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96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一、计量经济学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分析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2计量经济学模型(1)模型分类模型是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描述和模拟。
根据描述和模拟办法的不同,对模型进行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模型分类(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区别①研究内容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描述和模拟办法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形式,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随机性的数学形式。
③位置和作用不同数理经济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初步研究,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
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划分广义计量经济学根据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狭义计量经济学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述的计量经济学指的是狭义计量经济学。
(2)根据内容深度划分初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中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高级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
(3)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划分理论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理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和应用计量模型处理实际问题。
第九章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及其检验第二节 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和估计第三节 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1§9.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及其检验一、问题的引出:非平稳变量与经典回归模型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三、平稳性的图示判断四、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五、单整、趋势平稳与差分平稳随机过程2一、问题的引出:非平稳变量与经典回归模型3⒊ 数据非平稳,往往导致出现“虚假回归”问题表现在:两个本来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变量,却有很高的相关性(有较高的R2):例如:如果有两列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非平稳的),即使它们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关系,但进行回归也可表现出较高的可决系数。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情况往往是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而且主要的经济变量如消费、收入、价格往往表现为一致的上升或下降。
这样,仍然通过经典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分析,一般不会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7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通过揭示时间序列自身的变化规律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时间序列分析已组成现代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与预测当中。
8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9时间序列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关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问题。
假定某个时间序列是由某一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生成的,即假定时间序列{X t}(t=1, 2,t=1, 2, ……)的每一个数值都是从一个概率分布中随机得到,如果满足下列条件:1)均值E(X t)=µ是与时间t 无关的常数;2)方差Var(X t)=σ2是与时间t 无关的常数;3)协方差Cov(X t,X t+k)=γk是只与时期间隔k有关,与时间t 无关的常数;则称该随机时间序列是平稳的(stationary),而该随机过程是一平稳随机过程(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
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_李子奈·学术探讨·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李子奈刘亚清内容提要:本文对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解析,指出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模型理论体系,包括基于研究对象和数据特征而发展的微观计量经济学、基于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而发展的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基础而发展的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基于非设定的模型结构而发展的非参数计量经济学,并对每个分支进行了扼要的描述。
最后在“交叉与综合”的方向上提出了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研究前沿领域。
关键词:经典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一、引言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体系。
一般认为,可以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将计量经济学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etrics)和现代计量经济学(Mo dern Eco no metrics),而现代计量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四个分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Time Series Econo metrics)、微观计量经济学(Mi-cro-econometrics)、非参数计量经济学(Nonpara-m etric Econometrics)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Panel Data Eco nom etrics)。
这些分支作为独立的课程已经被列入经济学研究生的课程表,独立的教科书也已陆续出版,应用研究已十分广泛,标志着它们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成熟。
据此提出三个问题:一是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地位问题。
既然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已经成熟,而且它们都是在经典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那么经典模型还有应用价值吗?是不是凡是采用经典模型的研究都是低水平和落后的?二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的发展导向问题。
即它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三是现代计量经济学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基点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对于正确评价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水平,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计量经济学(2012-1-6)1.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2.区分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1)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2)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分类(1)计量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以及统计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
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狭义计量经济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量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在数学上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2)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3)按数据类型划分为:截面(cross-section)分析;时间序列(time-series)分析;平行数据(panel data)分析;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分析;模糊数据(fuzzy data)分析。
(4)按模型类型划分:单方程模型与联立方程模型(单方程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经济现象,揭示存在其中的单向因果关系。
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经济系统,揭示存在其中的复杂的因果关系。
);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
(5)按估计方法划分:从最小二乘原理出发的估计方法;从最大似然原理出发的估计方法;矩估计方法;非样本信息估计方法。
4.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1)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2)样本数据的收集;(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4)模型的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预测检验)5.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方法和数据。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李子奈编著的《计量经济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其他计量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精选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3.挑选考研真题,提供详尽解答。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计量经济学概述★[|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分析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计量经济学模型(1)模型分类(见表1-1)表1-1模型分类(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别(见表1-2)表1-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别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见表1-3)表1-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g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对于计量经济学而言,归纳法和演绎法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抑制。
【名师点拨】该部分是计量经济学的入门知识。
考点二: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II理论模型的设计理论模型的设计需要分“三步走七第一步,选择模型的变量;第二步,选择模型的数学形式;第三步,设定模型的参数期望值。
样本数据的收集(1)样本数据的分类(见表1-4) 表1-4样本数据的分类(2)样本数据的质量(见表1-5) 表1-5样本数据的质量,模型参数的估计图1-1模型参数的估计g模型的检验图1-2模型的检验如图1-2所示,通过上述检验的模型即是成功建立的模型。
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图1-3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如图1-3所示,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是理论、方法和数据。
但实际上,计量经济学研究者往往过多关注了方法,而忽视了理论和数据。
【名师点拨】该部分初步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考点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见表1-6)★★★表1-6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名师点拨】该部分介绍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现实用途。
《计量经济学》《Econo metrics》《经济计量学》第一章绪论0.1关于绪论0.2课程教学大纲§1.1计量经济学§1.2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步骤§1.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0.1关于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
参观一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
各起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H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不必全懂,只需似懂非懂。
0.2《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1.课程计量经济学课号:10114513学分:3课程性质:教育部规定核心课程2.教师主讲教师:李子奈办公地点:经管楼南512电话:62789793, E-mail: lizin ai@ 特聘教授:艾春荣,讲授部分内容,英语授课助教:孙云,电话:62778492E-mail: suny2.03@3.课程说明⑴教学目的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实证的方法,尤其是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牛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⑵先修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理统计⑶教材及参考书《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Basic Econometrics》Qamodar N. Gujarrati, 2001《计量经济学一方法与应用》,李子奈,清华大学岀版社,1992年《高等计量经济学》,李子奈、叶阿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计量经济学一理论、方法与模型》,唐国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年<B:onometric Models,Techniques,and Applications>, Michael D. Intriligator, Prentice-Hall I nc., 1978( First Edition), 1997(Second Edition) ⑷课堂资料下载内容:教材电子版、补充资料、课件、习题集、教学基木要求、教学大纲、复习要点等。
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Ξ李子奈 齐良书摘 要: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几个哲学基础问题的讨论,有以下结论。
广义的或者说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只能检验,不能发现”,而是一个能够作出科学发现的研究全过程。
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阶段的演绎与模型检验阶段的归纳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辩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认识论。
在方法论上,计量经济学既不是完全的证伪主义,也不是完全的实证主义,而是两者的综合。
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模型设定中必须坚持“从复杂到简单”的思想路线和技术路线,在模型检验中确保样本数据的质量并对数据作出必要的检验和技术处理。
要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相对性并合理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 归纳与演绎 证伪与证实 一般与特殊 相对与绝对作者李子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084);齐良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4)。
一、引 言经济学可以分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和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考虑社会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学承认价值判断,理论来自于价值判断,政策以价值判断为依据,试图回答“应该是什么”。
实证经济学排斥价值判断,着眼于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各个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规律,试图回答“是什么”。
实证经济学起源于“萨伊定律”,形成于“边际分析”,盛行于“凯恩斯主义”。
在实证经济学中又分为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宏观、微观经济学属于理论实证(Theoretical),而计量经济学则是经验实证(Empirical)。
目前国内的许多文献中将“实证”等同于“经验”,凡是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都被称为“实证研究”,其实是不准确的,但已是约定俗成。
近十多年来,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为代表的经验实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分析的主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