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 KB
- 文档页数:1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深刻而感伤的咏物诗,通过描绘落花的情景,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李商隐的处境极不如意,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一、作品原文落花李商隐〔唐代〕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2、注释竟:完毕;终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迢递:遥远的样子。
指花飞得很远,或远处亦有花在飞。
斜晖:西斜的太阳。
肠断: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眼穿:同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归:一作“稀”。
芳心:花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三、创作背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李商隐《落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李商隐《落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翻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阅读训练】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
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意对即可)2.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
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关于李商隐《落花》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
《落花》
作者: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关于李商隐《落花》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及赏析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1、刘煕载《艺》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及赏】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及赏。
3、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的凄凉结局。
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意对即可)2.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
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3、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赏: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李商隐《落花》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李商隐诗词《落花》原文译文赏析《落花》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注释】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赏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首联是说,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已经随风飘零纷纷乱飞。
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
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来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为客人去了才“乱飞”,这样一来,连落花也看作有情的了。
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人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绿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
两句诗不单写花,也兼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颔联是说,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
这两句对落花的本身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断肠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迢递:遥远的样子。
芳心:双关语,既指花,又指惜花人的心情。
●译文:
高楼上的客人们竞相散去,小园中的落花还纷纷乱飞。
参差的花枝连着弯曲小路,眼望落花送走了落日余晖。
柔肠寸断不忍把落花清扫,望眼欲穿春来了还要回归。
芳心已随着春光一同消尽,所得的还是泪水沾湿衣襟。
●鉴赏:
此诗为咏物诗。
借咏落花的飘零,抒写诗人身世之惑,抒发自己一生失意的幽怨。
忧郁悲凉,曲折深婉。
李商隐《落花》译文及赏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
《落花》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人以无限的感慨抒写了用生命打扮春天的花朵,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所得只是飘落凋残、沾人衣裙的凄凉结局。
两句诗语意双关、凄惋悲伤,也映照了诗人自身的经历。
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哀怨动人,可见出诗人的大家手笔。
【全诗】《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二句意谓居于高阁的客人竟然离去了,小园中的落花正杂乱地飞落。
②花朵高低不齐地纷纷落下,连续覆盖小径曲陌,临空飞舞似遥送夕阳斜晖。
参差(cen ci):高低不齐貌。
曲陌:弯曲的小路。
迢递(tiao di):远貌。
③二句意谓落花委地使多情人肠断而不忍扫,望穿双眼,望春和人留下,但却都无情地归去了。
④二句意谓有情的芳心(花心、人心)随着春尽而完结,只剩下泪下沾衣而已。
【赏析】诗的首联写客人离去,花已落下,极为平淡,然而妙就妙在诗人把两件本来不相干的事物硬是拉拢在一起,如此一来,“连落花亦看作有情矣!”(《李义山诗集笺注》)。
如此写法看似无理实则有理,这便是触景伤情,因情而写物。
颔联承接上联,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情状。
“参差”为所见落花惨状,是客观现实,“迢递”是拟人手法,是因情而写。
落花参差与曲陌而“连”,仿佛与诗人情绪相通;“迢递”而“送”竟是让人留恋的太阳,这两个字用的'很好。
也正是这两个字才把作者的情绪传给所咏之物,又把所咏之物的伤感带给诗人。
落花已不再是普通落花,而是作者感情传达的对象,因而诗人“断肠”而“不忍扫”,诗人希望花不要再落,可是“眼穿”了,花“仍欲稀”,作者此时心情自然无比悲伤。
尾联是作者对落花的感慨,更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哀凄自怜:花以生命点缀春天,最终却凋零残损,沾人衣裙。
诗人空怀壮志,而屡遭挫折,施志无门,只有悲哀,泪落沾衣而已。
李商隐《落花》译文及赏析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
【原文】: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翻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阅读训练】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
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意对即可) 2.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
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