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可靠性鉴定方案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钢结构检测方案引言概述:钢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在许多建筑项目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结构可能会受到腐蚀、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构的安全性下降。
因此,钢结构的定期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检测的方案,包括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标准以及检测报告的编制。
正文内容:1. 检测方法1.1 目视检测:通过肉眼观察钢结构的外观,检查是否存在裂纹、变形、腐蚀等问题。
1.2 非破坏性检测:利用超声波、磁粉探伤、涡流检测等方法,对钢结构进行无损检测,以发现内部缺陷和表面疾病。
1.3 应力检测:通过应力计、应变计等设备,测量钢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检测设备2.1 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检测钢结构中的缺陷和异物。
2.2 磁粉探伤仪:通过施加磁场和应用磁粉,检测钢结构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
2.3 涡流检测仪:利用涡流感应原理,检测钢结构中的缺陷和裂纹。
2.4 应力计和应变计:用于测量钢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以评估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标准3.1 国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如《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规范》等,制定检测方案和评估标准。
3.2 行业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如航空、船舶等领域,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3.3 国际标准:参考国际标准,如ASTM、ISO等,制定检测方案和评估标准,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检测报告编制4.1 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应包括钢结构的基本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问题描述、评估结论等内容。
4.2 报告格式: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统一的报告格式,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4.3 报告保存:检测报告应妥善保存,并进行备份,以备将来参考和追溯。
总结:钢结构检测方案是确保钢结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目视检测、非破坏性检测和应力检测等方法,可以全面评估钢结构的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耐久等优势。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钢结构可能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腐蚀、疲劳、变形等。
因此,对钢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是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二、检测目标1. 检测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2. 检测钢结构的腐蚀、疲劳、变形等缺陷情况。
3. 评估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4. 提供钢结构的维修和加固建议。
三、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通过人工观察和检查,对钢结构的外观、连接部位、焊缝等进行检测,发现明显的缺陷和异常情况。
2. 非破坏性检测:采用超声波、磁粉探伤、涡流检测等方法,对钢结构进行缺陷探测和评估,包括腐蚀、裂纹、疲劳等。
3. 结构监测:通过安装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钢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情况,以评估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检测区域和范围,制定检测计划和方案,准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
2. 目视检查:对钢结构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观察表面是否有明显腐蚀、变形、裂纹等缺陷,检查连接部位是否牢固。
3. 非破坏性检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对钢结构进行缺陷探测和评估。
4. 结构监测:根据需要安装结构监测设备,如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对钢结构进行实时监测。
5.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钢结构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确定是否需要维修和加固。
6. 撰写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写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方法、结果分析、维修建议等内容。
五、检测标准和指南1. 国家标准:根据《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规范》(GB 50205-2001)和《钢结构检测技术规程》(GB/T 3323-2005)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2. 行业标准: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如《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 81-2002)等。
钢结构工程检测检验方案一、前言钢结构采用了优质钢材,设计合理,制造严格,运输、装配仔细,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安全、经济、合理的一项保险措施。
而检测检验方案是评定工程施工性能、完整性和质量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起到质量监督、质量控制的作用。
本文将就钢结构工程检测检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工程检测检验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二、检验对象本方案适用于所有钢结构工程。
例如,桥梁、钢结构平台、钢结构建筑等。
三、检验依据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2015)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化管理办法》(JGJ/T152-2008)3.《钢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50017-2017)4.《钢结构制作与安装规范》(GB50205-200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测验规程》(GB50189-2005)6.《基础设施检测针对性技术规范》(JGJ/T 129-2012)7.《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与评价规程》(GB50195-2005)四、检验内容1. 钢结构制造过程检验2. 钢结构安装过程检验3. 钢结构使用前验收检验4. 钢结构使用后定期检验五、检验方法1. 钢结构制造过程检验(1)钢材检验在购买钢材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厂家,使用检定合格的材料。
检验部分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2)焊缝检验应对钢结构区域和焊缝进行探伤,以验证焊接质量。
(3)防腐蚀处理检验检验对钢结构进行防腐蚀处理的合格性。
(4)外观检验对完成的钢结构进行全面外观检查,确保其无缺陷。
2. 钢结构安装过程检验(1)构件尺寸检验检查构件尺寸和公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构件安装检验对钢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和紧固螺栓进行检验,确保安装牢固。
(3)焊缝连接检验通过探伤检验焊缝连接的质量。
3. 钢结构使用前验收检验对安装完工的钢结构进行全面外观检查,并进行抽检,确保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钢结构试验方案1. 引言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好等优点,在建筑、桥梁、矿山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需要进行试验来评估其性能,本文将介绍钢结构试验方案的具体内容。
2.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钢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其在设计荷载下的性能表现。
3. 试验对象本次试验选择了一根标准的钢结构梁作为试验对象,梁的尺寸为10m长、40cm高、30cm宽,材料为Q235钢。
4. 试验装置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本次试验采用了以下装置: - 荷载传感器:用于测量梁的受力情况; - 力施加装置:用于施加设计荷载; - 位移测量仪:用于测量梁的变形情况; -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试验数据。
5. 试验方案5.1 荷载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采用逐渐增加荷载的方法进行测试。
首先以10%的设计荷载对梁进行荷载,然后逐步增加荷载,直到达到100%的设计荷载为止。
在每个荷载级别下,持续加载一段时间以稳定梁的应力状态,并记录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5.2 变形试验在梁加载到100%设计荷载后,持续施加荷载并记录荷载与变形的关系。
通过测量梁的位移,可以评估其刚度和变形能力。
5.3 断裂试验为了评估梁的强度和韧性,需要进行断裂试验。
通过增加加载,直到梁发生破坏为止。
记录断裂前的荷载以及破坏模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6. 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梁的极限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刚度、强度等参数。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对钢结构梁的性能进行评价。
7. 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获得钢结构梁在设计荷载下的性能表现。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出建议,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8. 参考文献[1] GB 50017-2017 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2] 钢结构试验方法及分析.企业工程出版社,2009.以上就是钢结构试验方案的具体内容,通过试验可以对钢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并提供有效的设计和改进建议,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钢结构检测方案引言概述:钢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钢结构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腐蚀、疲劳等。
因此,为了确保钢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检测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钢结构检测方案,以确保其性能和寿命。
正文内容:1.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1.1 超声波检测:通过发送超声波信号,检测钢结构中的缺陷和裂纹。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1.2 磁粉检测:利用磁粉涂覆在钢结构表面,通过观察磁粉的分布来检测结构中的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的表面缺陷。
1.3 磁性检测:通过检测钢结构中的磁性变化来发现缺陷和裂纹。
该方法对于检测深层缺陷非常有效。
2. 结构强度检测2.1 荷载测试:通过施加不同的荷载,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以评估其强度和稳定性。
2.2 应力测试:使用应力传感器测量结构中的应力分布,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弱点和应力集中区域。
2.3 振动测试:通过施加外部激励,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以评估其固有频率和振动特性。
3. 腐蚀检测3.1 目视检查:通过人工观察结构表面的腐蚀迹象,如锈蚀、颜色变化等,来评估腐蚀程度。
3.2 电化学腐蚀检测:利用电化学原理,测量结构表面的电位和电流,以评估腐蚀的程度和速率。
3.3 超声波测厚:使用超声波技术测量结构表面的厚度,以检测腐蚀所导致的材料损失。
4. 疲劳检测4.1 应变测量:使用应变计测量结构中的应变变化,以评估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4.2 声发射检测:通过检测结构中的声发射信号,来发现潜在的疲劳裂纹和损伤。
4.3 红外热成像: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量结构表面的温度分布,以检测疲劳和热裂纹。
5. 温度和湿度检测5.1 温度监测:安装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构的温度变化,以评估温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5.2 湿度监测:使用湿度传感器测量结构中的湿度变化,以评估湿度对结构材料的腐蚀和变形的影响。
5.3 热膨胀测量:通过测量结构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以评估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XXXX项目可靠性鉴定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XXX,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面积共计XXXX㎡,结构形式为门刚结构。
二、检测鉴定目的XXXX三、主要检测鉴定依据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02)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XG1-2009)四、检测鉴定程序1.建筑的相关原始资料收集及核查,建筑基本情况调查。
2.基础工作状况和建筑周边场地查勘。
3.上部结构及构件工作状态检测包括:建筑物的侧向位移量测,构件的裂缝、变形检测。
4.上部结构及构件的施工质量及性能检测包括:轴线尺寸、层高、构件截面尺寸量测,梁柱节点检测,焊接质量检测。
5.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围护结构检测。
6.根据检测结果并参考设计图纸结合现状调查、勘测结果,对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并对结构可靠性进行评定。
五、现场主要检测内容结构体系及规则性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检测,建筑物的侧向位移量测,构件的裂缝、变形检测,围护系统检测。
1.工程概况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程度,结构形式,层数、建筑面积,开工时间。
2.场地、地基与基础调查场地危险性,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基础外观破损,上部结构裂缝、倾斜有无发展趋势。
3.结构总体检测建筑结构平面及结构竖向构件的规则性和连续性,建筑高度和层数,结构侧向位移,轴线尺寸、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
沈阳钢结构安全检测鉴定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钢结构建筑的广泛使用,钢结构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和鉴定。
二、检测和鉴定内容1. 钢结构构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构件材质、规格、接头类型、连接方式等。
2. 构件的表面状态:检查构件表面是否有腐蚀、脱漆、裂纹等情况。
3. 构件的变形情况:通过精密测量仪器对构件进行测量,检查构件是否存在变形。
4. 构件的连接情况:检查连接部位的紧固件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等情况。
5. 构件的承载能力:通过模拟实际荷载条件,检测构件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检测和鉴定方法1. 可视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和拍照记录的方式,对构件的表面状态进行检查和记录。
2. 测量检查:通过精密测量仪器对构件进行测量,记录构件的变形情况。
3. 荷载试验:通过模拟实际荷载条件,检测构件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鉴定结果根据检测和鉴定结果,将钢结构分为以下几类:1. 安全类:构件表面状态良好,没有变形和连接紧固件等质量问题,并且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2. 非安全类:构件表面存在轻微腐蚀、脱漆等问题,但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3. 危险类:构件表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蚀、裂纹等问题,或者连接紧固件出现松动、断裂等情况,并且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五、建议措施1. 安全类:建议继续定期检测和维护。
2. 非安全类:建议加强维护和修缮,定期检测。
3. 危险类:建议立即停止使用,进行修缮或者更换。
六、结论通过对沈阳钢结构的安全检测和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钢结构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其他工程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定期进行钢结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钢结构检测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以确保结构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提供一种标准的钢结构检测方案,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目标1. 确定钢结构的整体安全状况,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检测钢结构中的缺陷和损伤,如裂缝、腐蚀、变形等。
3. 评估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
4. 检测钢结构的连接件和焊缝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检测方法1. 目视检测:通过肉眼观察钢结构的外观,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和损伤,如裂缝、腐蚀、变形等。
2. 磁粉检测:利用磁性粉末检测钢结构表面的裂缝和焊缝缺陷,通过施加磁场和撒布磁粉的方法,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
3.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检测钢结构内部的缺陷和损伤,如裂缝、腐蚀、变形等。
通过超声波探头将超声波引入被测物体,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分析信号的特征来判断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4. 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检测钢结构内部的缺陷和损伤,如裂缝、腐蚀、变形等。
通过将X射线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测量透射X射线的强度和方向来判断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5. 磁性记号法:利用磁性记号剂在钢结构表面形成可见的标记,用于检测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通过在结构上放置磁性记号剂,观察其位置的变化来判断结构的变形情况。
四、检测步骤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钢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需要进行检测的区域和范围。
2. 清洁表面:对于需要进行磁粉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的区域,需要先清洁表面,去除杂质和涂层,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
3. 进行目视检测:对钢结构进行目视检测,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和损伤。
4. 进行磁粉检测:对需要进行磁粉检测的区域,施加磁场并撒布磁粉,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裂缝和焊缝缺陷。
钢结构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工业设施等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钢结构检测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种钢结构检测方案,旨在确保钢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检测目标1. 确保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2. 检测钢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损伤;3. 评估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
三、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对钢结构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是否存在裂纹、锈蚀、变形等情况;2.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测钢结构中的内部缺陷,如裂纹、气孔等;3. 磁粉检测:通过涂覆磁粉并应用磁场,检测钢结构表面的裂纹和缺陷;4. 磁性粉末法:利用特殊的磁性粉末检测钢结构的裂纹和缺陷;5. 红外热像仪检测: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钢结构的温度分布,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四、检测步骤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钢结构的类型、规模和使用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2. 目视检查:检查钢结构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损伤和缺陷;3.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仪器对钢结构进行全面扫描,检测内部缺陷;4. 磁粉检测:涂覆磁粉,并应用磁场,观察是否存在裂纹和缺陷;5. 磁性粉末法:将特殊的磁性粉末喷洒在钢结构表面,通过观察粉末的分布情况,检测裂纹和缺陷;6. 红外热像仪检测:使用红外热像仪对钢结构进行全面扫描,检测温度异常情况。
五、检测报告1. 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应包括钢结构的详细信息、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2. 报告格式:报告应采用标准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引言、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等部分;3. 报告交付:检测报告应及时交付给相关部门或客户,并保留备份。
六、检测周期1. 钢结构的检测周期应根据其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2. 一般建议定期进行全面检测,如每年一次,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七、安全措施1. 检测人员应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2.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情况。
钢结构工程试验检验方案一、试验检验的目的和依据1、目的钢结构工程试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钢结构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以及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合同约定,保障工程质量。
同时,试验检验还可以评估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程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2、依据钢结构工程试验检验的依据主要包括《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结构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二、试验检验的项目内容1、钢结构的材料试验(1)钢材的成分及性能检验:检验钢材的成分和力学性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焊接材料的试验:对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检验。
2、钢结构构件的尺寸及表面质量检验对钢结构构件的尺寸、直线度、平直度、垂直度、表面光洁度等进行检验,确保构件符合设计要求。
3、钢结构构件的连接件试验对钢结构构件的连接件进行抗拉、抗剪、抗扭等力学性能试验,确保连接件能够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4、钢结构整体试验对整个钢结构构件进行装配、安装和整体受力试验,检验其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5、防护层试验对钢结构的防腐、防火、防腐蚀层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6、试验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对试验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检定,确保试验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检验的方法和要求1、试验检验的方法(1)对于材料试验,应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取样和试验;(2)构件尺寸及表面质量检验,应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检验,对于尺寸的不合格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3)连接件试验,应根据相关试验方法进行,确保连接件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4)防护层试验,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确保防护层的性能符合要求。
2、试验检验的要求(1)试验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悉相关试验标准和规范;(2)试验检验应在规定的试验检验环境下进行,确保试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于试验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再次试验检验。
XXXX项目
可靠性鉴定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XXX,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面积共计XXXX㎡,结构形式为门刚结构。
二、检测鉴定目的
XXXX
三、主要检测鉴定依据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02)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XG1-2009)
四、检测鉴定程序
1.建筑的相关原始资料收集及核查,建筑基本情况调查。
2.基础工作状况和建筑周边场地查勘。
3.上部结构及构件工作状态检测
包括:建筑物的侧向位移量测,构件的裂缝、变形检测。
4.上部结构及构件的施工质量及性能检测
包括:轴线尺寸、层高、构件截面尺寸量测,梁柱节点检测,焊接质量检测。
5.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围护结构检测。
6.根据检测结果并参考设计图纸结合现状调查、勘测结果,对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并对结构可靠性进行评定。
五、现场主要检测内容
结构体系及规则性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检测,建筑物的侧向位移量测,构件的裂缝、变形检测,围护系统检测。
1.工程概况调查
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程度,结构形式,层数、建筑面积,开工时间。
2.场地、地基与基础调查
场地危险性,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基础外观破损,上部结构裂缝、倾斜有无发展趋势。
3.结构总体检测
建筑结构平面及结构竖向构件的规则性和连续性,建筑高度和层数,结构侧向位移,轴线尺寸、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
4.工程使用情况调查
周边地面有无沉陷,使用用途,板面、板底装饰情况,屋面情况(是否上人屋面,有无防水、隔热层,有无水箱等集中荷载以及水箱尺寸,有无积水),内、外装饰情况,阳台栏板、屋面女儿墙(有无横向、竖向裂缝,与墙连接处是否脱开);
5.结构构件检测
○⑴检查钢柱、钢梁的结构布置;
○②检查柱脚节点、梁柱节点工作状态,观察其支座节点板、焊缝等有无异常的变形及裂缝;
○③抽取部分钢梁、钢柱进行工作状态检查;
○4抽取部分钢柱、钢梁进行截面尺寸检测;
○5抽取部分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
六、结构可靠性鉴定
根据检测数据结合设计图纸对上部结构进行验算分析,根据验算结果及现状调查、勘测结果,对结构可靠性进行评定。
1.参照规范、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检测数据确定本工程的设防烈度、抗震等级、基本风压、荷载、材料等参数取值。
2.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STS”及上海蓝科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MTS”进行结构承载能力验算分析:
(1)验算梁、柱承载力与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2)验算柱脚节点、梁柱节点以及梁梁节点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
(3)验算檩条承载力与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4)验算支撑承载力与稳定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结合现场检测情况和软件验算分析结果,对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各子单元进行可靠性等级评定,并根据各子单元可靠性等级对本工程可靠性等级进行评定。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审核: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