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图示
- 格式:docx
- 大小:11.95 KB
- 文档页数:1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概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资源不断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它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并通过列点方式详细阐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应用领域。
水循环的原理1.蒸发:太阳能使地球水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2.对流: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由于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差异,形成气流进行对流运动。
3.凝结:随着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遇压缩,形成云层。
4.降水: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5.地表径流:地面上的降水通过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到海洋。
6.渗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并逐渐流入河流或直接进入海洋。
水循环的应用示意图1.农业利用:–农田灌溉:将地下水或河流水引入农田,提供水分供植物生长。
–水稻种植:利用农田灌溉,创造湿润环境,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农业排水:通过排水系统将农田中过剩的水排除,防止农作物水浸。
2.生活用水:–自来水供应: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进行处理,提供具备安全卫生要求的自来水。
–污水处理:将生活用水经过处理设施的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水资源管理:对城市供水进行调度和调控,确保水资源的平衡供应。
3.工业用水:–冷却:工业生产过程中,将水用来对冷却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降温。
–制造:一些工业生产过程需要水作为原材料或反应介质。
–污水处理:处理工业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能源开发:–水力发电:利用大坝拦截河流水,通过水流驱动涡轮机发电。
–潮汐能:利用海洋潮汐运动,通过装置将潮汐能转换成电能。
–温泉能: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
5.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水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河流湖泊治理:将污染的河流、湖泊进行治理和恢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结论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机制,涵盖了蒸发、对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渗漏和地下水等环节。
课时作业10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一、选择题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A.7913B.798C.2113D.218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A.a—水汽输送B.b—蒸发C.c—地下径流D.d—下渗4.有关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B.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
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1-C.植物蒸腾D.下渗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减少内涝发生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7~9题。
7.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下渗D.地表径流8.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9.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读“亚马孙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亚马孙河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A.水汽输送B.下渗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11.关于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描述错误的是()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B.下渗减少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2023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昆明市建设局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7月26日昆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生态路标准图集(试行)系统步骤降雨汇水过滤渗透溢流排水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1. 当管顶覆土及绿化带宽度达到要求时,可将雨水管设置于绿化带下面。
2.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 1. 本图尺寸均以m为单位。
2. 本断面适用于规划红线宽15米道路。
3.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 1. 本图尺寸均以m为单位。
2. 本断面适用于规划红线宽20米道路。
3. 绿化植物应选用耐旱耐涝植物,种植土要求透水性好及满足相关规范。
注: 1. 本图尺寸均以m为单位。
2. 本断面适用于规划红线宽25米道路。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目录一、雨水回用的概念 (1)二、雨水回收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 (1)三、雨水回收利用的系统组成 (2)四、雨水弃流装置 (2)五、PP模块组合水池 (3)六、PP模块组合水池与传统水池的比较 (5)七、石英砂过滤器 (7)雨水回用一、雨水回用的概念广义的雨水利用:在城市范围内,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堆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是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狭义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指对城市汇水面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后使用我们现在主要是针对狭义的雨水回收利用开展相关设计、供料、施工、售后等方面的工作。
二、雨水回收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1、初期投资的多寡:雨水收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2、水量平衡分析:是否有足够的水量利用。
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影响渗透方案的确定4、土质和渗透能力:5、地基与基础:6、人工或自然水体:人工或自然水体多,可以优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7、当地水价:当地水价的高低影响回收期8、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总体是越来越少。
雨水回收可以部分弥补水资源的短缺9、雨水水质状况:水质好坏影响雨水收集利用。
三、雨水回收利用的系统组成1、前端收集系统——雨水管网屋面雨水——虹吸排水、重力排水地面雨水——MUFLE线性排水沟2、弃流过滤装置弃流井、过滤井3、蓄水装置PP蓄水模块4、处理装置石英砂过滤器5、供水装置普通取水泵、潜污泵、变频供水设备6、渗透设备渗透井渗透管透水砖四、雨水弃流装置一般情况下,初期降雨水质较差,应该将初期降雨的雨水予以排除,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
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称之为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弃流井室 屋面雨水的弃流采用弃流井,内置LQL-200A 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弃流雨水进入路面雨水排放管线,中、后的洁净雨水进入屋面雨水收集管线,流向雨水储水池。
雨水回收重生利用系统ppt【篇一:雨水采集系统简介】一,雨水采集系统观点就是将雨水依据需求进行采集后,并经过对采集的雨水进行办理后达到切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目前多半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构成。
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企业历经八年锻造国际质量,专业从事雨水采集系统、雨水排放系统设备的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有pp塑料雨水采集模块、雨水排放模块、绿植固定模块、工程排水板等。
doctorrain 雨博士产品使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经过了各项严格的测试,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产品远销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产品宽泛应用在小区与房地产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城市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高尔夫球场、个人别墅花园等雨水综合利用项目中。
二,雨水采集系统的构成雨水采集系统的由六部分构成集水区:是一个确立的表面地区。
采集下降的雨水一般来自于屋顶表面、地面、墙体。
输水系统:将水从集水区转输到贮水系统的渠道或许管道。
屋顶冲刷系统:该系统能够过滤并且去除污染物和碎屑,包含早期的弃流装置。
贮水系统:用做贮水采集雨水的地方。
配送系统:利用重力或泵配送雨水的系统。
净化系统:包含过滤设备、净化妆置和用于积淀、过滤和消毒的增添剂。
三,雨水采集系统的长处:1,能够为邻近的使用者供给自给自足的供水方式。
2,减少了直接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的需要,降低了施工成本。
3,供给矿物质含量低的高质量软水。
4,经过景观和农田的办理后,雨水进入到地下含水层,可增大地下水的供给量并提高水质。
5,能够将盐分经过溶解和下移而清除土壤,减少甚至除去土壤中的盐分。
6,能够缓解城市洪涝,进一步减少了城市的水土流失。
7,比其余水源更经济。
8,在沿海地域,咸水浸入含水层是一个问题,雨水水质优秀,增补到地下水时可降低地下水的含盐量,同时有助于保持淡水和咸水交界省得均衡。
9,雨水采集的经济效益:能够减少对市政用水的使用和依靠。
四,雨水采集系统流程图雨水管道 --------- 截污管道 ------- 雨水弃流过滤装置-------- 雨水自动过滤器 -------- 雨水蓄水模块 ------- 消毒办理 --------- 用水滴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是集水的采集—截污—过滤—储存—浸透—提升—回用和控制一体化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
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
1、雨水直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
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般需与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
2、雨水间接利用雨水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简单处理后下渗或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
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
3、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与以下几种方式:(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
(2)屋顶绿化雨水利用,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
(3)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绿地入渗,维护绿地面积,同时回步地下水。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
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
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
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或灌溉绿地等。
考察团参观一处单户家庭雨水利用系统,雨水不仅用于冲洗厕所,还用于洗涤衣物。
1、雨水的收集雨水的收集利用,广义的范围内,包括了大型水库的建设,河川径流的取用等。
雨水收集的方式有许多种型式,例如屋顶集水、地面径流集水、截水网等。
雨水回收系统示意图【篇一:初期雨水、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图初期雨水、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示意图【篇二: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探讨】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探讨汪道远【摘要】近年来,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因此在概述雨水回收与利用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进行探讨。
【关键字】雨水,回收,利用,设计系统,探讨一.前言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我们应该更新理念,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回收利用。
采用必要的雨水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是相当有益的。
在场地设计中,一方面考虑雨水回渗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通过场地内的竖向设计,收集部分雨水,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的补充。
利用雨水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洪、营造地表水文景观、改善小区周边环境,也有利于增强居民爱水和节水意识,而目还可以改善市内的局部热岛效应。
这样可以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的,保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雨水回收利用的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日益明显,使得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路径发生改变,给城市水生态带来一系列影响,改变了原有城市水体自然循环路径,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出1 到 3 ℃,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局部天气异常,并且这一现象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例如华北地区经常出现大量的地漏,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这就是目前在水环境方面面临的巨大问题,这也是我们做好水的回收利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地下水入渗量的减少,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
汛期一遇暴雨就积水成灾,影响城市生活,堵塞交通,甚至淹没设施,经济损失巨大。
同时,雨洪的肆虐,污水泛滥,加大了城市治污难度,环境恶化。
第三节雨水回收系统的初步方案一.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由于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带来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雨水利用技术正逐步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进步。建筑区雨水利用是建筑水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我公司着重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搭建,项目方案的制定均严格遵循《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等各项国家标准,并根据雨水水源和回用用途以及处理站的具体情况,优化设计方案。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一般由雨水收集贮存部分,雨水净化处理部分,和雨水利用部分组成,其中雨水收集和雨水利用两个环节决定了雨水处理、净化的处理工艺及流程。我公司推荐的雨水利用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分别包括雨水截污汇集分系统、初期雨水弃流分系统、雨水调蓄沉淀分系统、雨水净化处理分系统、雨水分配回用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流程图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二.项目概况本项目收集的雨水主要来自屋面雨水,总汇水面积为20629平方米,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道路浇灌,绿化面积为16976平方米,道路浇灌面积为9690平方米。三.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一).设计依据1.《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5.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二).设计原则(一).水量平衡分析1.原水水量水质本项目收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雨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的经验值: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为CODcr 70-110mg/L、SS 20-40mg/L、色度10-40度。2.回用水量水质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道路浇灌,绿化面积为16976平方米,道路浇灌面积为9690平方米,绿化和浇洒水量按2L/m2考虑,日总用水量为53.3m3/d。项目雨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回用水的CODcr、SS指标应满足表3-1的水质标准,其余指标应分别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相应类别的用水水质,具体水质指标件表3-2。3.系统处理能力分析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雨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应为日用雨水量与处理设施运行时间的比值。蓄水池容积取4日雨水回用总量:53.3×4=213.2 m3,容积取220 m3。项目雨水处理设施运行时间取5~6h,即小时处理规模暂定10.5m3/h。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应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设置自来水补水。(二).雨水处理回用系统1.雨水处理回用工艺流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雨水经雨水收集管网汇集至安全分流井,初期水质较差的雨水利用雨水弃流控制系统弃流至市政雨水管网,后期较为清澈的雨水进入雨水蓄水池,蓄水池中的雨水按照用水需求、经雨水处理站处理之后进入雨水清水池,以供回用。2.雨水弃流过滤控制系统由于降雨过程中,初期的雨水冲刷屋面和路面,其中夹杂着一定量的粉尘和泥砂,水质较差,应对其进行弃流处理,使其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线,对于后期较为清澈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后经适当的处理回用,以减少处理工序和降低运行费用等。一般建议以初期2-3mm降雨径流为界,进行弃流和收集。另外,当雨水蓄水池满水时,应对多余的雨水量进行弃流。上述弃流要求可通过所示流程实现,同时对系统安全、水质保持、节约运行成本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雨水弃流系统平面图初期雨水弃流过滤系统流程图3.弃流过滤系统说明4.安全分流井安全分流井用于连接雨水排水管、雨水收集分流管和弃流管,同时协调这几根雨水管之间的管径差异。当雨水径流量大于用来收集后期的优质雨水的收集分流管的最大流量,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多余的水量可以通过下游弃流管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收集分流管用来收集后期的优质雨水,其管径可按照1年重现期的暴雨强度计算,并参考蓄水池容积,标高低于雨水排水管,连接至弃流控制器。安全分流井内设有水质传感器,水质信号传输至弃流控制器。分流井内雨水收集管距井底有一定高度,作为沉泥空间;井底可渗水,便于降雨结束后清理。5.弃流控制器弃流控制器前端具有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栅条间距5mm,雨停后将提篮格栅取出倾倒即可。弃流控制器安装于地下,附带控制箱高出地面900mm以上,控制箱内具有雨量传感器。弃流控制器无须人工控制,完全由内置PLC控制程序进行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可对降雨的雨型、频次、雨量、pH值、暴雨倒灌等进行记忆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调整弃流时间和流量,收集优质雨水。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点位包括:根据汇流面积、汇流时间,确定弃流初期2-3mm降雨径流的时间(常规值);根据雨频确定收集时间(动态值);根据雨水水质在线监测结果,确定弃流时间(监测值);根据蓄水池水位,确定是否收集(报警值)。设备性能参见表,弃流控制器直接置于安全分流井之后,尽量缩小期间距离。6.复合流过滤器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其结构顺畅、工艺完善,从根本上克服了过滤器的前期过滤堵塞问题及反洗结淤的弊病,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雨水不堵塞、不结淤、过滤顺畅。设备过滤精度为1mm。设备性能表1.安全方面武汉地区具有明显的汛期,本系统必须保证建筑区域的排水安全,利用安全分流井,进行分流收集和初期雨水弃流、超大流量弃流,相当于未在雨水排水支管或干管上加装阀门等阻断、截流设备。当降雨径流量超过设置的用来收集优质雨水分流管的最大流量,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多余的径流量可继续通过安全分流井中的弃流排水管排出,避免在暴雨时由于系统失灵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溢水事故。同时,该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功能,信号可传输值班室。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其结构顺畅,可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不堵塞、不结淤。2.水质保障方面系统设有弃流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多点信号控制弃流水量,选取最佳弃流量,收集优质的雨水。弃流后雨水经过复合流过滤器,有效减少了雨水中夹带的杂质进入蓄水池,从而减少了系统排泥压力和蓄水池对雨水的二次污染。3.经济方面安全分流井的设计既可保证系统排水安全,又可减少系统投资。安全分流井可以实现弃流排水管与雨水收集管之间的管径差异,降低管网和后续弃流装置的投资。另外,通过弃流、初级过滤等措施从源头控制进入处理设施的雨水水质,防止蓄水池的二次污染,降低水质处理的负荷,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五.雨水处理回用系统(一).处理工艺流程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无机物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泥砂。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一般不采用生物处理技术,且避免引起细菌总数的增加。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工艺流程设计要求,应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雨水处理机房设计处理水量为10.5m3/h,每天运行5~6小时,工艺采用混凝-过滤-消毒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图。(二).处理工艺说明1.混凝混凝过程利用混凝剂对悬浮物质的聚合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聚集起来后形成较大直径的絮状物质,通过过滤装置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混凝剂可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效果较为明显,混凝剂与来水混合后进入混凝反应器,药剂与污染物反应生成较大絮凝体,经过滤器滤除。加药装置的作用是向处理水中定量投加混凝药剂。加药装置由储药罐、计量加药泵和混凝反应器共同组成。储药罐储存药液;计量泵用于药液的定量投加;混凝反应器的作用是为水的胶体颗粒发生碰撞提供场所,以便结成一定大小的矾花。2.设备选型参数1.储药罐材质:PE,耐腐蚀性强外形尺寸:直径580mm、高800mm有效容积:180L2.搅拌机功率:0.37kW3.计量加药泵(P+056)额定流量:3.8L/h压力:7.6Bar电源:220VAC/50Hz功率:42W3.混凝反应器材质:碳钢结构外形尺寸:直径1200mm、高2300mm4.增压泵两台,一用一备。Q=10.5m3/h,H=22m,N=1.5kW(TQL40-160(l)-B)3.加药方式及药量加药方式:药剂为粉末型,按10%浓度配制人工溶药,注入加药罐,由计量泵自动投加。药量:在调试时根据来水水质进行调整。4.过滤1.设计说明对药剂与污染物反应生成的较大絮凝体进行过滤,从水中脱除。2.设备选型石英砂过滤器设备参数:1台,过滤速度v=15m/h,Q=10.5m3/h,设备直径1200mm。反洗泵设备参数:1台,Q=45m3/h,H=16m,N=4kW(TQL65-125(l)A)。5.消毒1.设计说明对处理后的回用水要进行消毒,以保证回用水的细菌指标达到要求。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加氯量取5mg/L有效氯。加药装置由一个储药罐和一台计量加药泵组成,储药罐采用PE材质,计量泵采用进口隔膜泵。2.设备选型储药罐材质:PE,耐腐蚀性强外形尺寸:直径460mm、高540mm有效容积:60L计量加药泵(P+016)流量:0.9L/h压力:17.2Bar电源:220VAC/50Hz功率:42W(三).主要设备清单1.本工程报价范围自安全分流井起至经过处理的雨水进入处理后雨水收集池会用泵为止,范围内包含雨水回用系统的深化设计、材料设备的供应、安装和调试等相关费用。2.土建部分含初期雨水弃流控制系统构筑物和雨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室外雨水弃流控制系统3口井的土建施工及其间管道连接与雨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含粗过滤雨水收集池)的土建施工和粗过滤雨水收集池连接室外市政管网部分均由甲方负责施工。3.设备部分由处理站内工艺设备、管线系统、电控系统组成。4.处理站的雨水来水管、电力线、自来水补水管等由甲方负责引入站内所需位置,该部分投资不在本报价范围之内。雨水处理系统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