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24.22 KB
- 文档页数:17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的监测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包括:1. 急性心肌梗塞2. 充血性心力衰竭3. 脑出血和脑梗塞.4.创伤性颅脑损伤5.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6.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7. 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0.结节性甲状腺肿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12.前列腺增生13.肾功能衰竭14.败血症(成人)15.高血压病(成人) 16.急性胰腺炎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对上述18种疾病的死亡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进行质量监测。
(二)住院重点手术包括:1.甲状腺切除术 2.半月板摘除术3.子宫摘除术4.剖宫产术 5.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6.阑尾切除术7.乳腺手术
对上述7种重点手术的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进行监测。
(三)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安全监测指标包括:1..择期手术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2..产伤发生率 3..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率 4. 输血/输液反应 5.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6..医源性气胸7..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第二诊断) 8. 住院患者压疮9.医院内跌倒/坠床对上述7类并发症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进行监测。
(四)麻醉监测指标包括: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数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管理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例数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进行监测。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最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医疗质量管理1. 医疗服务质量(1)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85分。
说明:通过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医疗差错率指标:医疗差错率≤1%。
说明:医疗差错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差错占总医疗次数的比例。
降低医疗差错率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医疗技术水平(1)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指标: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90%。
说明: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是指医疗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开展的所有医疗技术项目占总医疗项目数的比例。
提高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新技术、新项目推广率指标:新技术、新项目推广率≥80%。
说明:新技术、新项目推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成功推广的新技术、新项目占总新技术、新项目数的比例。
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1. 医疗安全事件(1)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率指标: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率100%。
说明: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数占总医疗安全事件数的比例。
提高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率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问题。
(2)医疗安全事件处理率指标:安全事件处理率100%。
说明:安全事件处理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次数占总医疗安全事件数的比例。
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事件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
2. 医疗安全防范(1)医疗安全培训率指标:医疗安全培训率100%。
说明:医疗安全培训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培训的次数占总医护人员数的比例。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医疗设备维护率指标:医疗设备维护率100%。
说明:医疗设备维护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的次数占总在用医疗设备数的比例。
外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外科质量与安全监测的指标。
外科质量与安全
监测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而进行
的监测活动。
通过监测指标的使用,可以评估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
全水平,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指标介绍
1. 手术并发症率:手术并发症率是衡量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
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监测
手术并发症率,可以评估手术操作的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情况。
2. 术前准备措施:术前准备措施是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包括术前评估、术前检查、术前禁食等环节。
通过监测术前准备措
施的执行情况,可以评估医务人员对手术的认真程度和专业水平。
3. 感染率:手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
通过监测感染率,可以评估手术环境的清洁程度、医务人员的洁净操作和患者的免疫状态。
4.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也是衡量手术质量和安全的指标之一。
手术时间过长可能增加手术风险,而手术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手术操作不完整。
通过监测手术时间,可以评估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结论
外科质量与安全监测的指标对于提高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密切关注这些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手术操作。
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可以不断提升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得通知各科室: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得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年版)》及《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得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得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得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得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
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得记录)。
医院将不定期得对科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附件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三、治疗质量四、工作效率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一、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二)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三)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九、剖宫产术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1. 背景介绍药剂科负责制剂的质量与安全控制,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合理的控制指标,确保制剂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本文将介绍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包括原料质量控制、制剂质量指标和安全性评估指标。
2. 原料质量控制指标原料是制剂的基础材料,其质量对最终制剂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药剂科中,对原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原料质量控制指标。
2.1 纯度纯度是指原料中所含有害杂质的含量。
合格的原料应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安全。
纯度的判断可以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
2.2 含量含量是指原料中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
有效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制剂的药效和疗效。
药剂科需要确保原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符合规定要求,才能保证制剂的质量。
2.3 水分水分是指原料中所含的水分含量。
水分对于某些药剂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期有着重要影响。
药剂科需要进行严格的水分检测,确保原料中的水分符合规定的范围。
2.4 重金属、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除了上述指标外,药剂科还需要对原料中的重金属、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进行检测和控制。
这些污染物对制剂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3. 制剂质量指标制剂质量指标是药剂科对制剂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常见的制剂质量指标。
3.1 物理性状制剂的物理性状包括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
这些物理性状可以直接影响患者对于药品的接受度,因此药剂科需要对制剂的物理性状进行评估和控制。
3.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制剂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药剂科需要对制剂的溶解度进行测试,以确保溶解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溶解度的符合性对于制剂的治疗效果和吸收率有着重要影响。
3.3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
药剂科需要通过稳定性测试,了解制剂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情况,确保制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3.4 示性指标除了上述指标外,药剂科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剂特点和治疗需求,确定相应的示性指标,如药物释放度、药物吸收度等。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概述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指在各个领域,为监控和保证质量和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标准指标。
它在工业、农业、医疗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2016年修订的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介绍。
工业领域1.水质检测指标: 工业用水中PH值、COD、氨氮等值的检测,以保障工业生产中生态环境的安全。
2.大气质量检测指标: 对空气中的PM2.5、O3、SO2等有害物质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员工健康和城市空气环境的质量。
3.噪声检测指标: 对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大小和频率进行监测,以保障员工健康和降低噪声污染。
农业领域1.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障人民健康和农产品质量。
2.兽药残留检测指标: 对畜禽肉及其制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畜禽产品质量。
3.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
食品安全领域1.食品添加剂合格率指标: 检测食品添加剂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2.食品中重金属指标: 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是否超标,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消费者权益。
3.食品中致病菌指标: 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以避免食品污染和保障人体健康。
医疗保健领域1.医院感染率指标: 检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种类,以保障医疗卫生行业内的安全、防止疾病扩散和保护患者健康。
2.用药质量管理指标: 检测药品质量,避免类似于假药等不合格药品的出现,以保证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医用材料检测指标: 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检测,以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和治疗效果。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2016年修订的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内容,更加强调环保、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关注这些指标的实施情况,以及制定更加有效的监测方案,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急诊科月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21年第二次修订填报人: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__月份)备注:1、此表自2021年6月1日开始使用。
2、数据来源有两种方式:①科室自行统计收集指标②信息中心调取数据。
3、此表每月29日前由科内质控员填写完成,电子版上报质控科,纸质版科室存档。
长沙市天心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全管理制度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严格执行患者识别制度,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诊疗号等)管理。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三、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采血、给药、检查、输液、输血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四、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将“腕带”作为辨识清创、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的手段。
五、危重症患者右手腕上戴上红色腕带,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
普诊患者佩戴蓝色腕带,留观患者佩戴黄色腕带。
六、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家属)沟通,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七、在急诊病人转接等关键流程中,均要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对意识不清、交流障碍、儿童、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检查前、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辨识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段,注意观察腕带处皮肤有无发红、破损,询问病人的自主感觉。
二、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的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要双人核对。
三、急危重症、普诊收住院、留观输液的患者要佩戴腕带。
住院期间必须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同医疗垃圾处理。
四、护士应用正楷字体认真、清晰、完整填写腕带内容,便于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 年修订)
得通知
各科室:
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 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 年版)>得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 年版)》及《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麻醉等6 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 年版)>得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得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得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
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
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得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
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得记录)。
医院将不定期得对科室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 年修订)附件
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二、工作负荷
三、治疗质量
四、工作效率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一、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2、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五、髋、膝关节置换术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