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

Modern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什么是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是将材料的表面与基体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利用各种表面技术,使材料的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统工程。

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表面技术是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过程相关的,能为人类造福或被人们利用的技术----宽广的技术领域。

一、使用表面技术的目的

1、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

2、赋予材料表面功能特性。

3、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

途径:

表面涂覆:各种涂层技术(电镀、化学镀、热渗镀、热喷涂、堆焊、化学转化膜、涂装、气相沉积、包箔、贴片)。

表面改性:喷丸强化、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激光表面处理、电子束表面处理。

二、表面技术的分类

1、按作用原理

(1)原子沉积

电镀、化学镀、物理、化学气相沉积

(2)颗粒沉积

热喷涂、搪瓷涂敷

(3)整体覆盖

包箔、贴片

(4)表面改性

2、按使用方法

(1)电化学法

电镀、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

(2)化学法

化学转化膜、化学镀

(3)真空法

物理、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

(4)热加工法

热浸镀、热喷涂、化学热处理、堆焊

(5)其它方法

涂装、机械镀、激光表面处理

三、表面技术的应用

1、广泛性和重要性

(1)广泛性

内容广

基材广

种类多

遍及各行业,用于构件、零部件、元器件,效益巨大

(2)重要性

?改善耐腐蚀、磨损、氧化、疲劳断裂、辐照损伤

?提高产品长期运行可靠性、稳定性

?满足特殊要求(必不可少或唯一途径)

?生产各种新材料、新器件(在制备临界温度超导膜、金刚石膜、纳米多层膜、纳米粉末、纳米晶体材料、多孔硅中起关键作用;又是许多光学、微电子、磁性、化学、生物等功能器件研究和生产的基础)

2、在结构材料及构件和零部件上的应用

表面技术作用:防护、耐磨、强化、修复、装饰

3、在功能材料和元器件上的应用

制造装备中具独特功能的核心部件。

表面技术可制备或改进一系列功能材料及元器件

物理特性:

?光学

反射镜材料,防眩零件

?热学

散热材料,耐热涂层,吸热材料

?电学

表面导电玻璃,绝缘涂层

?磁学

磁记录介质,电磁屏蔽材料,磁泡材料

化学特性:

分离膜材料

4、在人类适应、保护和优化环境方面的应用

(1)净化大气

原料、燃料→CO2、NO2、SO2

措施:回收、分解

方法:制备触媒载体(钯炭、铂炭、钌炭、铑炭)

(2)净化水质

制备膜材料,处理污水、化学提纯、水质软化、海水淡化

(3)抗菌灭菌

TiO2(粉状、粒状、薄膜状)可将污染物分解

?当光照射半导体化合物时,并非任何波长的光都能被吸收和产生激发作用,只有能量E满足式(1)的光量子才能发挥作用。

?光子波长

h-普朗克常数,4.138×10-15 eV·s;

c-真空中光速,2.998×1017 nm/s

锐钛型TiO2的Eg = 3.2eV

?在TiO2粒子表面上,有还原作用;产生氧化作用。

在界面处的还原作用:

继续发生反应:

在界面处的氧化作用:

是强还原剂,可还原重金属离子:

(还原重金属离子为低价或零价)

是强氧化剂,可氧化降解有机物:

TiO2光催化材料的特性:

光催化活性高(吸收紫外光性能强;禁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大,光生电子和空穴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强)

化学性质稳定,对生物无毒

在可见光区无吸收,可制成白色块料或透明薄膜

光催化剂的纳米尺寸效应:

?量子效应

当半导体粒径是纳米尺寸时,导带和价带间的能隙变宽,光生空穴和电子的能量增加,氧化还原能力增强

?表面积效应

随着粒子尺寸减小到纳米级,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对底物的吸附能力增强

?载流子扩散效应

粒径越小,光生电子从晶体内扩散到表面的时间越短,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减小,光催化效率提高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

◆环保方面的应用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无机污染物的处理

?室内环境净化

◆卫生保健方面的应用

?灭杀细菌和病毒

活性超氧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HO?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进入菌体,从而有效杀灭细菌。研究的范围包括TiO2光催化对细菌、病毒、真菌、藻类和癌细胞等的作用。

?抗菌材料

涂有TiO2纳米膜的抗菌瓷砖和卫生陶瓷用于医院、食品加工等场所

含纳米TiO2材料的假牙

新型的含纳米TiO2粉末的牙齿漂白剂

◆防结雾和自清洁涂层

◆光催化化学合成

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的不足:

?光致电子和空穴对的转移速度慢,复合率高,导致光催化量子效率低?只能用紫外光活化,太阳光利用率低

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的主要途径:

贵金属沉积

离子掺杂

今后研究重点:

?对纳米TiO2催化剂进行修饰,研制复合纳米TiO2催化剂,提高催化活性

?加强采用自然光源和光催化剂固定技术的研究

?设计新型光催化反应器,提高光催化效率

(4)生物医学

?医用涂层:

?方法:气相沉积、等离子喷涂

?例:金属上涂生物陶瓷---人造骨、人造牙

(5)优化环境

调光、调温的“智慧窗”

方法:涂覆、镀膜

5、在研究和生产新型材料中的应用

例1:立方氮化硼

例2:超微颗粒材料

四、表面技术的发展

例1:表面涂覆技术的发展

涂料涂装:古老、重要

热喷涂:

例2: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

?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战国,钢淬火

?喷丸强化:20世纪20年代出现,汽车工业→60年代后航空工业

?20世纪60年代,激光、电子束新热源

五、思考题

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为什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获得迅速发展?

2、表面工程技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及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第二章热喷涂

一、概述

二、热喷涂过程及涂层性质

1、定义:采用各种热源(氧-乙炔焰、电弧、等离子弧、爆炸波)使粉状或

丝状固体材料(金属、陶瓷、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塑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通过高速气流使其雾化,然后高速喷射、沉积到经过预处理(清洁粗糙)的工件表面形成涂层。

2、喷涂层形成过程

(1)喷涂过程

(2)涂层形成过程

◆由不断飞向基体表面的粒子撞击基体或涂层表面堆积而成

即,粒子的碰撞→变形→冷凝收缩

两粒子撞击时间间隔0.1s左右

隔0.1s 第二层薄片形成,逐渐成层状结构

(3)粒子流的特点

①粒子的飞行速度

与喷涂方法、喷涂材料的密度和形状、粒子的尺寸、飞行距离等有关。

飞行速度的大小影响粒子与基体表面碰撞时转换能量的大小、粒子的变形程度以及结合强度。

②粒子的温度

若不考虑粒子与基体碰撞时动能转换为热能所引起的粒子自身温度的升高,那么粒子到达基体时的温度为其熔点。

③喷涂粒子的最小尺寸

在一定的喷涂条件下,粒子的尺寸存在着最小的临界尺寸。

粒子质量越小,则其轨迹偏离初始流速直线方向就越多。

3、

(1)涂层的成分

喷涂材料的成分涂层的成分

与粒子和喷涂气氛之间的化学反应有关

(2)涂层结构

?层状结构(变形粒子互相交错呈波浪式堆叠),性能具有方向性

?孔隙或空洞(孔隙率1-15%),伴有氧化物夹杂

4、涂层结合机理

包括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涂层内部的结合

(1)涂层与基体的结合

①机械结合

?抛锚效应:粒子碰撞、变成扁平状并随基体表面的凹凸不平而起伏,这些覆盖并紧贴基体表面的液态薄片,在冷却凝固时收缩咬住凸出点而形成机械结合。

②物理结合

范德华力的作用

③冶金结合

金属间化合物或固溶体

(2)涂层间的结合

机械结合为主,物理结合、冶金结合等也起一定作用。

5、涂层应力

?冷却凝固时伴随着收缩,颗粒内部产生张应力,基体表面产生压应力。

?厚度达一定值,涂层内的张应力超过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或涂层自身

的结合强度,涂层破坏。

?薄涂层耐用(最佳厚度不超过0.5mm)。

6、热喷涂分类及特点

特点:

①涂层材料取材范围广

金属、合金、陶瓷、塑料、尼龙、复合材料等

②可用于各种基体

金属、陶瓷、玻璃、石膏、布、纸、木材等固体

③可使基体保持较低温度、基材变形小

30~200℃、不变形

④工艺灵活

可10mm内孔,也可大型构件;可大面积,也可局部;保护性气氛,也可现场作业

⑤工效高、操作程序少、速度快

每小时几公斤~几十公斤

⑥涂层厚度可调范围大

几十微米~几毫米

⑦可得到特殊的表面性能

耐磨、抗氧化、耐热、导电、绝缘

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缺点:

①结合强度低;②材料利用率低;③热效率低;④均匀性差;⑤孔隙率高。

三、热喷涂工艺方法

1、火焰喷涂(Flame Spray)

(1)线材火焰喷涂(Wire Flame Spray)

丝材火焰喷涂的装置示意图

(2)粉末火焰喷涂(Powder Flame Spray)

粉末火焰喷涂的装置图

?

金属粉 ? 合金粉 ? 碳化物粉 ? 陶瓷粉

? 金属陶瓷粉 ? 复合粉

? “自熔”合金粉(含B 、Si )

? 火焰喷涂优势:设备投资少,操作容易,设备可携带到现场施工,无电

力要求。(喷涂纯钼涂层的最好选择)

? 缺点:涂层氧含量较高,孔隙较多,结合强度偏低,质量不高。 最常用的火焰喷涂涂层材料及应用

2、 电弧喷涂(Arc Spray)

在两根金属丝之间产生电弧,因电弧产生的热使金属丝逐渐熔化,熔化部分被压缩空气气流喷向基体表面而形成涂层。

电弧温度:5000-6000℃ 优点(相对火焰喷涂): 含热量更大 粒子速度更快

应用:大型金属构件,成本低,一次性投资少,使用方便。适合大面积长效防腐锌、铝涂层。

3、 等离子喷涂(Plasma Spray )

?利用等离子焰流作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高塑性状态,在高速

结合强度高1.5~2.0倍,喷涂效率高

等离子焰流引导下高速撞击工件表面,并沉积在经过粗糙处理的工件表面形成很薄的涂层。

?等离子焰温度10000℃以上,可喷涂几乎所有固态材料,金属和合金、陶瓷、非金属矿物及复合粉末等。

?等离子焰流速度1000m/s以上,粉粒180-600m/s,涂层致密性和结合强度比火焰喷涂及电弧喷涂高。

等离子气体的选择:

?氮和氢是双原子气体,形成等离子体时有分解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其等离子体比由氩、氦等单原子气体的等离子体能量更高,所以廉价的氮气是等离子喷涂主要工作气体。

?而氩气最易形成等离子体,对喷枪损耗较小,因此常用来引发等离子体。氩气起弧后再加入氢、氦或氮等提高等离子体能量,或转用氮气喷涂。氢和氦则主要作辅助气体,以改变等离子体的能量结构。氢还可作喷涂中的防氧化剂。

原理:

等离子喷涂的特点及应用:

?焰流温度高(最大优势),喷涂材料适应面广,特适合高熔点材料;

?涂层密度达理论密度的85~98%,真空喷涂可达95~99.5%;

?结合强度高(35~70MPa),涂层质量优于火焰喷涂。

应用:

耐磨涂层、固体自润滑涂层、耐蚀涂层、抗高温氧化、抗高温气流冲刷涂层、导电涂层、绝缘涂层、磁性涂层

4、爆炸喷涂(Detonation Spray)

?将粉末注入喷枪的同时,引入氧-乙炔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点火燃烧,

造成气体膨胀而爆炸,释放出热能和冲击波。热能使粉末熔融,冲击波使熔融粉末高速(约500-700)m/s射向工件表面,形成高结合强度和高致密度的涂层。

?喷枪是一个长的水冷枪筒,开有进气门和送粉口

?冲击波传播速度达3000米/秒,膜层具极强的结合力。

?每次爆炸粉末在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厚4-6μm,直径25mm的圆斑。许

多圆斑互相重叠,在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完整、均匀的涂层。

特点及应用:

结合强度高,致密性好

喷速高,颗粒能量大,与基体撞击力强。结合强度>50MPa。例:Co-WC 100MPa, 等离子喷涂30MPa。气孔率一般小于1%(Co-WC气孔率0.5%)。

喷涂材料范围广

从低熔点的铝合金到高熔点的陶瓷,粉末10~100μm。

工件受热小,不变形

每次爆炸喷涂时间短,工件不会受连续加热。温升小于100℃,不易相变和形变。

适于大尺寸工件

大气中完成,工件周围不需真空或其它保护气体,喷枪和工件均可采用移动工作方式。

喷涂效率低,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一般专用于含碳化物涂层的喷涂。

爆炸喷涂的应用

喷涂碳化物类陶瓷(如Co-WC ,Ni-WC,NiCr-Cr3C2)

碳化物在高温时易分解,用等离子喷涂很难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防止分解,而火焰喷涂层质量差,结合强度低。

爆炸喷涂温度低,可抑制碳化物分解,同时其超音速的喷射速度可保证获得高密度、高结合强度涂层。

5、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

发展:与爆炸喷涂抗争

●美国人J. Browning发明

●1983年美国专利

气体:燃气(H2, C3H8, C3H4或C2H2-CH4-C3H8)+助燃气(O2)

→燃烧室混合→燃烧→高速通过膨胀管获得超音速

送粉气:Ar或N2

速度:喷口处,音速的4倍(1520m/s),最高达2400m/s

到达工件时,550~1000m/s

质量:与气体种类、比例、流量,粉末粒度和流量等有关

特点:

应用:制备Co-WC、NiCr-Cr3C2涂层

几种热喷涂方法的比较

四、热喷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

1、基体表面预处理

①清洗、脱脂

②氧化膜的处理

机械法:切削加工和人工除锈法

化学法:硫酸或盐酸酸洗

③粗化处理

?喷涂前4~8h内进行。

a.喷砂

?冷硬铁砂、氧化铝砂、碳化硅砂等,根据工件表面硬度选择使用。

b.机械加工法

?对轴、套类零件,采用车螺纹、开槽等切削方法。

?对结合力要求不高的轴类工件,可车螺纹,形成粗糙表面。

④预热处理

?涂层与基体表面的温差会使涂层产生收缩应力,引起开裂和剥落。

?预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基体表面氧化而影响结合强度。

⑤非喷涂表面的保护

?根据形状和特点,设计简易保护罩(薄铜皮或铁皮)。

?对基体表面的键槽和小孔等不允许外物进入的部位,喷砂前用金属、橡胶等堵塞,喷砂后换上炭素物或石棉等,以防止熔融喷涂料进入。

2、热喷涂

3、后处理

①封孔

多孔隙是热喷涂层的固有缺陷,孔隙度可从小于1% 变到大于15% ,或

者更高。孔隙可互相连接,甚至从表面延伸到基体。

封孔的作用

a.防止或阻止腐蚀介质浸入到基材表面;

b.用于密封的涂层防止液体和压力泄漏;

c.防止污染或研磨屑碎片进入涂层;

d.保持陶瓷涂层的绝缘性能。

常用封孔剂:

②机加工

?热喷涂层表面较粗糙,对特定使用要求,需机加工以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和粗糙度。但涂层颗粒间主要是机械结合,磨削压力过大,单个颗粒可能脱出。

?仔细操作,加工工具(如金刚石砂轮)合适。

五、热喷涂用材

要求:

?首先,有较宽的液相区(使熔滴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液相。

若高温下易分解或挥发,不适合。

?其次,喷涂材料形状与尺寸也有要求。线材1~3mm,粉末1~100μm 。

线材用普通拉拔方法制造, 只有塑性好的才可制成线材。

粉末用雾化法制造, 制造简单、灵活。

1、金属

线材和粉末

粉末可按任何比例调配,组成复合粉,获得特殊性能涂层。

粉末表面积大,氧化程度高,推荐用线材。

①线材

a.碳钢及低合金钢丝

?喷涂曲轴、柱塞、机床导轨等常温工作的机械零件滑动表面耐磨涂层及磨损部位修复。

b.不锈钢丝

?1Cr13、2Cr13、3Cr13马氏体钢:用于强度和硬度较高、耐蚀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1Cr17铁素体钢:抗氧化性酸、多数有机酸、有机酸盐。

?1Cr18Ni9Ti奥氏体钢丝:良好工艺性,在多数氧化介质和某些还原介质中有较好耐蚀性,用于喷涂水泵轴等。

c.铝丝

?钢铁保护涂层,抗高温氧化、导电和改善电接触的涂层。

d.锌丝

?钢铁件喷涂0.2mm锌,在大气、淡水、海水中保持几年至几十年不锈。?锌中加铝可提高涂层耐蚀性,30%铝, 最佳。

?用于大型桥梁、铁路配件、钢窗、电视台天线、水闸门和容器等。

e.钼丝

?钼与碳钢、不锈钢、铸铁、镍、镁、铝及其合金形成牢固结合。

?钼可在光滑工件上形成1um冶金结合层,用作打底层。如机床导轨喷涂钢,钼作打底层增加钢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

?钼的摩擦系数小,用于喷涂活塞环和摩擦片。

f.锡及锡合金丝

?锡涂层耐蚀性高,用作食品器具的保护涂层,锡中砷含量≦0.015%。?含锑和钼的锡合金丝摩擦系数低、韧性、耐蚀性和导热性好。

?用于轴承和其他滑动摩擦部件的耐磨涂层。此外,锡可在熟石膏上喷涂制成

低熔点模具。

g.铅及铅合金丝

?铅,防X射线辐射,原子能工业中用于防辐射涂层。

?含锑和铜的铅合金丝涂层,耐磨和耐蚀,用于轴承和其他滑动摩擦部件。?涂层较疏松,用于耐蚀时需封闭。铅蒸气对人体危害大,喷涂时加强防护。

h.铜及铜合金丝

?铜:电器开关导电涂层、塑料和水泥等建筑表面装饰涂层;

?黄铜:修复磨损及超差工件,如修补有铸造砂眼、气孔的铸件,也作装饰涂

层。加1%锡,改善耐海水。

?铝青铜:强度比黄铜高,耐海水、硫酸和盐酸,耐磨和抗腐蚀疲劳,作为打

底涂层,用于水泵叶片、活塞等。

?磷青铜:比其他青铜涂层更致密,耐磨,轴承等磨损部位修复,美术工艺品

装饰。

i.镍及镍合金丝

Ni-Cu合金

?用于水泵轴、耐蚀容器的喷涂。

Ni-Cr合金

高温下几乎不氧化,最好的耐热耐蚀材料,用于高温耐蚀涂层。

?镍铬耐热合金丝涂层致密,结合性好,用于A12O3、ZrO2等陶瓷涂层的打底层。

j.复合喷涂丝

?机械方法将两种或更多材料压制成。

?不锈钢、镍、铝组成的复合丝,改善涂层综合性能,致密。

?目前正扩大使用的喷涂材料,用于油泵转子、轴承、汽缸衬里和机械导轨的

喷涂;碳钢和耐蚀钢磨损件的修补。

②粉末

?自熔合金粉末

强烈的脱氧元素Si、B,重熔中优先与合金粉末中氧和工件表面的氧化物作用,生成低熔点的硼硅酸盐覆盖在表面,防止液态金属氧化,改善对基体润湿能力,起到自熔剂作用。

2、陶瓷

?耐高温无机材料。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的总称,硬度高、熔点高,但脆性大。

?粉末形式,另外,将陶瓷粉末烧结成陶瓷棒可直接喷涂,但成本较高,应用少。

?主要是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在喷涂中易挥发或分解。

①氧化物

?使用最广泛的高温材料。氧化物陶瓷粉末涂层与其他耐热涂层相比,绝缘性好,热导率低,高温强度高,适合作热屏蔽和电绝缘涂层。

②碳化物

?碳化钨、碳化铬、碳化硅等,少单独使用,用钴包碳化钨或镍包碳化钨,以防止喷涂时严重失碳。

?耐磨或耐热涂层。

3、塑料

?粉末

?良好的防粘性、低摩擦系数和特殊的物化性能。

?但塑料熔化温度范围应较宽、粘度较低、热稳定性好。

?聚酰胺、聚氨酯、聚乙烯、聚苯硫醚

4、复合材料

?一类是为适应热喷涂工艺而制备的复合材料,例,为防止碳化钨在喷涂

中氧化分解而制备的镍包碳化钨,当前热喷涂用复合材料的主流;

?另一类是通过增强相增强涂层性能的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涂层材料。

?复合丝材和复合粉末

六、热喷涂涂层种类、质量评定及新进展

1、耐腐蚀涂层

最成功的是锌、铝涂层,对钢铁的“隔离”和“阻挡”;即使涂层有孔隙、缺陷或裂纹,介质将首先腐蚀锌和铝,使铁基体作为阴极得到保护。用于大型桥梁、海洋钻井平台、水利设施等,寿命达20 年以上。

2、耐磨涂层

?镍基或钴基碳化钨涂层(超音速火焰或爆炸喷涂)。

混凝土搅拌机的螺旋输送机在工作时承受着混凝土输送所导致的持续的、强力的、恶劣的磨损。

?碳化钨(超音速火焰喷涂)或氧化铝、氧化铬陶瓷涂层(等离子喷涂)。

水轮机、抽风机、旋风除尘器等,要求涂层硬度高、韧性好;纺织、造纸和印刷等行业,机械零件与布匹、棉纱、纸张等纤维制品摩擦,导致磨损。如:复印机的墨粉滚筒长期使用被磨薄,复印效果变黑或出现黑线。

3.耐高温涂层

?900℃以下,NiCr-Cr3C2(超音速火焰喷涂)。

?900℃以上,ZrO2、MgO、Y2O3(大气等离子喷涂);NiCrAl或Ni(Co)CrAlY (真空等离子喷涂)。

喷气式发动机燃烧室,工厂、轮船的烟囱,汽车密封阀,汽轮机的叶片,冶金工业中连续退火炉炉底辊需耐高温氧化涂层。

4.功能涂层

电磁屏蔽涂层

电气工业(计算机终端设备、电子办公设施、药品监测装置和感光电子设备),喷涂锌屏蔽涂层,用于消除电磁波和无线电波的干扰。

生物相容性涂层

一般种植体材料(不锈钢等)与人体组织排斥。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生物相容性好),人体生物组织就可长入涂层的孔隙,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结合。这种技术已用在人工牙齿、人工骨头种植体上。

亲水涂层

?涂布机的涂布辊

?火焰喷涂陶瓷涂层,有微细毛孔,如同海棉结构,有吸水能力,增强了涂层的润湿性,使得辊面带料能力增强。0.25mm涂层辊子具备三年以上寿命。

防粘涂层

?烘缸表面防止粘胶

?超音速火焰喷涂氧化物、碳化物陶瓷涂层,防粘效果不亚于塑料涂层,耐磨更好。

防滑涂层

?卷纸辊

?超音速喷涂碳化物陶瓷(致密、耐磨的毛化表面)。

5.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

生产现场,简便方法初步检验。

?肉眼观察是否均匀,有无明显隆起现象,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结合力检验

?涂层表面微裂纹检查,在有一定温度的工件表面涂乙醇或石油醚,在溶剂蒸发的数秒内,若涂层表面有暗线条则表明有微裂纹。

常用指标:厚度、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界面和涂层显微结构。

?厚度测定

简单几何形状基体,游标卡尺或千分尺。

形状较复杂零件,磁性和涡流测厚仪(GB11374-89)。

?显微硬度测定

显微硬度计

?孔隙率测定

金相法

?结合强度测定

拉伸法(GB8642-88),将胶粘好的试样装在试验机上,均匀、连续地施加载荷,至涂层剥落,记录最大载荷

σb= F/A0

σb结合强度;F施加载荷;A0涂层面积。

?显微结构测定

金相分析、SEM 、TEM等。

截面分析,制样非常关键。

6.热喷涂技术的新进展

工艺:

?大功率等离子喷涂出现(喷涂功率200kW ),沉积效率提高。

?近年,反应喷涂,利用喷涂材料各组分之间或喷涂材料与喷涂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合成特殊成分的涂层。例,等离子喷涂钛合金涂层时,氮气与钛合金反应,形成钛合金-氮化钛复合涂层,耐磨性提高。

用材:

?纳米涂层材料

?非晶态涂层材料

监控系统:

?目前正开发各种在线测量装置,带自我诊断监控的智能热喷涂系统。

七、思考题

1、什么是热喷涂? 其技术特点是什么?

2、火焰喷涂和爆炸喷涂各有何特点及应用?

3、碳化物陶瓷材料常用哪种工艺进行喷涂?为什么?

4、等离子喷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设备主要构成及作用如何?

第三章气相沉积技术

一、概述

二、物理气相沉积(PVD)

定义: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成膜材料气化成原子、分子或离子化成离子,在工件表面形成覆盖层。

PVD三种方式:真空蒸镀、溅射镀、离子镀

PVD基本过程:

(1)气相物质的产生

成膜材料的气化(蒸发、升华、被溅射、分解)---成膜材料的来源

?镀料加热蒸发(蒸发镀膜)。

?一定能量的离子轰击靶材(镀料),从靶材上击出镀料原子(溅射镀膜)。

(2)气相物质的输送

成膜原子、分子或离子从源到基片的迁移(粒子间碰撞、离化、复合、反应、能量变化、运动方向改变)

?真空中进行(避免气体碰撞妨碍气相镀料到达基片)。

(3)气相物质的沉积

?凝聚过程(成膜原子吸附、堆积、成核、长大)凝聚条件不同,形成非晶膜、多晶膜或单晶膜。

?镀料原子沉积时,与其它活性气体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化合物膜---反应镀。

?镀料原子凝聚成膜同时离子轰击膜层,(改变膜层结构和性能)---离子镀。

1、真空蒸渡(P28)

(1)定义

将工件放入真空室,并用一定方法加热,使镀膜材料(膜料)蒸发或升华,飞至工件表面凝聚成膜。

(2)蒸渡过程

①蒸发过程:采用各种方式,使膜料蒸发或升华,成为具一定能量(0.1~1eV)

的气态粒子(原子、分子或原子团);

②输运过程:气态粒子通过基本上无碰撞的直线运动方式传输到基片;

③淀积过程:粒子沉积在基片表面上并凝聚成薄膜(蒸气凝聚、成核、核生

长、形成连续薄膜)。

(3)原理

(4)蒸发方式及蒸发源

①电阻加热

?用高熔点金属做成适当形状的蒸发源(加热器),并将膜料放上面,接通电源,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使加热器温度达到材料蒸发的温度,膜料蒸发并淀积在基片上。

?蒸发源材料基本要求:高熔点,蒸发温度下不与膜料发生化学反应或互溶,一定机械强度。

?常用蒸发源材料:钨、钼、钽等,制成丝状、带状、板状、舟状等。

大多数膜料熔化后与加热材料浸润, 表面扩张,附着在加热器上形成面蒸发源。

电阻法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

不足:膜料与蒸发源材料直接接触,可能互相扩散,膜含杂质。不适用于难

现代制造技术复习提纲及大概内容修订稿

现代制造技术复习提纲 及大概内容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1章绪论 1.制造及制造技术的概念。P1 制造是制造企业中所涉及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 制造技术是与制造业和制造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的总和。 2.现代制造技术5大技术群。P4 ①系统总体技术群②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群 ③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群 ④管理技术群 ⑤支撑技术群 3.现代制造技术的分类:5大类型。P5 ①现代设计技术 ②现代加工技术 ③自动化技术 ④制造管理技术 ⑤先进制造技术 4.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P6 特点: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制造过程呈多学科,多技术交叉及系统优化集成的发展态势,先进的加工工艺与技术,单一目标转变成多元目标,强调优化系统TQCSE等要素,以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向着以信息流,物质流及能源流为要素的现代制造观转变,提高先进的管理技术 ①趋势:现代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

②现代加工技术不断发展 ③柔性化程度不断提高 ④集成化成为现代制造系统的重要特征 ⑤现代制造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⑥绿色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⑦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前景广阔 第2章现代设计技术 1.现代设计技术的概念。P10 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市场竞争要素如质量,成本,服务,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设计开发人员科学,规范以及创造性的工作,产生载有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技术文件,制定用于产品制造的设计方案。 2.现代设计技术的方法。P11 ①优化设计方法 ②有限分析方法 ③计算机辅助设计 ④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 ⑤网络化异地设计 ⑥反求工程 ⑦绿色设计 3.CAD的含义与功能。P12-13

《现代制造技术》复习提纲及大概内容

第1章绪论 1.制造及制造技术的概念。P1 制造是制造企业中所涉及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 制造技术是与制造业和制造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的总和。 2.现代制造技术5大技术群。P4 ①系统总体技术群②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群 ③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群 ④管理技术群 ⑤支撑技术群 3.现代制造技术的分类:5大类型。P5 ①现代设计技术 ②现代加工技术 ③自动化技术 ④制造管理技术 ⑤先进制造技术 4.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P6 特点:研究围更加广泛,制造过程呈多学科,多技术交叉及系统优化集成的发展态势,先进的加工工艺与技术,单一目标转变成多元目标,强调优化系统TQCSE等要素,以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向着以信息流,物质流及能源流为要素的现代制造观转变,提高

先进的管理技术 ①趋势:现代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 ②现代加工技术不断发展 ③柔性化程度不断提高 ④集成化成为现代制造系统的重要特征 ⑤现代制造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⑥绿色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⑦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前景广阔 第2章现代设计技术 1.现代设计技术的概念。P10 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市场竞争要素如质量,成本,服务,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设计开发人员科学,规以及创造性的工作,产生载有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技术文件,制定用于产品制造的设计方案。 2.现代设计技术的方法。P11 ①优化设计方法 ②有限分析方法 ③计算机辅助设计 ④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 ⑤网络化异地设计 ⑥反求工程 ⑦绿色设计

中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现代制造技术的涵义相当广泛.一般认为,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当代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最能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最能体现现代制造水平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均称为现代制造技术,它给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1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1.1 国外情况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1.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它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是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总体高效率、高柔性的制造系统。首先在功能上,它包含了一个工厂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即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制造、管理至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它比传统的工厂自动化的范围要大得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工厂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在集成上,它涉及的自动化不是工厂各个环节自动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的有机集成。这种集成主要体现在以信息和功能为特征的技术集成,即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CAD/cAM技术。 1.1.2 智能制造系统(IMS) 是指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系统中,以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提高制造系统的水平和实用性。人工智能的作用是要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学习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而又宝贵的实践经验保存下来,在实际的生产中长期发挥作用。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 1.1.3 并行工程(CE)又称同步工程或同期工程,是针对传统的产品串行开发过程而提出的概念和方法.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标准(知识学习)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现代制造技术 学时:36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先修课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教材:隋秀凛夏晓峰现代制造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模式以及先进管理技术等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专业培养目标及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理论,全面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让学生在走上社会进入企业之前,先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系统概念,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课程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最新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当今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知识为依托,全面展开讲述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拓展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把现代制造知识引入到生产实际中,注重培养了解实际、重视实际、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解决专业学生与生产实际一些制造技术脱节的问题。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计算;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分门别类,每个章节都井然有序,层层剖解,每讲到理论知识的时候,均以具体实施案例为背景,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客观实际作为事实来说话。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有哪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有些先进制造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很普遍地被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培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作者-崔健双-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通信信号? 通信系统传送的是消息,而消息只有附着在某种形式的物理量上才能够得以传送,这类物理量通常表现为具有一定电压或电流值的电信号或者一定光强的光信号,它们作为消息的载体统称为通信信号 2 什么是数字信号?什么是模拟信号?为什么说PAM 信号不是数字信号? 信号幅度在某一范围内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而信号幅度仅能够取有限个离散值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PAM 信号是将模拟信号取样后产生的信号,它虽然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幅值上仍然是连续的,因此仍然是模拟信号。 3 什么是信号的时域特性?什么是信号的频域特性? 信号的时域特性表达的是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简称为幅时特性。 信号的频域特性表达的是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它以傅立叶级数展开分解为理论基础。 4 什么是信号带宽?信号带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信号的频谱图可以观察到一个信号所包含的频率分量。我们把一个信号所包含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称为该信号的带宽。 5 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有什么特点?矩形脉冲信号的脉宽τ与有效带宽有何关系? (1) 该信号频谱是离散的,频谱中有直流分量Aτ/T 、基频Ω和n 次谐波分量,谱线间隔为Ω=2π/T ;(2) 直流分量、基波及各次谐波分量的大小正比于A 和τ,反比于周期T ,其变化受包络线 sin x /x 的限制,有较长的拖尾(参见式1-1);(3) 当ω=2m π/τ(m =±1,±2…)时,谱线的包络线过零点,因此ω=2m π/τ称为零分量频率点;(4) 随着谐波次数的增高,幅度越来越小。 可以近似认为信号的绝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第一个过零点ω=2π/τ左侧的频率范围内。该点恰好是基频Ω的4次谐波点。通常把0~4Ω这段频率范围称为有效频谱宽度或信号的有效带宽。可见,τ越小,有效带宽越大,二者成反比。 6 通信系统中的信噪比是如何定义的? 信噪比定义为: (dB),其中P s 是该点的信号功率,是P N 该点的噪声功率。 7 画出并解释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消息的一端称为信源,接收消息的一端称为信宿。连通信源和信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信源发出的消息首先要经发送设备进行变换,成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信道 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 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 信源 信宿 信源 信宿 噪声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110993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分:2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 课程概要: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主要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全面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先进制造技术是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技术前沿,是机械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方法,先进制造工艺,更新制造技术理念。本门课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掌握目前制造业中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 2.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场合; 4.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对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概论(4学时) 1 制造与制造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 3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由来、概念、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般掌握:十大先进制造技术简介及其基本发展理念 了解: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先进设计技术(6学时) 1 先进设计技术概述 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3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4 模块化设计 5 逆向工程 6 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先进设计技术概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模块化设计。 一般掌握: 未来精密加工、微型设备制造和精品仪器设备的发展蓝图 了解:逆向工程,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第三章先进制造工艺(6学时) 1 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内容 2 超精密加工 3 微细/纳米加工技术 4 高速加工技术 5 现代特种加工技术 6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7 绿色制造技术 重点掌握:现代制造业中最新工艺及其发展 一般掌握:世界快速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有效技术改造的方法,培养宏观驾驭能力 第四章制造自动化技术(4学时) 1 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述 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3 工业机器人技术 4 柔性制造技术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 Modern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什么是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是将材料的表面与基体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利用各种表面技术,使材料的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统工程。 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表面技术是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过程相关的,能为人类造福或被人们利用的技术----宽广的技术领域。 一、使用表面技术的目的 1、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 2、赋予材料表面功能特性。 3、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 途径: 表面涂覆:各种涂层技术(电镀、化学镀、热渗镀、热喷涂、堆焊、化学转化膜、涂装、气相沉积、包箔、贴片)。 表面改性:喷丸强化、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激光表面处理、电子束表面处理。 二、表面技术的分类 1、按作用原理 (1)原子沉积 电镀、化学镀、物理、化学气相沉积 (2)颗粒沉积 热喷涂、搪瓷涂敷 (3)整体覆盖 包箔、贴片 (4)表面改性 2、按使用方法 (1)电化学法 电镀、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 (2)化学法 化学转化膜、化学镀 (3)真空法 物理、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 (4)热加工法 热浸镀、热喷涂、化学热处理、堆焊 (5)其它方法 涂装、机械镀、激光表面处理

三、表面技术的应用 1、广泛性和重要性 (1)广泛性 内容广 基材广 种类多 遍及各行业,用于构件、零部件、元器件,效益巨大 (2)重要性 ?改善耐腐蚀、磨损、氧化、疲劳断裂、辐照损伤 ?提高产品长期运行可靠性、稳定性 ?满足特殊要求(必不可少或唯一途径)

?生产各种新材料、新器件(在制备临界温度超导膜、金刚石膜、纳米多层膜、纳米粉末、纳米晶体材料、多孔硅中起关键作用;又是许多光学、微电子、磁性、化学、生物等功能器件研究和生产的基础) 2、在结构材料及构件和零部件上的应用 表面技术作用:防护、耐磨、强化、修复、装饰 3、在功能材料和元器件上的应用 制造装备中具独特功能的核心部件。 表面技术可制备或改进一系列功能材料及元器件 物理特性: ?光学 反射镜材料,防眩零件 ?热学 散热材料,耐热涂层,吸热材料 ?电学 表面导电玻璃,绝缘涂层 ?磁学 磁记录介质,电磁屏蔽材料,磁泡材料 化学特性: 分离膜材料 4、在人类适应、保护和优化环境方面的应用 (1)净化大气 原料、燃料→CO2、NO2、SO2 措施:回收、分解 方法:制备触媒载体(钯炭、铂炭、钌炭、铑炭) (2)净化水质 制备膜材料,处理污水、化学提纯、水质软化、海水淡化 (3)抗菌灭菌 TiO2(粉状、粒状、薄膜状)可将污染物分解 ?当光照射半导体化合物时,并非任何波长的光都能被吸收和产生激发作用,只有能量E满足式(1)的光量子才能发挥作用。 ?光子波长 h-普朗克常数,4.138×10-15 eV·s; c-真空中光速,2.998×1017 nm/s 锐钛型TiO2的Eg = 3.2eV ?在TiO2粒子表面上,有还原作用;产生氧化作用。 在界面处的还原作用: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摘要:本文回顾了20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了概述。主要针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及数字微波通信进行了发展趋势的介绍。同时,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信息 技术发展趋势 0引言 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1900年波罗的海的一群遇难渔民,通过无线电呼叫而得救,移动通信第一次在海上证明了它对人类的价值;1903年底莱特驾驶自己的飞行器飞上了蓝天,开创了航空交通新领域;1946年世界上第一架计算机诞生,开创了信息经济时代和扩展人类脑力的里程碑;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ARPANET开通,为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纵观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当初的人工转接到后来的电路转接,以及到现在的程控交换和分组交换,还有可以作为未来分组化核心网用的ATM交换机,IP路由器;由当初只是单一的固定电话到现在的卫星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等等,以及由通信和计算机结合的各种其他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即将上市,以及以后的第四代通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的社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1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1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 1.2程控交换 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1.3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1)移动通信 早期的通信形式属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随着人类社会党俄发展,信息传递日益频繁,移动通信正是因为具有信息交流灵活,经济效益明显等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移动通信,就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通信。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通信,方便,灵活。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多分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 2)光纤通信 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经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3)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简单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金属机件的耐蚀性、耐磨 性及获得电、磁、光等功能性表面层。 1) 腐蚀保护性即可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大气、海洋大气、天然水及某些酸碱盐的腐蚀作 用。例如若在钢构件上喷涂一层8515AI15合金,可使构件在海水中耐腐蚀20 - 40年。 2) 抗磨性包括抗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冲蚀磨损等。例如若在刀具表面镀上一层 TiC、TiN或Al 203薄膜,成为防止钢屑粘结的表面薄层,从而提高刀具寿命3 - 6倍。 3) 电性能包括绝缘性、导电性等。 4 ) 耐热性包括抗高温氧化、热疲劳等性能。 5) 光学特性包括反光性、光选择吸收性、吸光性等性能。 6) 电磁特性包括磁性、半导体性、电磁屏蔽性等性能。 7) 密封性。 8) 装饰性包括染色性、光泽性等性能。 9) 其它表面特性诸如耐疲劳性、保油性、可焊接性等性能。 表面技术的应用使基体材料表面具有原来没有的性能,这就大幅度地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潜力。举例如下: 1) 可用一般的材料代替稀有的、昂贵的材料制造机器零件,而不降低甚至超过原机件的质 量。 2) 可以把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各取所长,解决单一材料解决不了的问题。 3) 延长在苛刻条件下服役机件的寿命。 4) 大幅度提高现有机件的寿命。 5) 赋予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助于某些尖端技术的发展。

6) 可成功地修复磨损、腐蚀的零件。 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 表面工程技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办法,但一般均认为表面工程技术包括表面涂镀技术、 表面扩渗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三个领域。表面涂镀技术是将液态涂料涂敷在材料表面,或者 将镀料原子沉积在材料表面,从而获得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和性能有别于基体材料的涂层或镀层,此类技术有有机涂装、热?镀、热喷涂、电镀、化学镀和气相沉积等;表面扩渗技术是将原子渗入(或离子注入)基体材料的表面,改变基体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达到改变其 性能,它主要包括化学热处理、阳极氧化、表面合金化和离子注入等;表面咫理技术是通过 加热或机械处理,在不改变材料表层化学成分的情况下,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 能,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淬火、激光重熔和喷丸等。可见,表面工程技术远远超出 了最初的化学热处理、电镀的范畴。 表面工程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 目前,对新型金属表面技术主要集中力量开发的为以下三方面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结课论文)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述 摘要: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结构体系、分类、特点,以及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况,详细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Abstract: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system,the classific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the survey of our country,elaborat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 disparity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the advanced countries,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 Key words: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rend of development;Survey; 1.引言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1/3,工业生产总值的4/5,提供了国家财政收入的1/3。由此可见,制造技术的水平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制造技术尤其是先进制造技术将主宰一个国家的命运,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竟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而提出。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概念。例如:成组技术(GT)、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快速成型技术(RPM)、虚拟制造技术(VMT)等。先进制造技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出现国际产业大转移、制造业布局大调整的趋势。其中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是当今国际制造业发展的突出现象。以制造业快速发展为标志的工业化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把握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2.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第一章 1、(小)信息量 任何信源产生的输出都是随机的,采用统计方法定性。 对接收者来说,只有消息中不确定的内容才构成信息。 信息量:可能性小,概率小,信息量大 信息量的计算 信息量与消息的种类、特定内容及重要程度无关,它仅与消息中包含的不确定度有关。消息中所含信息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消息发生概率愈小,愈使人感到意外和惊奇,则此消息所含的信息量愈大。 在信息论中,消息所含的信息量I 与消息x 出现的概率P(x)的关系式为 I 代表两种含义:当事件x 发生以前,表示事件x 发生的不确定性;当事件x 发生以后,表示事件x 所含有(或所提供)的信息量。 信息量的单位由对数底的取值决定。若对数以2为底时单位是“比特”(bit — binary unit 的缩写);若以e 为底时单位是“奈特”(nat —nature unit 的缩写);若以10为底时单位是“哈特”(Hart — Hartley 的缩写)。通常采用“比特”作为信息量的实用单位。 以上我们讨论了离散消息的度量。类似,关于连续消息的信息量可用概率密度来描述。可以证明,连续消息的平均信息量(相对熵)为 2、(小)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第二章 3、(小)抽样频率必须在2fm 以上,抽样频率2fm 称为奈奎斯特频率 1 log () a I p x =()()log () c a H x f x f x +∞ -∞ =-?

例如:一路电话的频带为300~3400Hz,fm=3400Hz,则抽样频率fs≥2×3400=6800Hz 4、(小)二进制码组有3种:自然二进制、格雷码、折叠二进制码 各种优缺点: ①自然二进制码和二进制数一一对应,简单易行,它是权重码,每一位都有确定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大小比较和算术运算。自然二进制码可以直接由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但在某些情况,例如从十进制的3转换成4时二进制的每一位都要变,使数字电路很大的尖峰电流脉冲。 ②格雷码则没有自然二进制码这一缺点,它在相邻电平间转换时,只有一位发生变化,格雷码不是权重码,每一位码没有确定的大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大小和算数运算,也不能直接转换成模拟信号,要经过一次码变换,变成自然二进制码。 ③折叠二进制码沿中心量化电平上下对称,适于表示正负对称的双极性信号。它的最高位用来区分信号幅值的正负。折叠码的抗误码能力强。 5、(小)13折线A律电平范围及其段落码列表 量化 段落码电平范围() 段落码段落起始 电平 () 量化间隔 () 段内码权值() Δ Δ ΔiΔ Δ a2a3a4a5a6a7a8 10~16000018421 216~320011618421 332~6401032216842 464~128011644321684 5128~25610012886432168 6256~51210125616128643216 7512~1024110512322561286432 81024~204811110246451225612864 PCMA率被称为13折线的原因是:A率中的常数A不同,则压缩曲线的形状不同,这将特别影响小电压时的信号信噪比的大小,在实用中选择A=87.6,因为13折线的特性近似于A 率的特性,因为A律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分为13段,用电子路很难准确的实现,所以一般用13折线来逼近A律。 例如:PCMA率的编码,已知电压范围-5,+5之间,现有一采样电压值为 2.1V,求对其PCMA率编码为多少?(参考课本P39 图及P40 例2-1) 因为2.1>0,所以a1=1,且2.1/5*2048=860.16≈860△∈(512,1024),所以段落码a2a3a4=110 因为860△>(512+1024)/2=768△所以a5=1, 因为860△<(768+1024)/2=896△所以a6=0, 因为860△>(768+896)/2=832△所以a7=1,

现代制造技术 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黑体小四) 本课程地位: 本课程为四年制本科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本课程适于非机类工业设计、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相关工科类专业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目的: 1.使学生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技术成就 2.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 3.使学生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体系结构;了解现代设计技术的基本知识 4.了解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和先进生产制造模式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任务: 1.使学生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2.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重点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书本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 3.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其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等,并为以后专业课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以后工作铺平道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制造业与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先进制造模式,掌握先进制造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先进制造在我国国民经济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一)制造与制造业 (二)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三)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特征 (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差距 第二节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和进展 (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二)先进制造技术产生背景 (三)各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体系结构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其分类 第二章现代设计技术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重点:CAD/CAM技术的区别 难点: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设计技术的内涵与体系结构(一)现代设计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二)现代设计技术体系 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关键技术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热点 第三节现代设计方法 (一)优化设计 (二)可靠性设计 (三)价值工程 (四)反求工程 (五)绿色设计 第三章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几种先进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并学会阐述其原理。重点: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虚拟制造的模块组成 教学内容:

通信工程介绍概况

通信工程介绍概况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研究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专业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分为两个学科,一个是偏向于传输的“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另一个是偏向于编解码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的前身是电机系,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发祥地;“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的前身是信息论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发源地。 未来展望

现代制造技术论文

现代制造技术论文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数控技术 年级:2011年级 学号:201103420220 姓名:裴繁健 指导老师:陈宏丽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本论文简单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特种加工技术。 关键词:特种加工技术;

引言 制造技术已经是生产、国际经济竞争、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获得、开发和利用它。它正是被看做是现代国家经济上获得的成功关键因素。制造技术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生产组织管理,它是一个包括产品需求、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大系统。从宏观上来说,制造技术已经进入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时代,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分级结构网络来监测、控制和管理制造过程各个阶段的工作,其中包括生产管理与控制、工程分析与设计、财会与供销等方面。 美国从50年代以来只重视高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发展,忽视了制造技术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80年代初,美国开始反省,美国在关于工业竞争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美国在重要告诉增长的技术市场上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没有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制造上。据美国国家生产力委员会调查,在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2%,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日本和德国最为突出。我国的近邻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对制造技术非常重视,先后提出了“技术立国”和“新技术立国”的道路,并且狠狠抓住了精密工程和制造系统自动化这两个制造技术的关键,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先进管理,人、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三结合,使日本在战后短短30年里,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国。 我国的制造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发展迅速、失利增强最强最快的新阶段。由于机械产品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物质基础,强大而完整的机械工业是国家现代化、实现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其关键问题是要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从而制定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规划。 现在,各工业国家都把制造技术视为当代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和国际间科技竞争的主战场,制定了一系列振兴计划,建立了世界级制造技术中心,纷纷把现金制造技术列为国家关键技术和有线发展领域,一个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中心的科技竞争已经在发达国家质检展开,一个以现代制造技术为重点的工业革命已经到来,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技术概述 学号: 09211050 摘要: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切换过程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然后依次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无缝切换、接力切换和垂直切换的原理、 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几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做了比较,并对几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 移动通信系统;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接力切换。 切换的概念: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 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切换的功能: 在通话进行中允许用户移动;在恶劣的无线传输条件下恢复并保持通信,避免移动偶那个 台与网络之间的链路发生中断;在遇到干扰时能保持可接受的通信质量;优化频率资源的使用; 减小移动台的功率消耗和全局干扰电平。 切换的基本阶段: 切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线测量、网络判决和系统执行。在无线测量阶段,移动台不断 搜索本小区和周围小区基站下行链路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同时基站也不断测量MS 的上行 链路的信号。测量结果在某些预设的条件下发送给相应的网络单元、移动台和BSC,网络单元此时进入相应的网络判决阶段。在网络判决阶段,执行相应的切换算法,将测量结果和预先定义的门限进行比较,并确认目标小区可以提供目前正在服务的用户业务后,网络最终决定是否开始这次切换,在移动台受到网络单元发来的切换确认命令后,开始进入到切换执行阶段,移动台进入特定的切换状态,开始接受或发送与新基站所对应的信号。 切换的分类: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内容

1.使用表面技术的目的? (1)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 (2)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包括光、电、磁、热、声、吸附、分离等等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 (3)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 2 按学科特点将表面技术大致划分为三个方面 1)表面合金化:包括喷焊、堆焊、离子注入、激光溶敷、热渗镀等。 2)表面覆层与覆膜技术:包括热喷涂、电镀、化学转化处理、化学镀、气相沉积、涂装、堆焊、金属染色、热浸镀等。 3)表面组织转化技术:包括激光、电子束热处理技术以及喷丸、辊压等表面加工硬化技术。 3.表面技术:表面技术主要通过表面涂覆和表面改性技术来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和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 表面涂覆:主要采用各种涂层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用机械、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微观结构、缺陷状态或应力状态。 4.表面粗糙度常采用如下方法表示,请用线段连接相应的采示符号。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 a 微观不平度+点高度R z 轮廓最大高度R y 5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电镀是指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到零件表面形成有一定性能的金属镀层的过程。电解液主要是水溶液,也有有机溶液和熔融盐。从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中电镀称为湿法电镀,从熔融盐中电镀称为熔融盐电镀。 6.电沉积的基本条件 金属离子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阴极还原时,原则上,只要电极电位足够负,任何金属离子都可能在阴极上还原,实现电沉积。但由于水溶液中有氢离子、水分子及多种其它离子,使得一些还原电位很负的金属离子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沉积过程。所以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还原,不仅决定于其本身的电化学性质,还决定于金属的还原电位与氢还原电位的相对大小。若金属离子还原电位比氢离子还原电位更负,则电极上大量析氢,金属沉积极少。 7.合金共沉积的条件? 两种金属离子共沉积除需具备单金属沉积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①两种金属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从其盐的水溶液中沉积出来。有些金属如W,Mo等不能从其盐的水溶液中沉积出来,但它可以借助诱导沉积与铁族金属共沉积。②共沉积的两种金属的沉积电位必须十分接近。如果相差太大,电位较正的金属优先沉积,甚至完全排斥电位较负的金属析出。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复习题

—、填空题 1. 在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号也会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应在适 当的距离采用 再生中继器 的方法除去噪声,从而实现长距离高质量传输。 2. TCP/IP _______ 协议是In ternet 的基础与核心。 3.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 交换与控制相分离 。 4.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取决于 地球表面的曲率 ________ 。 5. ATM 传递方式以 信元 为单位,采用 异步时分 复用方式。 6. 微波是频率在 300MHZ-300GHZ _________ 范围内的电磁波。 7. 在30/32路的PCM 中, 一复帧有 16 帧,一帧有 _32 ____ 路时隙,其中话路时隙有 30 路。 8、PCM 通信系统D/A 变换包括 解码 、 平滑滤波 二个部分。 9、抽样是把 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 幅度 值离散化的过程。 信宿 等6个部分构成。 12. 数字信号的特点:信号幅度取值 理想化 量指标具体用 传输速率 和 误码率 表述。 14. 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 损耗 、 色散 和 非线形效应 。 15.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点的信号一般是直射波、 折射波 、 放射波 、 _____________ 散 射波和地表面波的合成波。 16?通信方式按照传输媒质分类可以分为 有线 、无线通信两大类。 17 ? 幅度 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 频率 调制技 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 相位 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 的相位。 18. 模拟调制技术分为 线性 和非线性调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键控方法分为 _ ASK 、 FSK ____________ 、 PSK __________ 。 19. 数字基带信号经过 载波 调制,这种传输成为数字频带传输。 20.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技术包括 3个过程: 抽样 、量化、编码。 21. PCM 通信系统D/A 变换包括 解码 、 平滑滤波 二个部 分。 22. 抽样是把 时间 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 幅度 值离散化的过程。 23.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 限制 并起波形形成 作用。 24. 一般通信系统包括五部分:信源、 _发送设备、信道、接受设备和 信宿_。 25. 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了两类数字速率系列和数字复接等级,即北美和日本采用的 1.544Mbit/s 和中国、欧洲采用的 2.048 Mbit/s 作一次群的数字速率系列。 26. 在电话通信的 A/D 转化中,经过一次抽样、量化、编码得到的是一组 8 位的二进 制码,此信号称为 脉冲编码信号或PCM 信号。 27.3G 主流技术标准包括 _WCDMA 丄_ CDMA2000』「TD-SCDMA _ 28. PCM30/32系统中,每帧的时间为 10.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 作用。 11. 通信系统模型由 信源 、变换器、 限制信号频带 并起波形形成 信道、 噪声源、反变换器和 13.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 有效性 和 可靠性 两种。数字通信系统的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