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工程第七章
- 格式:ppt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64
题目:预拌砂浆施工时,施工环境温度宜为 ( )
选项A:0℃~25℃
选项B:5℃~45℃
选项C:0℃~15℃
选项D:5℃~35℃
答案:5℃~35℃
题目:砂浆稠度试验时,下列用不到的仪器设备是( )选项A:钢制捣棒
选项B:烤箱
选项C:砂浆稠度仪
选项D:秒表和木锤
答案:烤箱
题目:水泥混合砂浆配合比计算时,第一步应()
选项A:计算水泥用量
选项B:确定砂用量
选项C:确定砂浆的试配强度
选项D:计算石灰膏用量
答案:确定砂浆的试配强度
题目:直接用于建筑物内外表面,以提高建筑物装饰艺术性为主要目的抹面砂浆指的是( )
选项A:装饰砂浆
选项B:耐酸砂浆
选项C:防水砂浆
选项D:保温砂浆
答案:装饰砂浆
题目:下列有关砂浆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选项A:有抗冻性要求的砌体工程,砌筑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
选项B:砂浆的粘结强度、耐久性均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选项C:新拌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选项D:当原材料质量一定时,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强度等级与水泥用量
答案:砂浆的粘结强度、耐久性均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题目:下列关于普通抹面砂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A:普通抹面砂浆可以保护墙体、地面不受风雨及有害杂质的侵蚀
选项B:普通抹面砂浆可使建筑物达到表面平整、清洁和美观的效果
选项C:普通抹面砂浆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小的抹面砂浆
选项D:普通抹面砂浆可提高墙体或地面防潮、防腐蚀、抗风化的性能
答案:普通抹面砂浆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小的抹面砂浆。
00107752《表面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表面工程英文名称:Surfac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0107752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预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力学性能大纲执笔人:赵秀娟一、课程目的与要求向学生全面阐述表面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围绕金属材料表面强化,集中论述一些主要表面处理技术,给学生一个向导作用,以此让学生遨游几乎整个材料表面工程的世界,为学生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研究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镀、化学镀、热喷涂、表面纳米化、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2、理解材料成分、处理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了解不同工艺技术的优缺点、选用原则以及最新进展;4、能够运用所学表面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2 学时一、表面工程的涵义二、表面技术的分类、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三、表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动态概述第二章表面科学中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学时一、固体材料及其表面二、表面晶体学三、表面热力学与动力学第三章电镀与化学镀 4 学时一、电镀二、电刷镀三、化学镀第四章表面涂覆技术 4 学时一、堆焊二、热喷涂三、陶瓷涂层熔结第五章表面改性技术 10 学时一、表面形变强化二、表面纳米化三、表面化学热处理四、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五、激光表面处理六、电子束表面处理七、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第六章气相沉积技术 6 学时一、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二、真空蒸镀三、溅射镀膜四、离子镀五、化学气相沉积第七章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简介 2 学时课堂讨论 2 学时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钱苗根、姚寿山编著,《现代表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2、郦振声等主编,《现代表面工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3、赵文轸主编,《材料表面工程导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4、胡赓详等主编,《金属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5、吴承建等主编,《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6、付献彩主编, 《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7、束德林主编,《金属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1版。
表面工程葵花宝典第一章:表面工程技术概论考点1:表面工程的概念:从材料的表面特性出发,利用表面改性技术、涂镀层技术和薄膜技术,使材料表面获得原来没有的新性能的系统工程。
考点2:润湿: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原来的固相-气相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相-液相界面的现象。
润湿是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表面现象,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可以用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散开程度来说明考点3:表面技术按作用原理分类:原子沉积、颗粒沉积、整体覆盖、表面改性。
第二章: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基本理论考点4:在几个原子范围内的清洁表面其偏离三维周期性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表面弛豫、表面重构和表面台阶结构、表面偏析、化合物、化学吸附考点5: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和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粗糙度考点6:吸附、吸收和化学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发生作用的三种表现考点7:按几何特征,晶体表面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考点8:表面平整一般采用磨光、滚光、抛光及刷光和振动磨光(1)磨光是借助粘有磨料的特制磨光轮(或带)的旋转,以磨削金属零件表面的过程(2)滚光是将成批零件与磨削介质一起在滚筒中作低速旋转,靠零件和磨料的相对运动进行光饰处理的过程(3)抛光是用抛光轮和抛光膏或抛光液对零件表面进一步轻微磨削以降低粗糙度,也可用于镀后的精加工(4)刷光是把刷光轮装在抛光机上,用刷光轮上的金属丝(钢丝、黄铜丝等)刷,同时用水或含某种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连续冲洗去除零件表面锈斑、毛刺、氧化皮及其他杂物(5)振动磨光是将零件与大量磨料和适量抛磨液置入容器中,在容器振动过程中使零件表面平整光洁考点9:基体表面清洁的目的是:(1)作为前序处理工艺的一部分,为下一涂装或其他表面加工(如电镀、热喷涂等)打基础(2)作为一项单独表面处理技术,可提高工件寿命或恢复工件原状态或节能需要(锅炉清除水垢,提高热效率);(3)消除工件(设备)隐患,提高安全性(如传热设备局部过热可通过清洗来解决),消毒、灭菌,除放射性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考点10:喷砂是用机械或净化的压缩空气,将砂流强烈地喷向金属制品表面,利用磨料强力的撞击作用,打掉其上的污垢物,达到清理或修饰目的的过程考点11:喷丸的原理和设备与喷砂相似,只是采用的磨料不同。
第三章表面工程技术的预处理与作业环境关键因素: 表面工程预处理,指标:1表面清洁度 2表面粗糙度第一节:表面预处理工艺机械性清理: 1滚光和刷光2机械磨光和抛光3喷砂或喷丸脱脂:化学脱脂,有机溶剂脱脂,水剂脱脂,电化学脱脂。
第四章第一节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特点1.2、表面淬火技术与常规淬火技术的区别1)提高加热速度将使钢的相变点温度A c3与Ac cm大幅度提高,但使A c1温度升高有限;快速加热可使A晶粒及其中亚结构细化;2)快速加热条件下渗碳体难以充分溶解,形成的奥氏体成分也相当不均匀。
不均匀A包括未溶碳化物、高碳偏聚区和贫碳区,淬火后形成高碳和低碳马氏体区域,造成显微硬度的微观不均匀。
因此需要预先热处理(调质、正火、球化退火处理)1.3、表面淬火层的组织与性能硬度分布图P51表面淬火层的组织:工件加热以后的金相组织与加热温度沿加热温度沿试样横截面分布有关,一般分为淬硬层、过渡区及心部组织.性能: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5HRC耐磨性比普通淬火好2.2、感应加热淬火工艺流程1预先调质处理目的:为感应加热淬火作好组织准备和使工件在整个截面上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
2确定加热温度与加热方式存在一最佳的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加热所得工件硬度与强度比普通淬火高2~3HRC;同时加热方式和连续加热方式。
3根据工件要求选择比功率比功率越大,加热速度快,工件表面温度高;不足,加热深度层增加,过渡区增大;大小由淬硬层深度和淬火区温度确定4设计感应加热器5确定冷却方式与冷却介质喷射冷却法;可调节介质的喷射压力,温度与时间等参数来控制冷速6制定回火工艺参数回火温度略低于常规工艺淬火时的温度,得到淬硬层保持有较高的残余应力。
局限性1与普通淬火相比,设备的成本较高; 2感应加热时,容易使零件的尖角棱边处过热,即导致所谓“尖角效应”; 3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而言,感应加热淬火难以保证所有的淬火面都能够获得均匀的表面淬火层。
第四节激光淬火与电子束淬火技术4.1、激光淬火技术分类:CO2激光淬火和YAG激光淬火影响因素:1材料成分1)通过影响材料的淬硬性和淬透性来影响激光淬硬层深度与硬度;2随钢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马氏体的含量也增加,激光淬硬层的显微硬度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