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章 首饰贵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45
贵⾦属的性质及贵⾦属的分类知识点解说.贵⾦属的性质及贵⾦属的分类知识点解说⼀、贵⾦属的分类贵⾦属元素是指⾦、银和铂族(铑、钌、钯、锇、铱、铂)共⼋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六周期的第Ⅷ族和第IB 副族中。
由于镧系收缩使得第⼆过渡元素(钌、铑、钯、银)与第三过渡元素(锇、铱、铂、⾦)的化学性质相差很⼩,因此贵⾦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分相近。
铂族元按其密度不同,分为轻重两组。
钌、铑、钯为轻族;锇、铱、铂为重族。
⼆、贵⾦属的分析化学性质(⼀)化学性质1.⾦⾦具有很⾼的化学稳定性,即使在⾼温条件下也不与氧发⽣化学作⽤,这⼤概就是在⾃然界中能够以⾃然⾦、甚⾄是以微⼩⾦颗粒存在的重要原因。
⾦与单⼀的盐酸、硫酸、硝酸和强碱均不发⽣化学反应。
⾦能够溶解在盐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中,其中在王⽔中的溶解速率是最快的。
⽤于分析化学中的⾦标准溶液通常就是以王⽔溶解纯⾦来制备,但需要⽤盐酸反复蒸发除去多余的硝酸或氮氧化合物。
在有氧化剂存在的盐酸中,如H2O2、KMnO4、KClO3、KBrO3、KNO3和溴⽔等,⾦也能够很好被溶解,这主要是由于盐酸与氧化剂相互作⽤产⽣新⽣态的氯⽓同⾦发⽣反应所致。
2.银银有较⾼的化学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氧发⽣化学作⽤,在⾃然界同样能够以元素形态存在。
当与其他元素发⽣化学反应时,通常形成正⼀价的银化合物。
在某些条件下也可⽣成⼆价化合物,例如AgO和AgF2,但这些化合物不稳定。
⾦属银易溶于硝酸⽣成硝酸银,也易溶于热的浓硫酸⽣成硫酸银,⽽不溶于冷的稀硫酸中。
银在盐酸和王⽔中并不会很快溶解,原因在于初始反应⽣成的Ag-以AgCl沉淀沉积在⾦属表⾯⽽形成⼀层灰⿊⾊的保护膜,阻⽌了银的进⼀步溶解。
但是如果在浓盐酸中加⼊少量的硝酸,银的溶解是⽐较快的。
这是因为形成的AgCl⼜⽣成可溶性的AgCl2-络离⼦。
这⼀反应对含银的贵⾦属合⾦材料试样的溶解是很有⽤的。
银与硫接触时,会⽣成⿊⾊硫化银;与游离卤作⽤⽣成相应的卤化物。
贵金属篇第一章 概述一、 材料与材料的划分 1、 材料又称原料,资料是指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
材料又称原料,资料是指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
贵金属:80%被用来制作成首饰。
又被称为“工业革命的维生素”被用来制作成首饰。
又被称为“工业革命的维生素” 贵金属的特点:贵贵金属的特点:贵 二、 材料的划分 材料材料非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珍珠有机材料:珍珠 象牙象牙 琥珀琥珀 玳瑁玳瑁 木头木头 皮革等皮革等 无机材料:钻石无机材料:钻石 红蓝宝等红蓝宝等金属金属黑色金属材料:鉄黑色金属材料:鉄 鉄碳合金等鉄碳合金等 有色金属材料:铝有色金属材料:铝 锌 铜等铜等贵金属材料:金贵金属材料:金 银 铂等铂等三、 贵金属材料贵金属:是指地壳中产量(储量)少,密度大,价格高的有色金属。
包括:黄金、白银、铂族元素(钯金、铑金、铱金、锇金、钌金、铂金)族元素(钯金、铑金、铱金、锇金、钌金、铂金)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具有较高的金属光泽。
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非金属:没有或有较差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也差,不具有金属光泽。
非金属:没有或有较差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也差,不具有金属光泽。
四、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各种化学作用的能力,主要是指抵抗活泼介质侵入的能力。
力。
例如:抵抗酸碱,氧气、氢气、抗氧化性等。
例如:抵抗酸碱,氧气、氢气、抗氧化性等。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颜色、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强度、沸点等。
等。
1) 密度:单位体积内金属(物质)的质量。
单位:g/cm3. 2) 熔点: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绝大部分的非晶质没有固定的熔点)。
3) 硬度:金属抵抗更硬物质压入的能力,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一般采用莫氏硬度。
度。
4) 金属的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金属的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首饰贵金属的鉴别构成自然界的109种元素分为金属、半金属、非金属和气体元素。
在81种金属元素中,有8种有色金属由于其元素的性质、在地壳中的丰度以及用途等特殊性而被划分为贵金属元素。
它们分别是:锇(Os),铱(Ir),钌(Ru), 铑(Rh),铂(Pt),钯(Pd), 金(Au),银(Ag)。
贵金属首饰是指以贵金属金、银和铂为主要成分的首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接触到这些特殊商品,但关于这些贵金属的鉴别方面仍会存在各种疑问。
因此,本文将概述贵金属特征并对其鉴别方法进行探讨。
第一章首饰黄金的种类金是一种贵重金属,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金属之一。
它是制作首饰和钱币的重要原料,又是国家的重要储备物资,素以“金属之王”著称。
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首饰用黄金的种类主要有:均匀金、非均匀金、仿金等。
1.1均匀金黄金或黄金饰品局部及整体含金量一致,包含千足金、足金及K金饰品。
1.1.1千足金、足金黄金或黄金饰品局部及整体含金量一致,成色为Au999‰及Au 990‰。
包括镯、佩、链、坠、金条(砖、锭)、金币、金箔、金工艺品。
1.1.2 K金黄金饰品局部及整体含金量一致,成色为Au 990‰以下。
K金的“K”是英语“Karat”一词的缩写,完整的表示法是这样的:Karat gold (即K黄金), K金的计量方法是:纯金为24K(即100%含金量),1K的含金量约是 4.167%。
用“K”来计算黄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角豆树。
因这种树的种子重量十分均匀,过去用作天平的砝码。
久而久之,它便成了一种重量单位,用来测量珍贵、细微的物品。
那时钻石和黄金的计量也使用这一单位,也就是“Karat”。
直到1914年,国际上才把“Karat”规定为现在的标准。
K金在国内市场无论是各种镯、佩、链、坠饰品,珠宝托架镶嵌饰品,都以18K为主。
在香港、澳门、台湾及西欧、北美珠宝托架镶嵌饰品多以9K为主,部分14K。
08652首饰金属材料学知识点一、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
1. 物理性质。
- 密度。
- 不同的首饰金属材料密度不同。
例如,金的密度较大,为19.32g/cm³,这使得相同体积的金制品比一些密度小的金属制品更重。
密度是鉴别首饰金属材料种类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 颜色。
- 金属的颜色是其重要的外观特征。
金通常为金黄色,银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等。
金属的颜色会影响首饰的整体美观和风格,而且一些金属还可以通过合金化改变颜色,如铜与锌合金形成黄铜,颜色为黄色。
- 硬度。
- 硬度影响首饰的耐磨性和加工性能。
例如,纯金较软,莫氏硬度约为2.5,在制作复杂款式的首饰时容易变形。
而通过加入其他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硬度,如18K金(金含量75%,其他金属25%)的硬度比纯金高,更适合镶嵌宝石等工艺。
- 熔点。
- 不同金属有不同的熔点。
金的熔点为1064.43°C,银的熔点为961.78°C。
在首饰制作过程中,如铸造工艺就需要考虑金属的熔点,选择合适的加热设备和工艺参数。
2. 化学性质。
- 耐腐蚀性。
- 首饰金属需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以保持其外观和质量。
金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几乎不与任何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金首饰可以长期保持光亮。
而银容易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银,使银首饰表面变黑,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镀铑等。
- 氧化性。
- 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氧化性不同。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表面形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在首饰制作中,对于容易氧化的金属,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制成合金来提高抗氧化能力。
二、常见首饰金属材料。
1. 黄金(Au)- 种类。
- 足金:含金量不低于99%的黄金,质地较软,颜色金黄,具有良好的保值性。
- K金:K金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
常见的有18K金(含金量75%)、14K金(含金量58.5%)等。
18K金颜色多样,除了常见的黄色外,还有白色(加入镍、钯等金属)和玫瑰色(加入铜等金属),硬度适中,适合制作各种款式的首饰,并且价格相对足金更为多样化。
黄金、铂金、白银物理化学性质贵金属有金(Au)、银(Ag)、铂(Pt)、锇(Os)、铱(Ir)、钌(Ru)、铑(Rh)、钯(Pd)等8种。
其中首饰行业最常见的还是白银、黄金、铂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黄金材料1 . 黄金的主要物理性质(1) 密度大;20℃时, 金的密度是19. 32 g/ cm3 ; 1064℃熔化时的密度是17. 3 g/ cm 。
(2) 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黄金的导电性仅次于白银和铜而位居第三。
黄金的导热性仅次于白银。
(3) 极好的延展性,其莫氏硬度为2.5-3 。
(4) 挥发性很小; 在1000-1300℃之间, 黄金挥发量是微乎其微的, 其挥发速度与周围的气体有关。
2 . 黄金的化学性质 (1) 化学稳定性强硝酸、硫酸、盐酸、硒酸和碱溶液及酒石酸、柠檬酸、醋酸、硫化氢、水和空气等试剂或气体都不能与它相互作用。
但某些单酸、混酸、卤素气体、盐溶液及有机酸等却具有溶金性能, 例如我们平常用得较多的王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 某些酸、碱、溶化的各种盐类及卤素介质等也会对黄金产生腐蚀。
(2) 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并在化合物中呈一价或三价 (3) 黄金的化合物很容易还原为单质 (4) 黄金具有 22 个放射性同位素3 . 黄金的成色和计量纯黄金或其合金制品中含金量的多少称作黄金的成色或纯度, 表示黄金成色的方法有两种。
(1)百分制在我国民间常从色泽上判断黄金的成色, 很早就有“七成者青, 八成者黄, 九成者紫, 十成者赤”的说法, 其意思是说, 黄金呈青色时的含金量是 70%; 呈黄色时的含金量为 80%; 呈紫色时的含金量为 90%; 赤色则为纯金, 并不是平常所说的越黄成色越高。
(2)) K 制,这是国际上通常用来衡量黄金成色的方法, 即把纯金分成 24 份, 叫做 24 K。
如果含金制品中占1/ 24份纯金, 就叫做1 K金; 占14/ 24份纯金, 就叫做14 K; 占18/ 24份纯金,就叫做18 K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