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三篇】⑴有感情朗诵课文,领会童话般的诗境,轻、柔、美。
⑵展开想象,通过朗诵与同学交流领会。
⑶仿写第一小节,领会童真、童趣。
二、课前准备:印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诗文,诵读《秋天的雨》、《秋天的图画》、《秋天到》等。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整体感知⑴孩子们,秋的脚步很轻很轻,可是我们却听到了她的声音,不信,你听听听,秋的声音。
配上音乐和美丽的图画。
(学生不看书,滚动式字幕,最后没有字幕)⑵孩子们,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呀?⑶秋天多美啊,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美美地读读课文,争取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好的同学就带着浅笑看着教师。
⑷看到那么多高兴的笑脸,教师知道大家都已经读好了,下面教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已经读准了这些生字抖抖手臂——刷刷,振动翅膀——嚁嚁,秋风擦过,送来歌吟,谷粒绽开,唱起歌韵,蟋蟀匆匆,洒下叮咛,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1)一句一句出示,指名学生读。
(2)全班齐读。
(3)我们不光要读准字词,还要读出点诗的神韵呢!教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学生读后半句,教师读前半句。
男女生互读。
⑸读好了这首小诗,谁想来读读课文?指名读,第六小节全班齐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在秋的音乐厅里,谁在唱着美好的歌。
板块二:领会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⑴从同学们的朗诵中,你知道了谁在唱着美好的歌?生答复:大树蟋蟀大雁秋风叶花汗水谷粒(用板画的形式)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秋天特有的声音,所以,标题叫——学生接《听听,秋的声音》。
⑵在秋天这个音乐厅中,音乐家们唱歌的方法是各有不同,有的独唱,有的合唱。
你再快速读读课文,看看诗中谁在独唱呢!A、大树“刷——刷——”,风吹树叶,多有意思啊!独唱的时候,声音要响一点哦!风吹过来喽,谁来唱一唱。
大树妈妈正抖抖手臂呢,你也抖抖手臂读读。
小黄叶啊,你们随着风儿高兴地浮荡,你们准备怎么和大树妈妈道别呀?(读好“刷刷”,感受秋的气息;边做动作边读,读出情趣;边想象边读,使读更细腻,更有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音乐。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音乐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
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诗歌,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板书:黄叶蟋蟀大雁秋风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把描写自己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自由地多读几遍。
(1)出示句子:“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刷刷”这个拟声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风声和落叶声的特点。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黄叶飘落的声响,而且使黄叶的飘落充满了人情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出示句子: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蟋蟀的歌声出自它的翅膀,所以诗人才这么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老师准备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如《秋日呓语》)等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
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的秋天,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快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说说你都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课文)2、这一位作家,就是听到在听了秋天这么多美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美丽的现代诗,板书课题:3、该怎么去读懂呢,先请我们去阅读学习提示:(明确要求)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读通诗文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能读给我们听听吗?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课件相机出示)指导朗读,鼓励学生想象表演指导动作:大树抖抖手臂,蟋蟀振动翅膀指导朗读:听听,刷刷4、配乐朗读。
(1)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2)指名朗读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1、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快把你能想到的能听到的声音也试着写下来吧!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写。
2、把自己的小诗读给同桌听听,展示2—3生的小诗。
3、汇编成诗:四人合作,把自己的小诗汇编成一首新诗,有可能的话再画上插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老师: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对秋天有哪些了解?请用上“秋天是季节。
”句式说句话。
(五彩缤纷、瓜果飘香、丰收、美好…..)同学们课前预习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美景的资料,快来展示一下吧!生1大家好!我搜集到了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生234……大家好!句子段落、诗词、儿童诗……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为你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点赞!师:其实,秋姑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许多奇妙的声音呢!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
孩子们,你们想听吗?(生:想)师配乐朗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1、看连接语齐读,划出所提出的问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3、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来学习,(1).请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秋天有哪些声音?用“——”画下来。
(出示课件)手臂刷刷蟋蟀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大厅绽开匆匆2、指名读,正音。
3、指名读诗歌,正音。
4、(生汇报师板书)通过刚才的自学,从课文中,你找到了秋天都有哪些声音呢?“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板书:黄叶“刷刷”道别的话音“瞿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板书:蟋蟀“瞿瞿”告别的歌韵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板书:大雁暖暖的叮咛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对秋天美好的体会。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形成,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播放声响录音带)2.展开想象。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抖(dǒu) 蟋(xī) 蟀(shuài) 振(zhèn) 韵(yùn) 掠(lüè) 吟(yín) 辽(liáo) 阔(kuò)(1)读准字音自由读,指名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蟀振”,前鼻音“韵吟”,边音“辽掠”。
(2)识记生字形声字结构:“抖蟋蟀振韵吟辽阔”形近字比较:惊一掠3.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
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
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4.指名让学生朗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品读第一至第四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反思第【1】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一读题目,顿觉浓浓的秋情盈入心怀。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走进秋,走入诗的意境,我仿佛听到了《秋日私语》的琴声在缓缓奏响,风踩着落叶“沙沙”作响,菊花仙子们在边歌边舞,那绽开的谷粒在欢呼,枝头的果子在颂扬……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精炼的美,读着读着,只觉满齿余香。
诗歌又给我们留下了空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如何把秋天独特的美带给学生,让学生聆听到秋天美妙的声音,体会到诗歌遣词造句的韵味,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胸中的诗情,是本堂课展开教学的重点。
首先,我借助背景音乐及文中已有的各种声音作为烘托,用音乐的美渲染诗歌的美,把柔和的音乐贯穿于整堂课中,充分让学生享受着诗歌和音乐谐和的美。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秋日私语》的轻音乐中步入音响的世界,通过欣赏一组秋天的图画,聆听蛐蛐的鸣叫、风吹落叶的呼呼声、秋雨落下时的沙沙声,把视觉美和听觉美结合在一起。
美丽的景物是静止的,但学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动听且丰富的。
学生说得非常好,有一位学生说,他听到了菊花开放的声音。
多美妙啊!在配乐范读中,我同样也配上了轻音乐,清新的音乐正符合诗歌的朗读基调,带给学生欣欣向荣的秋天。
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是这堂课教学的另一特点。
从看景物想象秋天的声音,到在品读诗歌中引发想象,最后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都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
听,学生的妙语: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大树妈妈,再见了,明年春天再见!”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亲爱的伙伴们,明年春天再来听我的音乐会吧!”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朋友,多保重,千万别着凉!”当然,在本堂课中还存在一些缺憾,比如说:留给学生的自由创作时间太少,学生智慧的火花已经迸发,但还没形成燎原之势,况且本文是学生在本学期接触的第一首诗歌,在对诗歌的把握上还有待加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加强对自身的锤炼,期待和学生一起步入更加美妙的语文世界中。
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气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声音和气息。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验秋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段解释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探究: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4. 朗诵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朗诵指导: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本首诗,同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的秋天。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朗诵能力和作文水平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诗人介绍和课文欣赏的视频资料。
3. 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等用于展示秋天景色的工具。
七、结论本课通过对《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了秋天的声音和气息,感受了秋天的美丽。
同时通过学习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情感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并能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4.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一、游戏导入,启发想象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接下来我们做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说说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课件播放声音)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并将这些美妙的声音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跟读),标注诗歌小节号。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思考:你了解到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圈画描写声音的词语)2.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指名说说秋天里的声音有哪些。
(大树“唰唰”、蟋蟀“”、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1)指名朗读第3小节,思考:大雁撒下了怎样的叮咛,秋风又带来了哪些歌吟呢?(教师播放课件)(2)展开想象,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秋景图及句子:①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再见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体哟;再见了朋友,;,。
”②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看,多甜的苹果;看,;看,。
N h=T O u(f鬳筄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15个生字,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品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秋天的雨,趁我们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图片欣赏秋天的景色)师:看到这一幅幅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好词佳句,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吧!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不信,你听听。
播放视频《听听,秋的声音》师:秋天是一座辽阔的音乐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音乐厅,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 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抖”读dǒu,“撒”读sǎ,(2)教师范读诗歌,同学们标出诗歌小节。
N h=T ÿ O•u(fôe¹O¿2.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读后的体会和同学交流。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那么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黄叶刷刷蟋蟀嚁嚁大雁叮咛秋风歌吟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声音?为什么呢?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手臂震动蟋蟀歌韵叮咛辽阔绽开匆匆掠过歌吟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1.品读诗歌的第1-3节,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1)听了“刷刷”的声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仿佛看见了秋风中树枝摇摆,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声声道别的动态美。
(2)黄叶和大树道别时,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7*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理解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与秋天有关的音频,秋叶飘零的视频,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的配乐。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赋予大地美景,(出示图片)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听听,秋的声音)注意:题目中有个逗号,我们怎样才能把题目读出韵味呢?(注意停顿)3.引导回顾:上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想一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本课是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自主发现、总结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5.过渡:本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现代诗,借助提示我们知道了学习方法——朗读和想象,今天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1.读通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朗读情况。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指名朗读。
(4)随机指导读音:“掠”读四声;“振、吟”是前鼻音。
2.读出节奏,把握美感。
(1)诗歌都有独特的节奏与韵律。
读出节奏韵律,才能感受到诗歌音乐式的美感。
(2)课件出示有划分节奏的诗句。
(3)学生再次练读,读出节奏。
3.感受诗歌写到的秋的声音。
(1)小组讨论:读完诗歌,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大树“唰唰”、蟋蟀“㘗㘗”、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教学设计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结果性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体验性目标: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结果性目标: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
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的录音带。
2、音乐磁带:《秋天私语》教学过程: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7* 听听,秋的声音【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思维能力: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审美创造: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会细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美。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朗读,同时充分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读出诗歌的感情和韵味。
也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增强效果。
关注结构:结构清晰,第一至五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
一、二小节结构相似。
都是先发出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教学时要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画面。
关注语言:诗歌语言简练优美,表达富有韵味。
拟声词“唰唰”等词语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
拟人化的写法,更使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如“大树抖动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了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难点)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2、3)导入:同学们,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秋风、秋雨的声音,引导学生猜一猜。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听听,秋的声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4)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5)集中识记生字。
3.整体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关注诗歌中描写的秋的声音。
(1)(出示课件6)自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在诗中,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2)同桌交流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教师指名回答。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5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讲这一课时,我是根据以下思路开始授课的。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种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舞学生认真看图,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观赏,感受诗情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说说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哪些是具体描写秋天声音的拟声词。
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我问:“假如你就是大树你预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而第二、三小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
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进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此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敬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拓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感觉缺乏的地方是前三小节是一个整体,让学生放在一起读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是一节一节的读,这样浪费了时间,最终的配乐听读课文没有时间进行。
这是需要留意的地方。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2《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发觉秋天之美〞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抓住大自然的声响来赞美秋天,不管是刷刷的落叶声,有节奏的蛐蛐声,暖和吩咐的大雁声,喜报丰收的秋风声,还是诸多可心领神会而不行闻的奇妙音符,都带我们走进秋天,走进秋天这宽阔的音乐厅,去倾听秋天之韵,感受秋天之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2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 2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版《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
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是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
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二、活动感悟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 1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版《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反思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般地走进我们的视野时,课文里也是秋意飘飞了。
课文从各种声音中,让我们体会到秋天的独特的风情。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按着我的教学设想流程进行的,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的创作小诗,个性展示自我,体验各种美妙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一案例反思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江苏无锡盛宏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游戏导入,展开想象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播放声响录音带)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15个生字,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品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秋天的雨,趁我们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图片欣赏秋天的景色)
师:看到这一幅幅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好词佳句,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吧!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不信,你听听。
播放视频《听听,秋的声音》师:秋天是一座辽阔的音乐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音乐厅,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抖”读dǒu,“撒”读sǎ,
(2)教师范读诗歌,同学们标出诗歌小节。
2.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读后的体会和同学交
流。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那么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黄叶刷刷蟋蟀嚁嚁大雁叮咛秋风歌吟
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声音?为什么呢?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手臂震动蟋蟀歌韵叮咛辽阔绽开匆匆掠过歌吟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品读诗歌的第1-3节,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
(1)听了“刷刷”的声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看见了秋风中树枝摇摆,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声声道别的动态美。
(2)黄叶和大树道别时,会对大树说什么呢?
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大树妈妈我要走了,你保重啊。
师:说得好。
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齐读第一节。
(3)听了蟋蟀的声音,你知道了什么?
蟋蟀的声音向人们传达了秋天到来的信息。
(4)想一想,蟋蟀会给阳台唱什么呢?
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
(5)通过“追”“撒”“掠过”你想到了什么样画面?
“追、撒”使我们仿佛看到大雁追逐白云南飞的景象。
一阵阵秋风吹来,大地到处是丰收的喜人景象。
(6)大雁撒下暖暖的叮咛,它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
大雁会对白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
大雁对青蛙说:“青蛙,我们明年见。
”
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再见了!朋友们。
”
师:让我们带着大雁的这份对朋友的关心一起朗读本节。
2.品读诗歌的第4、5、6节
师:这些声音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听着这些声音,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的音乐厅。
(1)这里的音乐厅指哪里?
神奇的大自然
(2)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听到秋的声音?
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
师:秋的声音无处不在,秋天的声音是需要人用心去感受的,让我们齐读第六节,感受秋天的声音来去匆匆。
3.拓展训练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
拿出你们的笔,我们也来描绘下秋天吧。
(1)请同学们们认真观察秋天的图片,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仿照第1、2小节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听听,秋的声音,
蝉(振动翅膀),
(“知了,知了”)。
是(和大树告别的歌韵)。
听听,秋的声音,
农民伯伯笑了,
“哈哈”,
今年又大丰收了。
听听,秋的声音,
小草摇摇身子,
“飒飒”,
是和大地母亲告别的舞蹈。
4.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
如“读”秋天的声音,“画”秋天的声音,
“写”秋天的声音。
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这首诗歌吗?为什么?你想用什么方式赞美秋天呢?
师:秋天,美丽的景色让我们陶醉,美妙的声音让我们激情满怀。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
五、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凉()辽()匆()
掠()过()忽()
2.连一连,读一读
抖抖田野一片汗水
振动手臂一朵叶子
撒下翅膀一颗小花
掠过叮咛一滴谷粒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积累赞美秋天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黄叶道别
歌韵辽阔的音乐厅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教学反思】
《》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12课,是一篇略读诗歌,诗歌侧重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秋天的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课文中应该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其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理解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让学生仿写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秋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