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在危重症治疗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谷氨酰胺的临床应用GLN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约占总游离氨基酸的50%。
然而,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治疗表明,GLN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对许多组织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对于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的危重患者,GLN可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必需的氨基酸。
本文究GLN的临床疾病应用情况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GLN与肠道疾病GLN是肠道粘膜细胞代谢必需的主要能源,对维持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当外伤、感染等严重的应激下,储存于肠道上皮粘膜细胞中的GLN将在短期内耗竭,肠道粘膜逐渐萎缩,绒毛变短甚至脱落。
肠道摄取营养物质能力明显下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延缓患者的康复。
目前,GLN保护肠粘膜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⑴GLN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些细胞内的介质。
⑵GLN保护上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
⑶改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之比、增强细胞内谷胱苷肽合成和抗氧化性。
⑷通过限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降低多核白细胞浸润所致的炎性浸润[1]。
烧伤患者在初期肠道易受缺血缺氧的影响而受到损伤,随着烧伤的逐渐恢复而肠功能的损伤无明显好转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GLN的缺乏。
对于创(烧)伤患者以口服0.5g/kg?d和安慰剂后观察,其结果示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可明显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保护肠粘膜,维持正常的肠粘膜重量及绒毛膜高度,维持肠道结构的完整性[2]。
有资料表明,给予烧伤的动物模型口服含有添加GLN的营养液谷氨酰胺强化的肠道营养能有效增加肠黏膜血流量和氧摄取,改善肠黏膜组织氧合减轻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程度,增加有氧代谢和ATP生成。
GLN不仅对于应激的肠道有保护作用,而且对于正常小肠细胞生长和分化也有促进作用。
在对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中单独加入GLN后,促进肠道细胞生长和分化以及减少细胞死亡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于短肠综合征的病人,尤其是不适宜行小肠移植的病人来说,给予生理剂量2倍的GLN(即0.6克/千克体重)口服可以对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作用。
谷氨酰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人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游离氨基酸。
随着对谷氨酰胺研究的深入,谷氨酰胺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必须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大多数实验证明,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补充谷氨酰胺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增加化疗疗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对肿瘤治疗的选择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在肿瘤治疗中补充谷氨酰胺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标签:谷氨酰胺;肿瘤治疗;化疗由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在组织细胞代谢中具有特殊作用,愈来愈引起营养学家和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
近十年中所发表有关Gln的应用报道较多。
Gln作为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条件必须氨基酸,在各组织、脏器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着重介绍Gln在肿瘤治疗的应用。
1 Gln的生理生化功能Gln是一种非必需的中性氨基酸,几乎能在体内所有组织中合成。
分子量147.1,血浆浓度0.6~0.9mmol/L。
Gln的分子结构显示,有2个氨基成分,一个为α-氨基;另一个为酰胺基。
由于有2个氨基的特性,决定了Gln具有独特的重要生理作用。
Gln是一种生糖氨基酸,组织摄取肠内食物及循环血中的Gln,用其碳源作为能量。
每mol Gln通过α-酮戊二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完成氧化可产生30mol的ATP,它是一种高效能的能量物质。
Gln分子中的酰胺氮对所有细胞的生物合成是绝对必要的,它是体内细胞合成嘌呤、嘧啶及核苷酸的氮前体,不仅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氮载体和呼吸燃料,也是肿瘤细胞之间或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间的重要氮载体和肿瘤细胞的营养物质和呼吸燃料。
Gln的代谢主要受二种酶的调节:Gln合成酶(GS)和Gln酶(Glnase)。
大多数组织都有这二种酶,但通常是其中一种有较大的酶活性。
GS位于细胞浆内,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Glnase位于线粒体膜上,主要存在于一些快速增值、分化的细胞中,如:肠粘膜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
谷氨酰胺代谢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癌症。
癌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其中谷氨酰胺(Glutamine,简称GLN)代谢在肿瘤细胞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谷氨酰胺代谢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谷氨酰胺代谢的重要性GLN 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除了肝脏外几乎所有细胞都使用 GLN。
在癌症细胞中,GLN 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包括合成核酸、蛋白质及生物膜所需的氨基和碳源。
此外,GLN 还通过转化为谷氨酸和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以提供 ATP 的产生支持。
在某些癌症中,例如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对 GLN 的需求甚至比对葡萄糖的需求更高。
将谷氨酰胺代谢作为治疗靶点基于谷氨酰胺代谢在癌症细胞增殖中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人员探索了将谷氨酰胺代谢作为治疗癌症的靶点。
通过阻断 GLN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策略已被证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增强口腔癌化疗的疗效。
此外,一些抑制 GLN 代谢的化合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包括多种乙酰丙酮酸合成酶及谷氨酰胺转运蛋白的抑制剂。
这些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与此同时,这些化合物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探索谷氨酰胺代谢的重要性除了使用 GLN 代谢作为直接的抗肿瘤策略外,研究人员还对谷氨酰胺代谢的其他方面展开了研究。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谷氨酰胺代谢在癌症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例如,在某些肿瘤中,GLN 代谢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重要的生存信号,并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
这一发现揭示了 GLN 代谢对肿瘤生长、转移和治疗抵抗的影响,为开发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应用 GLN 代谢作为辅助治疗策略除了直接抑制 GLN 代谢的策略外,研究人员也探索了将 GLN 代谢作为辅助治疗策略的可能性。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GLN 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
添加谷氨酰胺制剂的肠外营养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郭华庭;熊德巧;杜彪【摘要】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是一种具有酰胺结构的非必需氨基酸,在细胞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和生理功能。
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改善免疫状况、增强免疫功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多器官功能、改善预后。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有益,应重视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304-305,306)【关键词】谷氨酰胺;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作者】郭华庭;熊德巧;杜彪【作者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 40400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 40400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 40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4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一种高分解代谢性的临床常见急腹症。
其发病突然,常常影响胰腺周围组织或远隔器官,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率高,因感染等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占SAP死亡总数的80%以上[1]。
这种多并发症、高死亡率已成为临床救治SAP患者的一个棘手问题,对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对SAP患者进行临床基础治疗时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治疗可以限制胰腺分泌和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补充,添加了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制剂的PN液用于救治SAP患者,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此,本文就Gln用于SAP患者的临床救治,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 改善SAP患者免疫状态,增强免疫功能Gln是机体免疫细胞的主要能量合成底物,可以增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分泌量和免疫细胞的生成,加强肠道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可以减少SAP时,组织损伤、坏死等原因造成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和脂多糖水平增高。
谷氨酰胺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陈加链;蔡燕杏;陈科署【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17(024)010【摘要】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注射液.持续治疗2周后,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M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IS评分为(16.5±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1.8)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结论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中添加谷氨酰胺,可以有效地改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总页数】2页(P1371-1372)【作者】陈加链;蔡燕杏;陈科署【作者单位】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潮州521000;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潮州521000;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潮州5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J], 刘桂斌2.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观察 [J], 岳宏林;谢萍3.ICU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应用谷氨酰胺的效果观察 [J], 孙荣青;冯敏;杜玉明;王红民;许爱国4.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王俊平;赵海峰5.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 [J], 卢芳; 黄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谷氨酰胺对老年危重患者肠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陈畅泉;陈华尧;魏睦新【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老年危重患者肠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医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0.5g/kg的Gln,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肠功能评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肠功能均有所改善,实验组肠功能评分(1.04±0.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6±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营养状态均有所改善,实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提高老年危重患者肠功能、免疫功能.【总页数】3页(P145-147)【作者】陈畅泉;陈华尧;魏睦新【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院ICU,江苏南京210001;南京市中医院ICU,江苏南京21000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江苏南京2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3【相关文献】1.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J], 王进勇;徐向荣;邹飞扬2.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J], 王俊英;谯明;彭艳;文刚;彭雪刚;刘捷;严婷3.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J], 白悦;孙大强4.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J], 韩海燕5.谷氨酰胺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危重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J], 刘喆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谷氨酰胺在危重症治疗中的作用
本报讯最近几年,谷氨酰胺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危重症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探讨热点。
最近,瑞典斯德哥尔摩胡丁厄大学医院麻醉和重症医疗科Wernerman回顾了近2年来谷氨酰胺在临床营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谷氨酰胺在危重症治疗中的新观点。
CurrOpinCritCare2003,9∶279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Wernerman首先指出,在过去2年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观点就是,建议将患者入ICU时血液中谷氨酰胺浓度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并将其作为补充谷氨酰胺治疗的适应证。
谷氨酰胺在ICU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也成为过去2年中的一大进步。
有证据表明,在严重代谢性应激时,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要量增加,而日常食品中谷氨酰胺的含量并不够。
ICU住院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低是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这一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理解缺乏谷氨酰胺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当血浆谷氨酰胺浓度降低被作为一个因子加入APACHEII预后评分系统后,这一指标改变了预计病死率。
近期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住ICU超过5天的病人中,当谷氨酰胺补充治疗超过9天时,50%病人长期生存率得到改善。
在另一项研究中,ICU中接受谷氨酰胺治疗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的院内感染率降低。
此外,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谷氨酰胺补充治疗减少了肠外营养时间;在III度烧伤病人中,静脉补充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降低了感染率,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率。
谷氨酰胺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是否有作用,是否和谷胱甘肽或心脏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和产物有关,正在讨论之中。
实验表明,在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谷氨酰胺可以保护胃肠黏膜和提高心肌存活率,但没有导致更好的血液动力学表现。
在一项小样本临床试验中,谷氨酰胺水平升至正常,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试验后超声心动图缺血表现减少。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对谷氨酰胺的需求也比较令人感兴趣。
获取谷氨酰胺对维持免疫细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在实验性内毒素血症中,谷氨酰胺减弱了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由手术引起的免疫抑制被减弱。
谷氨酰胺延迟了培养的中性粒细胞的自发性凋亡。
减少了在实验性腹膜炎中粒细胞的吞噬损坏作用。
在单核免疫细胞中,谷氨酰胺的缺乏可以触发凋亡。
当谷氨酰胺含量高时,细胞因子的生成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其中一些效应可以由热休克蛋白介导,后者在谷氨酰胺缺乏时表达水平较低,当谷氨酰胺获得补充时,水平提高。
对骨髓移植病人的影响
在许多文献中,骨髓移植是谷氨酰胺补充治疗的适应证。
Murray和Pindoria建议,对移植病人给予胃肠外营养是必须的,应该考虑补充谷氨酰胺。
另外一些文献则强调骨髓移植病人异质性,建议应进行更多的前瞻随机临床试验。
最近关于骨髓移植的一项研究表明,补充谷氨酰胺2周后,疗效与不补充组只有较小差异。
在一项长达3年的随访研究中,谷氨酰胺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也似乎不理想,对于这一意外结果还应进一步分析。
另一项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补充谷氨酰胺对淋巴细胞恢复有利。
梁璐责任编辑郑桂香
急救医学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