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在根除幽门螺杆菌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372.51 KB
- 文档页数:16
雷贝拉唑的作用与功效雷贝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它通过抑制胃部分泌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消化道溃疡的症状,并提供疼痛缓解。
此外,雷贝拉唑还可以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雷贝拉唑的作用机制、药效分析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1. 作用机制雷贝拉唑是一个强效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胃壁表面的H+/K+-ATP酶反应,生成活性代谢产物,与H+/K+-ATP酶的硫酰基进行共价结合,抑制胃酸的分泌。
这种化学反应发生在酸性环境中,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发生。
这种共价结合是不可逆的,从而使胃酸分泌的抑制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雷贝拉唑是最具选择性和持久性的质子泵抑制剂之一,具有较长的作用持续时间和高度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2. 药效分析(1)消化道溃疡治疗:雷贝拉唑可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从而加速溃疡的愈合。
它可以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溃疡,也可以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的消化道损伤。
(2)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酸通过胃食管括约肌逆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咳嗽等。
雷贝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的刺激和损伤,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
(3)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常见病原体。
雷贝拉唑可以与其他抗菌药物(如抗生素)联合使用,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提高其他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并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消除。
(4)预防应激性溃疡:严重疾病、外伤、手术等应激性刺激会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可能破坏胃黏膜,导致胃出血或穿孔。
雷贝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 使用注意事项(1)剂量和疗程:雷贝拉唑一般每天一次,建议在空腹时口服,通常剂量为20毫克。
对于严重的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增加剂量至40毫克。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取近期我科收治的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霉素250mg/bid,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150mg/ti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霉素250mg/bid治疗。
疗程14 d。
治疗结束后复查内镜,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HP的转阴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HP的转阴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三联疗法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标签: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目前三联疗法是国内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常用方案,为应用抑酸剂联合两种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
雷贝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强烈快速地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早期愈合而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为研究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笔者选取我科此类病症就诊的患者60例就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消化道溃疡的患者80例,症见上腹隐痛不适、厌食、嗳气、反酸等,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Hp阳性,除外反流性食管炎、胃癌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疾病,2周内未服用过抑酸剂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9.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0.2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价值【摘要】目的:讨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行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33%,较对照组的70.00%更高;不良反应率仅为6.67%,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溃疡愈合、Hp根除时间、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消失时间更短;Hp根除率高达93.33%,且复发率较对照组的21.67%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可使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使溃疡病灶尽快愈合,值得广为运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价值【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rabeprazole quadrup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peptic ulcer.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2021 gastric ulcer admitted to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Helicobacterpylori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and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abeprazole.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33% ,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0%) ,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only 6.67% ,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00%) The time of ulcer healing, HP eradication, epigastric pain, 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belching was shorter, the HP eradication rate was 93.33% ,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1.6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 Conclusion: The rabeprazol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in, and promote the ulcer focus to heal as soon as possible.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c ulcer; rabeprazole;quadruple therapy; value消化性溃疡属于消化内科常见且多发病症,病灶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等处,酸性胃液及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是诱发该病的最基本原因[1]。
雷贝拉唑的功效与作用雷贝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胃药,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酸反流、溃疡病等症状。
它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的质子泵酶,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感和疼痛。
雷贝拉唑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除了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外,它还可以用于其他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
1. 治疗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常常伴随胃灼热、胃胀气、饱胀感等不适感觉。
雷贝拉唑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上述症状,使消化道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
2. 缓解胃酸反流:胃酸反流是胃酸逆流入食管、喉咙等部位,引起灼热感和酸味的症状。
雷贝拉唑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的产生,从而降低胃酸对食管的刺激,缓解胃酸反流引起的不适感。
3. 治疗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引起的病变,常常表现为胃痛、餐后不适等症状。
雷贝拉唑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黏膜有机会得到修复,从而缓解胃溃疡的症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4. 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胃黏膜破损引起的出血,常常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雷贝拉唑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
5. 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与多种消化道疾病有关,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雷贝拉唑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改变胃内酸碱平衡,从而减少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有助于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6. 可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心窝部不适、胸骨后疼痛、嗳气等。
雷贝拉唑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对食管的刺激,从而缓解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症状。
7. 辅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常用的抗炎药,但常常引起胃肠道损害,如消化性溃疡等。
雷贝拉唑能够减少胃酸分泌,降低对胃黏膜的刺激,辅助预防和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损害。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安然慢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4 年5 月至2015 年5 月我中心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胶体铋剂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n=25)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Hp清除率均具有积极作用,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colloidal bismuth agent quadrup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 collected in May 2014 to May 2015,the center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25)using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colloidal bismuth triple therapy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n = 25)using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colloidal bismuth agent quadruple therapy treatment,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of patient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Hp)cleara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ient and HP clearan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colloidal bismuth agent quadrupl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to improve the patient's symptoms,improve Hp clearance all has the positive role,and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process,the security is good,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 rabeprazole thi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 Colloidal bismuth agent;Helicobacter pylori;Chronic gastritis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其可导致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嗳气、泛酸、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为溃疡、穿孔、甚至癌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对比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的重要病因,因此彻底根除Hp成了防治上述病情发生、发展及复发的重要措施。
然而随着Hp根除方案的实施,Hp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如何探索出高效、不耐药或耐药低、不良反应少、经济的Hp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选择胃镜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者;年龄20~75岁;感染阳性者1个月未用过抑酸剂及抗生素者,并且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基础疾病。
治疗方法:A组给予奥美拉唑镁片20mg,2次/日;阿莫西林1.0g,2次/日;甲硝唑片0.4g,2次/日;胶体果胶铋胶囊150mg,4次/日。
B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2次/日;阿莫西林1.0g,2次/日;甲硝唑片0.4g,2次/日;胶体果胶铋胶囊150mg,4次/日。
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抗菌药物及抑酸药物,服药1周,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
Hp根除标准:4周后各组复查14C呼气试验结果为阴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R×C表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治疗效果,见表1。
不良反应:A组其中2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头痛1例,腹胀1例,但均能耐受,停药后无不良反应。
B组恶心1例,能耐受,停药后无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感染已经成为胃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Hp列入Ⅰ类致癌因子。
Hp 传染力很强,而Hp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
尽管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
目前多数学者认可的理想的Hp治疗方案应该包括:①Hp根除率>90%;②不良反应最少;③病人依从性好;④溃疡愈合快;⑤不产生耐药性;⑥治疗简单,疗效短;⑦价格便宜。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引言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引起溃疡的形成。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和抗生素来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本文旨在探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在这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组成和作用机制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是一种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和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雷贝拉唑是一种PPI,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雷贝拉唑也可以提高抗生素的胃内浓度,增强其抗菌作用。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可以通过减少胃酸的刺激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的效果。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临床疗效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针对370名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治疗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单一使用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方案。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还可以有效减少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外,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胃痛、胃灼热等,并且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研究还表明,对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较高的患者,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疗效依然显著,且具有良好的耐药性。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安全性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接受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时很少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雷贝拉唑作为PPI,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等,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在抗生素选择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甚至甲硝唑等,这些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也相对安全,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但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
方法10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治疗前确诊为Hp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3周为1疗程。
结果对照组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率为90.0%,对Hp有效率为24.0%;治疗组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率为94.0%,对Hp有效率为90.0%。
结论雷贝拉唑能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对溃疡有较高的愈合率及Hp清除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螺杆菌;幽门;雷贝拉唑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疾病,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与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2005年~2006年应用雷贝拉唑(rebeprazole)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观察症状的改善、溃疡的愈合率及Hp的清除率,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经内镜确诊患者,且治疗前确诊为Hp感染,采用抽签方式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50例和法莫替丁对照组50例。
治疗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2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41岁。
两组病例随机分组,年龄、性别、疾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1.2Hp判断标准所有胃镜操作均由内镜室医生完成,在距幽门2~3cm的胃窦小弯及大弯处各取活检l块,1块放人Hp药盒凝胶块内,1块做直接组织涂片,2块送病检。
涂片及药盒检查均为阳性者为Hp感染观察对象,治疗3周后,按同样方法复查。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0.5,2次/d;对照组:法莫替丁20ra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0 .5,2次/d,两组疗程均为3周。
2疗效判断标准2.1治愈溃疡消失或转为瘢痕期,Hp清除,上腹痛、反酸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消失。
2.2显效溃疡消失,周围仍有炎症,Hp清除,症状缓解。
·健康科学·新型抑酸剂——雷贝拉唑王大爷的肠胃一直都不是很好,最近胃痛加重就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是消化性溃疡,后来服用了雷贝拉唑,胃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很多人对于这种新型的抑酸剂——雷贝拉唑不是很了解,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新型抑酸剂——雷贝拉唑抑酸剂在临床上是指能够抑制胃酸过量分泌的一类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或者胃溃疡等疾病。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抑酸剂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两类。
其中H2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西米替丁、法莫替丁以及雷尼替丁等,而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奥美拉唑。
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这类抑酸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还能够清除幽门螺杆菌。
因此,质子泵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溃疡的常用药物。
而雷贝拉唑,就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起效快、效果佳的特点。
二、新型抑酸剂——雷贝拉唑的三大特点是什么雷贝拉唑属于第二代的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抑酸剂。
与临床上常用的奥美拉唑作用机理相同,但是它的解离常数更高,能够快速地在人体内形成更强效、更持久的抑酸作用。
根据临床资料可知,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用雷贝拉唑的抑酸效果明显比奥美拉唑的抑酸效果更好,尤其是针对夜间的胃酸分泌抑制效果更佳,这是第一个特点。
其次,治疗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时,使用雷贝拉唑能够更加快速的使胃内酸碱度提高,能够为抗菌药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进而使抗菌药物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很多有经验的医生都说,与雷贝拉唑构成的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愈合率能达到90%以上,治疗效果优于由奥美拉唑构成的三联疗法。
第三,根据医学试验可知,雷贝拉唑能够缓解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腹部疼痛以及反酸等现象,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或者西米替丁等抑酸剂。
由于雷贝拉唑有上述三个特点,所以针对症状显著或者症状反复的反流性食管炎或者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医生会优先考虑雷贝拉唑进行基础抑酸。
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与胃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奥美拉唑(Omeprazole)和雷贝拉唑(Rabeprazole)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本文将对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胃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该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细胞毒素和引起炎症反应等途径,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胃肠道疾病。
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 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的作用机制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均为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减少胃酸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通过与胃酸分泌的最终共同途径——质子泵结合,抑制质子泵的酶活性,从而有效地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的环境,有助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
3. 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可以显著降低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的酸碱平衡,从而减少幽门螺杆菌的存活和繁殖。
此外,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还可以提高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增强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
4. 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的治疗方案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的治疗方案通常为“三联疗法”,即同时应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和一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呋喃唑酮等。
该方案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5.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的应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应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按时按量服用,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和疗程。
其次,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3640··论著·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或呋喃唑酮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邵俏俏,马菁,余雪纯,于淼,祁亚宾,胡若冰,卫珮如,肖伟,贾百灵,丁松泽*【摘要】 背景 幽门螺杆菌(H .pylori )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国内外新的二联疗法在根除H .pylori 方面疗效显著,但在我国感染率较高的部分中原地区尚未得到验证。
目的 探索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或呋喃唑酮二联疗法根除H .pylori 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初次诊断为H .pylori 现症感染者1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铋剂四联疗法组〔A 组:雷贝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n=55〕、雷贝拉唑联合莫西林二联疗法组〔B 组: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3次/d;n=54〕和雷贝拉唑联合呋喃唑酮二联疗法组〔C 组:雷贝拉唑(20 mg)+呋喃唑酮(100 mg),3次/d;n=52〕,三组疗程均为14 d。
比较各组H .pylori 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成本-效果比。
结果 意向性分析(ITT 分析)结果显示A、B、C 组的H .pylori 根除率分别为83.6%(46/55)、81.5%(44/54)、48.1%(25/52);符合方案集分析(PP 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B、C 组H .pylori 根除率分别为88.5%(46/52)、83.0%(44/53)、51.0%(25/49)。
A 组和B 组H .pylori 根除率(ITT 分析及PP 分析)高于C 组(P<0.016 7)。
PP 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37/154),A、B、C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20/52)、7.5%(4/53)、26.5%(13/49),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皮疹、心悸、头晕、乏力等,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占9.7%(15/154)。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7-04-07T15:54:46.2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作者:马凤存[导读]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 6542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研究组则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患者溃疡消失或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Hp 根除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分别为92.3%、94.9%,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8%、74.4%(P<0.05)。
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在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1]。
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发病诱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以及胃酸的大量分泌和胃黏膜保护功能减弱所致[2]。
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应从抗Hp感染、减少胃酸分泌入手。
本院通过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实施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39例。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为22—61岁,平均(40.8±8.7)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5.7±1.2)个月。
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胃炎方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门诊168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四联组84例,三联组84例。
雷贝拉唑四联组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四联治疗,雷贝拉唑三联组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疗程均为2周。
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的临床疗效、Hp清除率及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治疗后4周,雷贝拉唑四联组患者疗效优于雷贝拉唑三联组(P<0.05);雷贝拉唑四联组症状缓解率程度明显高于三联组患者(P<0.05)。
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疗效优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关键词:慢性胃炎;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渐进性的对胃黏膜的损害,在多数疾病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确认Hp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1】。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以及其他一些胃部疾病的致病菌,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慢性胃炎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关键。
本研究将分析三联疗法与四联疗法对HP根除率的不同,了解四联疗法的有效性。
一、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消化科门诊的幽门螺杆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
男90例,女7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均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 入选方法及判断指标:所选患者均符合13C--呼气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查阳性、未曾治疗过而体检血清抗体阳性,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慢性胃炎,前2周未行PPI治疗,前4周未接受过铋剂或抗生素治疗,无青霉素过敏史,无肝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