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7 李商隐诗两首-课时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07课李商隐诗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是A.锦瑟.(sè)琴弦.(xuán)沧.海(cāng)B.晓.梦(xiǎo)惘.然(mǎng)虎旅.(lǚ)C.晓筹.(chòu)马嵬.(wéi)杜鹃.(juān)D.宵柝.(chè)贵妃.(fēi)鲛.人(jiāo)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D.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徒然去打听4.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5.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之一。
B.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C.《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
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D.《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
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
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
“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
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一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第07课时李商隐诗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马嵬.(wéi)惘.然(wǎnɡ)宵柝.(chè)B.弦.柱(xuán)驿.馆(yì)眉睫.(jié)C.栩栩.(xǔ)金钗.(chāi)痴.心(chī)D.自缢.(shì)厮.守(sī)哗.变(huá)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B.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C.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不要愁苦D.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3.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极,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
因为以极表现极,读诗难免有时要“猜”。
A.丰富宽阔简约简约概括B.简约概括宽阔简约丰富C.丰富宽阔概括简约简约D.简约概括丰富宽阔简约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练案14李商隐诗两首(2)满分39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1分)骄儿诗①(节选)李商隐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注】①本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是作者为自己的儿子李衮师而写。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D)A.“无肉畏蚤虱”一句采用夸张的手法,这种描写旨在写出诗人自己身体消瘦、生活穷困潦倒的状态。
B.“穰苴司马法”一句借用春秋时期齐国大司马田穰苴的典故来告诫衮师不要效仿自己,而是要多读兵书,学会辅佐帝王的真本事。
C.“况今西与北”六句,联系到国家面临的严重边患,希望孩子能够迅速成长,为国平乱,立功封侯。
D.“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写出了诗人对死守经书、醉心科举的怀疑,表明诗人认为学文无用,全面否定了“读书”和“著述”的方式。
E.此诗抒写因衮师引起的感慨和对衮师的期望。
诗人既希望衮师长大后能够为国安边,展现才华,但更多的是通过对衮师的期望表达自己的困顿失意。
【解析】A项,中采用的是双关(比喻)的手法,喻指自己生活穷困潦倒,又遭到小人的攻讦。
D项,诗人未必认为学文无用,也未必真正否定“读书”和“著述”的方式。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示例:(1)表达诗人因文才出众却命途多舛,遭人诬陷的牢骚不平。
(怀才不遇)(2)对于朝廷从古至今不曾有书生封为万户侯的深沉感慨。
(3)对徒守经帙,于国无益,于己无补的深切体验和痛苦反省。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9分)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①[宋]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课时跟踪检测(七)李商隐诗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解析:选D D项,“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2.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__①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__②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解析:选A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分析,只有A项最为恰当。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解析:选A 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2)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
(3)《马嵬(其二)》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5.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出惋惜伤感的情绪。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学习要点】1.概括诗歌内容和主旨。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课堂探讨☆要点一:梳理诗意,探究主旨。
【探究活动】1.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教师释疑】这是诗的主旨众说纷纭,不要强求划一,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讨论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探究活动】2.探究马嵬的主旨?【教师释疑】注意对典故的理解和结尾句的分析。
【讨论明确】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托杜鹃D、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海明威的小说往往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风格独特。
B、电影《祝福》增加了祥林嫂拿刀怒砍门槛的情节,我认为不妥的原因是因为它不符合祥林嫂的性格。
C、李商隐《锦瑟》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
D、唐诗具有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B、而绝江河绝:横渡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犯罪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由来的,无缘无故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锦瑟/跋涉琴弦/船舷无端/急湍B、沧海/苍凉杜鹃/捐献年华/华夏C、马嵬/葳蕤占卜/弥补宵柝/干坼D、运筹/应酬驻马/珍珠牵牛/赊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栩.栩(xǔ) 晓.梦(xiǎo) 未卜.(bǔ) 驻.马(zhù)B.驿.馆(yì) 惘.然(wǎnɡ) 杜鹃.(juān) 马嵬.(ɡuǐ) C.庄.生(zhuānɡ) 厮.守(sī) 华.年(huá) 追忆.(yì)D.一弦.(xián) 哗.变(huá) 七夕.(xī) 乞.巧(qǐ)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嵬wéi。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霄拆,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霄—宵。
拆—柝。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答案 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解析“故国”应释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多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答案 B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答案 C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8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用了比兴手法。
李商隐诗两首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对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答案 B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答案 D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 D.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 C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的真实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4.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入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月榭故香因雨发,。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别树羁雌昨夜惊风帘残烛隔霜清B.风帘残烛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C.残烛风帘隔霜清别树羁雌昨夜惊D.昨夜别树羁雌惊风帘残烛隔霜清答案 A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出逃。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
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里香消玉殒....。
A.仓皇B.进退中绳C.倾国倾城D.香消玉殒答案 B解析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栩.栩(xǔ) 晓.梦(xiǎo) 未卜.(bǔ) 驻.马(zhù)B.驿.馆(yì) 惘.然(wǎnɡ) 杜鹃.(juān) 马嵬.(ɡuǐ)C.庄.生(zhuānɡ) 厮.守(sī) 华.年(huá) 追忆.(yì)D.一弦.(xián) 哗.变(huá) 七夕.(xī) 乞.巧(qǐ)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嵬wéi。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霄拆,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霄—宵。
拆—柝。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答案 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解析“故国”应释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多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答案 B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答案 C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8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用了比兴手法。
练案13李商隐诗两首(1)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8分)1.对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对偶、拟人)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拟人)【解析】不是借代,是比喻,诗人自比为长城。
2.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锦瑟》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向往之情。
B.《锦瑟》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相对,虽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C.《马嵬(其二)》中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环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马嵬(其二)》中“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解析】作者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的是一种忧国伤时、感伤身世、壮志未遂之悲,追求成空、身世沦落之痛。
3.对《马嵬(其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
C.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环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解析】并没有为唐玄宗辩护,本诗对唐玄宗的人格进行了否定。
4.对《锦瑟》一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B)A.首联中“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琴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向往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课时优案11.读准字音(1)锦瑟.( ) (2)惘.然( ) (3)马嵬.( ) (4)宵柝.( ) (5)未卜.( ) (6)晓筹.( ) 答案 (1)sè (2)wǎnɡ (3)wéi (4)tuò (5)bǔ (6)chóu 2.古今异义 (1)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 今义:时光;年岁。
(2)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 今义:爱慕异性的心情。
(3)如何四纪..为天子 古义: 今义:比古时时间更长,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答案 (1)青春年华。
(2)伤春之心。
(3)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3.一词多义(1)徒⎩⎪⎨⎪⎧海外徒.闻更九州形容词,空,没有根据的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名词,门徒,弟子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副词,只,仅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副词,白白地,徒然(2)更⎩⎪⎨⎪⎧海外徒闻更.九州副词,还有更.上一层楼副词,再改弦更.张动词,改变举杯消愁愁更.愁副词,更加夜夜达五更.量词,古时夜间计时单位(3)及⎩⎪⎨⎪⎧不及.卢家有莫愁动词,如,比得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动词,赶上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动词,到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动词,涉及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介词,趁(4)可⎩⎪⎨⎪⎧此情可.待成追忆副词,难道,哪能可.爱者甚蕃动词,值得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副词,可以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答案 □01借典抒怀 □02马嵬之变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B .《锦瑟》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C .《锦瑟》首联先是故意埋怨锦瑟,你为什么平白无故有这么多弦呢?然后写聆听锦瑟那丰富繁多的弦音,心中充满愉悦的感情。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7 李商隐诗两首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筹”指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B .六军,按照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C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D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解析:选B B 项,六军,后泛指军队。
2.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亦作“庄周梦蝶”。
B .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 .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 .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解析:选A A 项,庄周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出逃。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
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里香消玉殒....。
A.仓皇B.进退中绳C.倾国倾城D.香消玉殒解析:选B B项,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不合语境,可改为“进退两难”。
A项,仓皇:匆忙而慌张。
使用恰当。
C项,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
使用恰当。
D项,香消玉殒:比喻年轻女子死亡。
使用恰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在诗歌方面却成绩斐然。
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
B.李商隐的诗的朦胧美首先体现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的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
C.《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
然而它又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D.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语言等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选A A项,偷换主语,可在“已成为”的前面加“这些地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轻风无语,但大地知道。
当千年前的往事在大地上踯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寻找着因范阳叛乱,洛阳失守,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②我寻找着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的那块诀别之地③被流淌的血渍浸湿了的土地④愤怒的兵将斩杀相国,逼死贵妃⑤我的眼光与思绪却在金子般的余晖里搜寻A.⑤③②④①B.⑤②①④③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③①解析:选B⑤是总写句,应为首句。
②句承接⑤句,具体讲搜寻的内容。
由句意可知,“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这句话后面应紧跟④③两句,即①④③紧密相连,为完整的一句话。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为B项。
二、能力拓展(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6~7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①李商隐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②,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③拟惜长条?其二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
”②憀(liáo):依赖。
③争:怎,怎么。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解析:选C本题从标题理解、语句含义、表现手法等角度设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C项第四句表达的不是“要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而是说“即使春风有情,却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离别之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呢?”7.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题干已指明两首诗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解答时,由此入手,从诗中寻找其不同点,第一首抓住“莫损”句、“死前惟有别”句来体味;第二首抓住“每依依”“半留相送半迎归”句来体味。
答案:①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
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
②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
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
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楚宫李商隐湘波如泪色漻漻①,楚厉②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①漻漻(liáo):清澈的样子。
②楚厉:指屈原无所归的冤魂。
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湘江如泪色,又清又深;屈原的迷魂追逐着怨恨随波而逝。
B.首句中“泪”字意蕴丰富。
其中有屈原的悔恨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悼念屈原的伤心之泪。
C.长夜漫漫,湘江岸上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
诗句描写的景象凄迷,悲情如海。
D.埋在土里,身形腐败,迷魂难以招回,更不用说屈原葬身鱼腹之中。
诗人对造成屈原悲剧的统治者报以极大的愤慨。
解析:选B B项,“悔恨之泪”错,应为“忧国忧民之泪”。
9.有人认为诗人写屈原实际上是在写自己,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
答案:我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
本诗主旨是凭吊屈原,而诗人的经历与屈原相似,他一生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
正因为深有所感,他才传神地写出了屈原迷魂的“恨”与“愁”。
(意思接近即可。
如不同意,言之有理亦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②。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一般认为是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②归风:舟帆北向而见风自南至北,北方乃故乡方向,故云“归风”。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颔联写落日的余晖正照在江岸上,归船的帆席鼓满风正轻快地驶回。
通过反衬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
B.颈联中,诗人巧妙地用异乡的景色来烘托自己的乡思,情感隽永而深沉。
C.尾联中,诗人没有访得秋意,唯有“丹枫”以一树火红报之,聊慰诗人的乡思。
D.全诗紧扣“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自然,读来一气贯注,浑然天成。
解析:选C C项,“诗人没有访得秋意”错,尾联表达的是“诗人终于访得秋意”。
1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
①首联:薄醉微醒,高楼望秋。
诗人秋天当归而未归,所以欲借异乡访秋以自我安慰。
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诗人羁旅的惆怅。
异乡落日、帆席、烟、霞,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诗人想要的秋意。
③尾联:诗人终于访得秋意,唯有“丹枫”聊慰诗人的苦苦乡思。
(言之有理即可)三、语言表达12.在马嵬,有一座杨贵妃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请你以该景区导游的身份为杨贵妃墓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语意连贯,150字左右。
答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以“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的杨贵妃墓景区。
据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赐杨玉环自缢于马嵬,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如今的墓园气势恢宏,厚重古雅,登临贵妃墓,欣赏前人的歌咏题词,我们能捕捉到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兴衰轨迹;透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我们能了解到历史的沉重,可抒怀古思今之幽情。
13.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把这幅图的基本内容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答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