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21
风湿免疫病风湿免疫病,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研究和资料风湿免疫类疾病。
治疗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
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
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内科学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科。
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9年国家选派医生赴前苏联学习,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风湿免疫病学在1960至1980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医学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风湿免疫病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对我国的风湿免疫学科的贡献尤为突出,在风湿免疫研究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风湿免疫病的病因1. 意外创伤。
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
如工作中的腰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
2. 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
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
据专家统计,100例类风湿患者中,因居住环境潮湿诱发者占27%。
所以,居住环境潮湿是诱发风湿病、类风湿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体弱多病。
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
如治疗不及时,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4. 妇女怀孕和“坐月子”常用冷水与过劳。
妇女在怀孕时身体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血容量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二是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盆骨韧带松驰、驱干及肢体肌腱、韧带弹性下降、关节襄松驰、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受到损伤。
风湿免疫疾病发展现状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异常活动导致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这些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风湿免疫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我们逐渐了解到这些疾病的发展机制和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关联。
这为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疾病症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外,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其他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如物理疗法、中医治疗、营养疗法等。
这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和预后,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逐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疾病机制的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标。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
1.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项目如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
蛋白等,以及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特定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
此外,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检测等也有助于病情评估和诊断。
2.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X线片、CT以及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有助于诊断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等疾病。
3.病理活检:主要用于肌肉组织病变或者干燥综合征患者,
通过留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某些疾病,并判断疾病的良恶性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避免耽误病情。
风湿免疫疾病护理常规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以下是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护理常规:
1.定期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按医生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遵循治疗计划可以减轻疾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2.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免疫系统有影响,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需要密切关注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3.控制疼痛:针对风湿免疫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可以使用物理疗法、温热敷、理疗等方式减轻疼痛。
4.保持适当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增强肌肉力量。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低负荷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等。
5.维持良好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加重疾病症状。
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关节的压力。
6.合理膳食: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取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7.减轻压力:适当的减压有助于缓解疾病的症状。
可以通过运动、放松技巧、亲友交流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8.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9.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病情变化。
以上是风湿免疫疾病的护理常规,但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哪些特点发布时间:2023-04-28T12:24:50.475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2期作者:杨艳[导读]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是当前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当患有此病后杨艳会东县人民医院四川凉山州 615200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是当前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当患有此病后,患者骨关节、皮肤、血液、肾脏、心脏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一些异常症状。
为更加全面认识该疾病,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简述风湿免疫病的特点。
1.产生特点:多器官、多系统风湿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所造成的紊乱而导致的一组疾病。
它和我们经常说的,心脏出问题了,消化系统出问题了,呼吸系统出问题了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有特定的组织器官。
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个脏器、多个系统出问题。
出问题的根源又在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出问题。
所以当这个系统出问题的时候是会通过血液系统的检查,会出现多个自身抗体的异常,这是它非常重要的特点。
2.认知特点:认知度低,致残率高风湿免疫疾病虽然认知度低,但致残率却极高。
简单举几个疾病做例子。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表现只是关节的肿胀、晨起僵硬感,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病情,关节炎症就会不断进展,在不断的关节疼痛中关节炎不断发展,最终出现关节的畸形。
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部分病人起病早期只是一些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炎,因此未能引起重视,而一旦病情进展,累及肾脏、肺脏、心脏、大脑,出现狼疮肾炎、狼疮肺炎、狼疮心肌损害、神经精神狼疮(狼疮脑病),往往会威胁生命安全。
有数据显示,7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骨破坏,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年致残率高达7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劳动力丧失所致的平均退休年龄39.4岁。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足够重视之前的年代里,5年病死率高达50%。
而风湿免疫疾病人群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
风湿免疫病学风湿免疫病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异常对人体产生的疾病的学科。
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各种风湿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本文将对风湿免疫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风湿免疫病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异常的学科,其中的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敏性反应,攻击并损伤自己的正常组织。
免疫系统不仅起到了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作用,也有调节和平衡机体内部环境的作用,但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时,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风湿性疾病分类1.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该病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红、热、肿、痛等炎症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长期进展的疾病,会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损害。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以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关节、肾脏、心血管系统等。
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疲劳、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3. 硬皮病: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它主要影响皮肤和内脏器官。
该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皮肤弹性减退和纤维化。
4. 类干燥综合征:类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干燥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通常出现眼睛和口腔的干涩以及其他液体分泌减少的症状。
三、治疗方法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1. 抗风湿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
2. 免疫调节药物: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缓解炎症和减少组织损伤。
3.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等,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理疗和康复训练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
风湿免疫病诊治要点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引发关节炎、皮肤病、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
风湿免疫病的诊治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详细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病情变化、身体状况、家族史等,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
2.全面体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体温、心肺听诊、关节和肌肉检查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4.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5.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合理预防和控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风湿免疫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包括风湿免疫科、内科、外科、康复医学等专业。
科学、规范的诊治方法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1 -。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评估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
接受髋或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THA/TKA)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本身或其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所导致的髋或膝关节的终末期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或膝关节的损害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等。
这类病人准备行THA/TKA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往往已经明确,且已进行了长期正规或不正规的内科治疗,而且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不仅仅累及骨骼关节,其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还会引起关节外其他系统器官(如心血管系统、肺、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和功能障碍。
所以,对于这类病人,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最佳的手术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降低并发症,加速康复,详细、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必不可少。
一、风湿免疫疾病控制目标准备接受THA/TKA的病人术前风湿免疫疾病病情应稳定,心理状态稳定,精神食欲良好,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血沉、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在正常值的3倍以内;功能锻炼积极,股四头肌力、屈髋、髋外展肌力3级以上,双手可扶助行器行走;血红蛋白(Hb)≥110g/L,白蛋白(ALB)≥35g/L。
二、术前评估和处理(一)贫血和低蛋白状态评估风湿免疫疾病的病人病程往往都较长,长期承受慢性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精神、食欲通常较差,且风湿免疫疾病本身(如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以及治疗过程中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所导致的消化道慢性出血等原因都容易造成病人术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状态。
故术前需通过问诊、查体以及血液学检查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和进食量以及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状态达到目标值。
风湿免疫病的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风湿免疫病是一组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未找到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研究人员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并且发展了新的治疗策略。
一、研究进展1.免疫系统的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与风湿免疫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他们通过研究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变化,揭示了风湿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2.遗传因素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风湿免疫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一些基因与该疾病的发病有关。
通过对遗传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和阻断风湿免疫病的发展。
3.炎症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风湿免疫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炎症反应的异常。
通过研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助于揭示风湿免疫病的病因和进展,并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
二、治疗策略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主要方法。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靶向治疗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疾病的症状,控制疾病的活动度,减少关节破坏和组织损伤。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针对免疫系统异常的治疗方法。
包括免疫调节剂、脾切除、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免疫应答,达到治疗的目的。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促进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包括热疗、冷疗、理疗和运动治疗等。
4.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风湿免疫病的发展非常重要。
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的休息、适度的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和戒烟限酒等。
总的来说,针对风湿免疫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这些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风湿免疫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内在的机制。
此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也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影响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多种类型。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炎症反应的不适当调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1.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并攻击机体内的病原体。
然而,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
2. 自身抗原的异常产生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异常免疫反应与自身抗原的异常产生有关。
自身抗原是指机体产生的与免疫系统有关的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
在风湿免疫疾病中,自身抗原的产生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这些自身抗原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3. 炎症反应的不适当调控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涉及炎症反应的不适当调控。
正常情况下,炎症反应可以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然而,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炎症反应会失去平衡,导致过度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二、常见治疗方法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炎症介质生成,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见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然而,长期和过量使用NSAIDs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和调整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或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以改善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然而,免疫调节剂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基于生物技术开发的药物,可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等。
风湿免疫疾病发展现状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硬化性斑和系统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且病情难以治愈,所以对于这一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对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族中有患者的人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感染等也与这些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紧密相关。
此外,免疫方面的异常也是导致风湿免疫疾病的重要原因。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导致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目前,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为主。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此外,生物制剂也是当前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这些生物制剂能够靶向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反应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感染和免疫功能抑制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病情。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
此外,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也有助于减轻病情。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例如,免疫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抗体和免疫标志物,可以更早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为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编辑免疫相关基因,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防止或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疾病的发展现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相信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风湿免疫一、填空题1、诊断白塞病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其他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是白塞病的特征性表现。
2、c-ANCA阳性主要见于__________,p-ANCA阳性主要见于__________等。
3、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
4、巨细胞动脉炎临床上常伴发__________,易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等。
5、大动脉炎引起的高血压常由主动脉狭窄或肾动脉狭窄造成,临床听诊分别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听到血管杂音。
6、大动脉炎根据受累血管部位与程度,临床分为4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重型SLE常用的治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等。
8、就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价值:ANA可作为SLE的__________ ,抗Sm抗体是__________,抗双链DNA抗体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补体__________可提示病情__________ 。
9、狼疮肾炎分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六型。
10、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大部分病例(90%)与__________相关。
11、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慢作用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
12、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
1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病理性关节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15、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最好发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直性脊柱炎的受累关节主要是__________;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是__________;骨性关节炎的受累关节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__________ ,脊柱关节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有__________ ,骨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__________。
17、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人白细胞抗原__________被认为是RA易感性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1、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2、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3、白塞病4、间歇性跛行5、系统性血管炎6、RS3PE7、Felty综合征8、Bouchard结节9、Heberden结节10、雷诺现象11、CREST综合征12、Gottron征13、干燥综合征14、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笔帽征16、赖特综合征17、皮肤狼疮带试验18、光过敏19、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20、抗ENA抗体21、抗CCP抗体22、抗磷脂抗体综合征23、抗磷脂抗体24、类风湿结节25、类风湿因子26、抗核抗体三、判断题1、抗着丝点抗体和抗Scl 70抗体是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异性抗体。
()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累及横纹肌,以机体近端肌群无力为特点,不侵犯咽部肌群及呼吸肌。
()3、系统性红斑狼疮常常ANA阳性>1∶80,而干燥综合征或系统性硬化症患者ANA 阴性。
()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大多有关节毁损。
()5、赖特综合征是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与泌尿道非淋球菌感染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关。
()6、脊柱关节病的关节受累以骶髂关节及下肢不对称性关节炎为特点。
()7、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是远端指间关节、膝关节、髋关节。
()8、类风湿关节炎不好发膝、肘关节等大关节。
()9、选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DMARD联合使用可增加疗效,不增加副作用。
()10、两种NSAID可联合用药以增加疗效。
()11、类风湿关节炎应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NSAIDs+SAARDs。
()12、NSAIDs是非甾体抗炎药的缩写,DMARDs是慢作用药物的缩写。
()13、抗角质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14、某关节疼痛患者门诊查血清RF 1∶40阳性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血管炎中,最易引起肾损害的是:()A、结节性多动脉炎B、Wegener肉芽肿C、Churg-Strauss综合征D、显微镜下多血管炎E、白塞综合征2、结节性多动脉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中不包含:()A、血管性肾病B、肠系膜血管炎C、多发性单神经炎D、肺结节E、疼痛性皮下结节3、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不包括:()A、环磷酰胺B、秋水仙碱C、甲氨蝶呤D、硫唑嘌呤E、长春新碱4、对诊断大动脉炎价值最大的检查是:()A、血沉明显增快B、抗核抗体高滴度C、动脉血管造影D、血管多普勒超声E、低补体5、动脉炎经常累及的动脉不包括:()A、颈动脉B、锁骨下动脉C、肾动脉D、肋间动脉E、髂动脉6、下列关于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A、关节受累非对称性B、远端指关节炎C、残毁型关节炎D、脊柱和骶髂关节关节炎E、不侵犯眼色素膜7、对上一题的病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检查的是:()A、HLAB27B、腰椎CTC、骶髂关节CTD、腰椎间盘CTE、风湿三项、血沉8、患者男,26岁,有腰骶部疼痛6个月,夜间症状明显,伴晨僵,活动后好转,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
无外伤史。
查类风湿因子阴性。
首先应考虑诊断为:()A、类风湿关节炎B、感染反应性关节炎C、脊柱关节病D、腰椎间盘脱出E、腰肌劳损9、下列关于AS的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A、40岁以后发病为多见B、对称性四肢小关节炎C、都有脊柱强直D、受累外周关节以髋关节、膝关节相对较多E、不应出现眼色素膜炎和主动脉炎10、下列关于银屑病关节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属脊柱关节病B、病理改变可见滑膜炎C、与HLAB27无关D、对称性侵犯近端指间关节E、与感染无关11、关于AS的治疗说法,正确的是:()A、都应尽早使用慢作用药B、病情稳定者以慢作用药维持C、不使用慢作用药D、对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敏感E、都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12、对于腰背痛腰椎活动受限患者诊断AS,正确的是:()A、伴HLAB27阳性B、伴骶髂关节炎Ⅲ级C、伴脊柱局部硬化D、伴外周关节炎E、伴眼色素膜炎13、骶髂关节炎Ⅲ级的放射学改变为:()A、骶髂关节面虫蚀样B、关节间隙宽窄不一C、局限性硬化D、纤维素性强直E、骨侵蚀但关节间隙正常14、对AS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HLAB27阳性B、腰背痛C、“4”字征阳性D、对称骶髂关节炎Ⅱ级以上E、血沉增高15、下列病理改变对AS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附着点炎B、滑膜炎C、虹膜炎D、皮下结节E、软骨破坏16、下列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B、与DR4基因有关联C、与感染因素无关D、多基因遗传,HLAB2、DR3、DR4、TNF基因E、寡基因致病模式,HLAB27关联性最强17、女,45岁,SLE病史20年,来门诊复查病情,自觉症状好,无异常症状和体征。
血沉正常,抗核抗体1∶160(+),U1RNP抗体(+)。
对该患者的病情判断是:()A、病情未控制B、病情活动C、轻度活动D、病情稳定E、以上都不是18、女,35岁,SLE病史10年,蛋白尿5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蛋白尿无明显下降,近2个月来肌酐快速上升,已达360 μmol/L,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诊治方案:()A、抗核抗体谱检查B、C3、C4检查C、肾脏穿刺病理检查D、利尿等对症处理E、中医药治疗19、早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下列方案治疗,其中不包括的一项是:()A、非甾体抗炎药B、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C、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甲氨蝶呤D、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甲氨蝶呤+SASPE、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甲氨蝶呤+金诺芬20、女,36岁,指关节、腕关节肿痛半年,晨僵约1 h,血沉36 mm/h,X线示双手指间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两端骨质疏松。
此时应定为类风湿关节炎的:()A、Ⅰ期B、Ⅱ早期C、Ⅱ晚期D、Ⅲ期E、Ⅳ期21、女,23岁,3个月来四肢关节肿胀,尤以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肿痛明显,如考虑为类风湿关节炎,应做哪些检查:()A、血常规,尿常规B、双手+双足X线片C、抗核抗体谱检查D、类风湿因子E、以上均是22、女,38岁,四肢大小关节肿痛10年,X线示双手指关节及腕关节有多处骨质破坏,关节检查仍有多处关节肿痛,脾肋下2 cm,质地中等,查WBC:2×109/L,血小板:60×109/L,ESR:70 mm/h,尿常规(-),10年来一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硬化脾亢B、类风湿综合征C、Felty综合征D、系统性红斑狼疮E、药物性再障23、女,70岁,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肿痛,以一侧凸出较明显。
ESR:15 mm/h,CRP:5 mg/L,RF(-)。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强直性脊柱炎B、骨关节炎C、风湿性关节炎D、类风湿关节炎E、系统性红斑狼疮24、不属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表现的一项是:()A、皮下类风湿结节B、Felty综合征C、巩膜炎D、面部对称性水肿性红斑E、下肢皮肤溃疡25、不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的一项是:()A、近端指间关节肿胀B、远端指间关节肿胀C、掌指关节肿胀D、腕关节肿胀E、四肢关节对称性肿胀26、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胶原合成B、增加NK细胞活性C、抑制B细胞活化D、抑制T细胞增殖E、抑制前列腺素合成27、下列临床表现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无关的是:()A、抗磷脂抗体阳性B、动静脉血栓形成C、习惯性流产D、血小板减少E、抗核抗体阳性28、下列抗体中,不属于抗核抗体谱的是:()A、抗磷脂抗体B、抗单链DNA抗体C、抗双链DNA抗体D、抗RNP抗体E、抗JO-1抗体29、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阳性者,对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特异性:()A、系统性红斑狼疮B、结节性多动脉炎C、干燥综合征D、Wegener肉芽肿E、Takayasu动脉炎30、下列有关狼疮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弥漫性系膜区增殖B、弥漫性系膜区增殖伴局灶节段性加重、节段坏死、透明栓子C、弥漫性系膜细胞增殖,新月体形成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肾小管透明变性31、皮肤狼疮带试验是指:()A、真皮下层补体沉积的免疫荧光带B、真皮下层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带C、表皮上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带D、SLE患者皮肤破损区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带E、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的荧光带32、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首选:()A、心理治疗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C、非甾体药物D、抗生素预防感染E、支持治疗33、下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中与活动有关的是:()A、抗核抗体(ANA)B、抗双链DNA抗体(ds-DNA)C、抗Sm抗体D、抗U1RNP抗体E、抗SSA抗体34、非甾体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控制关节炎进展B、促进软骨修复C、降低RF滴度D、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E、预防关节变形35、甲氨喋呤(MTX)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B、抑制四氢叶酸的合成C、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尿嘧啶转变成胸腺嘧啶D、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DNA的合成E、抑制B淋巴细胞的合成36、下列关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甾体药物和慢作用药物联合治疗B、非甾体药物治疗C、慢作用药物治疗D、多关节病变及多系统损伤时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E、关节置换37、下列关于类风湿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必备条件C、只有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才出现类风湿因子D、是类风湿结节的一种表现D、是针对变性IgG Fc端的自身抗体E、IgA的免疫复合物38、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对称性、多关节、指腕关节病变为主B、以肩关节关节病变为主C、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D、以膝、踝关节病变为主E、以游走性大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39、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不包括:()A、对称性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6周B、X线改变C、RF阳性D、类风湿结节E、抗核抗体阳性40、下列关于RA的全身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管炎可发生在任何系统B、类风湿结节可发生在关节部位,与疾病活动无关C、肺纤维化是常见的肺病变D、可有心脏受累,以心包炎最常见E、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41、RA的典型病理改变有:()A、类风湿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B、一般不出现血管炎C、急性期滑膜肥厚D、血管炎应局限在滑膜及其周围E、血管翳是最典型改变42、下列关于RA的临床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晨僵时间与病情活动有关B、受累关节以对称性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为主C、可出现类风湿小结D、不侵犯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E、晚期常出现关节畸形43、下列关于抗风湿慢作用药的描述,错误的是:()A、曾被称为病情缓解药B、包括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C、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疗效D、均抑制B淋巴细胞,减少抗体产生E、各自有相关副作用,选择不同副作用的药联合应用,可避免副作用增加44、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机制不正确的是:()A、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B、通过细胞膜受体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C、杀伤T、B淋巴细胞,减少抗体合成D、抑制磷脂酶A2,减少花生四烯酸产生E、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和炎性因子产生45、下列关于风湿病的病理表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骨关节炎以软骨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B、类风湿关节炎以滑膜炎为主伴血管炎C、SLE以浆膜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D、干燥综合征以小唇腺淋巴细胞灶性增生为主要表现E、强直性脊柱炎有附着点炎为病理特点46、下列有关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A、抗Sm抗体是SLE特异性抗体,并与病情活动性相关B、抗SSA、抗SSB抗体在干燥综合征中有较高阳性率C、抗jo抗体出现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及合成酶综合征D、高滴度u1RNP抗体阳性常出现于混合结缔组织病E、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47、下列关于类风湿因子(RF)的说法,正确的是:()A、RF阳性是诊断RA的必备条件B、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者可检出阳性C、正常人群不能测出阳性D、SLE、SS不出现阳性E、RF特异性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48、有关抗核抗体(ANA)是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的总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健康人ANA均阴性B、系统性红斑狼疮ANA的滴度常大于1∶80C、干燥综合征可以出现ANA阳性,多呈斑点型D、硬皮病患者ANA可以高滴度阳性E、ANA可出现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SBE49、下列对于抗核抗体(ANA)的描述,错误的是:()A、ANA是结缔组织病的筛选项目B、ANA阳性就代表结缔组织病存在C、ANA阳性也可见于慢性感染者D、ANA是针对细胞核抗原成分的抗体E、ANA低滴度阳性常无临床意义50、下列有关MHC分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抗原结合,在胸腺进行T细胞选择B、与异体抗原结合,提呈给成熟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C、决定抗原的免疫表型,使不同个体生成相同的免疫反应D、刺激自身(auto)和同种异体(allo)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明显有关51、下列发病因素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关系的是:()A、遗传因素B、感染因素C、性激素D、心理、神经、免疫效应E、气候与季节52、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系统性血管炎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B、RA不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风湿热与RA均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AS与RA属同一类别E、银屑病关节炎与HLAB27无关,与AS不属同类53、下列有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异常是结缔组织病的发病基础B、血管炎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是该病的病理基础C、病变累及多系统,临床个体差异大D、均需糖皮质激素治疗E、疗效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关五、问答题1、简述白塞病的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