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激光产生的条件光的受激辐射
- 格式:ppt
- 大小:471.00 KB
- 文档页数:11
激光的工作原理激光,全称为“光电子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和高能量密度的特殊光线。
激光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的受激辐射过程和共振辐射过程。
激光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激光器,激光器是一种能够产生激光的装置,它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激光能量。
激光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受激辐射、自发辐射和吸收辐射。
首先,当激光介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跃迁至高能级,形成激发态。
接着,当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外界的激发光子的作用时,它们会发生受激辐射,释放出与激发光子完全一致的光子,这些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和方向,从而形成了相干光。
最后,激光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在外界条件下发生自发辐射和吸收辐射,使得激光器中的光子数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而保持激光的输出。
激光的工作原理还与激光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
常见的激光器包括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
其中,气体激光器利用气体放电或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固体激光器利用固体材料的能级结构来实现激光输出,而半导体激光器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复合过程来产生激光。
除了激光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激光的工作原理还与激光的放大过程密切相关。
激光的放大是通过光的受激辐射过程实现的,当激光通过增益介质时,受激辐射会使得激光的能量逐渐增加,从而实现激光的放大。
放大过程还需要通过光学腔来实现光的反射和增益介质的激发,以保证激光的输出。
总的来说,激光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的受激辐射过程和共振辐射过程,通过激光器、激光的放大过程和光学腔等装置来实现。
激光具有高度相干性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因此在医疗、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激光的工作原理有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激光技术。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激光是一种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单色性好的光束,其产生的基本原理是通
过受激辐射过程。
激光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增益介质、能量泵、共振腔。
在这三个条件的作用下,激光才能被成功产生。
首先,增益介质是激光产生的基础。
增益介质是指能够吸收外界能量并在受激
辐射作用下放出光子的物质。
常见的增益介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等。
当增益介质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时,其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将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很快退激发到基态,放出光子。
这些光子会与周围的原子或分子发生受激辐射,从而形成光子的连锁反应,最终形成激光。
其次,能量泵是激光产生的关键。
能量泵是指能够向增益介质输入能量的装置,通常是激光器或者其他光源。
能量泵向增益介质输入能量,使得增益介质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从而为激光的产生提供必要的能量。
最后,共振腔是激光产生的重要环节。
共振腔是指由两个高反射镜构成的腔体,其中一个镜子对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另一个镜子对光具有一定的透射率。
共振腔的作用是使得增益介质中的光子在腔内来回多次反射,从而增强光的强度和单色性。
当光子在共振腔内得到足够的增强后,就可以从透射镜射出,形成激光。
综上所述,激光的产生基本原理是通过增益介质吸收外界能量并受激辐射放出
光子,需要能量泵向增益介质输入能量,并通过共振腔增强光的强度和单色性。
这三个条件共同作用下,才能成功产生激光。
激光因其高能量密度、单色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
对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有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激光技术。
受激辐射的特点以及激光的发生原理一、引言激光(Laser)是一种高度相干、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的光束。
它的发明和应用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技术水平。
激光是通过受激辐射产生的,下面我们将从受激辐射的特点以及激光的发生原理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
二、受激辐射的特点1. 概念受激辐射是指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电磁场中,当有一个原子或分子处于基态时,由于外界电磁波作用下,使得该原子或分子跃迁到更高能级,并且在跃迁过程中放出一个与外界电磁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方向相同的电磁波。
2. 特点(1)相干性:由于受激辐射和外界电磁波具有相同频率、相位和方向,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相干关系。
(2)单色性:由于只有当外界电磁波频率与原子或分子跃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等于放出光子能量时,才会产生受激辐射,因此产生的光波具有非常狭窄的频带宽度,即单色性好。
(3)方向性:由于受激辐射和外界电磁波在同一方向上传播,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方向性。
三、激光的发生原理1. 概念激光是利用受激辐射产生的一种光源。
它是由放大器、反射镜和能量源等组成的。
2. 发生原理(1)能量源:能量源可以是闪光灯、氙灯或者氩离子激光器等。
在这些能量源中,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当电子回到基态时会放出一个光子。
(2)放大器:放大器是由有机染料或固体晶体等材料制成。
在放大器中,外界电磁波作用下,使得染料分子或晶体中的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并且在跃迁过程中放出一个与外界电磁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方向相同的电磁波。
这个过程就是受激辐射。
(3)反射镜:反射镜是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
它们被放置在激光器的两端,使得激光在来回穿过放大器时不断地被反射,从而形成了一个光学腔。
(4)激光输出:当电子跃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子会与其他已经存在的光子相互作用,从而放大了原来的光子。
这个过程就是受激辐射。
最终,在一个反射镜上形成了一束非常强大、相干性好、单色性好、方向性好的激光束。
四、总结受激辐射是产生激光的关键技术之一。
第二章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laser)是一种特殊的光,与普通光不同,具有高度的单色性、相干性和直挺性。
激光的产生原理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步骤:受激辐射、光放大和自发辐射。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步骤。
1. 受激辐射(stimulated emission)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基础步骤。
当一个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时,它可以通过与一个已经激发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使其跃迁到更低的能级并释放出一个与已经存在的光子相同的光子。
这个过程类似于一个“决定性的薪水”,因为刚发射的光子的频率和相位与已经存在的光子完全一致。
这种释放出与已有光子相同的光子的原子或分子被称为“受激辐射源”。
受激辐射的发生需要两个已激发的原子或分子相遇并发生耦合。
为了增加受激辐射的概率,需要将大量的原子或分子引入到激发态。
这可以通过能量输入的方式,如电击、光照等来实现。
2. 光放大(optical amplification)光放大是指将弱的光信号经过一定的方式和介质放大成为强光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受激辐射来实现。
在激光器中,光通过一个介质(如激活剂)时,如果该介质中有足够多的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那么入射光子与受激辐射源相互作用时,即会受到受激辐射并发射出相同频率和相位的新光子。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光子链反应,既光子会不断地通过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新的光子。
这个过程导致光子数目呈指数增长。
同时,这个过程也导致光子的相位一致,即光波是相干的。
而且,由于受激辐射只与入射光子的波长频率和相位有关,所以光放大过程不会引起光子的频率和相位的改变。
因此,光放大得到的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纯净度。
3. 自发辐射(spontaneous emission)自发辐射是与受激辐射相反的一种现象。
自发辐射是指原子或分子在激发态自发发射出光子的过程。
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不同,它是完全单个的、随机的,独立于入射光子的存在或者其他光子的存在。
自发辐射产生的光子频率和相位是随机的。
第一章激光器的基本原理1、问:产生激光的条件是什么?(戴大鹏)答: 1.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必要条件; 2.要形成激光,工作物质必须具有亚稳态能级,这是产生激光的第二个条件; 3.选择适当的物质,使其在亚稳态能级上的电子比低能级上的电子还多,即形成粒子束反转,这是形成激光的第三个条件;4.激光中开始产生的光子是自发辐射产生的,其频率和方向是杂乱无章的。
要使得频率单纯,方向集中,就必须有一个谐振腔,这是形成激光的第四个条件;5. 只有使光子在腔中振荡一次产生的光子数比损耗掉的光子要多得多,才能有放大作用,这是产生激光的第五个条件。
2、问:什么是粒子数反转?(钟双金)粒子数反转 (population inversion )是激光产生的前提。
两能级间受激辐射几率与两能级粒子数差有关。
在热平衡状态下,粒子数按能态的分布遵循玻耳兹曼分布律,这种情况得不到激光。
为了得到激光,就必须使高能级 E2 上的原子数目大于低能级 E1 上的原子数目,因为 E2 上的原子多,发生受激辐射,使光增强(也叫做光放大)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设法把处于基态的原子大量激发到亚稳态 E2,处于高能级 E2 的原子数就可以大大超过处于低能级 E1 的原子数。
这样就在能级 E2 和 E1 之间实现了粒子数的反转。
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条件:通常实现粒子数反转要依靠两个以上的能级:低能级的粒子通过比高能级还要高一些的泵浦能级抽运到高能级。
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激光材料,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光学谐振腔内的介质原子,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
各种激发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
为了使激光持续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补充高能级的粒子向下跃迁的消耗量。
3、什么叫纵模、横模?由谱线宽度和腔长来估算可能振荡的纵模数目答案:光场在腔内的纵向和横向分布分别叫做纵模和横模。
横模数目 n=谱线宽度/c纵模数目 n=谱线宽度/ (c/2*腔长 L)第二章激光器的速率方程理论答案:第三章 密度矩阵1:考虑衰减过程、原子的泵浦或激发过程,写出在初始光场为零时的光学布洛 赫方程并说明各项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