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护理部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2016年)
- 格式:docx
- 大小:30.96 KB
- 文档页数:3
护理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护理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的依据和标准。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服务所提供的效果和满意度,而护理安全则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护理安全,需要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护理过程的规范化、可及性、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其中,护理过程规范化是指护理过程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可及性是指患者在需要护理服务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护理;连续性是指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即在患者需求不同的时间点都能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安全性是指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包括避免护理差错和保障患者的身体安全;有效性是指护理服务的效果,即护理服务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护理安全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护理差错率、感染率、跌倒与坠床率等。
护理差错率是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比例,包括药物误用、误护病人等;感染率是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比例,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感染等;跌倒与坠床率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跌倒和坠床的比例,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跌倒和坠床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监测护理质量与安全,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如,在护理过程规范化方面,可以评价护理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可及性方面,可以评价患者等待护理的时间;在连续性方面,可以评价护理过程中的交接班是否正常进行;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评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在有效性方面,可以评价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为了监测护理安全,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如,在护理差错率方面,可以评价护理差错的频率和性质;在感染率方面,可以评价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在跌倒与坠床率方面,可以评价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在监测护理质量与安全时,需要借助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麦克尤节点评分和陈述句评价法等。
评估结果需要持续收集和统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6 年度护理质量考核第一部份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标人数/总人数)×100%二级医院护理指标达标率: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2.基础护理合格率≥90%3.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4.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0%5. 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100%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每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9.每百张床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 10.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11. 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达标≥80分 12. 年褥疮发生次数06.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100分)日期:科室:得分:检查人: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85分合格)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80分合格)中医知识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80%每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3项7.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消毒隔离15 分15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护士指甲短2.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无菌操作符合要求3.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有效时间≤2小时,启封抽吸的溶媒有效时间≤24小时5. 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分开放置做完每一项(每个患者)治疗或护理后及时洗手或手消毒6.各类物品放置整齐规范,标识清晰7.无菌、有菌物品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专柜放置(离地面20cm,距墙5 cm),柜内清洁,无积灰尘,标记明显8.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按灭菌日期或有效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过期物品,无菌包清洁、干燥,无破损,包外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日期(或失效期)、化学指示带(封在开口处)及签名或工号9.贮槽关闭严密,置于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开启后注明日期,时间,有效期≤24小时10.碘酒、酒精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11.一次性无菌物品定点、分类,按有效期排列放置,无过期,包装完好12.无菌持物钳(镊)、筒配套合适、加盖,消毒液液面位于镊子的1/2至2/3之间,采用干镊筒有启用时间,有效时间≤4小时13.床单位终末消毒符合要求(诊查床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污被、污物入袋放置,不落地14.床边隔离有标记,感染的物品、器械进行特殊消毒处理15.吸氧管每人一套,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液每天更换,用毕终末消毒16.面罩、螺纹管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连续使用的螺纹管每周清洁、消毒一次17.各种消毒液配制正确,标识清晰各类物品浸泡注明浸泡液名称、浓度及浸泡有效时间,浸泡充分18.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相关要求分类收集、管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注:1.药物试验阳性标志应填写在抢救护理记录单、注射卡、处方、门诊病历2.“五机、八包”标志明显,每天清点物品一次,出诊专用物品齐全,性能良好,药物无变质、过期,接电话5分钟内出诊3.文书按“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考核标准”另行检查。
护理质量核心指标(2016年版)一、床护比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提供护理服务的单位所配备的执业护士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根据护理服务的类型,可分为全院床护比、病区床护比等。
基本公式:同期全院护士执业人数全院床护比= 1:统计周期内全院开放床位数同期病区护士执业人数病区床护比= 1:统计周期内全院开放床位数指标意义:床护比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结构指标。
床护比过低时表明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可能超负荷,在影响护理质量、患者结局的同时,将进一步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二、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护士在各种途径给药过程中的差错例次数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注:给药差错指在各种途径给药过程中与给药过程相关的异常事件.如给病人错误的药品、错误的剂量、错误的浓度、错误的途径等。
基本公式:同期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例次数给药差错发生率=× 100%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指标意义:给药是治疗性操作,也是高风险、高频次操作,其执行过程须遵循查对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通过对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查找护士在执行给药操作规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环节,从系统层面加以改进,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包括造成或未造成伤害的)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注:跌倒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有或不伴有损伤。
患者从病床、诊床、椅子等掉到地上应一同上报。
基本公式: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例次数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100%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指标意义: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指标的监测,了解所在医院或部门的跌倒发生率和伤害率。
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有效的对策实施,可以降低患者跌倒的风险及跌倒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护理工作者建立患者分类管理的职业思维。
目录填表说明 (2)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3)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日报表-1 (7)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日报表-2 (19)导管统计表-3 (31)查对制度落实率数据收表-4 (43)急救药品完好率统计表-5 (55)急救器材完好率数据统表-6 (79)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月统计表-7 (91)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月统计表-8 (92)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表-9 (93)填表说明护理质量监测手册,按照四川省“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了我院20项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1、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编号1、2、3、18、19为护理部每年收集统计一次。
2、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编号4至13为科室每月统计1次,护理部每季度统计一次。
3、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编号14至17每月科室统计一次。
4、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编号20每季度或根据护理质控计划进行统计。
5、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日报表1、2、3为每日按收集报表要求进行统计。
6、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报表4、5、6为每周进行检查1次,月底进行汇总统计。
7、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报表7、8为每月按表的项目进行统计。
8、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报表9发生后及时进行登记。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34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收集日报表-1 (一月)查对制度落实率数据收集表-4(一月)备注:1.落实到位在框内用“√”表示,落实不到位在框内用“×”表示,不涉及在框内用“Na"表示。
2.查对制度落实率(%)=实查人次/查对人次×100%。
查对制度落实率数据收集表-4(二月)备注:1.落实到位在框内用“√”表示,落实不到位在框内用“×”表示,不涉及在框内用“Na"表示。
2.查对制度落实率(%)=实查人次/查对人次×100%。
查对制度落实率数据收集表-4(三月)备注:1.落实到位在框内用“√”表示,落实不到位在框内用“×”表示,不涉及在框内用“Na"表示。
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标准项目标准要求分值评分方法规章制度20分制订查对制度、护理安全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等九项核心制度等,可随时取阅,护理人员知晓。
5缺一项扣0.5分,考核护士未掌握制度扣1分/项。
有仪器设备管理、“危急值”报告、高危药品管理等制度。
2 缺一项扣0.5分。
有停电、停水、护理风险管理等应急预案,护士知晓。
5缺一项扣0.5分,考核护士未掌握制度扣1分/项。
不良事件及时上报,进行讨论分析、整改、追踪。
5☆发生中度以上不良事件隐瞒不报全扣;其他不合要求扣1分/项。
及时更新护理常规、制度等,对更新内容进行培训。
3 未更新全扣,未培训扣2分。
设施与措施16分水、电使用安全,热水、开水、防滑标识清楚。
3 不合要求扣1分/项。
设备终端、氧气与负压吸引装置完好,有四防标识。
3 不合要求扣2分/项。
有禁烟标识,室内无吸烟。
2 发现吸烟扣0.5分/人。
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消防设施完好。
2 不合要求扣1分/项。
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妥善保管。
2 不合要求扣1分/项。
病区备有应急灯或其他照明设施。
2 无照明设施扣2分。
冰箱内整洁,无私人用物,有湿度登记和除霜记录。
2 不合要求扣1分/项。
仪器设备管理14分专人负责常用仪器备的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检查。
2 不合要求扣1分/项。
仪器、设备班班交接,一般物品定期清点。
2 未每班交接扣1分/次。
护理人员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方法,新进人员及新进仪器时均有培训。
5未掌握仪器使用扣除3分/人,新仪器及新进人员无培训各扣2 分。
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性能提示牌及使用操作流程标识。
3△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扣3分;未挂标识扣1分/台。
贵重仪器设备有使用登记,抢救器材一律不外借。
2 不合要求扣1分/项。
药品管理35分各类药物保存方法正确,标识清晰,无过期及变质。
5☆过期药物扣5分;其他不合要求1分/项。
外用、口服、注射、静脉用药分类放置,保存在原装盒。
护理部危重病人质量监测指标引言:危重病人的护理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对于护理部门来说,监测危重病人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危重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本文将探讨护理部危重病人质量监测指标的相关内容。
一、危重病人的人员配置指标1.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的数量,根据危重病人的数量和病情等级,合理调配医生、护士、技师等各类人员,以保证危重病人的持续监测和护理工作。
2.专业护理人员比例:医院应当保证有足够数量和专业水平的ICU护士,以保障危重病人的24小时不间断护理。
3.临床操作人员比例:危重病人需要经常进行各类临床操作,如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操作等,医院应当确保有足够的临床操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指标1.护理文档规范性: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应当准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疗效评价等,记录应当规范、完整、准确。
2.危重病人的风险评估及护理计划:护士应当定期对危重病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护理工作。
3.危重病人的病情监测:危重病人应当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监测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4.危重病人的药物治疗合理性: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并经过严密的监测和评价。
护士应当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对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
5.危重病人的感染预防措施:危重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体弱多病,容易感染各类病原微生物。
医院应当制定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并执行,包括标准预防、手卫生、隔离和消毒等。
6.危重病人的疼痛评估和控制:危重病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对疼痛的感受无法及时表达。
护士应当对危重病人的疼痛进行定期评估,并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三、危重病人转运质量指标1.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病人的病情稳定评估、呼吸机和监护仪的配置要求、转运车辆的准备等。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概述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指在各个领域,为监控和保证质量和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标准指标。
它在工业、农业、医疗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2016年修订的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介绍。
工业领域1.水质检测指标: 工业用水中PH值、COD、氨氮等值的检测,以保障工业生产中生态环境的安全。
2.大气质量检测指标: 对空气中的PM2.5、O3、SO2等有害物质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员工健康和城市空气环境的质量。
3.噪声检测指标: 对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大小和频率进行监测,以保障员工健康和降低噪声污染。
农业领域1.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障人民健康和农产品质量。
2.兽药残留检测指标: 对畜禽肉及其制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畜禽产品质量。
3.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
食品安全领域1.食品添加剂合格率指标: 检测食品添加剂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2.食品中重金属指标: 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是否超标,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消费者权益。
3.食品中致病菌指标: 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以避免食品污染和保障人体健康。
医疗保健领域1.医院感染率指标: 检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种类,以保障医疗卫生行业内的安全、防止疾病扩散和保护患者健康。
2.用药质量管理指标: 检测药品质量,避免类似于假药等不合格药品的出现,以保证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医用材料检测指标: 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检测,以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和治疗效果。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2016年修订的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内容,更加强调环保、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关注这些指标的实施情况,以及制定更加有效的监测方案,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医院对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医院对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指标。
医院的护理部门负责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应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指标,以衡量和监控护理部门的质量与安全表现。
指标一: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衡量护理服务提供效果的指标。
以下是几个衡量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
- 患者满意度:通过定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 护理纪录完整性:评估护理人员是否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
- 安全性:跟踪护理过程中的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采取的纠正措施。
指标二: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避免受到伤害和错误的指标。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护理安全指标:
- 用药安全:跟踪医院内的药物错误发生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物审查和培训。
- 感染控制:监测医院内的医院感染率,并制定相应的感染控
制策略。
- 病患跌倒:跟踪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提
供护理辅助设施和培训。
指标三:护理人员培训与发展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发展是提高护理部门质量与安全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培训与发展指标:
- 护理人员的持续教育:评估护理人员参与各类培训和研究机
会的数量和质量。
- 知识和技能评估:定期评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制定培训计划进行改进。
结论
医院对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监控和评估这些指标,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测指标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测指标是对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评估和监测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以下是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测指标的一些常见内容。
1.入院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患者信息采集是否准确完整;(2)患者意见、建议的征询与记录;(3)患者的安全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2.病情观察与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病情观察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2)对危重患者的密切监护情况;(3)对病情变化的及时发现和护理措施的调整。
3.患者体温监测指标:(1)患者体温的准确测量和记录;(2)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到及时执行。
4.患者皮肤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患者皮肤情况的及时观察和记录;(2)预防压疮和其他皮肤损伤的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5.患者卫生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患者个人卫生的管理情况;(2)对于患者的身体清洁和排泄物管理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6.患者饮食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对患者饮食偏好和特殊饮食要求的了解和满足情况;(2)对于患者饮食营养摄入的监测和评估情况。
7.患者药物治疗质量监测指标:(1)对患者用药过程的监控和记录;(2)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准确性。
8.安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对患者安全风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2)对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9.病案质量监测指标:(1)病案文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病案质量评价和改进措施的落实。
10.患者教育和宣教质量监测指标:(1)患者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2)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情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测指标,具体的指标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通过对护理重点环节的质量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改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同时,监测结果也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对护理人员进行奖惩和激励。
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测指标(检查版)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提问环节:
1、输液器材选择的正确性:长期留置,可输注高渗性、刺激性、发疱类药液。
5分
2、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范围直径≥15cm。
10分
3、须用无损伤针进行穿刺,治疗间歇期每4周维护一次。
非高压注射型输液禁止高压注射。
5分
提问环节:
1、输液器材选择的正确性:长期留置,留置时间≤1年,可输注高渗性、刺激性、发疱类药液,非抗高压导管不可高压注射造影剂。
10分
2、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范围直径≥15cm。
5分
提问环节:
1、输液器材选择的正确性:CVC静脉导管,中期留置,留置时间≤30年,可输注高渗性、刺激性、发疱类药液。
5分
2、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范围直径≥15cm。
10分
提问环节:
1、输液器材选择的正确性:非刺激性药液。
5分
2、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范围直径≥8cm。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