁体字?答:繁体字俗称深笔字,是与简化字对应的用以特指原有的笔画比简体字多的一套书体。
9.不规范汉字通常包括哪些汉字?答: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生造字和残缺字。
10.《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发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是什么时候颁布的?答: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这标志着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语言生活的建设和管理将达到新的高度。
教师(中小学及幼儿园)问卷单位: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一、用√ 或× 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余弦yúxuán()字帖zìtiâ()天台Tiāntāi()豆芽儿dîuyá’er()氛围fânwãi()肖像xiàoxiàng()按捺ànnài()粘贴zhāntiē()平凡pínfán()逮捕dàibǔ ()二、用√ 或× 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诵扬()按装()兰球()坐标()再接再厉()了望()糊涂()家具()化装品()滥芋充数()三、在括号内用√ 或× 判断正误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普通话有25个声母。
()3.异体字是字形不同但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字。
()4.“前后、先后”的“后”有对应的繁体字,“太后、皇后”的“后”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四、选择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1月1日起施行。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2.我国的国家通用文字是()。
A.汉字 B.规范汉字 C.通用汉字 D.标准汉字3.《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的()。
A.教学规范 B.行业技术标准 C.国际标准4.“万”字的笔画顺序是()。
A.横、撇、横折钩; B.横、横折钩、撇5.不规范汉字指的是()。
(可多选)A.繁体字 B.异体字 C.“二简字”D.错字 E.别字 F.印刷旧字形字五、给下面的话标注汉语拼音(要求声韵母、声调、分词连写、标点、大小写字母正确)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
单位: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一、用√ 或× 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余弦yúxuán(× )字帖zìtiâ(√ )天台Tiāntāi(√ )豆芽儿dîuyá’er(× )氛围fânwãi(× )肖像xiàoxiàng(√ )按捺ànnài(× )粘贴zhāntiē(√ )平凡pínfán(× )逮捕dàibǔ (√ )二、用√ 或× 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诵扬(× )按装(× )兰球(× )坐标(√)再接再厉(√)了望(× )糊涂(√)家具(√)化装品(× )滥芋充数(× )三、在括号内用√ 或× 判断正误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何时颁布的2000年10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3. 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有何意义从大的方面说,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三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克服方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
从小的方面说,有利于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对于规范机关用语用字,树立机关形象,推动机关工作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4. 什么是普通话宣传周双推月(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每年9月为省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字宣传月。
5. 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什么2010年以前“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
”6. 语言文字评估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清理社会用字(包括机关内部公文、印章等和街道上的用字)。
7. 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对象、等级标准是什么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各党政机关公务员必须参加普通话测试,获得三级甲等为合格。
专业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达到一级乙等。
~8. 单位进人对普通话有要求否有,说话要说普通话。
9. 政府网站有何要求(要用规范汉字)10. 哪些场合必须讲普通话公务活动室都要讲普通话。
即普通话要成为面向公众的会议用语、媒体和公共场合的讲话用语、公务活动中的交际用语、机关内部的工作用语。
11. 什么字是规范汉字什么字是不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公布的正体字、简体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不规范汉字是指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
.12. 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3. 推广普通话的12字方针是什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4. 国家机关以什么为公务用语用字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语言文字知识问答1.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内容是什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内容是什么?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是什么?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政策: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5.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6.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全国推普宣传周的活动时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推普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年有一个主题。
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017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中小学要认真执行《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要求,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抽考试题(党政机关1) 计分一、选择填空(40分)1、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c)。
A、国家推广普通话B、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c)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3、实现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B)应发挥带头作用。
A、教育B、党政机关C、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4、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规范汉字C、中文5、(多选题)普通话成为党政机关主要工作用语是指(ABCD)。
A、成为面向公众的会议用语B、成为在媒体和公共场合讲话的用语C、成为其他会务活动中的交际用语D、成为机关内部的工作语言二、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30分)塌实(×)报帐(×)好像(√)装潢(√)山清水秀(√)渡假(×)师付(×)家俱(×)车厢(√)一槌定音(×)三、读词语(30分)yùnniàng jīhūzǔnáo jiàoshìzhuībǔ酝酿几乎阻挠教室追捕Hàozhào pútáo bànfǎbènzhuōyáqiānr号召葡萄办法笨拙牙签儿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抽考试题(党政机关2) 计分一、选择填空(40分)1、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B )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第四周 B 第三周 C 第二周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C )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3、实现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B)应发挥带头作用。
A、教育B、党政机关C、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4、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何时通过?何时施行?答:该办法由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5月26日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3.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遵循哪三个“有利于”?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7.在我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后使用文字的民族各有多少种?答:解放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
解放后,以汉语拼音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基础,使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增加到40种。
8.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答: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9.哪些特定对象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知识问答
1.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 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答: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今年(2014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第17届,具体时间九月
15-21日,活动主题是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
5.什么是不规范汉字?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别字。
6.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公共服务行业”主要是指哪些行业,请举几个例子?答:主要是指:商业、邮电、文化、铁路、交通、民航、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行业。
公共服务行业的职工在工作中应当以规范汉字为服务用字,提倡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
9.语言文字工作二类城市指的是什么?答:语言文字工作二类城市指的是地级市城区、地区行署所在地城区、一类城市所辖地级郊区(县)政府所在城镇。
10.你知道普通话的等级有哪些?答:从高级到低级,普通话的等级有: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2023年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国家机关以 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2.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3.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
A.繁体字 B.异体字 C.繁体字、异体字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5.异体字在 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地名 B.姓名 C.姓氏6.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7.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8.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006年9月10日至16日是第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八 B.九 C.十9.200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 。
A.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B.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C. 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10.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C.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1.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
A.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B.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C.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12.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标是( )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A.2010B.2020C.205013.阜阳市在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标中属于( )。
A.一类城市B.二类城市C.三类城市14.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即( )。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
1.什么是“三类城市”?
答:“三类城市”指县级市城区(“一类城市”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城区;“二类城市”指设区市的城区)。
2.为什么要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答:通过评估实现“两个提高”。
第一,提高城市依法管理监督的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应工作需要的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
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
3.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答:重点涉及到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
4.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综合管理,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构、管理措施、法制建设、宣传工作等。
二是普及普通话,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和公务、教育教学、媒体宣传、服务用语情况以及公务员、教师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相关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三是社会用字管理,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影视、公共服务行业用字规范化的制度、措施,以及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用字。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候通过?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从200l年l月1日起施行。
6.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什么时候通过?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
答:《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经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1月23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7.实现新时期语言文字的工作目标,哪几方面要发挥作用?
答: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教育要发挥基础作用,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要发挥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要发挥窗口作用。
8.我县于什么时候接受省、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评估验收?
答:我县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接受省、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评估验收。
9.当前我县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所面临的工作和任务是什么?
答:当前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语委制定的评估指标要求,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准备工作,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县语委办的工作,及时向县语委办提供相关的档案资料;二是城区相关部门、单位,要以这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不规范用字的清理整顿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已有的创建成果;三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各新闻单位要有计划地做好这项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提高群众对这项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确保此次评估达标工作能够顺利通过省、市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10.什么是普通话?
答: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
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1.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普通话?
答: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系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始于哪一年?今年(2013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第几届?
答:经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今年是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4.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15.什么是不规范汉字?
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16.哪几种情形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下列情形可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17.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指的是什么?
答: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是指国家机关的所有公文、印章、标牌、标示牌、指示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等,均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18.汉字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
1976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的《中国人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发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
1986年10月由国家语委发布的《简化字总表》;
1987年3月国家语委、中国地名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
1988年l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委发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19.汉语拼音拼写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答:汉语拼音拼写必须以词为单位拼写,不能以字为单位拼写。
如人的姓名的拼写。
姓名是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的,拼写时姓和名分开拼写,每个部分的第一个
字母要大写,如无必要,可以不标注声调符号。
例如:“龚自珍”应拼写成Gong Zizhen,“欧阳修”要拼写成Ouyang Xiu。
再如地名的拼写。
地名往往分成专名和通名两部分,例如“福建省”里,“福建”是专名,是区分其他地名的特征部分;“省”是通名,标示着专名的行政区划类别。
拼写时要将专名和通名分开:Fujian Sheng。
当通名变成专名的组成部分时,要与专名连写。
如“武夷山”应拼作Wuyi Shan,但在“武夷山市”中,“市”是通名,原来的通名“山”与原来的“武夷”凝聚成新的专名,因此要拼成Wuyishan Shi。
20.公文序号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应注意什么?
答:“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用逗号“,”;“一”“二”“三”后面用顿号“、”;“1”“2”“3”和“A”“B”“C”后面用实心点号“.”,而不该用“、”或其它;序号如加括号,如:(l)(2)(3)(一)(二)(三),后面不加逗号、顿号或实心点号。
附: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