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方社会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资料【完整版】 精品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54.28 KB
- 文档页数:6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课程代码264004)第一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生平和著述一、生平(life)孔德(1798——1857),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热心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分子,极力鄙视革命。
像所有人一样,孔德在青年时代是激情而狂热的,他放弃了家庭的保守信念,树立了自由、共和的信念。
1817年,孔德认识了圣西门(60岁),并作为他的秘书和朋友工作了七年之久。
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圣西门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圣西门的影响下,他开始由自由共和思想转向精英主义,而且把社会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并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名义之争和政见不合,1824年孔德与他的导师分道扬镳,开始了孤独的研究生涯。
由于自己的成就,他又和密尔等人成了朋友。
孔德晚年沉迷于“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的建立,他再次陷入学术的孤独之中,但是他却开始和许多政界要人联系,来推销自己的人道教思想。
二、著述(works)1830至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1844,《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51至1854年,《实证政治体系》;1848,《实证哲学概观》;等等三、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1.孔德生活的法国处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紊乱的年代。
The belated com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急速变迁,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迅速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取得政治地位,也促使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
孔德一生便经历了七种政治体制和无数次的群众运动。
孔德出生于罗伯斯庇尔极端统治之后相对温和的热月政府时期;两年后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莱比锡战败,路易十八又统治了法国;虽然拿破仑曾经历过100天的复辟,但路易十八和查尔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
西方社会学资料第一章绪论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的社会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的社会行为。
目标 是为观察社会提供一种客观和不偏不倚的理论和方法,即目标是科学性的,而非政治性。
社会学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核心是社会公平或社会公正的问题) 社会学研究基本是使用了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问题的研究,即它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张实证主义的认识路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社会学成为了一个成熟,并得到了公认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介绍社会学的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性质、基本概念、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学习的意义和方法等;使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清楚的基本了解。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分歧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很多种说法:(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9)社会行为的科学;(10)社会互动;(11)社会结构;(12)社会制度等等。
具体包括如下三类:一是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二是侧重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三是赞成上述两种观点,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为原则,即个人是社会 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成抽象的东西与个人对立;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 关系的总合。
二、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定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存在两种分歧的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现象具有规律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必须使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具有本质的区别,即自然现象上纯客观的,社会现象具有人的主观的动机和目的。
1.社会学的性质学术界公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重要在于它的科学性,因此,社会的解释体 系成为其核心功能之一,其次才是指导实践和预见功能。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传统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由孔德开创,迪尔凯姆发展完善。
科学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维也纳学派,在20世纪前期占主导地位。
20世纪后期,波普尔证伪理论、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范式理论”。
将后实证主义引入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布东、亚历山大、瑞译。
其主要观点包括:A.承认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性、相对性。
B.社会科学研究中种种方法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承认方法的多元性。
研究方法因具体课题而定。
C.理论多元性:视角、形式、观点的多元性。
80年代以后,后实证主义逐渐在西方社会学方法论中占据主流位置。
其特点是:承认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区别、承认社会理论的历史性、相对性。
但又坚持实证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坚持科学主义的知识观,即将人类知识区分为思辨哲学(形而上学)、经验科学、常识(事实描述)三种类型。
2.坚持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新韦伯主义(新人文主义)为80年代后期兴起的欧洲社会学理论方法论新趋向。
传统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是以韦伯、舒茨等人为代表的。
新人文主义受当代哲学的解构主义、话语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派。
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实证主义的“本质”观和“深层结构”观。
他们分别强调:1.社会的生成性。
Elias 认为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不断形成、不断变动的形态(figuration)。
社会研究应注重过程分析。
2. 实践理性。
布迪厄认为人们的社会行动不是依据理论家所概括的普遍理性,而是依据具体场景中的实践理性。
实践=[(惯习) (资本)]+场域3.日常生活的运作和整合。
洛克伍德区分了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指日常生活中的秩序和关系的形成。
福柯(Foucault)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运作。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來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乳断:指人从出生到一岁左右,靠母乳成长,一岁以后,就要实行断乳而多吃些饭菜饮食。
二、填空题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耳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A、严复B、康有为C、梁启操D、陈千秋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和爱的D、自尊的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忖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A. 普雷毕什2. 1838年()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B. 孔德3.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B. 米德4. 以下()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春游5.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C. 人际关系密切6. 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C. 群体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D.8. 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制度化逃避9.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B. 标签论10. 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和婚姻家庭制度。
B. 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40 分。
)1. 社会学产生的条件包括()。
A. 社会历史条件B. 科学发展条件C. 思想理论根源2. 社会学研究的程序一般包括()。
A. 选择课题B. 拟定计划C. 实施调查D. 分析总结3.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人数划分,可分为()。
C. 个别访谈D. 集体访谈4. 问卷法主要有()类型。
A. 封闭式问卷B. 开放式问卷5. 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A.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B. 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C.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D.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6. 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A.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B. 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C.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D.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7. 根据收集资料的内容划分,访谈可分为()。
B. 一般性访谈C. 深度访谈8. 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两部分。
A. 社会静力学D. 社会动力学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1. 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相似。
B. 正确2. 斯宾塞是社会唯名论者。
A. 错误3. 韦伯是社会学之父。
西方社会学形考任务(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西方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二、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贡献三、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四、西方社会学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正文一、西方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西方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初。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促使了社会学的产生。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的社会学主要关注社会进化和文化差异,随后,社会学开始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动力学,再到后来,社会学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比如个体行为和社会交往等。
二、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贡献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包括社会进化论、社会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构建主义等。
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社会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
例如,社会进化论为我们理解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社会结构功能主义则强调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符号互动主义则从个体互动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现象,社会构建主义则强调了社会现实的社会性和建构性。
三、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的影响始于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学术的传入,社会学也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受到了西方社会学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上,都受到了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影响。
同时,中国社会学也借鉴了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比如统计学、质性研究等,这些方法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西方社会学的挑战和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西方社会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正在被新的社会现象所取代,这要求社会学必须调整其研究方向。
其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此外,社会学也需要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的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023年最新(超全)社会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最新的社会学形成性考核册提供答案。
以下是针对相关问题的详细回答:1.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变迁的科学领域。
通过观察、研究和分析不同社会现象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学旨在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原理与规律。
2.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哪些?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等。
社会学家关注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中的个体、群体、组织之间的互动。
3. 描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有哪些?社会学有多种基本理论视角,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组织和社会系统的稳定性与秩序,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互补性。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权力的分配。
-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交流,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角色扮演和社会建构的过程。
4. 论述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以获取被调查对象的意见和观点。
- 参与观察:研究者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研究领域,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观察和访谈。
- 访谈法:研究者直接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
- 文献研究:通过分析学术文献、统计报告和历史档案等资料,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 实验研究:研究者设计实验条件,观察和控制变量,以验证假设或推测。
5. 解释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关系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不同组织、机构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结构对于社会变迁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时间上的发展和演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改变会影响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社会变迁又会导致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2022社会学概论1~4形考答案1.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人类组织和社会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和行为引起的一系列现象的学科。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社会性格、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政治与社会政策、社会态度和社会角色,以及其它与社会、文化和经济有关的庞大且极其复杂的话题。
2.社会学研究方法由于社会研究的所涉及的内容跨越多领域,所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也十分多样。
社会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究包括大量数据及调查,它主要是通过统计学和数理方法,运用数字分析、图形显示的方式,来研究社会的模式,发现社会规律;而定性研究则包括叙述分析、访谈法、观察法等,它们对抽象情况,间接和隐含的概念有更大的洞悉力,可表露出客观现象背后的抽象机制。
3.社会学研究发展历程社会学多源于西方,尤其是现代英国社会学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中叶,早期社会学家多以英国基督教伦理观念及政治自由理念着手,并关注社会的变迁和贫富差距的问题,争取个人自由及正义的实现,其背后的理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改革。
现代社会学开始更多地受到西方知识分子的重视,他们勾勒出更加完整的社会学科的框架,主张社会研究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流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倡导社会公正、平等与自由的理念。
4.社会学的功能社会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加深我们对社会的认识熟悉上,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它可以增进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客观的社会观,接触更多不同的社会系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复杂的过程,有针对性地把握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好地引导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与福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西方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斯宾塞认为,从社会管理调控方式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 ) 工业社会。
A.农业社会 B.游牧社会C.军事社会 D.封建社会2.韦伯主张用( )的方法开展社会学研究。
A.客观论 B.主观论c.认识论 D.理解论3.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是行动者以(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 B.社会进步C.人际交往 D.直接利益4.帕累托认为,只有在( )的社会才能涌现出较多的确有才干的精英。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C.流动开放 D.高度发展5.默顿认为,所谓( )是指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
A.反功能 B.功能失调C.隐功能 D.显功能6.常人方法学超越了( )的对立。
A.个人与社会 B.主观与客观C.唯物与唯心 D.传统与现代7.丹尼尔·贝尔认为,知识阶级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力量,一个重要根据在于:( )上升到首要地位。
A.生产技术 B.发明创造C.文学艺术 D.理论知识8.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福柯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科学话语如何制约或构造着人们的( )。
A.感性经验 B.思维能力C.理论知识 D.理性选择9.哈贝马斯认为,目的理性行动中的规范结构展开于主观与客观之间,亦即展开于( )之间。
A.人与社会 B.人与人C.人与群体 D.人与物10.吉登斯提出以结构的( )原则来取代主客二元论。
《西方行政制度》作业1、2、3、4参考答案作业1一、不定项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可分为( BCD )。
A.联邦政体B.君主政体C.贵族政体D.共和政体2.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 C )。
A.法国B.中国C.美国D.日本3、(B)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
A.总统制国家B.单一制国家C.议会制国家D.联邦制国家4.下列国家中采用单一制有( AD )。
A.法国B.瑞士C.美国D.日本5. 英国的行政制度包括:(AC)A.君主制B.单一制C.内阁制D.委员会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0分)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判断:错误理由: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2.当代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君主政体多数属于立宪君主政体。
判断:正确理由:立宪的君主政体是权力受成文宪法或不成文宪法限制的政体。
宪法规定了君主的地位和权力,限制了君主的特权。
当代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君主政体多数属于立宪君主政体。
3.“影子内阁”是指实行总统制议会反对党组成一个准备上台的执政班子。
判断:正确。
理由:影子内阁:在西方国家中有一种形式,称为“影子内阁”,或称“预备内阁”、“在野内阁”。
它是指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议会反对党按照内阁的组织形式组成一个准备上台的执政班子。
4.总统制政府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普遍的一种政府形式。
判断:错误理由:内阁制政府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普遍的一种政府形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在现代社会,共和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那些特征?P4答;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任期。
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选举权和其他基本权利等。
2.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
答:单一制与联邦制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差别主要体现于权力在纵向上的分配。
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成绩:
西方社会学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作业一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自1838年()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
2.孔德将()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
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
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
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
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
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
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
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
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
西方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全面)试题一:社会学的定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描述和解释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揭示社会的规律和机制。
试题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行为、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等。
以下是几个例子:- 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系统中的各种组织、机构和角色,如家庭、学校、政府等。
- 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如技术进步、经济变化、文化转型等。
- 社会行为:研究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特征,如社交行为、犯罪行为等。
- 社会组织:研究社会中各种组织形式和结构,如组织管理、社会运动等。
- 社会心理:研究人们的价值观、观念、态度和行为动机等心理方面的社会因素。
试题三: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两个。
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
-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机构和行为对社会整体具有功能和作用。
它关注社会组织的功能和结构,通过分析社会机制来解释社会现象,并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继续稳定的重要性。
-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
它强调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差异的影响,关注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冲突与变动。
该理论认为社会冲突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以上是两个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它们在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试题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两种。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 实证研究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或驳斥社会学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它使用统计分析和实证证据,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验证或修正理论假设。
- 理论研究侧重于理论构建和推理,通过理论模型、概念解释和逻辑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形考任务11、克里特文明从公元前()以后就开始突然衰落了。
A. 15世纪B. 14世纪C. 16世纪D. 13世纪2、罗马人认为罗马起源的传说和()有关。
A. 豹B. 狗C. 狮子D. 狼3、“秤准不准,不是由战败的人说了算的,是由战胜的人说了算”这句话出自()之间的战争。
A. 罗马和波斯B. 罗马和高卢C. 罗马和希腊D. 罗马和迦太基4、古罗马最早开始搞军事独裁的是()将军。
A. 凯撒B. 马略C. 以上都不对D. 格拉吉5、下列关于罗马文化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罗马史的下半段是悲剧主义B. 罗马史的上半段是英雄主义C. 功利主义是罗马整个民族的精神特点D. 罗马人关注的是现实利益6、“自由,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你的名义而得逞的”出自()。
A. 罗兰夫人B. 路易十六世C. 丹东D. 拿破仑7、罗马帝国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
A. 伊壁鸠鲁主义B. 柏拉图主义C. 斯多葛主义D. 怀疑主义8、()被认为是犹太民族的始祖。
A. 摩西B. 亚伯拉罕C. 弥赛亚D. 耶稣9、下列不属于基督教从犹太教中继承的内容的是()。
A. 普适性的宗教B. 选民意识C. 圣教历史D. 苦难意识和罪孽感10、“我去死,你们都活着,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出自于()。
A. 摩西B. 耶稣C. 苏格拉底D. 弥赛亚(√)11、最早的希腊文明又被称为爱琴文明。
(╳)12、迈锡尼文明最早是由希腊土居建立的。
(╳)13、希腊神话有个显著的特点是神兽同形同性。
(√)14、希腊城邦文明时期的“殖民地”和现在意义上的的“殖民地”性质不同。
(√)15、斯巴达的社会被分为三个阶层,最顶层的是斯巴达人,其男性都是战士。
(√)16、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完成,形成三权分立的最初模型。
(╳)17、古希腊的悲剧往往产生于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冲突,是善恶相争的结果。
作业一思考题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3.迪尔凯姆论述了利己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性自杀等三种自杀类型。
4.韦伯指出,理解社会行动的基本形式是投入、体验和设身处地。
5.米德指出,游戏阶段是嬉戏阶段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复杂性、组织性、规则性和预期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1.实证阶段(孔德)孔德认为,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
2.社会比率(迪尔凯姆)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失业率等。
3.有机团结(迪尔凯姆)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
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4.社会唯名论韦伯的立场被称为“社会唯名论”,其实质是认为那些诸如阶层、阶级、组织和社会比率等概念并不是实际存在,而是表达人们思想观念的名词,真正实在的是受主观意愿支配而真实行动着的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道题,共20分)1.帕森斯A—G—I—L框架中的适应、目标达到、整合与维模(即潜在的模式维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A ——适应(Adaptation),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
包括对环境给系统的限制和压力的顺应,以及对环境的积极改造。
G——目标达到(Goal-attainment),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
社会系统确立了总目标,可以把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集中指向某种目的。
目标达到功能表现为一种过程,包括确立目标和组织社会成员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实践。
I——整合(Integration),即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使它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的合作。
整合功能是通过适当情感联系实现的。
L——潜在的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
社会系统不会因为运行的间歇性而中断,它将通过一系列规范和原则使自己的运行模式潜存下来,一旦社会成员进入这些规范和原则作用的范围内,系统又重新运行起来。
2.韦伯将社会行动划分为哪四种理想类型,其划分的依据及每一种社会行动的特点是什么?韦伯将社会行动划分为:(1)情感类型:其特点是人们开展社会行动时,把喜、怒、哀、乐等情感和情绪作为自己行动的主要依据。
(2)价值理性类型:其特点是目的是给定的,行动者不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主动地衡量和挑选何种行动目标。
(3)传统类型:其特点是既不算功利,也不追求超功利的理想,它所坚持的是习惯的继续和历史的沿袭。
(4)工具理性类型:其特点是具有功利目的性、手段选择性、操作策化性、效果检测性等特点。
这四种行动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人们开展社会活动的根据不同作出的划分;它们都在一定普遍性程度概括了某些社会成员的行动方式,亦即不是少数个别人的个别主观性。
五、论述题(25分)1.默顿是如何批判宏观结构功能主义的?作业三课堂讨论请讨论布迪厄所论述的社会资本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社会资本的开发和积累对于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好处?又会产生哪些问题?(每位同学于课堂讨论之后,提交一份发言总结,字数不少于400字)答:根据布迪厄的说明,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有如下的特点:首先,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中可以吸取某种资源的、持续性的社会网络关系。
其次,社会资本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关系,而不是那些靠亲属关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自然联系,是在特的工作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关系中存在的,它要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关系来加强,否则就是变动不居的偶然联系,而不是作为具有稳定联系的社会网络。
再次,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
只有当社会网络被行动者调动或利用时,它才能以某种能量或资源发挥资本在实践中的作用,这时它就是现实的社会资本;而当它未被调动和利用时,它仅仅是静态的网络关系,是潜在的社会资本,可见,社会资本是动态的实践性概念。
最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网络资源,每一个被联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但受益的程度要依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
社会资本的开发和积累对于个人发展的好处和产生问题:例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度追求和使用社会资本会给当事人及社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产生协同效应。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1)社会资本可以帮助收集、筛选信息, 可以弥补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2)社会资本可以帮助推荐就业。
(3)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就业成本。
(4)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2.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产生的消极影响:1)滋长了“权力和关系崇拜”。
(2)滋长了严重的依赖思想。
(3)极大地破坏了业已形成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
(4)消解大学生去西部、下基层的热情,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对于组织和国家的发展: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在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一,资本积累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保证;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对于提高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化程度是非常有力的,从而为资本和生产的国家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资本积累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资本积累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从而为社会各个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质和资金保证,特别是为了公共设施建设、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和资金保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积累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产生的问题:资本积累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生产出日益扩大的资本家阶级。
社会财富日益积累在少数人手中,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特点之一。
资本积累在带给资本家阶层日益富裕的同时,却给无产阶级带来了日益的贫困。
作业四阶段性测验(第11至20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霍曼斯认为,(D)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做出的支付。
A.帮助B.关爱C.友谊D.成本2.布劳指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权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别人(B)。
A.显示能力B.提供帮助C.开展竞争D.学习优点3.柯林斯展开冲突理论从微观迈向宏观研究所使用的核心观念是(C)。
A.社会矛盾B.阶级冲突C.互动仪式链D.利益关系4.常人方法学超越了(B)的对立。
A.唯物与唯心B.主观与客观C.个人与社会D.传统与现代5.丹尼尔·贝尔认为,知识阶级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力量,一个重要根据是(B)上升到首要地位。
A.生产技术B.理论知识C.发明创造D.文学艺术6.福柯主张,知识考古学要在实证性的话语实践中揭示出具有(C)的规则。
A.普遍性B.规律性C.差别性D.相似性7.布迪厄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行为是由(D)支配的。
A.理性思维B.风俗习惯C.宗教观念D.实践感8.马尔库塞提出,本能革命的目的在于建设无压抑性文明,而无压抑性文明的根本点在于(D)的解放。
A.思想B.人性C.理性D.爱欲9.哈贝马斯认为,目的理性行动中的规范结构展开于主观与客观之间,亦即展开于(B)之间。
A.人与社会B.人与物C.人与群体D.人与人10.吉登斯认为,社会系统中的结构是由人们头脑中的(D)亦即结构观念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创造出来的。
A.理论观念B.传统观念C.价值理想D.记忆痕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形成的两个原则是利益最小原则和稀有资源原则。
2.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来临的主要标志有: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上升到首要地位。
3.布迪厄论述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这三种资本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4.哈贝马斯认为,实现语言的有效沟通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表达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言说的正当性。
5.吉登斯认为,传递性经验是通过知识信息和通讯媒体而形成的间接性经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1.利益最小原则(霍曼斯)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的形成。
他认为,在社会交换行为中,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