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的理化特性
- 格式:pptx
- 大小:567.12 KB
- 文档页数:26
第二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一、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在10kD~1000kD。
根据测定所知,如分子量为34.5kD的球状蛋白,其颗粒的直径为4.3nm。
所以,蛋白质分子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nm,在水溶液中呈胶体溶液,具有丁铎尔现象、布朗运动、不能透过半透膜、扩散速度减慢、粘度大等特征。
蛋白质分子表面含有很多亲水基团,如氨基、羧基、羟基、巯基、酰胺基等,能与水分子形成水化层,把蛋白质分子颗粒分隔开来。
此外,蛋白质在一定pH溶液中都带有相同电荷,因而使颗粒相互排斥。
水化层的外围,还可有被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形成双电层,这些因素都是防止蛋白质颗粒的互相聚沉,促使蛋白质成为稳定胶体溶液的因素。
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生物膜的特点,在生物学上有重要意义,它能使各种蛋白质分别存在于细胞内外不同的部位,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和电解质分布的平衡、物质代谢的调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利用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将含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放入半透膜袋内,然后将袋浸于蒸馏水中,小分子物质由袋内移至袋外水中,蛋白质仍留在袋内,这种方法叫做透析。
透析是纯化蛋白质的方法之一。
二、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均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可呈阳离子、阴离子或兼性离子,这取决于溶液的pH值、蛋白质游离基团的性质与数量。
当蛋白质在某溶液中,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时,此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当pH偏酸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
相反,pH偏碱,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图2-2-1)图2-2-1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蛋白质溶液的pH值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黏度、渗透压、膨胀性及导电能力均最小,胶体溶液呈最不稳定状态。
凡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等电点往往偏碱,如组蛋白和精蛋白。
反之,含酸性氨基酸较多的蛋白质如酪蛋白、胃蛋白酶等,其等电点往往偏酸。
人体内血浆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多是pH 5.0左右。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摘要】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大分子,其理化性质直接影响着其功能和应用。
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会导致蛋白质不同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和折叠状态,从而影响其功能。
蛋白质的溶解性和聚集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pH、温度等。
而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和折叠状态直接关系到其功能的稳定性。
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有助于了解其功能和应用,同时也为蛋白质工程和药物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行细致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内在机制,进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理化性质、氨基酸、分子量、溶解性、聚集态、构象、热稳定性、折叠状态、结构、功能、应用。
1. 引言1.1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概述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涉及其组成、结构及行为特性等方面,对于揭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氨基酸组成和序列、分子量、溶解性、聚集态和构象以及热稳定性等。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不同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对其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不同氨基酸的性质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稳定性等特性。
分子量是影响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能对其聚集态和构象造成影响。
蛋白质的溶解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H 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溶解性的变化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和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与其折叠状态密切相关。
蛋白质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特定的折叠状态,一旦超出该范围可能导致蛋白质失去功能。
研究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可以为其在生物学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有助于了解其功能和应用,为生物学和药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4.2.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roteins讨论蛋白质的性质,一定要理解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蛋白质分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蛋白质分子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基础。
蛋白质分子除主链(肽链)外,还有各种不同的侧链。
在这些侧链中,既有各种烃基,也有活泼的羧基、氨基、巯基、醇羟基和酚羟基等。
这些侧链基团有些是亲水基团;有些是疏水基团;有些是酸性基团;有些是碱性基团;有些裸露在二、三级结构外面;有些是掩蔽在二、三级结构的内部。
蛋白质分子内除主键(肽键)外,还有很多副键维持它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性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蛋白质多肽链的N ―端有氨基,C ―端有羧基,其侧链上也常有碱性基团和酸性基团。
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相似,也具有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调节溶液到某一pH 值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分子可成为两性离子,此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
如果溶液的pH 值在等电点的酸侧,溶液中的H +会抑制羧基电离,并有利于氨基与H +结合,因而蛋白质的净电荷为正。
如果溶液的pH 值在等电点的碱侧,OH - 有利于羧基的电离,不利于氨基与H +结合,故蛋白质的净电荷为负。
因此,蛋白质和α―氨基酸溶液相似,也存在下列平衡关系。
如用H 2N ―Pr ―COOH 表示蛋白质分子,羧基代表分子中所有的酸性基团,氨基代表所有的碱性基团,Pr 代表其它部分,则:H 2N Pr COO −H 3N COO -H 3N COOH H +H +pH>pI 等电点(pI )pH<pI 阴离子两性离子阳离子++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小于7。
在动植物组织液中,pH 值一般在7―7.4之间,蛋白质大都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并与两性离子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